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提高粮食产量所作的贡献是不可替换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使用农药可增加3×108t~3.5×108t的粮食。如按每人每年250kg口粮计算,这些粮食可以养活12亿~14亿人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农药是一类有毒化学物质,而且是人们主动投入到环境当中,长期大量使用,对环境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都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目前,农药与环境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农药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毒害事故频频发生。控制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国农药污染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植物化学保护所使用的农药,有的直接施于土壤里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直接接触土壤微生物,就是直接喷布于植物地上部的农药也大部分掉在地上残留在土壤里,土壤里这些农药都会直接或间接与土壤微生物产生相互作用。一方面农药对微生物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这关系着土壤肥力、植物发育和病、虫、草害的发展;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代谢也起作用,这关系到农药的残效和残留。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各种药剂作用不同,不同土壤条件、施药时间、浓度等都对作用产生影响。例如:有机磷杀菌剂使用高浓度时对大豆根瘤菌起抑制作用,五氯酚钠和苯胺灵可能降低固氮菌的固氮作用,而扑草灭、草藻灭有时增加胺化作用。 (2)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线虫、蜘蛛、昆虫(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和脊椎动物(蛙类和鸟类)等。在化学防治中,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不同类的农药品种中,以杀虫剂对害虫天敌的影响较大,而杀菌剂与除草剂影响较小。由于大量杀伤天敌,破坏害虫与天敌间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害虫再猖撅,给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在农药使用时,应选择适当的剂型、使用浓度、施用的方法、用药时间等,降低农药对天敌的影响。例如:用三氯杀螨醇、石硫合剂防治红蜘蛛,既可以杀卵,又杀成虫、若虫,对天敌也比较安全。选用敌百虫防治荔枝蝽象,对其卵内寄生蜂没有影响,选用%以下浓度的西维因防治果树红蜘蛛,对捕食性天敌钝绥螨没有影响。采用内吸磷包扎果树的茎干,或用久效磷于树干涂环,防治介壳虫或蚜虫,或者把农药施于作物根部,使根部吸收、输导到地上部而起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对天敌基本没有影响。施药时期应根据害虫发生适期和天敌发生适期适当进行安排,若发生矛盾,则必须加以调整,或提早或推迟。为保护寄生蜂,应尽量避开蜂的羽化高峰、幼蜂、化蛹前期和蛹阶段施药。
六六六、滴滴涕等16种(9种)有机氯农药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方法提要
有机氯农药易溶于正己烷、丙酮等有机溶剂。方法采用正己烷与丙酮(1+1)混合溶剂索氏提取或加速溶剂萃取提取土壤试样中残留有机氯农药,根据检测目标物不同,提取液经氟罗里硅土柱或浓硫酸净化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
方法适用于土壤样品中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p,p'-DDE,p,p'-DDD,o,p'-DDT,p,p'-DDT,六氯苯,七氯,艾氏剂,七氯环氧,狄氏剂,异狄氏剂,α-氯丹,γ-氯丹等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检出限随仪器灵敏度和样品基质而定,当取样为时检出限在~之间。该方法也可用于沉积物等固体试样中上述有机污染物检测。
试样中共存色素、酯类化合物和其他性质相似污染物会干扰测定,试样提取液需净化后测定。
仪器与装置
气相色谱仪,带电子捕获检测器。
旋转蒸发器。
恒温水浴氮吹仪。
索氏抽提器。
快速溶剂萃取仪美国戴安公司,ASE-200。
毛细管色谱柱DB-5,30m×,μm膜厚;或Rtx-CLⅡ,30m×,μm膜厚。
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1g,)或30m×氟罗里硅土层析柱,填经活化处理后的氟罗里硅土。
样品瓶250mL棕色广口瓶。
试剂与材料
无水硫酸钠优级纯,在650℃马弗炉中灼烧4h,冷却后放置在干燥器中备用。
正己烷、丙酮等均为农残级。
硫酸优级纯。
载气高纯氮。
铜粉或铜片使用前活化除去表面氧化物。活化方法:将铜粉或铜片放入150mL烧杯中,加入适量(1+1)盐酸至完全浸泡铜粉或铜片为止,用玻璃棒搅拌使铜粉或铜片充分接触盐酸后放置1min,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匀后弃去盐酸,继续用去离子水洗涤铜粉或铜片3次,然后依次用丙酮、正己烷再各洗3次,最后保存在正己烷中备用。
氟罗里硅土农残级。使用前将氟罗里硅土放在一个浅盘的瓷舟中,用铝箔轻轻盖上,然后在130℃的烘箱中加热过夜,冷却保存在干燥器中备用。
标准储备溶液α-六六六,β-六六六等16种有机氯农药标准。-18℃下保存备用。
替代物标准2,4,5,6-四氯-间二甲苯、二丁基氯菌酸酯混合溶液,浓度100μg/mL。浓度100μg/mL。二级替代物标准储备液:2,4,5,6-四氯-间二甲苯与二丁基氯菌酸酯替代物混合标准溶液或2,4,5,6-四氯-间二甲苯与PCB209混合标准溶液,以正己烷逐级稀释至μg/mL。上述标准均在-18℃下保存备用。替代物标准应在试样提取前添加到每一个试样、空白和标准中。用于监测试样前处理、测定过程带来的污染、损失和基体干扰等。
