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经济确实强,浙江是我国的经济强省,2018年浙江GDP达到56197亿元,位居全国第四。此外,浙江在外投资创业的浙商有近800万,他们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也就是说,数百万海外浙商等于再造一个浙江!由此可见,浙江的经济实力有多强了。浙江经济为什么会这么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浙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繁华之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指的就是浙江一带。浙江是历朝历代都比较重视发展之地,也是当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地。 2、重视教育,浙江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自古就是我国教育发达之地,人口素质高,古代来自浙江的状元数量仅次于江苏,新中国成立后,来自浙江籍的中国两院院士数量也仅次于江苏位居全国第二,可谓人才济济。3、浙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优越。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上海、江苏接壤,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由浙北+上海+苏南组成的长三角就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而且浙江全省基本上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宜生产发展。浙江的经济为什么强?笔者还是有发言权,笔者是浙江几家民营企业的金融顾问,而且是多年的金融顾问,浙江经济好的主要原因是几个方面的: 一是浙江民营企业多,浙江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只有少量的国有企业,浙江的民营企业都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非常有竞争力。浙江的民营企业都是白手起家的,没有要政府一分钱,是完全充分的市场经济,这样的经济才是最有活力的。 二是浙江的企业家务实而聪明,算大帐不算小帐,笔者与全国各地企业家都打过交道,在请我们这样的智库专家担任企业顾问中,浙江的企业最多,最大方,而其他地方的企业较少。这就是浙江老板聪明的地方,花小钱办大事,少交学费。笔者担任顾问的浙江企业大部分是从他的父就开始请我担任顾问,再到他儿子也是请我担任顾问,公司所有的重大事项老板都会咨询笔者,这就避免了大量的投资失误,避免了许多错误。我们做为智库,见过了大量的企业案例,参与的企业项目是任何企业才老板的一万倍以上,看问题当然比任何企业家清楚明白。而其他地方的企业家总是用自的投资真金白银去试错,一次错误的投资就是赔几亿,或者赔几十亿。这就是浙江企业家聪明的地方,用企业智库专家的智慧来帮助他们回避各种风险,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和真正的机会。 三是浙江的企业家务实的程度超过你的想像,浙江的老板为了企业的发展会到别的企业去打工,目的就是学习别的同行业的先进的东西。 四是浙江人的团结,浙江人跑到全世界去做生意,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喜欢报团,浙江的商人论团结可以说是排在中国各地之首。 五是浙江人的创新能力很强,对新生事务接受能力非常强。创新就干别有没有干过的事情,才叫创新,别人干过的事不叫创新。当我们谈到新的商业模式时,其他地方的老板总要问:有没有人干过,有没有成功的案例。而浙江的老板不会这么问,总是会想办法弄清楚,这种别人没有干过的新经济模式怎么干才能成功。马云的创新模式放在别的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因为没有人想信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而浙江人就是喜欢干别人没有干过的创新经济模式。 浙江企业家的优点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开拓精神,他们认为世界上一切新模式,一切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都可能成功,他们愿意去创新,创新成就了浙江经济的活力。 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融资,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全民皆商、执行力强。 浙江早期其实是所有沿海省份当中得到重点规划最少的省份,国企也比较少,所以这样就催生了大批民营企业的崛起。浙江进步飞速的主要原因是“人”,浙商早期的雏形真的就像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很多人是因为穷才背井离乡去创业,那个年代全村外出务工的都并不少见。但浙江人外出很少有给人的打工的,基本都是选择自主创业,没资本的哪怕从摆摊开始做起也要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我清晰记得我小的时候,小区周边经常能见到走街串巷卖小商品的浙江人,小区门口三家修鞋擦鞋的摊位有两个是浙江人开的。然而这样低起点之下,浙江人没用几年就开始大举返乡开厂子,卖小商品的变成了生产小商品的,甚至是自产自销一条龙。而修鞋擦鞋的,很多都成了鞋厂老板,还有的开启了服装鞋帽的批发店。 浙江人那句“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商的奋斗目标。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累,而且有着敏锐的嗅觉,在浙商眼里处处都是商机,在很多人不当回事的行业,甚至被看不起的职业,浙江人都敢做,而且做的很好。 而且浙商的家乡情结浓厚,在外也很团结。所以在外边赚到钱以后,都开始回到浙江经商,把商品卖到外地去赚钱然后建设自己的家乡。因此浙江才有了空前繁盛的资本与动力。 规划降临,迎合时机。 浙商大举回巢之时,正是长三角得到整体规划的时期,江浙沪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纪元。此时返乡升级创业之势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源源不断的资本加速流入,辅以超强的规划层级,浙商的发展平台如鱼得水,浙江经济也开始呈井喷式增长。