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题目能够起到窥论文全貌,导读者注意,显研究重点,一个准确精炼,醒目新颖的医学论文题目,可谓医学论文之龙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方面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阅读医学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中医药学院医学研究生 英语阅读 能力与阅读策略实证研究 报告
2、从医学课外阅读谈贯通式教学
3、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医学解读
4、移动阅读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
5、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图书种类分析
6、医学文献阅读技巧
7、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动机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8、 医学英语 阅读教程
9、阅读治疗对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0、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阅读特点的调查和分析
11、如何提高 专业英语 阅读能力第4讲医学英语中的拉丁语
12、医学期刊作者阅读与投稿习惯调查分析——以《医学研究杂志》为例
13、加强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校英语毕业考试的启示
14、医学生阅读状况与行为特点的现状调查——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15、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医学英语阅读策略探讨
16、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17、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
18、21世纪医学共核英语阅读问题探讨
19、医学文献的检索与阅读
20、医学生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 方法 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x-20x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题目参考
1、PCR方法快速检验HBV
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4、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5、基于血凝素的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6、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7、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识埃博拉
8、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9、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10、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11、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新进展
13、大肠杆菌生物膜的筛选及生长曲线测定
1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标准菌种管理
16、马尔堡病毒形态特征研究
17、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18、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
19、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
20、适用于分离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1、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23、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24、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2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26、细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29、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30、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31、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32、抗生素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3、白念珠菌凋亡诱导研究进展
34、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36、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7、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条件优化
