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n't know
兄弟你的问题好多啊,你是个电影爱号者吧
1986年,"上海流氓案"轰动全国,三名高干子弟陈小蒙、葛志文、胡晓阳在3年内时间内以帮助工作调动以及组织舞会为由,猥亵强奸五十多名妇女,陈小蒙还写了一本“性回忆录”,爆出有一位龚姓美女明星。于是全民展开了对这位明星的猜测,最后猜到了80年代红遍全国,可谓中国第一美女的龚雪身上。龚雪长相出众,身材高挑,在电影《大桥下面》中,饰演的秦楠温柔善良,与当时憨憨的张铁林搭配得很好,还获得了“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双料影后。那时的龚雪是当之无愧的气质明星,有颜值有演技,其他小花、大花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电视、电影、杂志纷纷把她的照片当封面,几乎家家户户的挂历上都有她的照片,所以她还被称为“封面女神”。谁也想不到,“上海流氓案”能与清纯可人的龚雪有关联,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谣言在口口相传中似乎变成了现实,思想保守的人们宁可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坏人”。龚雪在报社上专门发文进行澄清,可事态已经发展得超乎想象,无奈之下,龚雪只能远赴美国,隐退娱乐圈。到了美国后,龚雪认识了一位北大的博士张迅,他对龚雪一往情深,深信龚雪的清白。1986年,两人结了婚并在两年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自此,张迅负责挣钱养家,龚雪负责貌美如花。尽管在美国也收到过很多的电影邀约,龚雪也都一一拒绝,安下心照顾起家庭。2006年,龚雪回国定居,如今已经67岁了,虽然容颜已老,但依然能看到年轻时的风采。她的女儿张遐毕业于美国最知名的艺术性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成为了一名插画师,在艺术的领域发挥着专长,一家人非常的幸福
1986年2月19日,一声正义的枪响,终结了陈小蒙十恶不赦的流氓生命,震惊全国的上海“流氓大案”告于段落,然而正当红的美女明星龚雪的噩梦恰恰刚刚开始。陈小蒙虽死,但他的余毒仍在侵蚀着那些受害者甚至是一些无关的人。在陈的“性的回忆录”中不仅记录着他每次“采花”的全过程,还密密麻麻列了100多位女性的名字,其中大多数受害妇女来自上海文艺界,也不乏当红女星。陈小蒙通过与陈冠希不同的方式,记录了和陈冠希相同的事情,对娱乐圈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龚雪就是其中一位。1953年3月1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家庭的龚雪,从小就聪慧、漂亮、多才多艺,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过人的天赋。1973年,20岁的她穿上军装当了一名文艺兵,随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任演员。1984年,31岁的龚雪搭档小鲜肉张铁林,凭借电影《大桥下面》打败了刘晓庆等一众劲敌,一举拿下百花奖和金鸡奖的双料影后。然而,正红得如日中天的龚雪万万没想到,仅仅两年后,这一切全毁于陈小蒙之手。据说,陈小蒙在供述犯罪事实时,交代了他曾经对一名龚姓明星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当时报道一出,流言四起,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当红的龚雪成了众矢之的。虽然后来《劳动报》刊登律师文章,证实龚雪与此案无关,澄清她的清白,所谓龚雪等三四名著名演员与此案有瓜葛一事纯属谣言。但是人言可畏,身败名裂的龚雪不堪如此羞辱,最后选择息影,远赴美国与张迅结婚并定居于美国。就这样一代影星就此陨落,她那明艳动人的相貌、她那经典的荧幕形象、她那美好的岁月只能在我们心中化作回忆,实在令人惋惜。
太多了,写不下了,我只说中国的吧郑正秋编导故事片:1913:难夫难妻(与张石川合作)1926:小情人 一个小工人1927:二八佳人 血泪碑 杨小真1928:黑衣女侠 侠女救夫人 血泪黄花(前集)1929:血泪黄花(后集) 刀下美人 战地小同胞1930:桃花湖(前后集)1931:红泪影 玉人永别1932:自由之花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1934:再生花 女儿经(与洪深、张石川、沈西苓等合作)电影剧作: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 大闹怪剧场 张欣生1923:孤儿救祖记1924:玉梨魂 苦儿弱女 好哥哥1925:最后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妇人 盲孤女 早生贵子1927:挂名的夫妻 侠风奇缘 山东马永贞 车迟国唐僧斗法1928:美人关 火烧红莲寺(第一集) 大侠复仇记 女侦探1929:新西游记1930:娼门贤母1931:恨海导演影片: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1928:白云塔 碎琴楼1935:热血忠魂(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演出影片: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1924:苦儿弱女 诱婚张石川张石川(1890-1953),中国电影导演,事业家。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的导演。1916年,他创办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藉冤魂》搬上银幕。1922年由他和郑正秋等人发起组织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烧红莲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编剧;《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云塔》、《孤儿救祖记》、《掷果缘》、《难夫难妻》等片的导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员之一。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鹃,又名百宁。天津人。家境贫寒,早年失学,曾做小贩、照相馆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员,自编自导自演无声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曾任《联华画报》编辑,后任编导。先后编导《出路》、《无愁君子》等影片。所作电影剧本《狼 山喋血记》被认为是较优秀的国防电影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与陈白尘、白杨等组织上海影人剧团,辗转至重庆,导演舞台剧《草莽英雄》、《 两面人》、《日出》、《雷雨》、《 雾重庆》、《群魔乱舞》等,同时创作话剧剧本《重庆二十四小时》、《 金玉满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战胜利后到北平,任中电三厂副厂 长,编导影片《追》。后至上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1948年编导影片《 万家灯火》,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充分表现了下层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 1949年编导《希望在人间》,导演手法细腻含蓄,生活气息浓郁。同时还参与编写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 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 56年导演影片《李时珍》。同年赴苏联考察宽银幕立体声影片导演业务。 1958年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老兵新传》,于1959年获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后相继导演《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其创作态度严谨,富于探索精神; 风格朴实沉厚,抒情意味浓郁;结构布局和节奏处理,尤见功力。