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的文章来的,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
岩石分类在岩浆岩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故地壳上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岩浆在上升、运移、侵位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冷凝、结晶所形成的岩石,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岩侵入到地壳一定部位在缓慢冷却降温的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岩石,在地下较浅处的侵入岩为浅成岩,如:金伯利岩、花岗岩等;在地下较深处的侵入岩为深成岩,如:橄榄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发帖人 主题: 华夏古陆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第2楼用户名: 土著人注册日: 2006-08-26发表于 2006-10-23 10:08:17 [引用回复]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华夏古陆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李献华 李寄嵎 刘颖 陈多福 王一先 赵振华摘 要 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华夏古陆闽浙地区晚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可以划分成两组。第1组斜长角闪岩的Nb/Yb比值较高,LREE富集,具有板内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类似于过渡性和碱性玄武岩,与偏碱性的变质酸性火山岩(变粒岩)构成板内“双峰”式火山岩;第2组斜长角闪岩的Nb/Yb比值较低,LREE平坦或略亏损,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类似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 这些变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很可能类似于现代红海型的裂谷-初始洋盆环境。关键词 古元古代; 斜长角闪岩; 地球化学; 华夏古陆中图法分类号 ; ; P595目前学术界对全球元古宙大地构造和地壳演化的认识仍存在相当多的分歧,许多研究人员提出元古宙大地构造与现代板块构造相似,岛弧的水平增生是大陆增长的主要机制( Condie, 1982; Hoffman, 1988; Zhao, 1994),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元古宙活动带与现代陆内裂谷环境有相似之处,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underplating)是陆壳增生的主要方式(Etheridge et al., 1987; Wyborn, 1988)。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华夏块体陆壳主要以幕式增生的方式增长,最早的古陆核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而元古宙则为陆壳的主要增生时期,其中约 Ga可能是最主要的元古代陆壳增生时期(Jahn et al., 1990; 李献华等,1991;Chen and Jahn, 1998)。在浙西南闽西北地区广泛出露年龄约 Ga的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包括变粒岩、片麻状花岗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不仅是目前华夏块体中已知的最老结晶基底,同时,其中的变质火山岩也为探讨该区古元古代晚期区域的构造环境和陆壳增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图1 华夏古陆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分布图采样点1为福建建宁天井坪(LB-35, LG-24, -28, -29, -32, -35);采样点2为浙江龙泉朱垆(LB-258, -259, -261,-262, -263, -264, -265)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Cathaysia Block showing Precambrian basement distribution in SW Zhejiang and NW Fujian provinces1 地质背景华夏古陆前寒武变质岩系主要出露在浙西南-闽西北地区(图1),大致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套岩石地层单元,在浙江境内称之为八都群和龙泉群(胡雄健等,1991),在福建境内称之为麻源群和马面山群(金文山等,1992)。八都群和麻源群的代表性变质岩石类型为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片麻状花岗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等,经历了角闪岩相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区域混合岩化作用。龙泉群和马面山群是一套绿片岩相的中—低级变质岩系,由云母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绿帘斜长角闪岩、黑云阳起片岩、含磁铁石英岩、大理岩等组成,沉积韵律清楚,总体上为一套较完整的火山-沉积旋回(胡雄健等,1991;金文山等,1992)。