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可以谈论沟通层面的问问题技巧,也可以谈论问题的价值性,而这又是问题的另外一个层面。如果你通通杂糅在一起写,恐怕花一天的时间都写不完。这时候你就要找准切入点,定下标题,才能稳稳地随着标题的引导顺利展开论述。
正文: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放到这一艰辛历程中,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才能坚定对这条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始终做到坚定不移。
回顾近代历史,考察世界变化,可以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发展大多是以对内剥削、对外掠夺来实现的。少数发展中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虽然在某个时期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以及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来说,这两条发展道路都走不通。要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悲惨命运,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增进人民福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只能探索新路。
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农民、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运动、变法和革命都没有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历史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现代化之路是走不通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向中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社会主义独立自主地建设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道路。中国从此有了核心的领导力量,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新的转折,开辟了新的纪元。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上的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征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
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熔铸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它在实践中产生,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并且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不断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和统一起来,齐心协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始终贯穿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体现先进性纯洁性这个根本,始终突出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清醒认识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清醒认识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越走越宽广。
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