曾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编导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无愁君子 1937:联华交响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圣城记1947:追1948:万家灯火(与阳翰笙合作编剧)1949:希望在人间 电影剧作 1936:狼山喋血记1949:乌鸦与麻雀(与王林谷、徐韬、赵丹等合作)导演故事片1954:斩断魔爪1956:李时珍1959: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1963:北国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艺海风光·电影城郑君里,曾用名郑重,千里。1911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自幼家境贫寒,进义学念书。因酷爱艺术,读到初中二年级,毅然中途辍学,考入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29年夏,在南国社参加《莎东美》、《卡门》等剧的演出,与陈白尘等创办《摩登》戏剧半月刊。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起草《最近行动纲领——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同时,他还加入摩登剧社、大道剧社,演出《乞丐与国王》、《血衣》、《乱钟》等剧。1932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先后在《火山情血》、《奋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并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剧。在银幕和舞台上,以形体动作洒脱自如,并善于把握并表达角色的内在情绪,富于艺术魅力而成名。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0年,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新闻影片部主任,历时两年,赴西北、西南地区拍摄各兄弟民族团结抗战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3年,参加中国艺术剧社,导演了《戏剧春秋》、《祖国》等剧。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虽是在老艺术家指导下的电影导演学步之作,却已显露出他作为一名电影导演的非凡的禀赋与才华。翌年,他参加了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鲜明的时代感,真实地记下了蒋家王朝的“最后罪恶史”。影片在人物刻划、场面调度、镜头处理,以至细节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他对电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现能力。影片于1957年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50年代后,他的电影导演艺术步入鼎盛时期,影片《宋景诗》(与孙瑜合导)场面宏伟,气势磅礴,反映了当时鲁西农民起义的真实面貌。他执导的《林则徐》和《聂耳》,被誉为“红烧头尾”,是上影向建国1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1961年导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和富于诗情画意的镜头画面,动人地描述了血吸虫病人苦妹子从绝症中获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旧社会悲欢离合的遭遇。影片较好地借鉴了传统艺术的经验,体现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锐进精神。长期以来,他还致力于电影、戏剧的翻译和著述。《论抗战戏剧运动》,在1939年曾以单行本出版。进入40年代后,他即以开始《角色的诞生》的构思和撰稿。在他的艺术道路上,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论著有《角色的诞生》、《画外音》,译著有杰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讲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郑君里是一位擅长驾驭“重头戏”著称,以拍摄人物传记片见长的电影艺术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于监狱。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剧协常务理事、上海影协常务理事。费穆,字敬庐,号辑止,1906年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导演。1916年费家迁居北京,因长年苦读,致左眼失明。后开始接触电影,撰写影评,办电影杂志,翻译英文字幕和撰写说明书。1932年至上海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同年执导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这部电影充分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费穆转向戏剧舞台。抗战胜利后重返影坛。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达到了建国前戏曲片拍摄的最高水平。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1949年5月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影片《江湖儿女》,片未竟而病逝。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姓名:谢晋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猪 星座:天蝎座籍贯: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县学历: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个人简历及工作成就(获得奖项):1923年 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在家乡度过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三十年代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1938年 赴香港读中学。1939年 回上海就读于大夏附中、稽山中学高中,业余时间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指导老师有黄佐临、吴仞之等,并参加由于伶等人支持的学生戏剧活动,在多幕剧《岳云》中扮演岳云。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1943年 就读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后主动辍学,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黄花岗》、《鸡鸣早看天》、《郁雷》等戏中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这一时期,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1947年 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复学,导师余上沅。