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方皋识马
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一次问伯乐:“你是天下第一等的相马名家,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子弟?”伯乐微笑着说:“我的子弟都很平庸,只能从马筋骨辨别一般的马。但是天下良马的想法却是是有若无,令人无法捉摸。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有鉴赏马的特殊才能,超过我很多。他的个性淡泊,常常替人做工或是自己砍柴为生,但是他特别喜欢相马。如蒙应允,我倒很乐意为您引荐这个人。”
穆公听了,非常高兴,马上请伯乐把九方皋带来。穆公接见九方皋后,就命令他去寻找甜心良马。数月后,九方皋觐见穆公,穆公问他:“先生寻到什么颜色的好马?”九方皋迟疑了一下,才说:“是一匹黄色的雌马。”穆公和侍卫前往马厩看,结果是黑色的雄马,并不是黄色的雌马!穆公非常失望,恼怒道,马上传伯乐觐见:你推荐的九方皋有什么识马的能耐啊?雄雌马不分,连颜色都辨别不出来!
伯乐徐徐道来:“其实您批评九方皋了,他不认识马,正是他识马的才能啊!您看到的是一匹马内在的美好才能,而不是外在的形态。他相马法是超越马的躯壳,直接认识本质的高妙境界!”果不其然,九方皋带回来的马,经过审试后,证实是一匹超越群马的天下良马。
2、派了伍举去晋国之后,楚灵王把随从郑简公前来的郑国的子产请来了,他知道子产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你帮我分析分析,晋国人能答应我们的要求吗?”楚灵王把事情的大概说了一遍,然后问子产。“没问题啊,晋国国君追求安逸,他们的卿又都很平庸腐败,没有能力辅佐国君。”子产毫不犹豫地回答,楚灵王听了很高兴。“那你说,诸侯们会来吗?”“会来,为什么不来呢?如果不来,恐怕也就是卫国、鲁国、邾国和曹国了。因为鲁国和卫国都要仰仗晋国,邾国和曹国分别依附于鲁国和宋国,这种场合他们不敢出来。”子产分析得很到位,楚灵王直点头。
“那,我有什么要求都会如愿以偿吗?”“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左传》)”子产说,意思是强迫别人是不行的,如果符合别人的意愿,那就没问题。楚灵王没有说话,不过他在心头说:“老子偏要求逞于人,让你们看看济不济。”——楚国和平大会夏天,诸侯们都来了。依照规矩,齐国可以不来,因此齐国没来。此外,卫国、鲁国、邾国和曹国没来。
鲁国的借口是正碰上祭周公,时间冲突,卫国的借口是卫襄公有病,邾国和曹国的借口则是国内不安定。一切,都在子产的预料之中。除掉这几个国家,实际上重要的国家中也就是郑国来了国君,宋国来了卿向戌,太子公子佐也将随后赶来,其余与会者都是小国。六月十六日,楚灵王在申地举行和平大会。会前,楚灵王特地找来伍举商量和平大会的方式。
“据我所知,礼法很重要。现在咱们要想让诸侯口服心服,就要合乎礼法,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霸业。从前夏启有钧台的宴享,商汤有景亳的命令,周武王有孟津的盟誓,周成王有岐阳的阅兵,周康王有丰宫的朝见,周穆王有涂山的会见,齐桓公有召陵的出师,晋文公有践土的会盟,大王,您准备用哪一种?”伍举一通卖弄,搞得楚灵王晕头转向,就记住了晋文公的践土会盟和齐桓公的召陵出师了。
“那,就跟齐桓公一样吧。”想来想去,楚灵王觉得怎么也不能跟晋文公一样,那样会招来晋国人的嘲笑。“好,那就把宋国的向戌和郑国的子产叫来,这两位学识渊博,他们知道怎样操作。”伍举说,原来他也不懂。楚灵王把向戌和子产找来,果然这两位博学多才,把整个过程的礼仪说得清清楚楚。“伍举,你就站在我身后,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立即给我指出来。”
和平大会召开之前,楚灵王给伍举布置了任务。“没问题,大王就放开胆子作罢。”伍举满口答应。和平大会其实被搞成了盟会,大家宣誓尊楚国为老大。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大家也想明白了,谁也不是傻瓜,谁也不吃眼前亏。楚灵王的自我感觉很好,他把这次大会定义为“史无前例的成功”。盟誓结束之后,楚灵王突然发现整个过程中伍举没有纠过一次错,看来自己的所有做法都合乎礼仪。
“嘿嘿,看见没有,立意这套东西,我一点就通,全作对了。”楚灵王很得意地对伍举说。“啊,大王怎么知道自己全作对了?”伍举有些惊讶。“我要是没全部作对,你怎么没有纠正我?”“嗨,我没纠正你是因为我根本没见过啊,我不懂啊。”伍举恍然大悟。“啊,原来这么回事?”楚灵王也是恍然大悟,刚才的自豪感消失了一大半,他有些不高兴了:“既然你不懂,站在我后面干什么?”
