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观条件的制约
首先,网球运动一直戴着“贵族运动”的帽子,这其实意味着贵族运动是一项消耗金钱的运动。欧美国家网球运动者多属于中产阶级,但是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比例偏低,这也是网球运动在中国进行推广时面临比较大的问题的原因。网球运动对运动器材也有一定的要求,--副质量好一些的网球拍可能价格就上千元,还需要不定时更换;而球拍线、柄皮都是消耗品,磨损之后也得定时更换,这都需要物质上的支撑。其次,网球是一种对运动场地和环境都有一定要求的运动。它需要有足够的场地,但在中国,网球运动实际上面临着场馆不足的问题。
二、网球运动的商业化不高
目前我国网球运动员主要是国家培养模式,为专业运动员,通过商业模式培养的职业球员还为数不多。国内网球赛事主办、承办和运营方,主要是政府、网球行政部门、网球协会等部门,同时吸引一些企业参加,开展招商引资,补充赛事所需经费的不足。这种缺少企业参与的模式并不是完全的商业化模式。在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网球人口少,顶级赛事少,网球职业化程度不高,网球消费市场不大、不够稳定,导致商家投资网球赛事的热情也不高。这些都导致了网球市场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较低。
三、国民运动意识的淡薄
在中国,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数量偏少,并没有形成全民参与网球的局面。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攀升,参与网球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的网球市场也以较快的速度扩张,但与欧洲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还有待发展,主体健身观念的淡薄,崇尚体育的社会风气欠浓,是制约人们体育参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