网络经济时代是浙江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转折,网购更是让浙江的产销一条龙玩的风生水起,作坊化转型品牌化,山寨陆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企业的崛起。 如今的浙江,经济越发全面,经济的强盛也补足了曾经的一些短板,成长为一个发展全面、民众富足的经济强省。浙江省和广东省,乃民营经济成功的典范;堪称我国市场经济的双子 星座 。本人祖籍浙江,出生于上海,现在定居江苏,所以能够多角度地观察浙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浙江经济的强大,首先得益于市场化程度领先于全国;其次是充分享受了互联网经济的红利;第三是浙江人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激情在全国数一数二。第四是闯荡五湖四海的浙江人,将经商的大笔利润寄回家乡。一、以温州模式为先驱的浙江市场化经济,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已经渐露头角;在改革开放以后更是突飞猛进。在沿海地区的省份中,浙江省的国有企业比例是最低的。 于是,民营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绍兴柯桥轻纺城,义务小商品城,都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前面是店铺,后面是工厂的模式大放异彩。 二、浙江省的互联网企业,或者由浙商兴办的新经济企业比比皆是。比如网易的丁磊,还有马云领衔的阿里巴巴,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企业。 三、浙江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敢于创业,而浙江人同村同族抱团打拼的特点,乃其成功的内外因素。其中,同乡之间的资金拆借,为其部分解决了经商和创业资金的来源。 四、天下浙商赫赫有名。早在2000年前后,据说全国所有乡镇都有浙江人在此经商,从手工制作到小商小贩无奇不有。这些浙商在赚到钱以后,大部分都寄回家乡;此举为浙江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来源。 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资源贫乏。但是他们穷则思变,最后成为“东方犹太人”。朋友们好! 浙江省经济的强大是有 历史 的根源的, 历史 上,浙江人就非常善于做生意,到了现在,浙江做生意的可以说就更多了,因此浙江省民营经济是比较发达的,这个就是浙江省经济强大的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了。 1 浙江省GDP的情况 浙江省2018年GDP实现了56197亿元,2019年实现了28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在我国前五强省份中,浙江省的GDP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这个可以说真的得益于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按照这个10%的增长速度,2019年浙江省的GDP将达到万亿元以上,可以说仍然是牢牢的占据全国第四名的位置。 从浙江省GDP的数额来看,浙江省近期内也很难追上山东省,但是下面的河南省也很难在短期内追上浙江省。 因此,从浙江省的GDP来看,浙江省的经济情况是相当强的。 2 浙江省经济强是因为民营企业强 浙江省经济强,是因为浙江省拥有好多比较强的民营企业。浙江省拥有的民营企业可以说竞争力是比较强的,义乌市的小商品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强的竞争力,阿里巴巴的电商在全国的竞争力也是出于第一名。还有吉利 汽车 ,已经受够了沃尔沃公司,还持有奔驰 汽车 公司的股权,可以说吉利 汽车 现在发展的也是相当不错的。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 截至2018年底,浙江各类市场主体总共拥有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万户,占比达,可以看出来,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占比是比较高的。 而根据2018年的数据,浙江省民营企业贡献了浙江省65%的GDP,74%的税收,77%的出口,87%的就业。 因此,可以看出来,民营企业对于浙江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 浙江省民营企业情况 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大省,2018年年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达万亿元,约占全省GDP的。 2019年浙江民企百强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总额达亿元,同比增长。 可以看出来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实现了销售收入是3285亿元,青山控股集团收入实现了2265亿元人民币。除了这些民营企业以外,阿里巴巴属于外资企业,可以说对于浙江省经济的发展也是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4 结论 浙江省2019年GDP预计能够达到万亿元,浙江省GDP能够排在全国前四名,可以说浙江省经济是还是比较强大的。浙江省经济发达的原因主要就是浙江省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营经济竞争力很强就是浙江省经济比较发达的重要原因了。 浙江经济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其一,经济规模排名全国第四,2018年GDP为万亿元。其二,居民富裕程度位于大陆地区和省区之首。其三,浙商实力强大,出现了马云、李书福、宗庆后的洗发水商界巨头。 为什么浙江经济会这么强? 第一,浙江全民经商。我把这个因素摆在第一位。全国没有那个省份是全民经商的,广东、福建都不是,只有浙江是。一个地区,所有人都参与经济发展,创造 社会 财富,经济发展不起来才怪呢!据统计,浙商有数百人在全国、全球。他们在外地每年创造的财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GDP。