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暗恋》及《桃花源》而言,其实质即是对现实的一再确认,而非对理想的重构。但从《桃花源》这段里,赖声川还是放了一些对理想的想法在里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 ,希望你喜欢。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1
《诗经》咏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屈子诉说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寻找着一些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理想抱负也可以是爱情婚姻。这其中有多少的失而复得和多少的求之不得。《关雎》讲的是古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暗恋桃花源》则讲的是现代人对于爱情婚姻的理解:在漫长的人生中个体人对于爱情婚姻的追寻。尽管《暗恋》和《桃花源》都是在讲诉关于寻找爱情婚姻的 故事 ,但它们两者的“寻找”是不同的。
《暗恋》是“等待的寻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家国破碎,由于一场家庭多年分离之后的团聚,江滨柳和云之凡不得不分离。但没想到这一次本应短暂的离别竟成了恋人之间几十年陌路的起点。江滨柳和云之凡在分别之后都一直在寻找着对方,可是多少年来都求之不得。多年以后,各自都成了家,同住台湾却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最后一次在病床上相见了,可是两个老者相见了又能怎样,早已物是人非。《暗恋》是一对恋人心怀爱恋,等待着,寻找着对方,他们不仅是在寻找爱人,更是在寻找婚姻,所以《暗恋》是“等待的寻找”。
《桃花源》是“逃避的寻找”,渔夫老陶,打鱼不顺,造人不顺,婚姻不顺。在妻子和奸夫袁老板的逼迫下不得的上游打鱼,最终到了桃花源。在新的世界里,他被新的气象感动,由俗气市井的渔民被改造成了豁达超脱的“仙人”。后来重回家中救赎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可被世俗沉重压迫的春袁二人又将老陶逼回了原貌。《桃花源》中的老陶本来就拥有婚姻,但是他的婚姻却充满各种矛盾。于是他逃避婚姻,离开那里却寻找到了桃花源,所以《桃花源》是“逃避的寻找”,是一种不寻找的寻找。
《暗恋》和《桃花源》一个是求之不得,另一个是不求而得。一个是人有情却难以步入婚姻殿堂,另一个是有婚姻却没有爱情。《暗恋》是美好的不完满,而《桃花源》则是完满的不美好。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枷锁”。诚然,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肯定要为对方牺牲一些东西,个体是不自由的。《暗恋》中的两个主人公想要在一起,想要人生的不自由,情感的自由。而《桃花源》的男主人公想要人生的自由,女主人公想要情感的自由。人生的自由和情感的自由,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我不清楚,戏剧也没有给我们答案,但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这些人物存在的意义吧,要留给我们的人生慢慢思索。仅凭这一点《暗恋桃花源》就已经很伟大了。
江滨柳和云之凡都失了与爱人共处的时间,但他们得到了热心照顾自己的妻子和丈夫,以及一份在内心中暗自存在的深深的爱恋。倘若他们当初在起了,江滨柳会不会成为老陶,云之凡是不是春花?这一切都说不清楚。老陶失了妻子和渔船,但是他得到了桃花源。他摆脱了婚姻的束缚和世俗事务的束缚,达到了人生中的更高境界。他可以是一个婚姻的失败者,但这些在桃花源里都不重要,他在这里有了崭新的人生。什么爱情婚姻在那里不要也罢。总而言之,失的不一定是遗憾,得到的`没准是惊喜。好好地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不要遗憾失的东西,因为现在或许有新的体验。人总是要活在当下的,有些东西是伟大的无意义。
我认为《暗恋》是悲剧,因为它正经严肃有淡淡的忧伤;《桃花源》是喜剧,因为它夸张搞笑有轻轻的喜感。而《暗恋桃花源》是悲喜剧,因为它悲喜交加。但我这样说不对,它们就是戏剧本身。它们是在模仿人生,人生就是这样,悲喜交加。只有《暗恋》不行,只有《桃花源》也不行,《暗恋桃花源》才是人生。它们让我们可以看到古今,可以看到悲喜,可以看到爱情与婚姻,还可以看到大不同。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的冲撞才是其中最精彩的。戏剧是需要矛盾的,而《暗恋桃花源》中最大的矛盾是《暗恋》和《桃花源》两种差异巨大的价值观的交锋。这种伟大也是极难模仿的。
《暗恋桃花源》以“寻找”为主题,两出剧中剧人物的寻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寻找还有戏里戏外的导演对戏剧中人物感觉的寻找,演员对角色的寻找,观众对戏剧的寻找。但这些伟大的“寻找”与那个无名女孩对刘子骥的寻找相比都太肤浅。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
