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具有产量大、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以及栽培方法简单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estans(Mont。)de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典型的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也是对马铃薯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马铃薯晚疫病在多雨、气候冷湿、适于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地区和年份,发生严重,染病后的马铃薯提前枯死,损失严重,全球每年因此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70亿美元以上。在欧洲,曾由于气候异常,致使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引发了震惊全球的爱尔兰大饥荒。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迅速扩展并发黑腐烂,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边缘往往有一圈白色霜霉,叶背更为明显,病斑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严重时全田植株发黑并有特殊臭味。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率与生长环境,如相对湿度、气温等关系密切。随着近年来气候变暖与马铃薯栽培种植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晚疫病发生普遍,危害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和商品率,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为更好的评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程度及造成的产量损失,特进行此试验,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