前人对浙西南-闽西北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八都群和麻源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年代学方面,定年的岩石类型包括花岗质岩石和斜长角闪岩,其中侵入八都群中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主要集中在~ Ga(胡雄健等,1991; 甘晓春等, 1993, 1995),而李献华等(1998)用离子探针(SHRIMP)精确测定的闽西北天井坪斜长角闪岩结晶年龄为1766±19Ma,并指出八都群中的片麻状花岗岩的年龄不应大于 Ga。一些岩相学和主量元素研究资料表明,八都群和麻源群中的斜长角闪岩以及与之共生的变粒岩的源岩分别为玄武岩和酸性火山岩(胡雄健等,1991;李曙光等,1993),但对其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还存在不同认识。胡雄健等(1991)认为它们是一套发育于裂谷的大陆火山岩系;李曙光等(1993)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八都群汤源组变火山岩可能发育在一个由大陆边缘裂谷充分扩张而发展成的小洋盆或弧后盆环境;而汪新等(1988)则认为它们与龙泉群的斜长角闪岩及附近的超镁铁岩侵入体共同组成与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碰撞混杂岩。最近,李献华等(1999)通过 Sm-Nd同位素研究,发现浙江龙泉朱垆八都群和福建建宁天井坪麻源群的变质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具有非常高的εNd(t)值(+~+),表明它们来源于一高度亏损的地幔源。本文将对这套变质玄武岩(斜长角闪岩)以及与之共生的变质酸性火山岩(变粒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2 分析结果和讨论主量元素在台湾大学地质学系的X荧光光谱(XRF)实验室分析,分析精度优于2%~5%;微量元素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实验室分析,分析精度优于1%~3%。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详细的实验方法分别见Lee et al. (1997)和刘颖等(1996)。11个斜长角闪岩和2个变粒岩样品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列于表1。 岩石分类所有斜长角闪岩的主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由于这些样品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K、Na和低场强元素(LFSE) Cs、Rb、Sr、Ba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为活泼性元素而有可能发生迁移,因此,用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E) Ti、Zr、Y、Nb、Ta、Hf和Th、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Sc、V、Cr、Ni) 进行岩石分类和讨论。在变质基性岩的TiO2和Nb/Y-Zr/P2O5 分类图上,除样品LG28的Zr/P2O5比值较低、TiO2含量和Nb/Yb比值较高落入碱性玄武岩范围内,本文的其他斜长角闪岩样品和李曙光等(1993)报道的11个样品均落入拉斑玄武岩范围(图2)。在SiO2-Zr/TiO2分类图上(Winchester and Floyd, 1977),所有斜长角闪岩样品均落入拉斑玄武岩范围(图3a),但少数样品的Zr/TiO2较高而接近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的界线。本文的2个变粒岩和李曙光等(1993)报道的1个变粒岩(QZH-4)样品落入流纹英安岩和英安岩范围,而李曙光等报道的另一个变粒岩(QZH-3)样品则落入流纹岩范围(图3a)。总体上看,现有的分析还没有发现安山质中性岩石。在Zr/TiO2-Nb/Y分类图上(Winchester and Floyd, 1977),大多数样品落入拉斑玄武岩范围,但少数样品的Nb/Y比值较高(~),类似于过渡性玄武岩(图3b)。样品LG28的Nb/Y比值()最高而落入碱性玄武岩范围。根据Nb/Y比值(岩浆岩的碱性指数),本文研究的斜长角闪岩可以划分为两组,既第1组斜长角闪岩,Nb/Yb比值较高(~),类似于过渡性和碱性玄武岩;第2组斜长角闪岩的Nb/Yb比值较低(~),类似于拉斑玄武岩。这两组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其他地球化学特征也有明显差异(将在下文中讨论)。李曙光等(1993)报道的斜长角闪岩样品的Nb/Yb比值也较低( ~ ),类似于本文的第2组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样品的Nb/Y比值较高,显示出其成分具有偏碱性的特征。在Zr/TiO2-Nb/Y分类图上界于拉斑和碱性系列之间,主要落入流纹英安岩范围,样品QZH-4(李曙光等,1993)的Nb/Y比值高达而落入粗面安山岩范围(图3b),但从其较高的SiO2含量()和较低的Zr/TiO2比值()来看,它应属偏碱性的英安岩 。这些变粒岩和第1组斜长角闪岩具有共同的偏碱性(高Nb/Y比值)特征,其源岩很可能是一套“双峰”式火山岩。 主量元素所有斜长角闪岩样品的MgO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大(MgO = ~,相应的Mg#= ~),CaO/Al2O3<,表明这些样品均经历过较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大多数样品的TiO2含量较高,其中第1组斜长角闪岩的TiO2 = ~,第2组的TiO2= ~。第1组样品的Al2O3 (~)和P2O5 (~)含量高于第2组样品(Al2O3 = ~,P2O5 = ~)。所有样品的Al2O3和MgO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没有明显的斜长石分离结晶。 微量元素第1组和第2组斜长角闪岩的HREE含量相似,但具有明显不同的LREE含量和REE分布型式。