1953年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83年 作品:《秋瑾》(导演)意大利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导演) 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文汇报》、《中国电影时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1977一1987)故事片奖、导演奖。法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1985年 美国十大城市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1986年 作品:《芙蓉镇》(导演) 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演员徐松子获“捷克戏剧家协会评委奖”);捷克第40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1989年发行影片评论奖、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法国第1届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奖”。任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前后曾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于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1988年 作品:《最后的贵族》(导演) 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任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第5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任第7届中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1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1991年 作品:《清凉寺钟声》(导演)《启明星》(导演)1992年 8月8日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美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1993年 作品:《老人与狗》(导演) 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1993年“十佳影片”奖。2月任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任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任第8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第2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1995年 作品:《女儿谷》(导演)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5月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 任第6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1997年 作品:《鸦片战争》(导演) 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1998年 任第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当代电影大师”称号。任第9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个人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出版《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担任副导演的影片: 《哑妻》(48年,大海大同电影厂)《鸡毛信》(53年,上影厂)担任导演的影片:《女篮五号》(57年,上影厂,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国际影片展览“银质奖”,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红色娘子军》(6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64年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厂)《舞台姐妹》(64年,上影厂,获第二十四届伦敦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第十二届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国际电影导演奖。《天云山传奇》(8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牧马人》(81年,上影厂,获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高山下的花环》(84年,上影厂,获第八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芙蓉镇》(86年,上影厂,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最后的贵族》(89年,上影厂)《清凉寺钟声》(91年,上影厂)《启明星》(92年)《老人与狗》(93年)《女儿谷》(95年)《鸦片战争》(97年,峨眉厂,获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三次担任“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担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获奖情况及代表作:《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女篮五号》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红色娘子军》获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3届亚非电影节上获得“万隆奖”第3名《舞台姐妹》获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啊!摇篮》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天云山传奇》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首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4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牧马人》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6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高山下的花环》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第8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芙蓉镇》获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张暖忻简介张暖忻(1940—1995) 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以《沙鸥》一片获1982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接着又拍摄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张暖忻是纪实美学最早的实践者。