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浙江GDP不是全国最高,但居民确实最富裕。 第二,浙江地理位置优越。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中,东部省份最先发展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位置。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外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大。像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就是利用地理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拉动本地经济发展,然后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量出口海外。 第三,浙江人的拼搏精神。浙江的经济根基,尤其是浙江南部和西部的经济基础并不好,没有大量的国家投资和国家项目。比如温州和义乌,在经济崛起之前就是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浙江这人现在诞生了像马云这样的商界巨头,但是在30年之前,浙江人大部分做的都是走街串巷卖吆喝的小生意。 第四,浙江人对教育的重视。浙江人不但擅长做生意,还特别擅长读书。这一点,浙江 历史 上进士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至隋朝创立科考制度以来,浙江省诞生的进士数量占全国的比重排在全国第二。自从院士制度实行以来,浙江出现的院士数量也是位居全国第二。 您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呢?欢迎补充。 浙江经济发达,我想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阐述! 天时:日照东南,富民浙江 改革开放之后,浙江迅速崛起,很快就适应了市场经济的 游戏 规则,市场是浙江经济的灵魂和命脉,主动转型升级,保国内市场,拓国际市场,40年时间,浙江人打造了一个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在大家还不明白“市场”为何物的时候,浙江人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支起了地摊,当年的义务、温州,都很穷,穷则走四方,开始寻求财富机会,40年前,义务还是一个贫困县,但是这里的人自古都有一种经商习惯,所以“鸡毛换糖”的故事就是从义务开始的,1982年,义务做了一个大胆的政策,允许农民来经商,从此,简陋的无疑小商品市场开始诞生。 所以说,浙江的崛起,从时间上来分析,就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转型节奏。 地利,对内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对外,有优良的海港 都说江浙是富饶之地,江苏的优势在于内河航运,特别是苏南地区,河流湖泊交叉纵横,而浙江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天然的深水港口,从宁波-舟山港口群,再到台州、温州的众多优良港口,所以浙江成为了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三大省份之一。人和,浙江有两大商帮,湖州帮和宁波帮 其中,湖州商帮位于浙江北部,在宋朝时期就产生了,湖州商帮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才荟萃,数据显示,明朝湖州商帮一共出了172个进士,占了7%。清朝出了266个进士,占了9%。还走出了8个状元,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大家知道世界第一个邮局是谁做的吗?答案是宁波人,明成祖时代,永乐年间,也就是公元1403年,成立了第一个民信局,那个时候民间书信、银票都可以通过邮递,那么问题来了,人家凭什么相信你呢? 这里是因为宁波人信用是非常好的,大家都是一诺千金,所以当时的邮递业务才能开展, 国父孙中山先生对你宁波商人有高度评价,说宁波商人是全国最好的商人。 综上所述: 浙江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绝佳优势,经济自然强大。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参与话题讨论! 浙江经济确实强。 按照浙江省统计局公开的信息,2018年浙江全省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GDP)约为万亿元(具体为56197亿元),同比实际增长。按总量来看,继续位居全国第四(前三是广东、江苏、山东)。 按照约5700万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浙江省人均GDP约为万元人民币,约合万美元。在北京上海天津之外,浙江在各省中,人均GDP排名仅次于江苏,位居全国第五、各省第二。 浙江为什么这么强,主要是因为浙江人,以及浙江地域。 先说区位优势,浙江是沿海城市,又与上海邻近。世界经济版图看一下就知道,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都位于沿海。因为海运便宜,这是沿海区域的优势。 同时,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浙江与上海比邻而居,这样受到上海比较大的带动,也是有助于浙江经济发展。 但浙江经济,主要是浙江人太能干了。 浙江没有经济特区,但浙江人把每一个城市都变成自己的“特区”。浙江人敢闯敢干,无所畏惧,诞生出一些独特的企业,比如温州义务的小商品城,全世界人都知道;杭州阿里巴巴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等等。 浙江人成就了浙江省,浙江经济确实有实力。2 018年,浙江省5700万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将近700万,仅次于广东和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去年万亿的GDP总量,全国第四。全省共设11个地级市,其中杭州和宁波均为万级亿城市。浙江也是我国民富程度最高的省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574元和27302元,全国省份第一。一、 历史 渊源 江浙历来就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之地,江南,至宋时起便是最为富庶的地区,犹以江浙最为繁华。