“暗恋”表达的是海峡两岸的骨肉分离,“桃花源”则表现的是在那一种时代背景下,人们迷茫的精神状态。正是因为这一与政治和时代有关的命题,《暗恋桃花源》在20年前曾让很多台湾观众在笑过之后失声痛哭。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 启事 ,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最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而与之相对应的两岸的关系也不正是这样吗?海峡两岸关系从几十年前的完全禁严到逐渐放宽政策,其中少不了两岸民众个性是台湾民众的争取。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就我查资料了解,1949年,台湾发布戒严令,从此进入长达38年的“白色恐怖”时期。在这期间,台湾执政者为维护稳定,制造了超多的政治冤狱。据前“立委”谢聪敏统计,自1950年起至1987年解除戒严为止,台湾共发生29000余件政治相关案件,涉案人数达140000人,其中约3000—4000人遭到处决。而《暗恋桃花源》此剧创作成功,台湾刚刚解除戒严,省内政治 文化 一片荒凉,百废俱兴,剧作的推出,无疑给台湾文化市场注入首股新鲜血液。据史料统计,1945年-1953年共有约120余万外省人来台,其中撤
台军队约60余万人。从1950年起,原本随国民党来台的60万士兵,在台湾实施义务兵役制后,逐步被年轻的本省新兵代替。在台湾经济进步的脚步中,他们仍然是被牺牲的一群,大部分晚景凄凉,少有人关注。几十年来他们的肉体虽然在台湾,但心灵仍然寄托在那遥远的家乡。虽然过了几年开放大陆探亲,但很多人已经等不到那时候,连魂都归不了故土了。当年来台湾的那些老兵此刻还健在的已经很少了!他们的根在大陆,他们一生都想着回大陆看看他们的亲人,有的老兵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有的老兵到老都未能如愿……如果他们还健在的话,他们也是最期望让两岸能够统一的人!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3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我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向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感情。
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会藏有两样东西:其一,是一份永远实现不了的感情,叫“暗恋”;其二,是一个永远到不了的地方,叫“桃花源”。江滨柳与云之凡的遗憾感情令人唏嘘不已,而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之间的感情也让人纠结。
江滨柳与云之凡相恋于上海,失散四十年,而等到四十年后的相逢女方已人老珠黄,男方已病入膏肓了??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老陶与春花的感情被袁老板破坏,春花与袁老板看似感情甜蜜,却也胜但是柴米油盐琐屑家常的烦恼。突然想起了钱钟书的《围城》,想起了孙鸿渐与唐晓芙,想起了《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与金燕西,“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是感情的坟墓”。“暗恋”中或许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感情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他们真正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就会是更一种人生了吧!与之构成比较的荒诞剧“桃花源”,老陶一家的琐琐屑屑,在这个崇尚金钱和名利的社会,稍微更显真实一点吧!春花亦是可怜的,她并没有理解真正的感情,她只明白谁对她好,谁有钱,谁能给她幸福,她就选取谁。《北爱》中杨紫曦为了钱而和吴狄分分和和,小猛为了名利放下沈冰,但是幸福转瞬即逝,当他们幡然悔悟时,吴狄和沈冰已经不再在原地等着他们了。剧情中没有写老陶回去后,春花后悔的一幕,却写了老陶发现现实不如自我想象的一样完美想再回桃花源时却找不到路的场景,人生就像一部悲喜交加的戏,没有爱的地方,始终是异乡。我猜大多数人在错失真心爱自我或真心对自我好的人后都会咽下后悔的苦水吧!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4
在这学期第一次上课时观看了这部赖声川导演执导的影片,看时觉得电影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并且剧情十分幽默时不时就引得教室里一片笑声。但观看过后,再次回想时,个性是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是以两个剧组“暗恋”和“桃花源”交替排练时发生的事为主线展开的“暗恋”这个剧组主要是讲男主角滨柳和女主角云之凡相爱,却因为战乱的原因最终没在一齐,而男主角一向思念女主角的故事。而“桃花源”这个剧组就是以我们熟悉的《桃花源记》为背景,讲了老陶,妻子春花及袁老板三人的感情故事。正是这两个剧组的故事具有互文性,互为影射,透过刻画主体和欲望客体之间空间距离和时光距离的关系,传达出很多了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首先,距离是永远不可完全被跨越的,即欲望对象不可被主体占有到达。就像是“暗恋”剧组的故事所讲,因为滨柳和云之凡没有在一齐,所以他们的感情存在了想象之中,正是由于这样,他们的感情存活了下了。即使有了自我的家庭,有了爱自我的妻子,滨柳一向对云之凡念念不忘,到了晚年仍有寻找云之凡。相反,感情一旦被跨越,感情必死。就像老陶和春花一样,感情早已死于日常生活的单调,不聊和摩擦。也正因为如此,春花选取了和袁老板私通。剧中的袁老板之前一向提到“一个远大的理想”,春花也对之十分向往。但老陶走后,当这两个人真正在一齐时,由于生活的单调,感情也渐渐消失不见了。春花之前向往的理想生活也彻底破灭了。而剧中老陶所到的桃花源里两夫妇和睦相处,十分相爱。这处剧情乍看是导演在像我们传达一个在一齐却仍旧完美的感情,实则不然。因为这剧中的桃花源只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是观念中的非现实的,是人们无法到达的。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5