她的几部作品,显示了她在电影美学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鸥》中以新颖的电影语言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青春祭》中营造的含蓄、饱满而又温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纪实风格显示出来的潜在激情,在中国艺术电影创作中是独树一帜的。作品:云南故事青春祭沙鸥南中国1994你好,北京闺阁情怨郑洞天,河南罗山人,生于重庆,在上海读中小学,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过文学编辑,导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郑洞天调回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从事电影创作。先后与谢飞等合作导演了《火娃》、《向导》等片。后者获得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81年,郑洞天与徐谷明合作导演了影片《邻居》,获得次年的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被视为第四代导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确立了“纪实美学”的风格。此后,郑洞天又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郑洞天除了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曾担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这使他比一般的电影学者更能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影作为工业对个人化电影创作的巨大制约(他自己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郑洞天任电影学院教师以来,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同时,在电影评论、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建树,他的评论文章,论文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作品台湾往事郑培民故园秋色人之初秘闯金三角鸳鸯楼邻居向导火娃吴贻弓,男,汉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学文化。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上海海燕电制片厂导演助理。1977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第六届政协委员。1984年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任全国影协副主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1989年1月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文艺一级导演。中共第十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导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学》、《少爷的磨难》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黄蜀芹(1939-),导演,原籍广东番禺,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曾任《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等影片的执行副导演。1983年,其独立导演影片《青春万岁》,于次年获苏联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1987年,黄蜀芹与人合作编剧并导演影片《人鬼情》,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法国第十一届克雷黛国际妇女节公众大奖。1996年,执导儿童片《我也有爸爸》,获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由钱钟书同名小说改编的著明电视连续剧《围城》,为黄蜀芹赢得了1991年第十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和最佳导演奖;首届国际电视节金熊奖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龚雪是八十年代金鸡奖和百花奖双料影后,气质清纯如水,长相美丽如歌,那个年代,提起龚雪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在男人心目中,她就是女神一样的存在。龚雪,1953年3月16日出生于上海,1970年中学毕业后到江西农村插队落户,1973年穿上军装当了一名文艺兵,197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任演员。1982年,龚雪调入家乡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主演了两部当时曾引起轰动的电影《快乐的单身汉》和《好事多磨》。1984年,龚雪与后来的皇阿玛张铁林合作了电影《大桥下面》,正是凭借影片中秦楠一,龚雪获得了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而在评选过程中,观众选票和专家评选意见空前统一,这种现象是很罕见的。双料影后一下子就红遍全国,那时,她的照片经常刊登在各种影视类杂志的封面,在同期电影演员中是曝光率最高的,所以才有了“封面女王”美誉。但是,就在龚雪跨入影视圈顶级女星行列、事业处于巅峰时期,她却突然隐退,选择远走美国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1986年,上海破获一宗轰动一时的流 氓大案,这起案件的三个主要罪犯分别是陈 小 蒙、胡 晓 阳、葛 志 文,都是当时上海滩的高 干 子 弟,其中陈 小 蒙还是某杂志记者。这三个家伙依靠自己的背景,多次以帮忙调动工作和组织舞会为名诱 女青年进行猥 亵,被举报抓捕后,办案人员发现葛 志 文的一个小本子里密密麻麻记录了100多名女青年名字,最终认定其中51名是受害者。审讯过程中陈小蒙提到一位龚姓女演员,于是,外界便开始传开,说这位龚姓女演员正是龚雪。面对无端泼来的脏水,龚雪很快出面澄清,表示自己不认识陈 小 蒙,和他也没什么关系,更不是这起大案中的受害者。一些知情媒体也做出声明,表示陈 小 蒙提到的龚姓女演员另有其人并非龚雪,但由于案件的保密性,就算媒体也不能提供真正受害人的名字,所以,这些声明和解释根本就无法打消大众猜疑。就在这时,有别有用心的好事者又编出一个更致命的谣言,说龚雪被这些家伙QJ后助纣为虐,成为帮凶,竟然帮助他们介绍别的妇女进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可那时人们并没有现在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没有什么律所帮着发声明、打官司。1986年,因为不堪谣言中伤的痛苦,龚雪毅然选择退出娱乐圈,并远赴美国留学,在那里与自己的真命天子张迅结婚。(龚雪老年照片,依然能看出她当年的风韵)1988年11月,两人的女儿诞生了,此后龚雪开始过起相夫教女的恬淡生活。2006年,龚雪回国,此后一直在国内定居。今年龚雪已经67岁了,但不管岁月怎么流逝,昔日龚雪美丽动人的样子已经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尤物|桃子笔记
聊一聊美的人。
终于快熬到《欢乐颂2》大结局了。自打看了前五集后就开始每天盼着早点大结局的追剧心态也是很罕见了。
遥想前年第一季播出时,虽然带着充满九十年代感神出鬼没的男低音旁白,但也丝毫不影响这剧杀出重围一跃成为当代都市女性剧中的清流。42集每集一分钟不落的看完后居然破天荒第一次如此期待国产剧的第二季。
所以几个月前当知道第二季足足有55集时,还是小欣慰了一把的。
可真的没想到,同样的正午阳光,同样的山影,同样的五美,甚至是同样的物业小郑,都没能逃出国产剧“逢拍续集必烂尾”的魔咒。
然而想潇洒脱坑也并不容易。毕竟都是第一季看着长大的,有情怀有惯性也有强迫症,第二季怎么招也得坚持看完五美都怎么安置的才算了了一桩事。
然而面对人设集体崩塌,节奏死慢死慢,无意义场景又多又长,老梗重复使用的第二季,你很快就会由衷地感慨:快进这功能可真是一伟大发明!