样品采集与保存
土壤样品采集时需要去掉表层风化层,再用采样铲将土壤样品装于样品瓶中,立刻贴上标签,尽快送实验室检测。
潮湿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冷冻干燥。没有冷冻干燥仪的实验室,可在避光的条件下,自然阴干,一般2~3d即可。分析前,除去树枝、石块等将样品粉碎至40目左右。对直接分析的潮湿样品需同时进行含水量分析,检测结果以干基报出。土壤样品保存在阴凉处,提取液40d内完成检测。
分析步骤
1)土壤试样的提取。
a.索氏抽提法。称取土壤试样及5g无水Na2SO4,加入已活化的铜粉或铜片,混匀后置于滤纸筒,加入μg/mL2,4,5,6-四氯-间二甲苯与二丁基氯菌酸酯替代物混合标准溶液(或PCB209)40μL,转入索式提取器,平底烧瓶中加入70mL正己烷-丙酮(1+1)混合提取液,其中20mL用于浸泡试样。试样浸泡12h后于75℃恒温水浴提取10h。提取液经KD浓缩至5~10mL,待净化。如检测16种有机氯农药应采用氟罗里硅土净化,如检测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等农药,可采用氟罗里硅土净化,也可采用硫酸净化。氟罗里硅土净化需将提取液氮吹至1mL左右。硫酸净化则提取液无需浓缩直接净化。
b.快速溶剂提取法。称取土壤样品、硅藻土及已活化的铜粉或铜片,加40μL浓度为μg/mL替代物混合标准,充分混匀,再转移至底部放有一层纤维滤纸和弗罗里硅土的22mL不锈钢萃取池中萃取。萃取条件:正己烷、丙酮混合萃取溶剂(1∶1,V∶V),萃取温度100℃,压强1500×6895Pa,加热5min,静态时间5min,淋洗体积为60%池体积,氮气吹扫时间为90s,静态萃取次数3次,用高纯氮气吹扫,收集全部提取液。如采用浓硫酸净化,提取液不需浓缩直接净化。如采用氟罗里硅土小柱净化,提取液氮吹至1mL左右,再接净化。
2)提取溶液的净化。
a.氟罗里硅土净化(适用于各种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氟罗里硅土小柱预先用5mL乙醚-正己烷(15+85)混合溶液淋洗、正己烷顺序活化后,将提取液加入柱液面上层,用25mL乙醚-正己烷(15+85)混合溶液淋洗,淋洗速度为4mL/min,KD浓缩瓶承接淋洗液,氮气浓缩、定容至,气相色谱测定。
b.浓硫酸净化(适用于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等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替代物标准为2,4,5,6-四氯-间二甲苯与PCB209)。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正己烷提取液体积的十分之一的浓硫酸,振摇1min,静置分层后,弃去硫酸层(注意:净化过程中,要防止发热爆炸,加硫酸后,开始慢慢振摇,不断放气,然后再剧烈振摇),按上述步骤重复数次直至正己烷相呈无色透明时止。然后向正己烷相加入约为其体积一半的20g/L硫酸钠溶液。振摇十余次。待其静置分层后弃去水层。重复直至正己烷相呈中性时为止(一般2~4次),正己烷相再经装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筒型漏斗脱水,滤入平底烧瓶,旋转蒸发至5~10mL后转入到KD浓缩瓶中,氮气浓缩定容至,气相色谱测定。
3)基体加标。在空白或试样中加入适当浓度有机氯标准和1μg/mL的替代物标准溶液40μL,其后操作同试样处理。
4)校准曲线。校准系列标准溶液配制,用正己烷逐级稀释1μg/mL有机氯农药标准溶液,配制成0ng/mL、1ng/mL、5ng/mL、10ng/mL、20ng/mL、40ng/mL、150ng/mL等不同浓度水平的混合标准系列。每个标准系列点均加入40μL的μg/mL二级替代物标准。通过浓度与对应峰面积建立校准曲线线性方程。
配制的标准溶液,作为确证标准。至少每10个试样或试样分析结束时,应用确证标准验证仪器稳定性及校准曲线可靠性。当确证标准与初始标准偏差超过20%时,应重新配制校准曲线,重新测定偏差区间内所分析的试样。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进样口温度265℃,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柱前压9×6895Pa,总流量,柱流量,吹扫流量。升温程序,起始温度70℃,保持1min;以10℃/min升温到230℃,继续以5℃/min升温至265℃;再以8℃/min升温至320℃,保持3min。检测器(ECD)温度320℃,尾吹流量30mL/min。
仪器的调试。预热运转至获得稳定基线,调整气相色谱仪,观察色谱峰峰形是否对称,并使各色谱峰达到预期分离效果和分析灵敏度。
用DDT、异狄氏剂检查色谱进样口是否存在污染。如果DDT、异狄氏剂分解率超过15%,需要清洗或更换内衬管,如必要还需清洗进样口。
5)定性及定量分析。
a.定性分析。采用与标准目标物保留时间相比较的方式对样品目标物进行定性。对样品目标物含量达到方法检出限5倍以上的样品,需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确证或性质不同的第根色谱柱确认。
b.定量分析。定量方法一般为外标法,也可以采用内标法。以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对目标化合物浓度作图,得到该目标化合物定量校准曲线。根据样品溶液中目标物峰面积,由定量校准曲线得到样品溶液中该化合物浓度。目标化合物峰面积和定量校准曲线可以由气相色谱仪工作软件自动完成,定量校准曲线也可由EXCEL工作软件完成。对自动积分的峰面积应逐个检查各峰基线,对不合理基线进行手动修正。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必须满足R2≥。
根据试样溶液测定浓度、定容体积和取样量再计算出试样中浓度。对含水量大的试样需同时测定含水量,检测结果以干基报出。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对含量接近检出限水平的试样,应采用与其浓度相近的标准单点校准。对于含量超过校准曲线上限的试样应稀释后测定或减小取样量重新测定,使其峰面积保持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6)方法性能指标。
a.仪器检出限及精密度。
配制六氯苯等有机氯标准溶液,加入2,4,5,6-四氯-间二甲苯、二丁基氯菌酸酯等溶液6个,按样品分析过程进行分析,获得精密度RSD(n=6)在~之间,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在~之间。配制的标准溶液进行GC-ECD测定,按3倍信噪比计算仪器检出限,结果见表。