38、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39、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40、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医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题目相关 文章 :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一、症状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尚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尘肺病最常见和最早发生的症状,且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有效呼吸面积的减少、通气/血流比例的失调,缺氧导致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合并症的发生则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并累及心脏,发生肺源性心脏病,使之很快发生心肺功能失代偿而导致心功能衰竭和呼吸功能衰竭,这是尘肺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咳嗽咳嗽是一种呈突然、暴发性的呼气运动,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因此咳嗽的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咳嗽受体分布于大支气管、气管及咽部等,受呼吸道分泌物刺激而兴奋引起咳嗽。咳嗽是尘肺病人最常见的主诉,主要和合并症有关。早期尘肺病人咳嗽多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病人常易合并肺部感染,均使咳嗽明显加重。特别是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者咳嗽显著,也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即咳嗽和季节、气候等有关。尘肺病人在合并肺部感染时,往往不像一般人发生肺部感染时有明显全身症状,可能表现为咳嗽较平时加重。吸烟病人咳嗽较不吸烟者明显。少数病人合并喘息性支气管炎,则表现为慢性长期的喘息,呼吸困难较合并单纯慢性支气管炎者更为严重。3.咳痰尘肺病人咳痰是常见的症状,即使在咳嗽很少的情况下,病人也会有咳痰,这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对粉尘的清除导致分泌物增加所致。在没有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下,一般痰量不多,多为黏液痰。煤工尘肺病人痰多为黑色,晚期煤工尘肺病人可咳出大量黑色痰,其中可明显地看到煤尘颗粒,多是大块纤维化病灶由于缺血溶解坏死所致。石棉暴露工人及石棉肺病人痰液中则可检查到石棉小体。如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内感染,痰量明显增多,痰呈黄色黏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4.胸痛胸痛是尘肺病人最常见的主诉症状,几乎每个病人或轻或重均有胸痛,和尘肺期别以及其他临床表现多无相关或也不呈平行关系,早晚期病人均可有胸痛,其中可能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更多见。胸痛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纤维化病变的牵扯作用,特别是有胸膜的纤维化及胸膜增厚,脏层胸膜下的肺大泡的牵拉及张力作用等。胸痛的部位不一且常有变化,多为局限性;疼痛性质多不严重, 一般主诉为隐痛,亦有描述为胀痛、针刺样痛等。骤然发生的胸痛,吸气时可加重,常常提示气胸。5.咯血咯血较为少见,可由于上呼吸道长期慢性炎症引起黏膜血管损伤,咳痰中带有少量血丝;亦可能由于大块纤维化病灶的溶解破裂损及血管而咯血量较多,一般为自限性的。尘肺大咯血罕见。合并肺结核是咯血的主要原因,且咯血时间较长,量也会较多。因此,尘肺病人如有咯血,应十分注意是否合并肺结核。张连英2006年报道,尘肺结核咯血居尘肺结核死因的第一位。一般认为,24h内咯血量少于lOOmL者为少量咯血,100~500mL者为中等量咯血,大于500mL或一次咯血量大于lOOmL者为大量咯血。6.其他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等。二、体征早期尘肺病人一般无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及合并症的出现,则可有不同的体征。听诊发现有呼吸音改变是最常见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时可有呼吸音增粗、干性哕音或湿性哕音,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时可听到喘鸣音。大块状纤维化多发生在两肺上后部位,叩诊时在胸部相应的病变部位呈浊音甚至实变音,听诊则语音变低,局部语颤可增强。晚期病人由于长期咳嗽可致肺气肿,检查可见桶状胸,肋间隙变宽,叩诊胸部呈鼓音,呼吸音变低,语音减弱。广泛的胸膜增厚也是呼吸音减低的常见原因。合并肺心病心衰者可见心衰的各种临床表现:缺氧、黏膜发绀、颈静脉充盈怒张、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早期矽肺多无异常体征,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呼吸道感染时,可听到呼吸音降低或两下肺细小干、湿哕音,是由于支气管扭曲、变形、狭窄导致引流不畅所致。晚期矽肺或伴有合并症如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气胸、继发肺感染时,就会出现较多相应体征,如紫绀、肺部哕音、呼吸音低、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等。法定的尘肺病有12种,基本的临床表现是一样的,但以矽肺、煤工尘肺和石棉肺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人游离Si02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由于接触粉尘中的游离Si02含量不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不同,其所引起的矽肺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和转归,甚至病理改变也不同,分为一般矽肺和急性矽肺等几种:1.