第1组样品的LREE富集(图4a),球粒陨石标准化的(La)N = 64~85,(La/Yb)N = ~。第2组样品则显示出基本平坦的REE分布型式(图4b),(La)N = 18~49,(La/Yb)N = ~,其中样品LB264和LB265的LREE略为亏损,(La/Yb)N ≈。所有样品均没有明显的Eu负异常。根据REE地球化学特征,第2组斜长角闪岩可以进一步划分为LREE略亏损的第2a组(LB264和LB265)和LREE略富集的第2b组(LB258、LB259、LB262、LB263)。变粒岩样品的LREE明显富集(图4b),(La)N = 176~194,(La/Yb)N =~,而HREE的含量则和斜长角闪岩类似,显示出明显右倾陡斜的REE分布型式,Eu略有负异常(δEu = ~)。表1 华夏古陆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μg/g)分析结果Table 1 Major (%)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μg/g) of the meta-volcanics from the Cathaysia Block岩石名称样品号 变粒岩 第1组斜长角闪岩 第2组斜长角闪岩LG32 LB35 LG24 LG28 LG29 LG35 LB261 LB258 LB259 LB262 LB263 LB264 LB265SiO2 ∑Fe2O3 总和 184 143 165 146 205 309 236 295 357 233 259Cr 689 379 543 362 165 546 539Co 245 195 224 168 231 236Cu 119 127 107 157 131 114 448 739 535 442 315 221 257 282 244 235 265Y 315 312 191 140 179 216 159 158 131 140 147 1264 1361 469 623 401 380 155 100 110 144La 图2 斜长角闪岩的TiO2-Zr/P2O5 (a)和Nb/Y-Zr/P2O5 (b)图解(据Winchester and Floyd, 1976)1.为第1组斜长角闪岩,样品数据见表1;2.为第2组斜长角闪岩,样品数据见表1;3.为李曙光等(1993)样品投点 TiO2 vs. Zr/P2O5 (a) and Nb/Y (b) diagrams for amphibolites (after Winchester and Floyd, 1976)图3 SiO2-Zr/TiO2和Zr/TiO2-Nb/Y岩石分类图解 (据Winchester and Floyd, 1977)1.为第1组斜长角闪岩(数据见表1);2.为第2组斜长角闪岩(数据见表1);3为变粒岩(数据见表1);4.为斜长角闪岩(据李曙光等,1993);5.为变粒岩(据李曙光等, 1993) SiO2 vs. Zr/TiO2 and Zr/TiO2-Nb/Y classification diagrams for meta-volcanics(after Winchester and Floyd,1977)图5为斜长角闪岩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归一化微量元素分布图(Pearce, 1982),可以看出第1组样品除Y和Yb外,其它所有的元素相对MORB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显示出相似的“隆起”分布型式(图5a),没有明显的Nb-Ta亏损,表明它们形成于板内环境,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第2a组样品的LIL(Sr至Ba)元素相对于MORB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而HFS和REE(Ta至Yb)元素含量则和平均的MORB相近(图5b)。由于LIL元素(Th除外)在蚀变和变质过程中是活动性元素,因此它们对变质火山岩往往没有明确构造背景意义。第2组样品的不活泼元素(Th、HFS和REE)与平均MORB类似的分布型式,表明它们很可能来源于MORB或类似于MORB的地幔源,没有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第2b组样品与第2a组样品有类似的微量元素分布型式,但HFS和REE含量略高,可能是由于较小比例的部分熔融和/或较大的分异结晶作用所致。第1组斜长角闪岩样品(除LB261)具有非常一致的Ti/V比值(88±5),与典型的板内玄武岩一致;样品LB261具有较低的Ti/V = 53,但仍落入板内玄武岩的范围;而第2b组样品的Ti/V = 33~47,落入MORB的范围(Shervais, 1982)。在大多数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上,第1组样品主要落入板内玄武岩范围,而第2b组样品则落入MORB的范围。例如,在Pearce and Norry (1979)的Zr-Zr/Y判别图上(图6a),第1组样品的Zr/Y比值>5,落入板内玄武岩范围;第2a组两个样品的Zr/Y比值(约3)最低,落入MORB范围;而第2b组样品的Zr/Y比略高,界于板内玄武岩和MORB之间。在Meschede (1986)的Nb-Zr-Y判别图上(图6b),第1组和第2组样品分别落入板内拉斑玄武岩(WPT)和MORB范围。虽然在该判别图上WPT和MORB与火山弧玄武岩范围相同,但本文的斜长角闪岩样品具有高Ti含量和没有Nb-Ta负异常,表明它们不是火山弧玄武岩,特别是第2组样品的Nb含量较低(~ μg/g),在Nb-Zr-Y判别图上落入N-MORB范围。3 构造意义综上所述,华夏古陆浙西南-闽西北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具有典型的板内和MORB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许多元古代活动带中具岛弧特征的低Ti拉斑玄武岩(如:Pharaoh and Pearce, 1984; Condie, 1986; Bergh and Torske, 1988; Halden, 1991; Zhao. 1994),排除了它们是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岩。第1组斜长角闪岩和酸性变粒岩具有共同的偏碱性特征,构成了类似于显生宙双峰式的火山岩组合,表明 Ga时华夏古陆很可能已存在刚性的陆壳,并且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裂谷活动。