然而,每当剧中这些婆婆妈妈老阿姨们一出现时,我是打死都不会快进的。
老阿姨们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我放下想快进的手,并且让我瞬间精神抖擞,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她们戏份真的一分钟都不想跳过!
感觉是这些戏份不多但演技精湛气质炸裂的老阿姨才撑起了这部三观越来越清奇剧情越来越狗血豆瓣评分滑到快媲美《小时代》的《欢乐颂2》。
所以,今天不谈霸屏的五美,就只是想单纯地聊几位欢乐颂2里的老阿姨。
这几位老阿姨二十甚至三十年前就已经火遍全国了。在那个还没有抠图演戏替身演戏的年代,她们就已经是很多万人空巷热剧里独当一面的大女主了,各种奖项拿到手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
当我在《欢乐颂》里看到她们时,真的是非常意外和惊喜,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暴露年龄了又)
So,今天跟着桃子一起感受下老阿姨人到中年的气质和韵味,再顺带回顾下她们年轻时的风采,温习下久违的童年记忆。
陈瑾-赵医生妈妈
赵医生妈妈,目前只亮相过一次,但却足以惊艳到很多人了。除了苗条挺拔的身材和一脸高知气质外,她大概还是目前为止整部《欢乐颂》里最正常、也是最理想化的婆婆妈妈了。
不干涉子女,又尊重子女意愿,善意的提醒点到为止,绝不多言。双商简直不要太高。赵医生有个这样的妈真的不要太幸福。
找陈瑾来演赵医生妈妈也是非常契合的。陈瑾长了一张非常“正”的脸,五官分开来看平平无奇,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但组合在一起后却呈现出一种工整和端庄,再加上陈瑾这位演员周身都散发着一种将门高知气质。
其实她的确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且父亲是国防大学教授。她本人也是空政话剧团的一级演员。
因为这样的个人气质,她所诠释的角色大多带点严肃的感觉。比如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她就饰演了一位军人,和陈道明组cp,一起收养了方登。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陈瑾
张艺谋曾经这样评价过她的演技:“ 陈瑾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尤其在一些需要激情的戏份上,她的情绪跌宕与悲悯情怀恰到好处。 ”
在《欢乐颂2》与儿子赵医生一起驾车回住处的那场戏里,当发现曲妖精监听他们母子的对话后,陈瑾的面部细微表情变化非常到位。姜还是老的辣,越是不动声色的细节处越见演员的表演功力。
可惜陈瑾阿姨的戏份真的太少太少了。强烈希望剩下的几集里能再次看到赵医生妈妈!
话剧舞台上的陈瑾
赵丽娟(娟子)-包太太
包太太这个角色的讨厌程度超越樊胜美她妈了。
讲真,娟子来演这个角色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这个角色被编剧写的太奇葩了,别说双商低,根本就是双商混乱,毫无逻辑,泼妇都不算,更像是一个智障。
这种人物特点其实非常不合理,因为包太太明明是一个白手起家,有打拼精神有经营头脑的女强人,并且她还培养出了包总这么一个三观正常的优秀儿子,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出贸然闯进别人私人商务聚会的低智商举动呢?太不合理了。只能说编剧脑子进水了,不惜搞出这么一个恶婆婆来凸显他心爱的安迪白莲花小仙女人设。
我感觉娟子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内心一定也是崩溃的,她真的很尽力了,但包太太这个角色还是充满了各种不合理感和违和感。毫无疑问所有的锅都应该编剧来背。这种人设白瞎了娟子这么好的一个演员,她可是令妃啊!是皇阿玛的令妃啊!是小燕子紫薇的令妃啊!