表 方法的性能指标
b.校准曲线及相关系数。按、、、、100ng/mL、200ng/mL、500ng/mL系列浓度水平配制16种有机氯农药标准,添加替代物标准,GC-ECD分析,建立各组分标准校正曲线。各组分校正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在~之间。
c.方法检出限。方法检出限是将质量分别为20ng的16种有机氯标准加入到空白土壤样品中,按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法操作,气相色谱测定。根据浓度与仪器的响应(峰高)计算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定义为3倍于噪声时信号对应的浓度。经多次测定计算后,方法检出限在~之间。
d.色谱图的考察。
图 9种有机氯农药标准气相色谱图
图 16种有机氯农药标准气相色谱图
7)质量控制。参见前面章节水质样品中有机氯农药、苯并[a]芘测定质量控制部分。
有机氯农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
方法提要
六六六、DDT、六氯苯等有机氯农药易溶于正己烷、丙酮等有机溶剂。方法采用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剂并借助索氏提取、加速溶剂萃取等装置提取土壤试样中残留有机氯农药。根据检测目标物不同,提取液经氟罗里硅土或浓硫酸净化后,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方法适用土壤、沉积物等试样中六氯苯,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p,p'-DDE,p,p'-DDD,o,p'-DDT,p,p'-DDT,六氯苯,七氯,艾氏剂,七氯环氧,狄氏剂,异狄氏剂,α-氯丹,γ-氯丹,灭蚁灵等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方法检出限随仪器灵敏度和样品基质而定,本方法检出限~之间。
试样中共存色素、类酯化合物和其他性质相似污染物会干扰测定,需净化后测定。
仪器与装置
气相色谱-质谱仪EI源。
旋转蒸发器。
恒温水浴氮吹仪。
索氏抽提器。
快速溶剂萃取系统。
1L分液漏斗,带聚四氟乙烯活塞。
固相萃取用氟罗里硅土小柱(1g,)或氟罗里硅土层析柱(30m×)。填经活化处理过的氟罗里硅土。
250mL洁净棕色广口样品瓶用于土壤样品采集。
试剂与材料
无水硫酸钠在600℃高温炉中灼烧4h,稍冷后放置在干燥器中备用。
氯化钠在600℃高温炉中灼烧4h,稍冷后放置在干燥器中备用。
硫酸。
弗罗里硅土(美国Suplco公司,60~100目)使用前,130℃烘13h后放入干燥器备用。
正己烷、丙酮等均为农残级,正己烷、丙酮浓缩100倍后上机测试没有干扰。
载气,高纯氦,。
铜粉和铜片使用前活化,活化方法参见试剂与材料部分。
替代物标准2,4,5,6-四氯-间二甲苯、PCB209混合溶液,低温冷藏。
二级替代物标准将2,4,5,6-四氯-间二甲苯、PCB209混合溶液以正己烷逐级稀释至μg/mL,-18℃下保存备用。
标准储备溶液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p,p'-DDE,p,p'-DDD,O,p'-DDT,p,p'-DDT,六氯苯,七氯,艾氏剂,七氯环氧,狄氏剂,异狄氏剂,α-氯丹,γ-氯丹,灭蚁灵等17种有机氯农药标准。-18℃下保存备用。美国supelco提供。
内标标准液氘代苊、氘代菲、氘代混合标准。50μg/mL。正己烷稀释至10μg/mL,备用。
样品采集与保存
见六六六、滴滴涕等16种(9种)有机氯农药的测定中样品采集与保存部分。
分析步骤
1)试样前处理。索氏抽提、加速溶剂萃取及净化等试样前处理操作参见的分析步骤。分析前试样加入μg/mL氘代内标混合溶液μL。
2)校准曲线。用正己烷逐级稀释有机氯农药标准溶液,配制成、、、、、,5个浓度水平的混和标准系列。分析前各标准均加入μg/mL二级替代物标准40μL和μg/mL氘代内标混合溶液μL。通过标准系列中各目标化合物与内标化合物仪器响应值(峰面积)的比与对应浓度建立校准曲线线性方程。
3)测定条件。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DB-5MS60m×.,μm。进样口温度280℃;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柱前压13×6895Pa;升温程序,初温100℃,保持1min,以30℃/min升至200℃,再以5℃/min升至310℃,保持3min。
质谱条件。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20℃;离子源,EI;电离电压70eV。定性分析以全扫描方式(scan),扫描范围为35~500m/z;定量分析选择离子扫描检测(SIM),各化合物特征离子见表。
表 目标化合物特征离子
测定。质谱联用仪经全氟三丁胺(FC-43)自动调谐,灵敏度和分辨率达到最佳匹配。每天分析运行开始时,都必须以十氟三苯基膦(DFTPP)检查GC-MS系统是否达到性能指标要求。得到背景校正的DFTPP质谱图中关键质量数应达到表的要求。
表 DFTPP关键离子和离子丰度指标
每个工作日分析前,选用5μg/mLp,p'-DDT和异狄氏剂标准溶液,进样1μL,以全扫描方式测定,检查GC进样口是否污染导致DDT降解。只有DDT分解为DDD和DDE或异狄氏剂分解为异狄氏剂醛和异狄氏剂酮的程度小于15%才可以进行分析。
4)标准溶液总离子流图。
图 16种有机氯农药标准特征离子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5)定性及定量分析。参见定性与定量分析部分。定量方法一般为内标法。
6)方法性能指标。替代物标准2,4,5,6-四氯-间二甲苯、PCB209回收率在65%~130%。
标准系列、、、、、150ng/mL的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
将质量分别为、的9种有机氯标准分别加入到空白土壤试样中,按试样前处理分析方法操作,经浓缩定容后按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分析。根据浓度与仪器的响应(峰高)计算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定义为3倍于噪声时信号对应浓度,为~。
7)质量控制。参见前面有关章节水样中有机氯农药、苯并[a]芘测定质量控制部分。