矽肺粉尘中的游离Si02含量低于30%,接触工龄在20~45年发病。病变以纤维化结节为主,并常先发生在肺上叶,可能与肺下叶对粉尘的清除较好有关。这种单纯矽肺结节一般小于5mm,对肺功能的损害也多不明显。一些研究表明,没有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损害,X射线胸片上只有小阴影改变的病人寿命并不受影响。矽肺可形成进行性大块状纤维化(progressive massive fabrosis PMF),通常发生在两肺上部,是由于纤维结节融合所致。慢性矽肺的病理改变,在即使脱离粉尘接触之后也仍然会进展。粉尘中的游离Si02含量在40%~80%之间可发生快进型矽肺,接触工龄一般在5~15年发病,纤维化结节较大,X射线上可形成所谓“暴风雪”样改变,进行性大块纤维化可发生在两肺中野,病变进展很快,肺功能损害常较严重。此型矽肺多见于石英磨粉工和石英喷砂工。2.急性矽肺急性矽肺亦称矽性蛋白沉着症,是一种罕见的由矽尘引起的矽肺,发生在接触粉尘浓度及游离Si02含量很高的粉尘作业工人中。一般接触1~4年发病,迅速进展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理特征和非特异性肺泡蛋白沉着症相同,即肺泡由脂质蛋白物所填充。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缺氧,气体弥散功能严重受损。3.胸部X射线表现典型矽肺X线表现是肺野出现圆形小阴影,常以p形小阴影为主。虽然病理上发现小阴影常先在肺野上部形成,但X射线胸片早期则多见于中下肺野。随着病变发展小阴影逐渐增多,密集度增高,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乃至全肺。小阴影也可逐渐增大,而出现q影或r影。小阴影继续增多,密集度增加,致发生小阴影聚集然后融合呈大块状纤维化影。矽肺的大块状影常呈双翼状或腊肠状分布在两上肺野,多为对称,和肋骨垂直呈“八”字状,但也有单侧出现,或中、下肺野出现团块阴影。融合团块致密,密度较均匀,团块周边有气肿带。由于肺门区矽性淋巴结增大、硬结,使肺门增大、致密,再加上肺野小阴影增加、密集,肺纹理发生变形、中断,直至不能辨认,使增大的肺门呈残根状,肺门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因缺血坏死,可呈蛋壳样钙化。肺门淋巴结钙化的病例,亦可出现矽结节中心型坏死而发生矽结节钙化,出现矽结节钙化后,病变常比较稳定。随着病变进展,两上肺团快向肺门、纵隔收缩、内移,致使肺门上提,加上两上肺气肿加重,肺纹理拉直呈垂柳状,是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基础。4.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和分期按GBZ70~2002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有肯定的职业性石英粉尘接触史,结合胸部X射线胸片表现特点,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一般说诊断并不困难。快进型矽肺主要是发病快,临床进展快,要求定期检查或随访的时间间隔要缩短,其X射线分期和矽肺一样,均应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期。急性矽肺根据其接触高含量Si02且粉尘浓度很高的职业史,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X射线胸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细小的羽毛状或结节状浸润阴影,边界模糊,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可发现灌洗液内有大量脂蛋白。病理检查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新修订的GBZ70~2002诊断标准明确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即应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X射线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但有时为了鉴别诊断的需要,可采用以下一些辅助诊断措施。应该强调的是,活体组织学标本检查的诊断应根据病理诊断标准进行,尘肺病诊断标准中不包含这方面的内容,而支气管灌洗液检查及牛化指标测定对尘肺的诊断或早期诊断,目前尚没有肯定的意义。(1)经皮胸腔穿刺活检。在病变部位进行针刺活检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该技术副反应少,损伤轻。(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肺灌洗、肺活检,可以协助病因学诊断和明确诊断,对急性矽肺有重要意义。(3)胸腔镜检查。目前已广泛开展进行肺活检,对病因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很大。(4)锁骨上淋巴结活体检查。对于鉴别癌转移和结节病、结核有很大价值。(5)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对矽肺小阴影检出率与高仟伏胸片差异不大,但是在观察大阴影方面优于高仟伏片,主要是胸大片观察不明显的大阴影,在CT中清晰可见,而且有时还能见到大阴影中心的钙化。因此,对于大阴影具有早期识别价值,同时对纵隔胸膜病变等其他异常的检出率也明显优于高仟伏胸片,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生化指标的检查。有关矽肺的生化指标研究较多,目前常用的指标有血铜蓝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血清磷酸酯酶及磷脂、补体C3、IgG、IgA、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这些指标目前在临床上作为矽肺辅助诊断的意义不大,但可作为疗效动态观察的指标。2)鉴别诊断(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以两上肺明显,肺尖常受累,结节可融合,酷似Ⅱ期矽肺。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由于肺内反复发生播散,粟粒状阴影常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由于病灶新旧不一,有渗出性的、纤维化的、钙化的,故结节密度不一,在胸片上有时与矽肺也难以鉴别。