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美操的一些论文题目 1 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3 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课程体系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4 从规则变化分析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5 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策略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5 6 健美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6 7 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8 健美操教学结构优化改革与实践应用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9 广东省健美操走向俱乐部不同模式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0 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1 对创造性思维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2 健美操选项课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3 网络条件下体育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4 最优化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15 健美操教学语言的应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16 从竞赛规则变化谈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7 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六人项目调研报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8 轻器械按摩健美操的设计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9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育学刊 2002 02 20 对健美操与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比较 体育学刊 2002 06 21 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分析 体育与科学 2002 03 22 试论大学生健美操的创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23 健美操对男大学生个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24 健美操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25 竞技健美操表现力的培养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26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中的形体练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27 健美操的健身效应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28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运用适应性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6 29 河南省普通高校开设艺术体操、健美操课的调研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30 健美操教学对改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成分的探讨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31 谈竞技健美规则的变化对健美操的影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32 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音乐现状评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33 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S2 34 现代竞技健美操比赛男子单人项目难度编排特点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2 05 35 健美操教学语言的使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3 tob_id_492636 健美操基础差生胆怯、拘谨的心理成因与调控方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37 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38 对当前国际大众健美操课程设计与教法的研究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39 健美操裁判员在比赛评分中的心理行为与调控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40 浅谈健美操运动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影响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41 浙江省健美操指导员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浙江省首届健美操经营场所指导员培训班的调查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3 42 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训练对策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5 43 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44 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45 健美操基本动作解说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2 01 46 高校女生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开展健美操教学的探讨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47 重庆健身健美操教练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8 竞技健美操训练中表象训练的运用分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49 健美操教学中表现能力的培养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2 02 50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BMI、FFM的有效影响 滁州师专学报 2002 04 51 健美操对提高我校女生身心素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初探 滁州师专学报 2002 04 52 浅淡高校女生健美操专选教材的选编和使用 辽宁财专学报 2002 03 53 “终身体育”思想在我院健美操选项课中的实践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1 54 略论健美操与终身体育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4 55 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56 少儿健身运动要大力推广健美操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2 02 57 对当前高校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探讨 福州师专学报 2002 02 58 多元化教学对大学生创编健美操能力的影响 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2 59 跑跳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实验研究 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3 60 试论健美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抚州师专学报 2002 02 61 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气质类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62 丘山健美操教学训练的音乐选配及应用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2 02 63 老年健美操创编之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4 64 培养学生素质促进终身体育——对我院女生健美操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2 65 健美操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与研究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2 02 66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序教学法的实施 高师理科学刊 2002 03 67 健美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甘肃高师学报 2002 02 68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裁判能力的培养 甘肃高师学报 2002 05 69 浅析健美操教学的美育功能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2 70 论健身健美操的动作原则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71 浅谈健美操课堂教学氛围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课题来源 此次研究的课题是关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的研究。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人们的经济的不断提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身体的锻炼,俗话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想要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那就必须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伴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健身场所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现象,健身俱乐部的飞速发展说明现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锻炼不只是基于健康的需要,它还包含了人们对美学的追求,试问谁不想拥有一副健康完美的身材? 