研究生如何进行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申请及学位的授予是比较重要的,为了更好的通过答辩,我们就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向大家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张海迪简历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爻隽嗣��袄纯床〉娜寺缫锊痪�S捎诰�?吭诼忠紊细�丝床。��睦呒渖窬�芑岣械骄缌业奶弁矗�棺瞪踔镣淝�闪恕癝”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戴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但是却让下面的学生听的入迷。老师的工作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好,和什么文人风骨没什么关系,我们应该为他点赞。
1946年,18岁的许鹿希成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新鲜人,一身浓浓书卷气的她,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人揣测,她上医学院,会不会是沾了父亲北京大学着名教授许德珩的光。疑惑不久就冰释了。她的好学上进有目共睹,高难试题难倒一大片时,只有她,依然在高分线上独自坚挺。她的物理课成绩尤其好,正巧,物理课的助教是大不了她几岁的翩翩青年邓稼先。如此年轻,能成为北大物理系的助教兼任医学院物理的实习课教师,绝非等闲,况且又长得高大阳光帅气。 才子才女相遇,注定是要擦出火花的。物理实习课,许鹿希总是去得早,走得迟。那些平时物理课上教授讲得太快、听不全的问题问邓稼先,他总能讲解得仔细又透彻。那带着磁性的男中音,讲起枯燥的物理来,竟如天籁般悦耳。实验室的仪器都很金贵,她不敢擅用,他便一步步教她。那个时代,大学不允许学生恋爱,他们虽然彼此心意相许,却都没有说出口。 不久,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不足两年他便修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的邓稼先年仅26岁,人称“娃娃博士”。邓稼先留美期间,这一坛爱情的酒,他们只在各自心间默默酝酿。 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再优越的条件,都阻挡不了他回家的脚步。百废待举的祖国需要他;有个姑娘,在等他。 1953年,许鹿希一毕业就和邓稼先结婚了。那年,她25岁,他29岁,一个是柔美聪颖的女大学生,一个是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这对学者伉俪,开始了令人艳羡的美好生活。 两位工科高材生,过起日子来,却很文艺,生活浪漫而富有情趣。新婚那阵子,每到周末,邓稼先和我被询问到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妈姨妈舅舅伯伯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健康状况,很琐碎,然而我都微笑回答。当我接过他母亲微笑着递过来的削好的苹果,我知道自己初试合格――因为家世好,这使我从来不需要自卑。也因为可以不卑不亢,所以越发坦然诚恳。许鹿希就带着食物骑上自行车到处玩。去得最多她才25岁,却早已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此前那几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每场她都十分地投入,最后的结局别无致,口口声声说要爱她辈子要娶她做新娘的男人不是移情别恋,就是做了别人的新郎。的,是复兴门外的公主坟,那里人迹罕至,稍显荒凉,他们独爱那份安静,尽享大自然的美妙和爱情的甜蜜。 冬天,他会自制冰鞋,带她五去滑冰。他滑得极好,里八字,外八字,花样百出。在冰上,他牵着她的手,飞奔、旋转、跳跃,她尽情品尝着飞驰的快乐。有他,她的冬天是暖的,心是热乎乎的。 他尤其喜欢京戏,每每从剧院看完戏出来,一路散步回家,月光如水,他便捏着嗓子给她唱一出《苏三起解》,逗得她笑个不停。他们还常去颐和园划船,水波荡漾中,他用德、俄、英三种语言唱《欢乐颂》。他们的心间,男生自当赚钱养家他们的生活,就是一曲欢乐颂。 他们住在中关村的科学院宿合。许鹿希每天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最近的车站离家也有两站路。晚上,邓稼先总是骑着自行车到车站接她。春天,每次她从3l路公共汽车走下来,等待她的,除了不远处稻田他突然想哭里高一声低一声的蛙鸣,还有被路灯打上金色光晕的他。许多年后,她都忘不了那个场景,稻田、蛙鸣、披着光晕的他。 是否,生活太过美好也会让人心生不安。他说:“我们如果永远这样多好。”那时,他们的婚姻走过第五个年头,一儿一女两个花一样的孩子把生活点缀得花团锦簇,他们生命的背囊,盛放这一万八千多个日夜的锦绣。那时候,他们没有想到过,未来会有漫长的聚少离多的岁月,每当寒冷、孤单、疲累、忧愁,只能从那个生命背囊里,取一把锦绣,暖暖身,暖暖心。 1958年盛夏的一天,晚上,他比平时宾主落座,各色风味摆上来,服务员看着都眼熟,都像他老家村里的土妞儿。再看桌上,兴水更熟悉,都是老家常吃的,只是做得精细得多,七七八八,兴水看着就够了。下班迟了一些。有月亮的晚上,他总会拉她出去走走,可那天,他早早就躺下了。却睡不着,黑暗中,他说,我要调动工作。她问,调哪里?他说,这不能说。去多久?这也不能说。那给我信箱号码我给你写信。这也不行。