戏曲传说、人文典故荟萃。据 历史 可考,在南宋定都临安之前,杭州便已是江南人口最为稠密之地。定都后更是将临安的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宋朝也是我国 历史 上经济最为活跃的朝代,作为都城的临安更是繁荣兴旺。 二、超前思想观念和视野的转变 到了现代,地处沿海及毗邻上海,从思想上、视野上较内地转变得更快。当浙江的小商品交易1982年推出市场时,内地民众甚至还未开启外出打工之路。得益于经济观念的转变,小商品交易的兴起,从温州的皮革到义乌的小商品,无一不是赶了个早集。大部份民众具有了经商意识,不少人掘得了第一桶金。由此浙江人开启了自主创业时代,浙商、浙江品牌遍布全国、全球之路。包括马云创业之初的黄页,阿里巴巴也正是由于预见到了小商品交易的繁荣,才想到将其推广到网上,开创了一番影响中国经济、 科技 与国民的宏伟事业。 三、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浙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拥有天然深水港,利于货物进出口贸易。毗邻上海的优势又可借鉴吸收到最先进的技术,吸引最优质的人才。作为沿海省份,又得益于政策的倾斜,宁波计划单列市的工业与贸易的繁荣,杭州副省级城市的商业与服务,组成省内双子星共同发展。 四、人才培养 浙江历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培养了新中国将近400名院士。近些年更是得益于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科教文卫实力突飞猛进,培养了包括王坚在内的民营企业院士。教育的发达促进人才的培养,而现代 社会 人才 是根本。 五、产业优势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电商业、小商品交易发达。宁波的工业制造与进出口贸易,杭州的电商业与信息技术,温州的服装与皮革,义乌的小商品交易等等都将产业链做到了极致。浙江还是我国文化 旅游 大省,去年仅 旅游 总收入就超过1万亿元。 结合以种种,浙江的成功既有 历史 因素,也有现代政策的原因,当然更多的是浙江人一种敢拼敢尝试的基因内在。 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这么强,我认为是“吃苦耐劳”、“有创造性思维”、“具有前瞻性”、“很健谈”的人文底蕴所促成的。 前几年做生意的时候,与我们本地一家房地产老板一起吃饭。之前与这位老板没有什么来往,这次在一起吃饭纯属是有同一位朋友,然后叫在一起聚一聚。当然了,这次聚会不仅仅我算生面孔,还有其他朋友也是相互间的生面孔。 其中,有一位老板就问到这位房地产老板了。因为他在本地很出名,建筑商、材料商要借着饭局相互之间加深印象,好开拓资源与生意。就问到了,“X总来我们这里很多年了,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向您这般成功呢?” 之后,这位老板就讲到了最开始来我们这个地方的情况。他们是浙江过来的,一行有五个人,当时是过来接泥瓦工工程的,也就是给人盖房子。那个时候很吃苦,就算是天再冷也干下去。然后中间有几次转机,就被他们先知先觉的抓住了。 中间的过程很心酸,能走到如今老板的水平,吃得苦与遇到的弯路很多。一行的五个人,现在都仍旧在房地产行业。 饭局,我就听着,怎么讲呢。不仅仅是这位浙江的老板“吃苦耐劳”“有创造性思维”。还有认识的几位老板也都是如此。 有一次去朋友的店里,就遇到了一位浙江的商人,他是这位朋友的供货商。简单来说就是,浙江商人是厂家,然后我这位朋友是销售他产品的商家。 一进门,刚好遇到他们在讨论问题。我就没有走进,而是在门口处等着。等到他们谈完了,我就走近一些。然后发现浙江的商人真的很健谈,你不管谈什么,都能很好的谈下去,并且耐心比较足。 并且,在交流的时候没有什么陌生感。做生意的一般能清楚,如果与人交流的时候没有什么陌生感,不管做什么生意,成交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当然,不仅仅如此,他们在应对问题的时候,也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不仅仅这两位,遇到的很多浙江人都有股“吃苦耐劳”、“创造性思维”、“前瞻性”、“健谈”。所以,我认为正是因为这种人文底蕴,促使浙江经济这么强。
百度文库应该会有的,你去查一下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立足我国国情的两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资源蕴藏量和国土面积分别居世界各国的第四与第三位,从总量上看,"地大物博"是称得上的,但从人均指标看却恰恰相反。以人均国土而积看,我国为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29 %;人均耕地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40%;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按45种主要矿产资源计算的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具体就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铝土矿而言,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1%、、42%、18%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环境容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值;与此同时,我国按国内生产总值、按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单位产出的资源占用量和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却远高于发达国家。显然,日前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为了可持续的发展,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之路,就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的选择。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能耗、物耗高,这"一低一高使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许多重要矿产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高。