据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只要到了40岁这个阶段,身体素质就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年轻时忙于工作,缺乏锻炼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基于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后,随着好莱坞明星简·文达的有氧健身操在中国的流行,中国健身市场开始孕育,健身产业进入萌芽阶段。上世纪90年代央视马华的“健美五分钟”在大江南北热播,掀起一股健身热潮,人们向往健康和美丽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启蒙,健身消费市场形成,积压类商业健身俱乐部孕育而生,其中,马华以健康的形象使得马华健身俱乐部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健身行业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此时连锁经营的扩张模式被马华引入中国。健身产业的投资者也由原来的体育行业内的人士扩展到拥有资金、器材的各类投资者,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丰厚的利润使国内健身器材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所以健身产业已经慢慢成为了社会经济体中一个越来越庞大的一个朝阳产业!伴随着这个产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对此我们要对其发展做一个深入的探究。 2、发展阶段研究及意义 我国健身产业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时间跨度: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背景分析: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的时期,政治上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复苏景象。我国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种崭新的思想及项目,人们的思想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活跃时期。健美操就在这个时期引入我国。由于健美操项目的引入,健美运动又在我国重新兴起,以器械训练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出现在了中国大地。 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8年。 背景分析: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1998年至今。 背景分析:新世纪的前后,我国经过了20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特别在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步入了小康,人们的健身意识有了飞速的发展,“花钱买健康”作为一种时尚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健身人群也不断扩大,逐渐向老龄化纵深。我国健身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发展的特点:自1998年以来,主要是国内大型健身俱乐部的诞生和国外大型国际连锁健身俱乐部的进驻,使得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渐渐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越来越诱人的发展前景。 对国内健身俱乐部的调查表明:影响健身俱乐部数量、类型、规模及从业人员状况的重要因素为地区GDP、人均收入和地区人口数。健身俱乐部的大众化、社区化、健身器材的智 能化是健身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人民的健康意识日益加强,健美的身材、强健的体魄、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都市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健身俱乐部,寻求科学的健身指导,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由此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新*。 中国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虽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但却是关系到今后中国体育体制改革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我国健身产业近几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仍存在一些欺顾客、恶性竞争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健身市场的正常秩序。很多的俱乐部都已经陷入了同质低价的危险境地,俱乐部在低价的恶劣环境中苦苦支撑。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制定有关的政策进行积极的调控和管理。国家发改委已经将健身产业的发展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点;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支持健身产业的发展,于2007年7月6日至8日召开了“全国健身房创建活动启动会”,建立了体育服务认证工作由政府主导、行政监督管理与第三方认证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标准化工作和宣传力度的不断深入,国家制定健身房服务标准,并推动建立了体育服务认证制度,这势必成为广大消费者甄别体育场所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成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规范体育市场秩序、监管体育场所安全服务和保证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时,中国的健身行业协会也正在酝酿之中,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成立由各个俱乐部参加的、共同协商的、规范的健身行业协会一定会使我国的健身行业走上正轨,朝着健康、充满生机活力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的健身俱乐部真正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3、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当今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健身已经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己逐渐的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必需品,健身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国,每八人中就有一个在健身,也就是说美国共有3000多万人在健身。据美国商业信息统计,美国的健身中心在2001年增加了869家,从2001年1月的16938家增加到2002年1月的17807家,这使美国的健身中心的数量在美国黄页中所占比率提升了。据估计2000年底美国的健身中心将接近2万家。也就是说,在美国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一家健身中心。 而我对面的客户服务系统,通过一定的步骤确认客户的需要,留住客户。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从2004年至今,每年一次的北京国际健身大会聘请了大量的国际知名专家和俱乐部的老总前来讲学和指导,为我国健身俱乐部管理和营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近几年国际的知名品牌俱乐部进驻我国健身行业也为我国的俱乐部发展提供了活标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健身行业一定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会成为我国体育产业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健身俱乐部的社区化。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绝大部分市民越来越集中在社区中生活,社区将取代街道和村,成为市民最基本的生活单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在社区的居民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健康状况,健康服务已经成为他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有需求就有商机,就有市场,健身俱乐部走进社区正满足了这种需求。 健身器械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运动健身器材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使我们的健身运动更加科学,需要锻炼的肌肉群、锻炼的方法、每次的运动量、消耗的卡路里、锻炼效果的评估都能通过电脑体现。个人健康管理软件能够将俱乐部健身器械的数据化指标进行系统输入和自动分析,健身管理将最终成为自己可以选择的菜单。 综上所述,影响健身俱乐部数量、类型、规模及从业人员状况的最关键因素为地区GDP,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为人均收入和地区人口数。所以,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要根据该地区GDP、人均收入和地区人口数三项城市指标,来规划健身俱乐部规模、类型及发展前景,以保证健身俱乐部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健康服务。而健身俱乐部的大众化、社区化、健身器材的智能化将是健身行业的发展趋势。 4、自身体会及评价 伴随着健身产业的迅速发展,健身俱乐部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场所,它弥补了很多传统健身项目中的不足,将体育锻炼更细致化,精确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这是我们传统的健身项目所不具备的。同时,由于健身俱乐部是属于服务行业,它的收费性质可以刺激已经成为其消费者的人群更多的参与到锻炼中去,这也是从另一方面帮助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相比于传统的锻炼项目,健身俱乐部更具有约束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们对锻炼的懒散心理。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和工作中去,通过某本科学院去年的体能测试,明显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偏差的事实,据调查显示,对该校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中(其标准包括: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仰卧起坐、座位体前伸、男子引体向上、握力、立定跳远等),标准测试的及格率不足40%,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锻炼,常年蜗居在宿舍或教室,以至于身体素质一日不如一日,这也为大学的教育模式敲响了警钟,莫要等到参加工作了,才警觉到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你的身体才会对你负责,所以,离开你的宿舍,暂时告别课本,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吧!