“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统计,2000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约为22亿吨,其中我国粮食产量约5亿吨。这些粮食均是在全球17亿公顷(我国占 1.2亿公顷)耕种土壤上生产的。正是因为这些土壤能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也就是具有土壤“肥力”,才能使粮食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维系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方面,土壤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养分和水分,没有“肥力”,就不可能使作物正常生长,更谈不上获得稳定的产量,而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对作物生长讲,经常是供需不平衡的,必须注意调节,特别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向土壤中加入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各种“有害”元素,使土壤及水体发生污染,就会导致农产品品质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农产品质量不良的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良的重要根源。以往人们关注的是“蓝天、碧水”,认为只要天蓝,水碧,就能保证农业环境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岂不知,除了“蓝天、碧水”外,更重要的是保证土壤质量的安全,只有保证了“净土”、才能保证“洁食”,才能保证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最终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相反,如果没有“净土”,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将影响大气,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影响到水体,致使天不再蓝,水不再碧,即使天蓝、水碧,也会有毒害物质飘在空中,溶在水中,或进入土中。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净土、洁食”比“蓝天、碧水”更加重要,都是同等重要的战略性安全问题。 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 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方面。 随着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越加突出。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6。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使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其中,在一些污灌区土壤镉的污染超标面积,近20年来增加了14.6%,在东南地区,汞、砷、铜、锌等元素的超标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45.5%。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有万亩连片农田受镉、铅、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一些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其中有的市郊大型设施蔬菜园艺场中,土壤中锌含量高达517毫克/千克,超标5倍之多。 其次,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931.3克,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特别是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制,蔬菜和瓜果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些作物的农药用量可超过100公斤/公顷,甚至高达219公斤/公顷,较粮食作物高出1~2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目前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据调查,一些名特优农副产品中,有机磷检出率100%,六六六检出率95%,超标2.4%。另在全国16个省的检查结果,蔬菜、水果中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引起人畜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自1997年至2001年共发生因蔬菜农药残留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28起,中毒415人,个别地市高毒、高残留农药每年造成急性中毒5~7宗,受害人数约300人。类似的急性中毒事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六六六、滴滴涕超标率为28%和24%。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 第三,过量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90年代,全世界氮肥使用量为8000万吨氮,其中我国用量达1726吨氮,占世界用量的21.6%。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为224.8公斤/公顷,其中有17个省的平均施用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有4个省达到了400公斤/公顷。