据有关部门顶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2%,锰、钢、铅、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8%、82%、52%和69%。同时,在矿产进口谈判中我方尚未真正掌握话语权,在进口价格年年攀升(如进口铁矿石价格2005年比上年上涨 19 %,2006年继续同比上涨30%左右)。进口原料上涨导致的工业成本上升,降低了我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一系列重要矿产品大量依靠进口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因此,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力方式转变和提高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切入点和抓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需从国家、城市和区域、企业与社区三个层而同时推进,城市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城市-方面要贯彻国家的两项基本国策,落实上级政府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同时要结合市情,制定规划,将节约和环保同城市社会发展各相关方面紧密结合,融入到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全市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与全体市民具体实施。 原创论文网yclunwen老牌的论文专业网站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浙江省虽然山多,但是濒临大海,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浙江成为经济发展大省。
浙江省,简称“浙”,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界安徽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市。省会城市杭州,计划单列市宁波。其中下辖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9个地级市,共11个省辖市。明矾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一,萤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二。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
浙江省位于东海之滨,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梯级下降。西南部为平均海拨800米的山区,1500米以上的山峰也大都集中在此,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本省最高峰。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河网密布。各山脉一直延伸到东海,露出水面的山峰构成半岛和岛屿。浙江沿海有2000多个岛屿,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广阔的海域构成浙江的海洋渔场。
全省主要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自北而南分成三支。北支自浙赣交界的怀玉山,向东构成浙江的天目山脉、里 岗山脉;中支从浙闽交界的仙霞岭,向东北延展成天台山、四明山和会稽山脉,天台山脉自西往东北没入海中,构成舟山群岛;南支由浙闽交界的洞宫山脉,向东北伸展为南雁荡山脉,过瓯江称北雁荡山脉、括苍山脉。 浙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8-9个月,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毫米,春雨、梅雨、台风雨为主,七、八月间有伏旱。
全省陆域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平原占%,河流和湖泊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1999年末实有耕地万公顷,林业用地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亿立方米。 全省已发现一百多种矿产,其中以非金属矿产为主。浙江非金属矿产种类较多,有“十块石头三把土”之称。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伊利石居全国第一位,萤石居全国第二位,硅藻土居全国第三位,名列全国前十位的还有硅灰石、珍珠岩、花岗岩、沸石等。金属矿产中,银、锌、钒、镉的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省境内的海岸线包括海岛线总长6486公里,内海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浙江海域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可供养殖的浅海400余平方公里;东海陆架盆地是一个有着良好开发前景的油气资源区;沿海共有潮间带滩涂资源2886平方公里。此外,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也很丰富。 2000年全省总人口为万人。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 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以及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等都名闻中外。钱塘江大桥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也是世界闻名的一大奇观。浙江自古佛都兴盛,名寺众多,普陀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等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外佛教信徒前来朝拜。 著名的文化遗迹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古墓、古塔、古碑刻、古建筑等更是遍及全省。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浙江省现有林地面积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活立木总蓄积亿立方米。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万公顷,竹林面积万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万公顷。