体育因其在教育、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设计(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对策研究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1999年第一次大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暴露,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时代,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每年有数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工作。据反映,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应变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品牌竞争的优势,从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要想立足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体育教育学生就必须要增强竞争实力,尤其是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成本低,高质量的竞争优势。
本课题综合应用系统论、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经济学等加强和深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就业提供理论指导。
2.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许多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其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校(湖南城市学院)作为一个新升本的院校,在这方面显得相对滞后,除了教学中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在知识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升造(如考研)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本文主要就是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综述和分析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及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就业方面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种途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要素,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努力方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状况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也称之为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这一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89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这一论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长期决定因素。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又发表了《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对核心竞争力做了如下定义: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1991 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 )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珍贵性、异质性、不能模仿、难以替代等特征,从而确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四项标准:有价值、稀有性、难模仿、无替代。
国外直接以“高校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多。不过,一些研究高等教育的文献中渗透着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主要有4个角度:资源观、文化观、专业的动态能力、可持续发展。然而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至今并没有一致的定论。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这五个类别分别是: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问题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它们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由此看出,国外对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前人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能力整合论”。主要代表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赖德胜、武向荣,他们从核心竞争力规范定义出发,在《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突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孟丽菊则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支撑大学竞争优势,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她强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和积累性。
“能力整合论”考虑到了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把核心竞争力归结为综合能力,其中几种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支柱,由竞争结果反映竞争力的强弱。
第二种观点,“构成要素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一般都从我国办学的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王继华、文胜利在《论大学核心竞争力》中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要扬弃其原有涵义,用以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要从我国大学办学历程和现实国情出发来界定,应重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李景渤认为,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五个:人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样,罗红在《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竞争教育平台》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由三个要素构成:技术(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是关键,文化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胡建华则在《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一学问的生产能力》提出,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是人才生产能力和学问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人才的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学问的生产能力则指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明与发现方面的数量和质量。而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株洲工学院书记兼院长张晓琪在《面向市场办学是新形势下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一文中认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其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形成自己的包装学科群和专业群)。应智国在《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提出,专业群(专业体系和实训体系)设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指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马士斌从分析高校竞争力的结构出发论述其核心要素。他认为高校竞争力要素共有七个层次: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等。在既定的外部管理体制条件下,人的因素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人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教师。
“要素论”从大学的局部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契机,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种观点,“资源论”。夏仕武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优势资源”,.是主体对大学资源有效运作而产生的,其表现为“深植于竞争主体的各种资源之中,以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为支撑点,在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运作自身资源所形成的整体能力”。金勇则在《大学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认为,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并重与统一。经济效益是指多种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办学经费、投向合理的学科专业、努力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校更应注重社会效益,高校的社会效益包括学校贡献给社会的人才、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许涛和龚波在《解读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占有资源的多寡和配置有关,并且这种资源具有高度的稀缺性。主要包括市场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
“资源论”把大学之间的竞争的本质归结为争夺稀有资源的能力,谁占有了稀有资源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第四种观点,“知识基础论”。以林莉,刘云芳为代表的“知识观”,在《.知识管理与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以高等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高等学校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学术梯队、校园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等竞争力诸要素协同作用”下形成,“是高等学校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高等学校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提出知识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说来,通过创新价值观和管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徐学兰从大学的知识特性入手认为,知识既是高校独特的资源,更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因为其内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每一所高校有不同的发现未来的机会、不同的创新能力,也正是这现有的知识决定了高校内各种资源发挥效能的程度不同。总之,只有知识才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知识基础论”认为学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
设计 (论文)题目:对XX区中小学体育场馆使用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体育场馆的设计、开放及利用现状、经营管理对策研究、利用率与开放率、发展存在的问题、向公众开放若干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如北京体育大学 郑俊秋,李玫红著《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活动定价研究》, 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影响因素;重庆邮电大学 李健 姚辉洲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与开放率》,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的统计与评价等都写了与题目相关的作品。
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地处西部。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如何值得研究,于是本课题就以这个为选题,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使用率和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因素。体育场馆是否向社会开放并用于群众活动的开展,是评价体育场馆是否发挥其主要作用的最重要的标志。我国现阶段存在场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短缺问题不可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避免浪费、提高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力量、体育场馆资源的生力军,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校体育场馆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2、对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调查,摸清有关现状。
3、在摸清有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场地使用率。
246 浏览 5 回答
189 浏览 3 回答
180 浏览 3 回答
214 浏览 4 回答
177 浏览 5 回答
128 浏览 3 回答
87 浏览 3 回答
166 浏览 5 回答
356 浏览 4 回答
86 浏览 3 回答
330 浏览 5 回答
102 浏览 7 回答
229 浏览 3 回答
120 浏览 5 回答
10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