令妃是娟子演艺生涯中诠释过的最深入人心的角色。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眼波温柔的能淌出水来,常常欲言又止的红唇让人忍不住想亲上去。
这个人物真的太圈粉了,男女老少通杀。娟子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拿下2000年的金鹰最佳女主。
之后她还诠释过电视剧《北京女人》中的下岗的女人方晓遇,这是个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身处事业和感情的双重困境,当年也打动了很多观众。
《北京女人》中的娟子
2006年和2007年,娟子相继出演了《乔家大院》里的大奶奶曹月枝,和《空巷子》里的乔小昭。
《乔家大院》里的娟子
《空巷子》里的娟子
她的颜和气质太过于温婉柔情,即便现在年逾50,她的面部也依然十分柔和,气质也是大家闺秀。所以当她突然板起脸饰演专拆散人姻缘且事儿逼八婆的恶婆婆时,真的让人太难接受了。
右一为娟子
杨昆—应勤妈妈
当应勤妈妈第一次出现在屏幕上时,我很震惊:纳尼?应勤他妈?杨昆!杨昆阿姨你不是一直都演喜剧吗?怎么突然间跑来客串90后码农他妈了,我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好想出戏啊!
应勤妈妈短短几个镜头,这熟悉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瞬间把我拉回1998年。
1998年,有一部海派喜剧红遍全国,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堪称中国婆媳剧的鼻祖——《婆婆媳妇小姑》。
当年很多人奔着妲己傅艺伟的颜去看的,但后来却喜欢上了里面那个有点市侩事妈、刁蛮小任性但其实很善良的小姑仇家珠。
当年很多人对上海人的最初印象就是来自这部剧。杨昆在这部剧里的演技有多好呢?这么说吧,很多人看完这部剧后,都以为她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其实,她是个云南人。
《婆婆媳妇小姑》里的杨昆
单纯从颜上来讲,杨昆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令人惊艳的长相。但作为一名女演员,她的长相很有辨识度和个人特色,圆额,细眉,圆眼,深眼窝,圆下巴。所有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她与生俱来的喜剧感。
她诠释过的角色大多市侩幽默活泼,让人又爱又恨,这也让她在圈里有“事儿妈专业户”的称号。
演技就不用说了。相当的老辣。是中国演技最扎实的女演员之一。她最有特色的就是那双极其灵动的眼睛。即便在二十年后演九零后的妈妈时,眼神也依然灵动的要死。和曲妖精小蚯蚓的那场对手戏,真是过瘾。
总之,她诠释的角色总是让人感觉很真,诚意十足。
《聊斋》里的杨昆
杨昆饰演《大鸿米店》里的绮云
近几年,除了《欢乐颂2》,杨昆还在《芈月传》里出演了五婆,戏份不多,但却依然十分出彩。
《芈月传》里的杨昆
啊,对了,《仙剑奇侠传》里的李大婶也是她演的。
《仙剑奇侠传》里的杨昆。
杨昆阿姨有自己的微博,粉丝寥寥无几,但是从发博内容就能看出她是个真正的演员,为观众着想,戏痴。这样的敬业态度真的是老一代演员身上的共性啊。
可惜的是,应勤妈妈这个角色戏份太少,人设也比较单一,留给演员的发挥空间太有限,所以看剧时总有一种“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位演员”的感觉。
刘琳-秀媛院长
《欢乐颂》第一季里,秀媛院长这个人设存在感比较弱。
但到了第二季里,虽然戏份还不如第一季多,但却有一场很有爆发力的戏,让观众大呼过瘾。就是安迪弟弟被送到上海疗养院时,安迪和秀媛院长的那场对手戏。秀媛院长的那句“我从没见过你这样的人!”让这个人物顿时有棱有角丰满起来,也让人见识到了刘琳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的实力。
刘琳年龄其实不算大,74年生,和徐静蕾同岁,比李冰冰还小一岁。但她却总是有一种超越真实年龄的老成感。她的长相远不能称为惊艳,但却有种没有攻击性的温和感,带着一点无辜的传统女性美。
刘琳和徐静蕾同属北电93级。在93级里,长相普通的刘琳并不起眼。但早期的发展却不错。
北电93级表演班,右二为刘琳
1994年,在她还在上学时就和张国荣、吴倩莲、黄磊一起出演了电影《夜半歌声》,刘琳饰演蓝蝶。
《夜半歌声》里的刘琳(黄磊好帅啊啊)
她另一部较为人熟知的剧就是2004年和梅婷、潘虹、谢润一起主演的苦情剧《香樟树》,在里面饰演陶妮。
《香樟树》里的刘琳
这部剧当年小火了一把,还获得了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讲了三个同窗好姑娘一起上大学并走向社会的不同经历。
《香樟树》里的刘琳
2012年,刘琳在电视剧《父母爱情》里和郭涛梅婷合作,饰演了一位没文化、不讲卫生、粗野的农村妇女江德华。
这个形象非常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在看到了刘琳的生活照和艺术照后都大呼wtf,这居然是同一个人!