在上《艺术概论》课程时,老师给我们观看《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深有体会,这则故事分为《暗恋》和《桃花源》两场剧。《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最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我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
抛开形式,该剧资料上的主要部分其实都不算新颖,甚至是老生常谈得能够,说白了就是一部青春偶像感伤剧加上一部家庭伦理轻喜剧。《暗恋》里的江滨柳给我的感觉像极了《雷雨》里因得不到梅侍萍而郁郁寡欢周朴园,需要以一个女人为借口来摆脱堕落于现实的可悲。典型的精神出轨型知识分子,与那位写《桃花源记》的陶渊明先生恰有几分相似,前者只是把桃花源换成了一个叫云之凡的白茶花一样的女人。相比之下,《桃花源》这出喜剧倒是俗得多了几分真实感,让人忍俊不禁。软弱的老陶因为对生活的无能为力反而误入太虚幻境一般的桃花源,与理想生活来了个无厘头邂逅,过了几年神仙一般的日子。
细看这两出剧,情节资料虽则完全不一样,却处处存有建构-解构关系。如《暗恋》里的江滨柳与云之凡满怀着感情出场,到了《桃花源》的第一幕里则成了老陶和春花的吵架与叫骂。又如两出剧一同排练的时候,虽然两方面的台词几乎是一致的,但指向却完全不一样。《桃花源》里的老陶执意想念现实中的妻子,而《暗恋》里的江滨柳却在幻想记忆里的恋人。能够说《桃花源》的整个情节设计就是理想对现实的打岔;《暗恋》则正好相反,江滨柳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却要在现实中苦熬。这种一边建构一边解构的资料安排让人措手不及,最后只能怀疑一切:到底是现实更好还是理想更好?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解答变得徒劳,思想陷入深渊,仿佛进到一间逼仄的小房子里,退无可退。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5篇600字相关 文章 :
★ 话剧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五篇
★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五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赖声川范文五篇
★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5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范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000字作文
★ 桃花源记改写范文5篇
桃花源里,男主的家庭一团糟,于是到桃花源里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可是回到现实世界,家里还是一团糟,净化的心灵也分分钟破碎。男主追求着平静的生活,却只能把生活对付过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 ,希望你喜欢。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1
《诗经》咏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屈子诉说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寻找着一些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理想抱负也可以是爱情婚姻。这其中有多少的失而复得和多少的求之不得。《关雎》讲的是古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暗恋桃花源》则讲的是现代人对于爱情婚姻的理解:在漫长的人生中个体人对于爱情婚姻的追寻。尽管《暗恋》和《桃花源》都是在讲诉关于寻找爱情婚姻的 故事 ,但它们两者的“寻找”是不同的。
《暗恋》是“等待的寻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家国破碎,由于一场家庭多年分离之后的团聚,江滨柳和云之凡不得不分离。但没想到这一次本应短暂的离别竟成了恋人之间几十年陌路的起点。江滨柳和云之凡在分别之后都一直在寻找着对方,可是多少年来都求之不得。多年以后,各自都成了家,同住台湾却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最后一次在病床上相见了,可是两个老者相见了又能怎样,早已物是人非。《暗恋》是一对恋人心怀爱恋,等待着,寻找着对方,他们不仅是在寻找爱人,更是在寻找婚姻,所以《暗恋》是“等待的寻找”。