“大王,我要不站在您后面,您能这么自信吗?您总不能让子产占您后面吧?再说了,您是盟主,你怎么做不都是对的?”“哈哈哈哈,这话我爱听。”楚灵王又高兴起来,他喜欢伍举,觉得这人什么事情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3、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4、北宋时有一个哑巴,每当新知府上任,都要来献上一根木棒,莫名其妙的招惹官府的责打。这一年,包拯上任,哑巴又来献棒。包拯想,此人定有冤情,不然,每次都挨打,为何还来献棒。但是这个哑巴既不能说,又不识字,更不会书写,无法得知其中的缘由。
于是,包拯嘱咐手下,无论哑巴如何折腾都不许打他。这天,哑巴又来献棒,包拯让手下人把猪血涂在哑巴身上,做出一副打得很重的样子,然后把哑巴绑了拉去游街示众。随后吩咐手下人,若有人替哑巴喊冤,就带回来问话。果然,在哑巴游街时有一老人大喊冤枉。于是老人被带到了知府大堂。
老人说:“这个哑巴是我们村的石哑子,他自幼不会说话,但可以听见。他哥哥石全吞并了他的万贯家产后把他赶出了家门。哑子每年都用献棒的办法到衙门告状,但每年都被杖责,今天又被打得浑身是血,我今天实在看不下去,故此替哑子喊冤。”包拯马上传石全到衙内,但石全死活不认这个弟弟。包拯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包拯便心生一计。
他先放走石全,然后教给哑巴说:“以后你撞见哥哥就去打他。”哑巴吃惊地望着包拯,又是眨眼,又是摇头,一副很害怕的样子。包拯说:“不要怕,你只管打,有本官为你做主。”几天后,被打得头破血流的石全前来告状,状告哑巴不尊礼法,殴打亲哥。包拯问:“若是亲弟殴打亲哥当然不能轻饶,不过若不是亲弟弟则另当别论。”石全不知是计,一口咬定:“他真是我的亲弟弟。”
包拯听后,厉声高喝:“既然是你亲弟弟,为何你独吞家财,不分家产给他?”石全这才明白上了当,原来这一切都是包拯安排的。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只要认真观察,精心思索,你就能把握问题的实质。
5、二战期间,英美军方根据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情况,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显然,在常人看来,这是一种极其令人匪夷所思的观点。但是请先别着急反驳,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弹痕多的地方就是飞机的要害,需要加强,那么为什么要害被多次命中飞机却还能幸存?
这就说明,弹痕多的部位即使被损坏对飞机也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而那些弹痕少的部位却可能恰恰就是飞机的要害所在,因为没有命中这些要害,所以飞机才得以幸存。沃德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提出这种对没有看透表象的人而言荒谬至极的建议。事实也证明,沃德确实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