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新传考研开设了新的栏目——【漫步书海】,我们会在新传考研书单中为大家挑选重要的基础书或者拓展书,为大家整理重要的知识点,并未大家做拓展和延伸~~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这个新栏目,欢呼~~ 温故而知新: 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新媒体传播的演变,主要包括 传播渠道的扩张、传播模式的变化以及传播主体的扩展 。不知道认真的你有没有掌握呢?坚持是走向成功的保障!!!下面让我们漫步在本章第二节的书海里吧!准备好你的小本本哦~ 小节框架图 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二节 从赛博空间到互联网社会:新媒体社会属性的强化 一 赛博空间 赛博空间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加拿大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1984年《神经漫游者》一书中首次使用“赛博空间”这一术语。 二 网络社会 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将网络社会界定为一种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社会结构,以此指称新经济所带来的与信息化、全球化相平行的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化。网络建构了新的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 三 流动的空间 卡斯特将“流动的空间”作为网络社会的空间特征,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流动空间的第一个物质支持是由电子交流的回路所构成的。第二个层次,尤其节点和核心所构成的。第三个层次是占支配地位的管理精英的空间组织。 四 互联网社会特点或优势 互联网社会特点和优势在于可以轻易的实现跨越物理空间的交流,并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关系网络的约束。 人们可以与原有的强关系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也可以将现实空间中的弱关系和弱连接转化为强关系和强连接。同时可以按照社会资本和利益的需要来重建自己的社会关系。 要点补充 互联网社会有两个基本结构要素:个体(互联网社会的基本节点)和网络服务平台(互联网社会中的枢纽) 范•迪克从14个方面对大众社会和网络社会进行了比较,在他看来,相对大众社会,网络社会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个体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在大众社会,基本单元为集体。成为网络的节点意味着个体价值的上升。 五 节点的特征 从传播结构角度看,每个节点对网络都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影响:个体拥有将自己的力量转化为社会性能量的更多可能,同时也随时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权利:个体在互联网社会中将可能获得更多社会性权力和权利 角色:个体可以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多重设定和自由分解 定位:互联网社会的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定位能力,体现在对于自我身份的选择,对于互动对象与方式的选择,对于网络群体、网络活动的选择上有更多主动性和选择权。 六 枢纽 “枢纽”是交换中心通信中心扮演了协调的角色,是整合进入网络的一切元素顺利的互动。如网络服务商和各类组织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就属于网络的“枢纽” 枢纽不仅决定互动的具体手段与形式,也决定人们的关系模式。以内容为核心的平台—围绕话题展开,有时因为观点、立场、态度的原因,形成结盟或对抗关系。以关系为核心的平台—在权衡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关系网络。 七 网络场域 网络场域:由网络行动者创造和维持的即时网络互动情景(学者夏学銮),具有主体性,及时性,现场性和情景性的特点。相同的网络行动者,网络时间,网络空间和网络感受四个要素构成了网络场域。 八 网络社会中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网络社会中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网络社会中的互动及其结果是现实社会的一种映射但这种映射并不完全是现实社会的原样镜像,有时它是对现实社会的放大或缩小或变形,但是这种对现实社会的不真实反映却恰恰可能揭示。 现实社会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被隐藏掩盖起来的问题,所以它与现实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人类社会。 九 节点的聚合单位:群体 能对互联网以及现实社会产生更广泛影响的互联网单元,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只有当个体的影响力被聚合提升到群体的层面上,互联网社会系统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网络中的群体概念可大可小,有时体现为特定的小群体,有时体现为整个网民群体。 十 互联网社会的分层 互联网社会中的分层:当互联网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新的社会分层也会出现,这种分层并不完全基于现实社会的权力关系,更多的是技术的拥有与能力不均等所带来的权利落差,以及以网络互动为基础形成的网络话语权力分化。 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形成一种扁平的、平等的社会结构。 十一 互联网社会中的分层 互联网社会群体的再构建:互联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对社会群体的再构建。它使网络中的个体可以脱离现实中社会群体的局限,更加自主的选择自己所认同的社会文化。 十二 互联网社会中的分层 互联网社会中的分层:网络社会的权力结构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当互联网社会不断演进时,现实社会中的权力会开始渗透到网络社会,对网络形成干预,但是这些干预力量也可能受到网络社会的抵制。 如果你喜欢我们这个新栏目——《漫步书海》,那就鼓励我们一下下,点关注,点赞吧~~,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