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在幼儿园里有本地的家长也有许多外地家长,工作十分忙碌,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他们都十分关心教师的“语言问题”这说明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认真说好普通话以及做好推普工作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其实说普通话是一件看似及其平常的事,平时,还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可是时代在前进,我们也要进步。说普通话,是一个现代文明人最基本的表现。在任何场合,用普通话交流,不仅是一种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的知识底蕴及文化素养的最好体现。普通话,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和谐,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表现。“学说普通话,从娃娃抓起”——幼儿园作为普及普通话最前沿的阵地,随着普通话推广力度的加大,普通话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一门必修课程。不过,很多小朋友学说了普通话后却不懂说家乡话或是不再说扬中话了。这令一些家长担忧起来:“普通话代代衍生,要是我们自己的方言都没了,那么在孩子的字典里还有‘乡音’这两个字吗?”幼儿园:学习语言的关键是环境在城区,大部分人用普通话交谈,孩子也鲜把扬中方言挂在嘴边,学校里极少看到整天讲扬中话的孩子,园方也一直要求老师和孩子讲普通话。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后,无论是跟老师交流还是跟家长交流都使用普通话,甚至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也喜欢用普通话。受小朋友的影响,家里年长的爷爷、奶奶也开始学习说普通话了,现在不少幼儿园大门口的醒目位置都张贴有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标牌,提醒小朋友们说普通话,也鼓励家长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有语言专家指出,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家长用方言与幼儿交流,幼儿便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方言)回应。据了解,很多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基本上不会说普通话,进入幼儿园后,小朋友通过古诗、儿歌、图片、游戏等方式的学习,把说普通话的习惯逐渐培养起来,一段时间后,孩子就能运用普通话来交流了。 语言专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普通话的普及是社会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也令一些家长担忧,如今不少孩子基本上不会说扬中话了,方言是地方民俗、习惯、文化和传统的积淀,把自己的方言弄丢了怎么行,为此,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专门研究方言的梁忠东副教授说,现在的小孩只说普通话不说扬中话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学校都是用普通话授课的,小孩不懂说普通话是不行的,而与外界的交流也基本都是用普通话,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孩语言的发展。虽然现在他们不懂说扬中话,但只要他们还生活在扬中这片土地,他们终究都懂说扬中话的,只不过一代与一代所说的扬中方言都会存在着一些变化,这是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的。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也一再表明,普通话服务于全民,而方言是为某个地区的群众服务的,推普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各种方言之间的隔阂。在普通话与方言共存的过程中,二者可能相互靠拢、渐渐同化,但不会互相冲击。 (育儿园(),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