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毛竹面积和株数位于全国前茅。其中竹林面积占全国的1/7,竹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3,竹产业对发展我省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的森林群落结构比较完整,具有乔木林、灌木林、草本三层完整结构的面积占了乔木林的,只有乔木层的简单结构的面积仅占乔木林的。森林的健康状况良好,健康等级达到健康、亚健康的森林面积比例分别为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总体上属中等偏上水平,森林植被类型、森林类型、乔木林龄组类型较丰富。
矿产资源
浙江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有铁、铜、铅、锌、金、钼、铝、锑、钨、锰等,以及明矾石,萤石、叶蜡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润土、砩石等。明矾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一,萤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二。
截至2004年底,已发现固体矿产11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油气未列入),矿产地4730处(其中普通建筑用石、砂、粘土矿产3510处)。叶蜡石、明矾石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占11%。沸石第四,占10%。排列第五到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膨润土等。可以满足省内需求的矿产有叶蜡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萤石、硅灰石、膨润土、明矾石、沸石、电石灰岩和建筑石料等矿产。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4606个,开发利用矿产共71种。全省各类矿山企业采掘矿石总量亿吨,年产量列前五位的矿产分别为建筑用凝灰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岩和建筑用安山岩。
动植物
浙江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海鲜、竹制产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植被资源在3000种以上,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45种。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野生动物有兽类80多种,鸟类300-400种,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103种,省级保护动物44种。
水资源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
浙江人民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史传大禹治水"大会诸候于会稽",丽水通济堰、鄞县它山堰、钱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传至今。
海洋资源
浙江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拥有3061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其陆域面积有万公顷,90%以上无人居住。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著。现有港口58个,泊位650个,年吞吐量亿吨。海岸滩涂资源有万公顷,居全国第三。舟山是浙江乃至全国唯一的海岛市,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之一。
浙江海域辽阔,气候温和,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生长与繁殖。生物种类繁多,素有“中国鱼仓”美誉。
浙江可供海水养殖的品种:石斑鱼、鲍鱼、扇贝、海参、鳗鲡、褐菖鱼由、黑鲷、真鲷、鲈鱼、鱼免状黄姑鱼、黄条鱼师、河豚、卵形鲳鱼参、鲻骏鱼、海鳗、中华乌塘鳢、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对虾、梭子蟹、青蟹、海马。
土地资源
根据2004年度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土地利用构成中,农用地面积为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面积为万亩,占,未利用地面积为万亩,占。
2004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万亩,比上年度净减少万亩;可调整土地面积万亩,比上年度净增加万亩。二者合计万亩。扣除2004年度生态退耕和灾毁耕地面积,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19 浏览 4 回答
264 浏览 1 回答
236 浏览 8 回答
284 浏览 6 回答
277 浏览 4 回答
297 浏览 2 回答
270 浏览 5 回答
139 浏览 2 回答
114 浏览 4 回答
337 浏览 5 回答
195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4 回答
197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5 回答
27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