据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目前在农业结构改制后的蔬菜、瓜果地里,单季作物化肥(折合纯养分)用量通常可达569~2000公斤/公顷以上,如一些蔬果种植大县的化肥平均用量已达1146公斤/公顷;滇池区蔬菜花卉基地,一季作物氮磷肥用量(纯养分)达687公斤/公顷,最高可达3300公斤/公顷;其化肥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公顷),较之世界用化肥首户的荷兰还高出一倍多;每年农田使用化肥氮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左右,有些地区饮用水及农产品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均明显超标。2000年下半年,华南地区有的城市监测到菜地土壤硝酸盐含量超标率为33.1%;据中国农科院对某地32种主要蔬菜调查,蔬菜硝酸盐含量比80年代初增加了1~4倍,其中有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提出的最低量标准;2001年长江三角洲的个别省份农产品出口由于监测不合格而损失数亿美元。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土壤污染正在向不同尺度的区域性发展,并对各种农产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1.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已成为新的、长期潜在的区域性土、水环境污染问题;2.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毒害污染物构成了土壤与大气的复合污染,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繁并加重;3.农田与菜地土壤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突出,硝酸盐积累显著,已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4.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已发现一些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有害污染物的潜在高风险区。 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活动是产生土壤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农田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大量在土壤与水体中残留,造成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环境发生显性或潜性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农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 应当指出,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质量,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实现农业安全,保证人畜健康。 值得商榷的几种认识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社会上有各种提法。如�建立“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的确,21世纪的农业应该建立以“生态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但生态农业并不等于或不能完全保证农产品是安全的。如果不能从本质上实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杜绝有害物质的介入,不能通过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则上述的这些提法均是无济于事的。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商榷。 1.“有机”不能替代“无机”,有机肥并非是最“洁净”的 人们一般认为有机肥培肥土壤是最安全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第一,农业增产的实践证明,1公斤化肥,可增产5公斤~10公斤粮食。我国粮食的增产,有30%~35%是靠施用化肥取得的,化肥的贡献不容忽视。正确地说,化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才是最有效的增产措施。第二,从对环境的污染看,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只要施用不当,均会出现污染。过量施用化肥是有害的,但有机肥若用量过大,腐熟不全,施用季节不当,也会对水圈、生物圈与大气圈产生污染。特别应注意的是,当前农村中的有机肥有不少是来自含化学激素或重金属等饲料饲养的畜禽排泄物,不少企业制造的商品有机肥的原料也不纯净。因此,有机肥也会变成引发土壤污染的根源。第三,目前社会上提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以及A级、AA级“绿色食品”等,是以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物质(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等)为主要标准的,其中以有机食品为最高等级。然而,这些标准还有待于国家对土壤与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后才能真正做到。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2. “无土栽培”不能代替“净土”种植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已广泛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或基地,并以高度集约的方式,进行无土栽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了部分城市的蔬菜、瓜果供给,获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国家的粮食总体需求来看,至少在近阶段(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仍然不能取代广阔的农业耕地。