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文叙(1467年-1513年),字伯畴,号迂冈。明代南海县黎涌(今广东省佛山市)人。明朝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一举考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伦文叙出身农家,靠父母辛勤种菜为生。他的父亲小时候读过书,伦文叙三岁时,父亲便在劳动之余,教他写字、读书,背唐诗、宋词。伦文叙七岁开始上学,学习十分刻苦,两年后便能诗能文了。有一天,一位老妈妈到书馆里来,想请先生写封信。说是她女儿昨夜生了个男孩,要写信向女婿周世德报喜,并叫他寄些钱回来买滋补品。不巧先生外出未归,老妈妈非常着急。
伦文叙见此情景,便自告奋勇,说:“阿婆,您这么着急,先生又不知什么时间回来,要不,让我替您写写看吧!”老妈妈见他乳臭未干,犹豫起来。
小文叙自己找张纸,磨好墨,一本正经地写了起来。稍加思索便将信的内容写成了一首诗:
字奉良人世德知,昨夜三更降麟儿。
一家大小平安福,速寄浆钱切莫迟。
“良人”是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浆钱,即营养费。
诗写好了,再签上老妈妈女儿的名字及写信日期。便高声朗读给老妈妈听,老人家听了拍手叫好。这件事传扬出去了,从此乡里都称小文叙为“神童”。
后来,因家境实在困难,不到10岁的小文叙被迫停学,回家帮父母种菜、卖菜。他白天参加劳动,晚上仍然坚持苦读诗书。
一天,伦文叙挑菜到西禅寺去卖。寺里两个做饭的和尚素知伦文叙会吟诗做对,故意说:“菜我们是要的,但有一个条件,我们寺里的百贤殿尚缺一副对联,这对联要恰合一百的数目。你对好了给高价,对不好这生意就不做了。”伦文叙请和尚取来纸笔,沉思片刻即写道:
杏坛七十二贤贤贤希圣;
云台二十八将将将封侯。
72+28刚好100,数目相符,内容妥帖。两个和尚连声赞好,就出高价买了伦文叙的那一担菜。
伦文叙收了菜款,正要回家,忽然锣鼓喧天。原来两广总督吴琛要来寺里上香。伦文叙早就听说这位总督大人是个才子。而吴琛听说寺里有个卖菜的神童,便有心试探他一下,就对小文叙说:“本官今日出一上联试你,小孩你敢对吗?”伦文叙一点也不畏惧,点了点头。
吴琛也是贫贱出身,靠勤学苦练中的进士,然后才逐步升任要职,就以科举之事说出上联:
一介寒儒,攀龙、攀凤、攀丹桂;
谁知,吴总督话音刚落,伦文叙的下联就出来了:
三尊宝佛,坐鳌、坐象、坐莲花。
小文叙说罢,众人都跟着吃惊,吴琛更是赞声不绝。又听说他少年失学,深感惋惜,立即赏他白银50两,资助他继续完成学业。
伦文叙拜谢过总督大人,高高兴兴地挑上菜篮,顺便买了一些新鲜鱼肉,打算让父母也高兴高兴。待到饭菜弄好了,才想起忘买烧酒。他连忙踏着月色赶到附近酒店,只见店门已关。正犯愁间,忽听小伙计在旁边的窗口里说:“小文叙,想买酒吗?人人都说你能诗善对。你若能用对门柴店的‘有柴出卖’四个字吟成一首藏头诗,我奉送好酒一斤,吟不出就对不起----明天再来!”伦文叙来回走了几步,就高声吟道:
有意携樽带月来,柴扉紧闭未曾开。
出声又怕惊邻里,卖酒之人快出来。
伙计一听,哈哈大笑,马上送了他一斤好酒。
伦文叙一天之内连连碰到好事,心情特别愉快。他吃罢晚饭,拜辞父母,想到街上转一转。信步来到邻居胡员外门口,见一群读书人在门前赞叹一副对联: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这副对联是工部侍郎的儿子梁二官作的。此人才学平庸,却自命不凡,正在众人的赞美声中自我陶醉。伦文叙突然发话了:“这种对联居然贴在大门口,也不怕别人笑话!”梁二官挨了迎头一瓢冷水,十分恼火,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小家伙竟敢说本少爷的对联不好,你可要讲出道理来!不然,我拉你到衙门,以侮辱斯文论罪,用大板子打你的屁股!”伦文叙不慌不忙地说:“梁公子,我看你才真正该打板子呢!”梁二官见小文叙还不服气,就吼道:“你说出来!我犯哪一条?”伦文叙这才严肃地说:“圣人之道,君臣父子,不可没有规矩,而你却君臣颠倒,子居父上,还不知罪?”梁二官被这么一说,如泄了气的皮球,哑口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