《桃花源》是“逃避的寻找”,渔夫老陶,打鱼不顺,造人不顺,婚姻不顺。在妻子和奸夫袁老板的逼迫下不得的上游打鱼,最终到了桃花源。在新的世界里,他被新的气象感动,由俗气市井的渔民被改造成了豁达超脱的“仙人”。后来重回家中救赎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可被世俗沉重压迫的春袁二人又将老陶逼回了原貌。《桃花源》中的老陶本来就拥有婚姻,但是他的婚姻却充满各种矛盾。于是他逃避婚姻,离开那里却寻找到了桃花源,所以《桃花源》是“逃避的寻找”,是一种不寻找的寻找。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
我认为《暗恋》是悲剧,因为它正经严肃有淡淡的忧伤;《桃花源》是喜剧,因为它夸张搞笑有轻轻的喜感。而《暗恋桃花源》是悲喜剧,因为它悲喜交加。但我这样说不对,它们就是戏剧本身。它们是在模仿人生,人生就是这样,悲喜交加。只有《暗恋》不行,只有《桃花源》也不行,《暗恋桃花源》才是人生。它们让我们可以看到古今,可以看到悲喜,可以看到爱情与婚姻,还可以看到大不同。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的冲撞才是其中最精彩的。戏剧是需要矛盾的,而《暗恋桃花源》中最大的矛盾是《暗恋》和《桃花源》两种差异巨大的价值观的交锋。这种伟大也是极难模仿的。
《暗恋桃花源》以“寻找”为主题,两出剧中剧人物的寻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寻找还有戏里戏外的导演对戏剧中人物感觉的寻找,演员对角色的寻找,观众对戏剧的寻找。但这些伟大的“寻找”与那个无名女孩对刘子骥的寻找相比都太肤浅。
“刘子骥,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骥”,马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人都是在寻找刘子骥的人,但在一片迷茫和混沌的时光中,不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清楚,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伯乐。那个女孩,她穿越了魏晋,穿越了民国,在那一年的台湾,她在寻找着哪一个时代的谁?
在起初开篇的时候我还不懂《暗恋桃花源》是个怎样的故事,现在我懂了。《暗恋桃花源》讲诉的是在每一时代每一片土地上的所有人的成长,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着困惑着自己的那些事的答案。此生很荣幸能够看到这出剧并且能够喜欢上它。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3
原本说《暗恋》是一出悲剧。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日日盼夜夜望40年后才终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然而他们终是幸福的,滨柳最后还是获得了陪伴多年江太太的拥抱和谅解。
之凡也在等待中等来了一个“人很好的丈夫”还有一个“送她来、在楼下等着她的儿子”。这不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平凡的幸福吗?
而《桃花源》这出笑点颇多的喜剧缺让人看得酸楚。遭遇背叛的老陶在无意中寻得了桃花源,他本可以快乐地生活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然而他注定不是这片土地的人。“时间愉悦地过去了”白底黑字的横幅在落英缤纷的场景里显得那么突兀,它似乎在催促着老陶“该回去了,该回去了!”,老陶啊老陶,最终还是逃不掉,逃不掉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怀想。宁愿去接受不堪的现实,也要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现实并不美好啊,老陶回去后,春花与袁老板成家生子,家境破败,酒还是那瓶打不开的酒,被子还是那床需要缝补的被子。就连孩子也成了拖累,成了发泄的工具。不如一切都没发生过,结局也不会更糟糕了。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4
十六号这一天,我早早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的一个小伙伴到傍晚六点多才做好了作业。后来,我们一起坐上了开往科技 文化 中心的专车,吃了肯德基,在最后两分钟内跑向了大剧场,坐到了座位上。哦,对,我在座位上还看到了另外一个同学,他身边有美女在,都没注意到我。我的位置是与舞台一个平面的,离舞台只有大概五米的距离,后来我回来说,当时我都看得见黄磊叔叔的皱纹呢。
说到黄磊叔叔,我很喜欢他,从很早以前,记不清楚那是什么时候,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似水年华》,是他和刘若英阿姨一起演的,故事发生在美丽的乌镇,讲了一个感人的 爱情故事 ,在后来我还特意去过那个小镇。《似水年华》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感动得哭了。这次看《暗恋桃花源》,我觉得《暗恋》的那部分,与《似水年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准备好了眼泪来看《暗恋桃花源》的,可我后来一直都没有哭。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我看的不够专心,身边坐了好多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总是在那里乱动,害我都没办法投入到话剧里,我很生气。不过《桃花源》还是很好玩的',我在那里笑得前俯后仰呢。
我觉得这场我等了很久的话剧并没有让我失望,座无虚席的话剧院和谢幕时长久不息的掌声应该就是最好的证明吧。回来的第二天,我又看了一遍电影版本林青霞阿姨演的《暗恋桃花源》,我觉得没有大陆版本的好看,我很开心。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5