李小燕-王柏川妈妈
相比于上面四位老阿姨,可能很多人对王柏川妈妈这位演员不太熟悉,但却一定认同她的美貌、气质和演技。
两场嫌弃樊胜美的戏都被她演活了,不像包太太那样的无理取闹,王柏川妈妈的嫌弃是嫌弃到连更多的话都不愿意和你多说,语气不冷不热不紧不慢,眼底流露着傲慢和不屑,正是这样的对手才让樊胜美两次都不战而逃。
她的扮演者是李小燕。一位84年就从影的老资历演员。曾在八十年代时红过。
桃子4月时曾发过一期关于大众电影封面尤物的文章《这杂志30年前封面尺度就堪比男人装了|引领我国“敢露”潮流》(戳复习),其中就有提到李小燕这一期。
她早在1986年时就强势登上了当时最热的杂志《大众电影》的封面,一身运动装扮,超短裙,靓丽性感可爱。
并且不只一次上《大众电影》。由此可见,当时的主流审美有多偏爱她。
她此前为人熟知的作品有两部。2002年有部剧叫《李卫当官》,小火的一把,她在里面饰演李卫母亲。
《李卫当官》里的李小燕
再之后就是在李晟、海陆主演的那版《新还珠格格》了。李小燕在里面饰演太后的心腹桂嬷嬷。现在看来,演王柏川妈妈时居然看起来比那时还要再年轻貌美一些。
《新还珠格格》里的李小燕
《欢乐颂》里还有很多演技炸裂的老阿姨,就不一一聊了。
其实一直想说,女演员真的算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当。四十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正当壮年,但对女演员来说,就很残酷了。大部分过了四十的女演员就只能接到妈妈婆婆这样的邀约了。并且很多影视剧中妈妈婆婆的人设非常单一,她们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就是盯着子女。比如欢乐颂里这些婆婆妈妈们,翻来覆去就在做几件事,考察子女男女朋友,给子女安排相亲,拆散子女姻缘。
想想杨昆、娟子这样优秀的女演员,年轻时也都曾独当一面挑大梁做女主,但如今却只能在一个又一个的八点档家庭剧里饰演着一个个如复制粘贴般的婆婆妈妈。但对于热爱演戏,即便是人过五十却依然戏痴的她们来说,如果不去演这些婆婆妈妈,市场上还有什么角色合适她们呢?
如今一个又一个的烂ip剧见证了一批批演技堪忧的小花小鲜肉。能够如老一代演员一样兢兢业业把演戏当事业、把演员当职业的年轻艺人还有多少呢?
当整个行业都需要依赖小花小鲜肉来刷流量时,真的非常心疼这些拿着低片酬却依然本本分分把演戏当作最认真的事来对待的老一代演员们。
演员是一个职业,需要被尊重。年轻的演员需要被尊重,年老的演员更需要被尊重。应该有更多的剧、更丰富的角色给这些已过青春的老演员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可以发挥演技的空间。正如收视率破纪录的《人民的名义》,里面的人物角色丰富而立体,让这批老戏骨的演技得以充分发挥,演戏的人过瘾,看戏的观众更过瘾。事实证明,虽然导演一度担心这部剧老演员太多不能吸引年轻观众,而强行给郑胜利张宝宝林华华加了很多戏份,但实际上这些戏份反倒成了年轻观众最想快进的部分。
所以,谁说老一代演员不能挑大梁带流量?谁说老一代就只适合演爸爸妈妈三姑六婆?他们是优秀的演员,他们缺的是一个好剧本和一个立体又丰富的角色。
171 浏览 5 回答
259 浏览 3 回答
155 浏览 7 回答
220 浏览 4 回答
181 浏览 4 回答
209 浏览 7 回答
164 浏览 5 回答
213 浏览 3 回答
316 浏览 4 回答
232 浏览 5 回答
97 浏览 7 回答
358 浏览 4 回答
194 浏览 5 回答
250 浏览 5 回答
93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