因此,必须在发展无土栽培蔬菜、瓜果的同时,继续强化全国耕地土壤肥力的培育与土壤污染防治,用“净土”生产粮食,造福于人民。 3.目前的“生态农业”并非等于安全农业 所谓“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在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贯彻生态学原理,做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建立多层次的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并按区域特点建立生态区域模式。从而使现代生态农业在促进地区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推动作用。生态农业是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国家及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核心是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其中土壤与环境质量是农业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需要投入实力,坚持不懈,科学实施的宏大工程。而目前多数地方多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尤其不注意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大家应对此有清醒认识。 4.“净土”不等于“洁食” 的确,洁净的土壤只是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基本保证。事实上,洁净基地生产出的清洁农产品,还需经过储存、运输、深加工、市场流通直至餐桌等诸多过程。只有经过了这些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后到达餐桌仍是清洁的,才算农产品的真正安全。因此,在农业安全生产中,除了从防治土壤污染这个源头抓起外,还必须注意防治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并通过建立与制定国家与地方一系列的农产品规范,完善质量认证、监测、管理、法制等体系建设,严格控制农产品的“全程清洁”生产,才能使农业安全得到可靠保障。 保护和治理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建议 1.开展全国土壤质量本底调查,建立全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为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利用方式、不同投入水平、不同管理模式均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已经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但最近的一次已经过去了20多年,当时所获得的有关土壤环境质量的信息甚少,不能满足当今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需要。如最近在太湖地区进行的土壤质量调查,其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的空间变异很大,环境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如果不全面摸清各地土壤质量本底情况,针对不同质量土壤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就根本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壤质量的本底调查十分紧迫。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推动全国性的与土壤质量有关的调查,如国土资源部的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土壤污染调查;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土壤质量研究等。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各部门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缺乏必要的统一与整合,造成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国务院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资源和技术的整合,逐步、分区、分阶段地开展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国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建立长期的动态监测体系。 2. 尽快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有机与激素类污染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并尽快与国际接轨 目前,就农业生产中污染物而言,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迄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共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它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而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所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也仅规定了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控制标准,这与发达国家的限制标准不相适应。此外,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对PCBs(多氯联苯)、PAHs(多环芳烃)、PCDD/PCDFs(二恶英类)等与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也制订了有关的质量控制标准。