看完这个电影版话剧,我们跟随着镜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暗恋桃花源》。矛盾的冲突和协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从矛盾的冲突和协调方面来说。不论是作品本身的音乐与布景还是人物的性格。首先,从作品本身来看,暗恋与桃花源两个不一样的剧组,一个“杯具”,一个“喜剧”,两种截然不一样的舞台效果,但是作品本身将其音乐处理的很好,在两个剧组换场的衔接处,音乐的轻重缓急处理的十分好,既不会让人感觉突兀也不会太平淡而显得乏味。而且在开始的时候暗恋剧组的音乐节奏缓慢,桃花源剧组节奏则明显欢快,转而到后半场则恰恰相反,变成暗恋剧组节奏激进,而桃花源节奏趋缓。这也在剧情上给人一种带动。之后,在人物性格上,也有体现出矛盾的冲突与协调。作品的前半段,老陶是一个处于焦躁中的人物形象,而春花和袁老板则是爱意浓浓,人物表现力比较平缓。然而,老陶在经历了桃花源之后,像是受到了某种熏陶,或是被桃花源的气氛所感染,人物性格便变得舒缓,给人心平气和的感觉。而相比较下,春花和袁老板生活在一齐,经历了相处的磨合,不仅仅没有过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是变得落魄潦倒,从而人物的性格爆发,十分具有表现力。这也是体现了矛盾的冲突与协调。
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方面来看《暗恋桃花源》。暗恋剧组,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感情。桃花源剧组,春花和袁老板的最初梦想,甚至是那个一向在寻找刘子骥的疯女人。
首先,从暗恋剧组来说,开头,江滨柳将一切都计划好了,那些信,那些爱意。在他的理想中,他和云之凡在一齐只是时光的问题。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云之凡没有回来,而他也没有联系上云之凡,过往的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在他重病之时,最后,他见到了云之凡,但是,不仅仅是他,我们也都同样意识到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他有了妻子,而云之凡也嫁人了,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孩子甚至子孙。我们都不是当事人,不明白江滨柳的心理,但是,设想一下自我在当时的情境中,那些感情或许我们也能体会一二。云之凡在江滨柳的心目中,可能不单纯只是年少时的爱恋那般简单,那是他的青春,是他的冲动,是他年少时的梦想与憧憬,那是一些比简单的感情更重要的东西。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6
就应说对于现实-理想这一主题的反复拷问是我最喜欢《暗恋?桃花源》的地方,陶渊明式的理想主义显然过于虚弱,美其名曰憧憬着一个完美的理想,实则这一理想却是以全然丢弃现实为前提的,是乌托邦式的。江滨柳作为现代陶渊明式的知识分子,把感情作为理想的唯一寄托物,40年来日思夜想,实际上却一边娶妻生子什么都不误,可见其亦有软弱妥协的一面。
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之外,他无疑把云之凡当成了精神补品,用相思这样隐性的自我折磨来虚弱地对抗现实,在显然更像是一种逃遁,而非追求。老陶和江滨柳的不一样即在于老陶是个十分现实的人,即使他误入桃花源,也仍然记挂现实中的一切,想要回来。他的愿望是把桃花源里的三人生活方式移植到现实中,为此他甚至咽下戴绿帽子的屈辱,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当然,那里的江滨柳和老陶无疑都是符号化的人物,他们给出了人们在应对现实-理想这一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两种不一样反应,但无论他们的经历有何不一样,最后都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
他们以前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盼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向在一齐,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暗恋》就像是一个将醒未醒的梦,而《桃花源》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与《暗恋》那种安静伤感的氛围不一样,《桃花源》却是极富感染力的喜剧。但是,嬉闹之间,又含深意。在舞台上的那个井是一个神秘的符号。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6篇600字相关 文章 :
★ 话剧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五篇
★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五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赖声川范文五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范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000字作文