良久,他说,做好这件事,人生就有意义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她想不出这是什么样的事,但她相信,一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任务。我支持你。她的声音轻轻的,却坚定。 她知道,支持他,就意味着从此后,她要独力挑起养儿育那天我们没去看扬丽萍,换了家酒吧聊天。亚红不说话,默默地喝着酒,杯之后才红着眼对我说:那人不是我哥,是我中学的语文老师,是他。女服侍双亲的重任,再不能天天夫唱妇随,不能时时琴瑟相谐。但,她绝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是二十八年。这一年她才30岁。 她也很难想象,对邓稼先本人而言,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他的一切都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他没有个人的行踪,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做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朋友随便交往,工作成绩再大、功劳再大都将无人知晓。亲朋好友无从寻觅他的踪迹,妻子也不知道他的去向,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地离开。 调动工作后的一年间,他变得行踪不定,常常一连好几天不回家,晚上又突然神秘出现,有时焦躁不安,彻夜难眠,却一言不发。许鹿希只能默默地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个拥抱。一年后,他更不常回来,三年五载,偶尔回来一趟,也是匆匆忙忙,有时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那么匆忙,就不要回来了呀,可他,又多么渴望看一眼心爱的妻儿。 聚少离多的日子,爱却不曾停止。他的工资,都用来资助家庭困难的同事,给同事们打打牙祭,也都是他掏钱,有时,钱不够了,还管她要。她毫无怨言:“我的工资够我跟孩子生活了。”她说。比起精神上的需求,这些物质上的,根本算不了什么。饭,够裹腹就好;茶,能解渴便可。如果允许有奢求,那最好是:饭是你做的,茶是你斟的。 她有跟他长相厮守的机会,就是当他们单位的保健医生。但他不忍心她为他放弃自己的事业。他深知妻子对医学的热爱,祖国需要她这样的人才,她的专长可以造福更多的人。她应该实现比“妻子”更大的人生价值。 他对她的爱,她是能体会的。那一年,她做科研遇到瓶颈,急需一份外文资料来佐证,他不知从何得知,悄悄地利用休息时间,帮她找齐,工工整整翻译成中文,寄给她。她捧着这个沉甸甸的信封,流泪了。信封上没有任何有关他的信息,但她知道,知道他的挑灯夜战,他的柔情蜜意。这对现实版的牛郎织女,“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没有归期,没有承诺。 直到1986年6月24日,许鹿希才知道,这二十八年,丈夫都做了些什么。这一天的《人民日报》《 *** 报》在头版头条刊生活虽然清苦,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赵菲初遇他时,便是那副模样。她问,会开车吗?阮桐的眼睛顿时发了光,连连点头。”的长篇报道。报道介绍了邓稼先为了研制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隐姓埋名,艰苦奋斗,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亲朋好友闻讯激动万分,许鹿希却泪如雨下。 邓稼先已生命垂危。 当年核实验失败时,他亲自去现场寻找残片而遭到的核辐射和长年的劳累,致使身体严重受损。回到家中的邓稼先,已是晚期直肠癌患者。越来越频繁的疼痛和出血,让他明白,自己已时日无多。颁奖会隆重而盛大,他没去,他想回家吃一顿家常饭。二十八年了4、别人将会在背后谈论你。如果你只是一位不满现状者,你不会是受人注意的焦点;如果你的事业真的起飞了,就会冒出许多的闲言碎语。,他真的想念家的味道。 许鹿希准备了甲鱼、芦笋等邓稼先爱吃的饭菜。菜做得精细,但他已经吃不下了。一家人强颜欢笑,那些精致的菜肴,吃在嘴里,尽是苦涩。 饭后,邓稼先想去走走。他去了自己在北京的办公楼、研究室,还去了办公楼对面他们常常去买东西的小卖部。之后,他们去了“八一湖”。那里的湖水、垂柳和石凳,记录着他们的美好时光。第二天,他又强撑着病体去天安门前看国旗。他看着她微笑:只有她最懂国旗对他的意义。 这是他最后的告别。 邓稼先没有时间伤感。他要写出今后十年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思考核能源如何造福百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妻子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苦了你了”,陈东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一眼看见小君竟然把刚刚冲好的热水瓶放在桌子的边沿,手略一碰就会打落在地,十分危险。陈东当即吃力地说:“小君,把热水瓶往桌子中间挪挪,不要掉下地给它烫了,”谁知小君听了大大咧咧地说:“哪会这么巧呢?你就安心睡觉吧。”另一句是“死而无憾”。 1986年7月29日,巨星陨落。 他走了,她却还要继续活下去。三十三年的夫妻,有二十八年,他们缺失在彼此的生命中。她想用余生,去寻回她缺失在他生活中的时间。她走他走过的路,靠近他那高深的核领域,一步一步,艰难攀登女人看着女儿天天的长大,听女儿第次叫妈妈。欢喜的告诉男人。女儿第次走路,女人搀扶着。就这样,转眼,女儿长到岁了,女人带着她去公园玩,出租车发?????? 第二天下午,夏末从网球场回来,看见对面已经入住了,夏末礼貌的敲敲门表示问候生了交通事故,女人当时被撞晕过去了。等女人醒来,满脸是血,她第念头想起孩子,孩子已是血肉模糊,送到医院,医生告诉她孩子已经死了。女人昏死过去。女人再次醒来的时候,口里喊着孩子的名字,男人伤心地坐在她身边,轻声的安慰着她。女人哭昏过去。,一扇一扇的门,她耐心地叩开。几年后,刚刚结婚时,他没有钱,带着她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她从北方城市来,习惯了北方冬天房子里的暖气,随他到这里,房间冰冷,四处漏风,没几日,便病了一场?他守在她的病床前,心疼得说不出话来?她编辑了《邓稼先图片传略》,又整理出《邓稼先文集》。这是她对他最好的爱和纪念。如果岁月重来,她相信,她仍会说,我支持你。 相思