第2组斜长角闪岩具有较典型的MORB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其地幔源区与现代MORB的源区十分类似。大陆裂谷只有高度演化发展成为初始洋盆,如红海(Red Sea),才有可能喷发MORB-型的玄武岩。过渡性-碱性玄武岩和MORB型拉斑玄武岩的共生则正是典型的现代红海型岩浆组合(Wilson, 1989)。李曙光等(1993)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八都群汤源组变火山岩系可能是中国东南部前寒武变质基底中的早元古代绿岩带,发育在一个由大陆边缘裂谷充分扩张而发展成的小洋盆或弧后盆地环境。近10年来,学术界对太古代绿岩带的成因认识已比较趋向一致,即绝大多数绿岩带形成于海底扩张及随后的俯冲-岛弧增生过程(Windley,1995)。八都群和麻源群变质火山岩没有任何岛弧地球化学特征,其典型的板内双峰式和MORB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很可能形成于红海型的裂谷-初始洋盆环境,类似于Etheridge et al. (1987)和Wyborn (1988)根据中澳大利亚古元古代活动带研究提出的内硅铝(ensialic model),而与大陆边缘、岛弧或弧后盆地无关,因此不属于绿岩带。内硅铝模式与现代陆内裂谷带演化相似,指小规模的地幔对流引发了地壳拉张,在前存的陆内环境中形成了短寿命的洋盆而无俯冲作用,其中有基性岩浆的底侵和火山喷发。但是,一些研究人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澳大利亚古元古代活动带内的玄武岩具有岛弧和弧后盆地的地球化学特征,不支持Etheridge et al. (1987)和Wyborn (1988)的内硅铝模式,如Silvell and McCulloch (1991)认为Arunta东部Harts Range具异常亏损Nd同位素组成的变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Zhao (1994)认为Arunta南部的Alice Spring地区1770 Ma的斜长角闪岩应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岛弧-弧后盆地环境。Windley (1995)则认为中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的元古代陆内造山带(无缝合线或岩浆弧)与中亚的晚新生代天山造山带相似。因此,内硅铝模式很可能不适合解释中澳大利亚元古代活动带的形成和演化。图4 REE分布型式图a.第1组斜长角闪岩;b.第2组斜长角闪岩和变粒岩;数据分别见表1;球粒陨石的REE含量引自Sun and McDonough (1989)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agrams图5 斜长角闪岩的微量元素分布图a.第1组斜长角闪岩;b.第2组斜长角闪岩;数据分别见表 MORB-normalized incompatible element spider-grams for the amphibolites图6 斜长角闪岩的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 (Pearce and Norry, 1979); b. Nb-Zr-Y (Meschede, 1986);IAT为岛弧玄武岩;MORB为洋中脊玄武岩;WPB为板内玄武岩;WPT为板内拉斑玄武岩;VAB为火山弧玄武岩;E-MORB为富集型MORB;N-MORB为正常型MORB;图例1、2分别为第1组和第2组斜长角闪岩 Tectonic discriminant diagrams for the amphibolites现有资料表明,华夏古陆和中澳地区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系在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如华夏变质火山岩系具有双峰式组合、斜长角闪岩无岛弧地球化学特征且没有明显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影响,因此,其独特的偏碱性双峰式火山岩与MORB型拉斑玄武岩的共生可以用内硅铝模式来解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与现代红海相类似。* 本文研究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9725309)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李献华,男,1961年出生,研究员,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专业。作者单位: 李献华 刘颖 陈多福 王一先 赵振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李寄嵎 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台北106-17.附中文参考文献甘晓春,李惠民,孙大中等. 1993. 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 福建地质, 12: 17~31.甘晓春,李惠民,孙大中等. 1995. 浙西南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 矿物岩石学杂志,14: 1~8.胡雄健,许金坤,童朝旭等. 1991. 浙西南前寒武纪地质. 北京:地质出版社,1~278金文山,庄建民,杨传夏等. 1992. 福建前加里东区域变质岩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特征. 福建地质, 11: 241~161李献华,赵振华,桂训唐等. 1991. 华南前寒武纪地壳形成时代的Sm-Nd和锆石U-Pb同位素制约. 地球化学,20: 255~264李献华,王一先,赵振华等. 1998a. 闽浙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 27: 327~334李献华,韦刚健,刘颖等. 1999. 华夏古陆古元古代高度亏损地幔的Nd同位素证据.地球科学,24:197~201李曙光,聂永红,葛宁洁等. 1993. 浙西南八都群汤源变火山岩系痕量元素地球化学:一个可能的早元古代绿岩带及其构造意义. 见:李继亮主编,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98~117刘颖,刘海臣,李献华. 1996. 用ICP-MS准确测定岩石样品中的40余种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25: 552~558汪新,杨树峰,施建宁. 1988. 浙江龙泉碰撞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对华南碰撞造山带研究的意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 367~378