但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典型的呈午后发热,倦怠、乏力、失眠、盗汗、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从少量血痰到大量咯血,可见胸腔积液。浓缩法痰液涂片检查可查到抗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常呈阳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分泌物作脱落细胞涂片以及冲洗、活检,其结核杆菌检测率较高。因此,鉴别诊断并不困难。(2)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为原因不明导致纤维化过程,可能与活化巨噬细胞有关的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活性氧的连锁反应有关。该病起病隐蔽,常表现为劳动性呼吸困难、干咳,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咯血在疾病进展后一段时间出现,有时也有发热、疲劳、关节痛和肌肉酸痛。超过80%的病例体征是在双肺底部可闻及连续、高调的爆裂音(即Velcro 罗音),20%~50%有杵状指(趾)和紫绀。胸片表现为阴影分布呈弥漫性、散在性、边缘性、广泛性网状、蜂窝状、肺大泡影。该病以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经支气管活检、胸腔镜活检,必要时行局限性开胸肺活检,组织病理学所见,早期为特异性肺泡炎,晚期为广泛纤维化,无矽结节形成。根据以上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也不困难。(3)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非干酪肉芽肿性疾病,常累及的器官是肺,其次是皮肤、眼、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以及心脏等,大多预后良好。胸部 X射线表现为双(或单)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肺内网状、结节状或块状阴影。有时可被误诊为矽肺。通过胸部CT检查和浅表肿大淋巴结活检可确定诊断。(4)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这种病多见于成年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反复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长期反复的肺毛细血管扩张、淤血和破裂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组织中。胸部X射线呈典型的二尖瓣狭窄心影,肺野对称性的散布弥漫性结节样病灶,近肺门处较密,逐渐向外带消退。所以只要问清病史,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则很少见。(5)肺泡微石症。该病特点是肺内充满细砂状结石,与家族遗传有关。 X射线表现两肺满布弥漫性细小砂粒样阴影,数量极多,在两肺下野及内带密集,肺尖部较少,X射线常多年不变。病变进展缓慢,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有家族史,同胞兄弟中亦有相同病例可资鉴别。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沉淀物在高倍视野中可见大量磷酸钙盐结晶。(6)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该病为吸人外界有机物或生物代谢物、真菌等所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组织学特征早期为肺泡炎和慢性间质肺炎,伴肺泡内渗出性水肿。炎症和水肿消退后继之出现非干酪性肉芽肿,亦称为急性肉芽肿肺炎,有时累及终末细支气管。 X射线表现急性期在中、下肺野见弥漫性、细小、边缘模糊的结节状阴影,间有线状或片状间质性浸润。病变可逆转,肺门淋巴结不肿大。在慢性期,肺部有弥漫性间质性纤维化,表现为条索状和网状阴影增多,伴多发性小囊性透明区,呈蜂窝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活动时呼吸困难、缺氧、杵状指、肺底有固定性细湿哕音,肺功能以气体弥散功能损害为主。血清特异性IgG的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可资鉴别,必要时还可进行肺活检明确诊断。(7)肺癌。主要是周围型肺癌与Ⅲ期矽肺大阴影鉴别,肺癌块影常为单个,多发生在肺上、中叶等处,呈类圆形,边缘有分叶、毛刺,块影内钙化少见。矽肺块影常为双侧,多发生在上肺后部,呈腊肠状,与肋骨垂直,边缘整齐,无毛刺,且常有边缘气肿带,块影内钙化多见,两肺野可见弥漫性小阴影。3)并发症矽肺常见并发症有肺结核、肺气肿、气胸、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包括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少见的并发症有发音障碍、声音嘶哑、中叶综合征、膈肌麻痹、纵隔气肿、上腔静脉综合征。煤工尘肺煤矿工人接触粉尘的种类决定其尘肺病变的性质。在岩石掘进工作面工作的工人,包括凿岩工及其辅助工,接触游离Si02含量较高的岩尘,如果没有做过采煤工,或者从事采煤的时间很短,其所患尘肺称之为矽肺。病理上有典型的矽结节改变。采煤工作面工人,包括采煤机手、回采工、煤仓装卸工等,接触游离Si02含量较低的煤尘,其所患尘肺称之为煤肺,病理上可看到煤尘细胞灶、煤尘纤维灶及灶性肺气肿。如果煤矿工人的工种不固定,既做掘进,也做采煤,他们接触岩、煤两种粉尘,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矽肺及煤肺的特征,可看到煤矽混合病变及灶性肺气肿,这类尘肺可称之为煤矽肺,是我国煤工尘肺最常见的类型,在我国的尘肺诊断标准中,把煤肺与煤矽肺统称煤工尘肺。1.症状该病发展缓慢,可长期五任何症状,常在接尘后10~12年才发展成工期煤工尘肺。此时可有咳嗽、咳痰等一般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多数在定期胸片检查时发现有早期煤工尘肺。即使在胸片上已有较明显的改变时,有的病人仍可自感良好,保持一定的体力和劳动能力。肺气肿较明显的病人可有气道阻塞症状。