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躺平”一词上了热搜。很多网友对“躺平”似乎有很大的误解,认为躺平的人就是混吃等死,不求上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躺平并不是混吃等死,而是一种佛系、满足于现状的生活方式。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谈谈我对躺平的看法:
一、什么是”躺平“
躺平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词,据说躺平一词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百度贴吧的一篇帖子:《躺平即是正义》,虽然该贴现已被全网删除,但因他而起的对躺平的讨论却没有平息。”躺平“一词是根据”内卷“提出来的,躺平状态是一种低欲望的生活状态,躺平的年轻人不再追求社会上普遍追求的事物,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躺平文化和躺平现象并非我国最先提出,以日本为例,在日本经济腾飞过后的经济停滞期,即“失去的20年”至今,日本的躺平文化都大行其道。昭和时代的日本年轻人靠着父辈们的财富积累,以消费和享乐的方式进行这消费主义的狂欢式躺平,他们不工作,沉迷于各种娱乐和消费之中。之后的平成时代社会财富被大量消耗,日本青年们有陷入了家里蹲和低欲望的犬儒主义颓废式躺平,这些青年人也被称作平成废宅。而国内的躺平的是根据”内卷“一次提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经济相对减速,产业饱和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释放的各类红利已步入尾声。目前,在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很多产业已经处于基本饱和的状态,不少行业出现了大范围的洗牌甚至衰退,年轻一代发展机会普遍少于年长他们10、20岁的那代人。虽然诸如互联网、部分金融行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依旧发展迅猛,但相对来说门槛较高,从业基数占比年轻人总数依然有限。
2、阶级相对固化
而今,年轻一代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的努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非常渺小,能看到的上升渠道难以把握。比来比去发现起到作用的主要还是家庭、关系、门路这些大多数人都不拥有的东西,一切都好像“命中注定”,很难像前辈那样实现自身境遇的改善,尤其是名校出身的年轻人,落差非常明显。
3、生活压力增大
10年以来,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使得房价和房租接替上涨,让之前上车的年轻人杠杆高企,没上车则哀叹上不去车,不管怎样都严重降低年轻人的幸福感,加重了焦虑和迷茫。
1.网络媒体传播焦虑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借助社交软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表达的观点、态度经由互联网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其他人的屏幕前。这种新的传媒形态,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及时和便利,带来了舆论的监督,当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比如传播谣言、搬弄是非、语言攻击等等。同时,众多自媒体为了达到增加粉丝、阅读量等目的,采取过度传播焦虑等方式,加重了我们迷茫;
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当满怀希望去奋斗得到的却是失望,努力付出却远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感让青年人变得谨慎怀疑,不再愿意去保持积极乐观、奋斗努力的状态,宁愿选择躺平,去降低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值和对物质的欲望,以此达成内心对自我的接纳。青年人认识到就是在无休无止的内卷中度过,哪怕再努力的去卷,最终绝大多数的付出都成了无意义的消耗,根本看不到多少希望,与其心神俱疲还不如直接放弃内卷,做一条躺平的咸鱼。
三、怎么应对”躺平“的现状
1、社会和资本要高度重视,开始警醒。
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为了青年的未来,我们的社会需要积极的改变,给普通劳动者以合理的劳动回报,给青年人一个努力后可以买得起的房子,给普通的青年人提供流动的通道和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希望和未来,才能激发活力,释放青年的智慧和能量。
2、家庭要理解孩子,提供支持。
普通的父母家人既然不能庇护孩子一辈子,就不要爱心泛滥把孩子变成温室的花朵,这样的孩子走上竞争激烈的社会,内外强烈的反差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不堪重负生命凋零。请千万不要从小剥夺孩子承受风雨的能力,剥夺他们安全成长的心理防线。
3、学校要负起责任,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不仅仅学习文化,更要学习经营人生。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成功的道路不是文化考试一条赛道,走错赛道就会走向失败。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家长差异化发展的观念,帮助学生根据个体差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长,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让所有人找对适合自己位置,获得适合自己的幸福。
4、青年人更要开启智慧,走出迷失。
普通人应找准适合自己的城市和岗位,发挥自己的能量,享受匹配自己的生活。就不会有盲目攀比后的失落甚至失败绝望不是精英就不要追求精英的生活,调整心态,就会发现退一步海阔天空。
总结:有句话说得好:“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指引自己方向,“躺平”现象本身也许看不出什么,关键要看“躺平”后的行动。如果,“躺平”后能认清定位、客观思考,那么,这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