★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5篇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2)
★ 青年旅舍观后感300字
其实说悲喜剧的冲突并不对,桃花源严格来讲不是喜剧,(被鹊巢鸠占被轰出家门又找不到路标回去去桃花源的老陶)只是表演方式比较诙谐幽默罢了。。其实这个剧的主题就是“寻找”寻找幸福的桃花源剧组,寻找理想(圣洁的山茶花)的暗恋剧组,和寻找真爱的疯女人。。。最后大家都没有找到,所以表现的是用完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出同一种心理状态。从两个剧的故事背景开始写吧,就是一个是二战时期的上海,一个是传说中的一个古代小村庄,现实和非现实的故事冲突,然后就是他们的表现方式,桃花是用夸张的动作表情,歌仔戏的表演,和诙谐幽默的台词组成的,暗恋则是用忧伤的背景音乐,安静现实地对白和生动写实的舞台表演来呈现。然后查查赖声川的一些传记,看看他本人是怎么看此剧的。。。
如果写的不好,请您见谅,希望能帮到您!江滨柳与云之凡,抗战胜利后相识在上海的一对恋人,随着内战的爆发天各一方却彼此不曾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卧床榻时登报寻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见,而此时江滨柳已是行将就木。这个故事叫《暗恋》。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美好的生活。老陶难忘旧情,想重返武陵带春花去桃花源。却发现袁老板与春花已经成了一对怨偶,恰如自己当年与春花的关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却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暗恋》听起来像一个俗套小说的主线。《桃花源》明显就是由陶渊明的作品改编而来。这两个故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看点,而二者之间,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赖声川就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不但把两个故事讲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用神裁妙剪把两个故事拼到一起而不觉穿凿。《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剧组预定了同一时间的同一个舞台分别排演《暗恋》与《桃花源》,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共用舞台,各自排演。除了这两个话剧外,里面还隐含着不少其它故事:一个女人在不停寻找一个叫刘子冀的男人;《暗恋》的导演其实是在导自己的故事;《桃花源》剧组的老板与员工顺子之间啼笑皆非的交流。不到两个小时里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混乱与秩序,现实与荒诞,欢乐与悲伤,严肃与颓废,而所有的一切,又指向同一个主题:希望、等待与寻找。记得《基督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希望与等待。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符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己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希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老陶走进了桃花源,却还是忘记不了春花,所以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曾经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待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起时,才发现所谓的美好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直在一起,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不停地寻找着情人刘子冀,然而直到终场也没有找到。而《桃花源记》里的主人公正是名叫刘子冀。所有的人,都被自己内心的结困扰着,都在寻找着什么,都在等待着什么。古人以结绳记事,解决了一件事就解开一个绳结。今天已经不需要用绳结了,但多了许多心结。当然,有时候人们给心结起了许多别名,比如理想、梦、目标、希望、迷惑、期待........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走不出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是人们的心结;走不进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只在人们的心结。