是的,毕业答辩没有通过,修改论文准备二辩。
毕业论文的要求:
一、论文内容要求
论文字数为8000字以上。论文内容一般应由11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⒈封面(包括“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和“毕业论文封面”),⒉中文摘要,⒊英文摘要,⒋目录,⒌前言,⒍论文正文,⒎结论,⒏参考文献,⒐附录,⒑致谢,11.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封面
包括“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和“毕业论文封面”,格式见附件1、2。论文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
2、中文摘要
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300左右。
关键词:精选3至5个最能代表或说明本文精髓、本质或核心的词组。
3、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字数一般在300左右。对应的英文关键词3~5个。
4、目录
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 前言
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以及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内容上应比摘要部分详细。
6、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7、结论
用简明的、准确的、科学的语言,对正文的论证进行高度概括;对所取得的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少于20篇(部),其中至少有2篇(部)外文参考文献。
9、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
10、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11、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英文原文(不少于10000个印刷符号),中文翻译(与英文对应),小四号宋体,倍行距。
二、撰写规范
1. 一律采用Word系统录入和排版,A4纸,页边距上下各为;左右各为。正文内容均采用单倍行距。
2.中文摘要
⑴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⑵论文题目下空两行左对齐打印“摘要”二字(小四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⑶“摘要”二字后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倍行距。
⑷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⑸中文摘要占用一页。
⒊ 英文摘要
⑴英文全部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⑵论文的英文题目为三号字加粗,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⑶题目下空两行,左对齐打印“Abstract”(小四号字加粗),其后打印英文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倍行距。
⑷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 (小四号字加粗), 其后的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⑸英文摘要占用一页。
⒋目录
最好采用word自带的插入“索引和目录”功能自动生成,按三级标题生成。“目录”两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两格。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1、、 等数字依次标出。
⒌ 标题
1 xxxx(标题1格式,三号黑体加粗,序号与题名间空1个汉字字符,段前24磅,段后18磅,单倍行距,居中)。
xxxx(标题2格式,四号宋体加黑,段前24磅,段后6磅,左对齐,不接排)。
xxxx(标题3格式,小四号黑体,段前12磅,段后6磅,左对齐,不接排)。
a. xxxx(小四号黑体)xxx(空1个汉字字符,接排小四号宋体正文)。
(1)xxxx(小四号黑体)xxx(空1个汉字字符,接排小四号宋体正文)。
(2)xxxx(小四号黑体)xxx(空1个汉字字符,接排小四号宋体正文)。
⒍ 正文
