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个好奇宝宝,面对各种逻辑美学的新东西时总是令我兴奋不已,尤其是商业或投资相关方法论更是痴迷,所以打算今后的主题也以这个方向为主攻点。虽然这大半年陆陆续续学了很多商业的思维模型,但一直没有时间好好思考和整理,所以借着写作的机会,想将他们逐一用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以下便是我的第一次通过自我思考后的一次尝试输出。这篇便是我第一次的思考与输出。 局是一个中国人特有的经典词汇,所谓识局,做局,破局,说的也是人们认知,设计,突破自我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的认知中,其实局就是一种自己和他人和周遭各种资源的关系综合,如果再偏向一商业方面讲的话,那局就是一种围绕自我的价值关系网。 人们之所以会被困在局中难以破出,其实就和水中之鱼难以察觉自己在水中是一样的道理。而破除迷局的心法其实也就在难句我们常说的话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今天我就会来讲一讲,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破处我们所存在的困局。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次会尝试先讲述一个 框架性的思路 ,并在之后的文章中逐一再展开。 要破局首先自然是“识局”,得到的吴伯凡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盲维”的概念,意思是能知道的问题其实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严重的问题,真正严重的问题往往是那些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存在的问题。就如盲人摸象一般无法知道事情的全貌。 我们已经知道了所谓局,就是人和其他人和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那么所谓识局也就是认知这种关系本身,并且分辨出这种关系的特点和不同。 而从商业的角度分别有 主观 和 客观 两种看待的方式。 1 主观 :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外部 这里可以运用的商业思维模型叫做:“市场营销”,作为个体的我们,想要获取任何的人际关系和资源,本质都是属于市场行为的一部分。所以从内向外看,一定是先看市场。 所谓“市场”,本质就是交易+场景, 所谓“ 市” 就是指交易,可以用金钱也可以不用金钱,当然达成一笔交易不难,难的是达成可观规模的交易。 所谓“ 场景 ”指的是:可以达成这种交易所需要的载体,包含了5个W,WHO(和谁交易),WHAT(交易什么),WHERE(在哪里交易),WHEN(在什么时机交易),HOW(以什么方式交易)。 所谓“ 营 ”,原本是是一个军事上的用词,意思指“扎营”。可以认为是某种商业壁垒。只有当壁垒被建立好之后,才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交易”环境 所谓“ 销 ”,就是推销,促销,收割实际利润的部分。 2 客观 :从外部的角度看待自己 这里可以运用的商业思维模型是梁宁老师的:产品层次模型。站在一个纯粹的第三人称的角度,从外在感官,角色框架,资源结构,能力圈层,自我存在定义5个层次来看待自己 感官层 :颜值/谈吐/穿着/体态/生活方式 角色框架层 :职业/职务/社会地位 资源结构层 :财富/学士/精神丰富度 能力圈层 :能给予确定性的做到什么事,承担什么责任。 存在感知层 :存在感的定义 细心的你应该不难发现,虽然说我们刚才讨论的都是如何识局破局,但本质上,局是不可能被破除的。因为我们不是在现有的局中那就一定是在另一个局里。那么此时唯一可以“破”除现有的局的最有利的方式一定是做一个新局,然后由自己掌控它。没错,在商业世界中,就是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价值网络,并试图让自己尽可能的掌控它。 而做局的要点依旧在于那2个字:交易。再深入的说,就是为价值网络中的其他个人产生价值。从而获取你能够持续突破自我价值网的一系列的资源积累。而要为他人产生价值就必定离不开其传递的两端,用户和产品(或服务),而最好的能连接用户与产品的商业思维模型,莫过于刘润老师提到的 产品用户模型 了。 A用户是谁? 他们来自哪里?他们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有什么样的生活地位?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B 满足了他们什么 欲望?生存?繁衍?痛苦?渴望?又或是快乐? C 通过满足什么样的 需求 而满足他们欲望的?更舒适?更快?更有创意? D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和它背后的欲望,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 产品? E 为了达成盈利,我们应该为该 商品 ,配以什么样的 商业模式 打发 ?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想要改变价值网络的行为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最终的破局关键点就是在时间上经受住足够长的考验。因此也因出了破局的最后一个商业思维模型: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任何的商业都离不开,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投入期:只问创新不问收获。 成长期:注重销量,量即天理。 成熟期: 收割利润,再不收割,就没时间了。 衰退期:先节制成本,才能重新起航。我用商业思维理解的格局便是:先识局,再做局,后破局。 本片算是开篇,后续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