《暗恋桃花源》是《暗恋》与《桃花源》两出戏的碰撞与交汇。其中《暗恋》是讲一对乱世爱侣江滨柳与云之凡相爱又不能相守的悲剧,《桃花源》则以渔夫老陶(桃)、春花(花)夫妇,与袁(源)老板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为经纬编织桃源和武陵的落差。从剧情上看,它们各自代表着传统与前卫的艺术风格,《暗恋》似乎更像是一条主线,《桃花源》则如同一条不安分的游龙,不时游走于主线之中。《暗恋》与《桃花源》看似毫不相干,但赖声川让它们同时抢占一个舞台还是有深意的。——【江滨柳、云之凡】《暗恋》中的江滨柳与云之凡的生别离。偌大的上海江滨柳和云之凡相遇了,而那么小的台北却不曾相见,是命运的捉弄,或许正如他们所说是一个时代无可避免的结果。他们的悲是悲在心底,四十年的分离,各自都没有忘记对方,而这种在心中的思念是一种煎熬,一种让他们静下来就觉得无比压抑的煎熬!生离死别是人生的悲剧,但人都有一死,死去原知万事空,而生别离才是更为残忍。四十年后的相见,是悲剧,但也是喜剧。四十年,感情没有变,但时光无情,人颜老去!四十年后的见面并不能让他们长相思守,而此时江滨柳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生离最终还是变成了死别。终究还是要品尝别离的痛苦,可是终究了却了年轻时候的那种强常挂肚,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的豁达。四十年前,江滨柳说:“有些画面,有些情景你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是的,民国三十七年的夏天对他而言已经成为人生的一部分,如何能忘掉呢?四十年的煎熬终于换来两人的重逢,江滨柳的一句:“之凡,这些年,你想过我吗?”浓缩着四十多年来多少个日夜的沧桑与等待!而这份沉重的期盼让在门口的之凡如何回答,只能依在早已双鬓发白的江滨柳身上失声痛哭,一切的一切,早在那一举一动中展现无遗。江滨柳向往能和云之凡过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而不可得,这种梦想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桃花源。江滨柳与云之凡最后的相见是最令人动容的情景,生相思与别离苦的交织,让江滨柳在云之凡临行前从心中最后一次呼喊出她的名字,他们二人互相拉住对方手的那一刻,是对别离的告慰,还是对悲伤的延续?相见亦苦,不见亦苦,必要的距离才能产生最动人的美!—— 【护士】她是当时的年轻一代,代表不同的人生观,恋爱观。她和自己男朋友谈恋爱不深刻,分开后也容易忘怀。她对新事物非常好奇,不断有着猎奇心理。在剧中,当发现男主人公在报纸上登寻人启事,她很惊叹这是她认识的第一个人登寻人启事的人,当她读了启事的内容,她完全无法理解男主人公的心情,男主人公当时的遭遇,暮年体弱却无法见到一辈子等的人的惆怅。她可以与故事主人公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主人公人物性格。——【 江太太】江太太这个角色设计的很有特点,挺悲情,结婚这么多年的老公,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另一个女人,可她却依然全身心的爱着这个心中没有自己的男人,如果换成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谁会能做到这样?全剧最后,江滨柳看着云之凡走了,知道心底的这份美好的爱情逝去了,转头看见江太太,才知道原来平淡也是一种爱情,当他哭着抱住江太太的时候,我真猜不出江太太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不过,我觉得这一刻,江太太是最幸福的。——【老陶、春花、袁老板】与江滨柳和云之凡举手投足间的稳重相比,《桃花源》恶搞的情节是赖声川有意诠释的另一种暗恋。渔夫老陶的老婆背叛自己,奸夫居然还自己登门入室,搞的人家老陶只能独自一人去死,只可惜,死没有死掉,只是误入桃花源,还遇到了相貌和春花、袁老板一模一样的白发女子和男子,更不幸的是他们居然还是一对夫妻!这让本来就伤心欲绝的老陶更是苦不堪言,桃花源本是个美丽的地方,本应该让老陶忘记春花,忘记袁老板!可是偏偏却天天要面对他们俩。当老陶自以为已经修得“百毒不侵”的功力的时候,他离开了桃花源,其实这样的离开就足以证明心中的放不下!他要去找春花,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应该让她知道,应该要带她一起去生活,哪怕最后也为了她连袁老板也能够一并原谅!只可惜事与愿违!老陶的归来被他们视为冤魂索命,老陶对桃花源的醉心描述被他们视为疯人之举,最终,他们都把老陶视为异类,把他一片好意视为报复。无奈的老陶心灰意冷,想要再回那桃花源,无奈,已经难觅踪迹。这样的结局也是含泪的笑,老陶自以为放得下,但是当看到春花与袁老板的落魄,他依然伤心;当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时候,他依然无奈。这说明他的人虽然呆在桃花源,但心始终牵挂的是春花,依然放不下她。更悲的是,人不会永远好运,桃花源不可能再向老陶敞开。老陶回不了桃花源,他就成了一个没有归宿的“鬼”。《暗恋》中的江滨柳向往能和云之凡过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而不可得,这种梦想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桃花源,而《桃花源》中春花与袁老板最终难以理解老陶形容的桃花源,只能过着落魄生活,又暗合了江滨柳与云之凡的现实生活,他们都怀揣梦想,却只能面对现实。或许,《桃花源》中的老陶根本就不该离开桃花源回家看春花,春花早已经不是属于他的春花了,失去固然是种悲痛,但刻意地找寻更是将悲痛进一步延续,放不下那份私欲,他自然走不进那片桃源。
138 浏览 6 回答
340 浏览 4 回答
179 浏览 2 回答
197 浏览 5 回答
230 浏览 7 回答
269 浏览 9 回答
174 浏览 3 回答
231 浏览 5 回答
357 浏览 7 回答
287 浏览 4 回答
295 浏览 5 回答
116 浏览 2 回答
262 浏览 5 回答
295 浏览 7 回答
337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