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写作中应注意的:如标点符号、名词、量和单位、数字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
7 图
图题(五号宋体)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序与图题间空1个汉字字符。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为第三章第二图。
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的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
图的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内容的多少和图的大小应符合这样一条原则;当把插图放在桌上,你站着看时能方便地看清楚图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符号。
⒏ 表格
标题(五号宋体)居中排于表的上方,表序与表题间空1个汉字字符。
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为第五章第四表。
表内文字为五号宋体。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⒐ 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
10.页眉、页脚
页眉:文字居中,五号宋体,内容统一打印“运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页脚:页码居右,小四宋体,用“1”格式编排。
11. 参考文献:
⑴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 ]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1]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⑵ 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中文文献后面加“等”字,英文文献后面加“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12. 参考文献中的著录格式示例
① 期刊[J].
[序号]作者(两位以上作者中间用逗号分开).题名[J]. 期刊名称(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位字母应大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曹海东. 唐宋诗词释词二则[J]. 语言研究,2006,(3):110—111.
[2]范祚军,马进. 金融交易协调可靠性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缓解[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55—60.
② 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3]刘国钧,陈绍业.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
[4]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6]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③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71.
④ 报纸文章[N]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赵永新,刘毅.专家会诊沙尘暴[N].人民日报,2006-5-25(16)
外文作者名前必须加上(国籍名)
⑤ 国际、国家标准[S]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原则[S].
⑥ 专利[P]
[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陈邦泽.气压式油品再生处理机[P].中国专利:,2006-05-31.
⑦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⑧ 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Z]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3. 附录
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张海迪简历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爻隽嗣��袄纯床〉娜寺缫锊痪�S捎诰�?吭诼忠紊细�丝床。��睦呒渖窬�芑岣械骄缌业奶弁矗�棺瞪踔镣淝�闪恕癝”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我家离她家不远哦
306 浏览 8 回答
349 浏览 6 回答
340 浏览 7 回答
82 浏览 4 回答
348 浏览 8 回答
92 浏览 5 回答
303 浏览 6 回答
101 浏览 7 回答
276 浏览 4 回答
305 浏览 5 回答
179 浏览 2 回答
225 浏览 7 回答
118 浏览 4 回答
327 浏览 4 回答
15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