岩石分类 在岩浆岩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故地壳上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岩浆在上升、运移、侵位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冷凝、结晶所形成的岩石,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岩侵入到地壳一定部位在缓慢冷却降温的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岩石,在地下较浅处的侵入岩为浅成岩,如:金伯利岩、花岗岩等;在地下较深处的侵入岩为深成岩,如:橄榄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由于中心原子Si是四面体的结构,这种稳定的结构使得硅酸盐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从而其硬度大、耐火,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玻璃、陶瓷、水泥等。 化学成分和晶体化学特征 在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中,硅氧配位四面体[SiO4]4-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单元。硅氧四面体在结构中可以孤立地存在,也可以以其角顶相互连接,即每一硅氧四面体可与一个、两个、三个甚至四个硅氧四面体相连,从而形成多种复杂的络阴离子。根据硅氧四面体在晶体结构中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下列5中类型的络阴离子: 1、岛状络阴离子 2、环状络阴离子 3、链状络阴离子 4、层状络阴离子 5、架状络阴离子 化学成分和晶体化学特征 在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中,硅氧配位四面体[SiO4]4-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单元。硅氧四面体在结构中可以孤立地存在,也可以以其角顶相互连接,即每一硅氧四面体可与一个、两个、三个甚至四个硅氧四面体相连,从而形成多种复杂的络阴离子。根据硅氧四面体在晶体结构中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下列5中类型的络阴离子: 1、岛状络阴离子 2、环状络阴离子 3、链状络阴离子 4、层状络阴离子 5、架状络阴离子
这本上面有,讲的挺好。《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吴国庆 主编)。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不同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形态及物理性质不同,例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质地坚硬,硬度大,熔点高,表面有光泽。而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二氧化钠是离子晶体,为白色块状晶体,硬密度较小,熔点较底,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所以不同的氧化物有不同的性质,有些氧化物的物理性质甚至大相径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在胶团之间既存在着具有范德华吸引力性质的引力势能和具有渗透性斥力与静电斥力的斥力势能。胶粒的布朗运动与这种引力势能促使胶粒发生相互碰撞而聚集成大颗粒,故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但是,带有相同电荷性质的胶粒间所存在的渗透性斥力和静电斥力会阻碍胶粒聚集形成大颗粒,故胶体溶液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引力势能和斥力势能的相对大小对胶体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或聚沉其决定性作用。当引力势能较大,粒子间因布朗运动而相互靠拢形成大颗粒而发生聚沉;反之,胶体在斥力势能的作用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SiCl4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所形成的硅酸胶体溶液中,含有SiO2负离子、电离产生的H3SiO4-、H2SiO42-、HSiO43-、SiO44-和H+,在SiO2周围形成一个扩散双电子层,