而我国新近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仍是引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重金属仅限5种,农药仅限六六六和滴滴涕,其它有机污染物未涉及。因此,建议加强土壤中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尽快修订有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3.大力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土地质量保护和修复的研究 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是解决农产品品质的根本措施。据江苏的经验,必须在摸清土壤与环境质量本底,抓好“净土”这个源头的基础上,选好主要农产品,明确技术规程,通过试验示范抓好并建立五大体系,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与认证体系;质量安全农产品管理与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与执法体系。 对大面积遭受污染的土壤,必须开发行之有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对有关环境技术基础与原理,如土壤污染形成机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持久性微量毒害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及人体健康危害;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生物修复;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过程与机理;痕量气体污染、细粒子污染及酸雨的形成、危害机制与防治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恢复和提高其土壤与环境质量水平。与此同时,应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与产业。此外,应将生态环境资产损失计入生产成本,以绿色GDP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地区经济发展成就。 4.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 应利用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包括质量安全农产品发展的生产基地布局、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污染土壤修复、农业清洁生产规划等,加强污染土地整治与修复的资金投入。同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京津塘和东北等地区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在全国建成一批安全、优质(营养、保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此外,应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在保证国家现行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性新法规。在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工作中,重点应该包括制定合理的土壤质量保护条例、湖泊和近海养殖规划,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养殖,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和污水废物集中处理,合理使用有机肥,推广使用绿色农药,推广精准施肥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重视土壤、水体和大气持久性有毒物质及其长期危害效应的监测。 5.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安全、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影响到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命运。因此,土壤环境质量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开展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让全社会都知道只有“净土”才有“洁食”,只有“洁食”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保证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净土、洁食”与“蓝天、碧水”是同等重要的国家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的长远战略。因此,我们建议国家要像治理沙尘暴,治理长江、黄河与水土保持一样,刻不容缓地对待和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土壤与环境污染问题。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天空更蓝,水更清,土壤更洁净,食物更安全。
112 浏览 4 回答
318 浏览 4 回答
317 浏览 3 回答
118 浏览 5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262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5 回答
299 浏览 3 回答
187 浏览 5 回答
311 浏览 5 回答
112 浏览 5 回答
295 浏览 5 回答
339 浏览 2 回答
355 浏览 3 回答
174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