硅酸盐简介硅酸盐所谓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它在地壳中分布极广,是构成多数岩石(如花岗岩)和土壤的主要成分。由于其结构上的特点,种类繁多(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是硅――氧四面体;在这种四面体内,硅原子占据中心,四个氧原子占据四角。这些四面体,依着四面体,依着不同的配合,形成了各类的硅酸盐)。 它们大多数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是硅酸盐工业的主要原料。硅酸盐制品和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编辑本段]化学性质化学上,指由硅和氧组成的化合物(SixOy),有时亦包括一或多种金属和或氢。它亦用以表示由二氧化硅或硅酸产生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硅酸固体。 在普通情况下,最稳定的硅酸盐是二氧化硅(SiO2)--俗称石英[1],和类似的化合物。二氧化硅经常有微量的硅酸(H4SiO4)处于平衡状态。化学家认为石英是不可溶解的,但在长时间尺度下,它是可以流动的。此外,在碱性条件下,会出现H2SiO42-。大部分硅酸盐都是不可溶解的。 硅酸盐矿物的特征是它们的正四面体结构,有时这些正四面体以链状、双链状、片状、三维架状方式连结起来。按正四面体聚合的程度,硅酸盐再细分为:岛状硅酸盐类、环状硅酸盐类等。 在地质学和天文学上,硅酸盐指一种由硅和氧组成的岩石(通常为SiO2或SiO4),有时亦包括一或多种金属和或氢。此类岩石包括花岗岩及辉长岩等。地球及其他类地行星的大部分地壳均以硅酸盐组成。[编辑本段]硅酸盐的常见化合物例如:硅酸钠:Na2O·SiO2 石棉:CaO·3MgO·4SiO2 长石:K2O·Al2O3·6SiO2 普通玻璃的大致组成:Na2O·CaO·6SiO2 水泥的主要成分: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 黏土的主要成分:Al2O3·2SiO2·2H2O 矿物学上,硅酸盐矿物按其分子结构分为以下类别: 橄榄石(单正四面体) - 岛状硅酸盐类 绿帘石(double tetrahedra) - 对状硅酸盐类 电气石(rings of tetrahedra) - 环状硅酸盐类 辉石(single chain) - 链状硅酸盐类 角闪石(double chain) - 链状硅酸盐类 云母和白土 (sheet) - 片状硅酸盐类 长石(framework) - 架状硅酸盐类 石英 (SiO2 framework) - 架状硅酸盐类 天然硅酸盐 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天然硅酸盐矿物约占地壳质量的95% 硅酸盐矿的复杂性在其阴离子,而阴离子的基本结构单元和二氧化硅一样,是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组成了各种不同的硅酸根阴离子。
硅酸盐改写为氧化物的方法 氧化物的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系数 注意:氧化物之间以•隔开;系数配置出现的分数应化为整数
物理变化就是变化中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就是产生了新物质。化学性质就是化学属性,如:成酸性等。物理性质就是能感受看到的东西,如:软硬,颜色等!
硅酸,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不能够用二氧化硅直接溶于水制备 溶于强碱溶液,形成硅酸盐,溶液呈强碱性 在可溶性硅酸盐中滴加强酸,又会有硅酸析出 原硅酸脱水后就是硅酸,物理化学性质大致和硅酸一致
土壤其实也是风化了的石头。你要问它的物理性质,那就是颜色、密度、粒径之类的。不同土壤,它的粒径也不一样,而不同粒径的矿物质的成分与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别。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指的是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厚度一般在两米左右。
矿物在物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光学、力学、电学、磁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质称矿物的物理性质。它们主要取决于矿物自身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成为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1.颜色 2.条痕 3.光泽 4.透明度 5.发光性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 2.解理 3.断口 (三)矿物的比重(密度)、磁性、放射性及点学性质 电学性质包括:(1)导电性;(2)介电性、压电性和焦(热)电性
勘察科学技术(2011)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1)可再生能源(2011)矿产保护与利用(2011)矿产与地质(2011)矿产综合利用(2011)矿山机械(2011)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矿冶(2011)矿冶工程(2011)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雷达科学与技术(2011)力学与实践(2011)炼钢(2011)炼铁(2011)炼油技术与工程(2011)粮食与油脂(20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1)林产工业(2011)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流体机械(2011)煤化工(2011)煤矿安全(2011)煤矿机械(2011)煤矿开采(2011)煤气与热力(2011)煤炭工程(2011)煤炭技术(2011)煤炭科学技术(2011)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我有全国核心期刊目录,要需要留个邮箱
205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3 回答
234 浏览 2 回答
206 浏览 2 回答
189 浏览 3 回答
110 浏览 4 回答
238 浏览 4 回答
343 浏览 6 回答
353 浏览 2 回答
248 浏览 2 回答
328 浏览 5 回答
106 浏览 5 回答
114 浏览 4 回答
263 浏览 9 回答
112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