当病变发展,出现大块纤维化时呼吸困难症状日益加重,如大块纤维化形成空洞,则可咯出大量墨汁样痰,并发急性感染时可咯出大量脓性痰。晚期病人易继发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2.体征早期多无明显体征,当发生大块纤维化后可出现桶状胸和(或)杵状指,叩诊胸部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低甚至消失。3.并发症(1)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此为煤工尘肺的主要并发症,尤其多见寸:吸烟的工人中。在单纯煤工尘肺中—般多无症状,如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常是由于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的结果。(2)肺结核。煤工尘肺和肺结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肺结核可发生在诊断尘肺之前或之后,都称为尘肺结核。肺结核是煤工尘肺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并发率随尘肺期别增加而上升。根据报道有煤工尘肺的工人并发肺结核的发生率要比无尘肺工人高7倍以上,比一般城市居民要高10倍以上,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后其症状要比单纯尘肺更为严重,如尘肺结核咯血率为71.8%,而单纯煤工尘肺仅为19.1%。另外,呼吸道感染、大咯血、气胸、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都要比无结核的单纯尘肺高。煤工尘肺结核的痰菌检出率也较单纯肺结核低,而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较差,用一线药物治疗3~8年后仍有23%~67%的病例恶化。尘肺一旦并发肺结核后将促进尘肺进展,而结核也更易恶化。(3)类风湿性关节炎。以煤工尘肺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病,称为类风湿尘肺。Caplan首先在51例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尘肺病人中发现25.5%的病人肺部有多发性圆形结节,故类风湿尘肺也称Caplan综合征。国内报道3.76%的煤工尘肺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比普通人群高7~9倍。类风湿尘肺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其结节直径在3~20mm,可大至 50mm,结节中部呈黑色、灰白和黄色交替排列的环带,它们分别由煤尘、坏死组织等构成。镜下观察由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结节周围有胶原纤维、纤维母细胞环绕,附近的动脉有动脉内膜炎,并有大量浆细胞。典型的类风湿尘肺应符合下列条件,即有尘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胸片上相应的X射线表现,类风湿因子则可为阳性或阴性。典型的X射线表现为肺内出现类圆形结节,直径在 0.5~5cm,可为单发,但更多的为多发,外带和下肺较多,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结节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很快消失或长期不变,有时几个结节发生融合,形成大块,并可发生空洞或钙化,常被误认为Ⅲ期尘肺。结节的出现可在关节炎发作前或后,但在出现关节炎后病情常迅速发展。不典型的结节则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和不规则形小阴影同时出现,小阴影密集等,诊断较困难。(4)肺癌。早期文献认为煤矿工人肺癌死亡率低于常人的肺癌死亡率,可能与含尘的肺免疫功能增强有关。以后的报道否定了上述观点,但也未发现煤工尘肺会使肺癌发病率增加。有关煤工尘肺和肺癌的关系尚无定论,有待继续研究。(三)胸部X射线表现(1)单纯煤工尘肺。由于早期单纯煤工尘肺常无症状,诊断必须根据在职业史支持下的胸部X射线来取得。X射线表现包括0.5~10mm大小的圆形和不规则形小阴影。其中以圆形小阴影为多,但在2/3的以圆形小阴影为主的煤工尘肺中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规则形小阴影,15%~ 25%为单纯的不规则形小阴影。煤工尘肺中的圆形小阴影倾向于中央密度较高而边缘较模糊,少数病人可发生中心钙化。虽然国外不少报道认为圆形小阴影以中下肺野分布为多,但国内报道还是以中上肺野为多见。当并发结核后形成尘肺结核结节,圆形小阴影可较快地增大,边缘也变得更为模糊。在并发严重肺气肿后肺野内的小阴影密集度也会降低。(2)复杂煤工尘肺。胸片上出现PMF时称为复杂煤工尘肺。从单纯煤工尘肺进展至复杂煤工尘肺至少需5年。大阴影多位于上肺野,外缘较光滑,与胸壁之间相距几厘米,当发生纤维收缩后可发生上叶瘢痕型萎陷,肺门向上移位,而大阴影则向肺门方向移位。大阴影周围可发生瘢痕旁型肺气肿,两下叶可发生肺气肿甚至肺大泡,而致肺野内小阴影数量减少。煤工尘肺胸片上的大阴影和病理上的PMF有相关性,但约1/3胸片上的大阴影未能在病理上被证实为PMF,其中1/4为Caplan结节、结核瘢痕和肿瘤,而22%病理上的大阴影在胸片上未被诊断,其中半数被诊断为肿瘤、结核等其他肺部异常。(四)鉴别诊断许多非职业性的原因而导致疾病胸片上的表现可和单纯煤工尘肺混淆,其中常见的有结节病、二尖瓣狭窄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转移瘤,各种病毒、细菌、霉菌感染等。结节病的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尘肺为大,二尖瓣狭窄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致密性小结节不易和尘肺的小阴影区别,但心脏外形有助于二尖瓣狭窄的诊断,粟粒型肺结核和粟粒型肺转移瘤的病人则有较严重的临床表现。需要和复杂煤工尘肺区别的是肺结核和肺癌。在煤工尘肺病人的上肺部见到较小的大阴影时不易和肺结核区别,如病人的胸片上的小阴影的密集度在2级以上,又无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时,要多考虑为大阴影。较早期的肺癌可和一侧性的大阴影相似,但较小的一侧大阴影多位于—卜肺,边缘不如肺癌规则,而且较模糊。复杂煤工尘肺的双侧大阴影与肺癌较易区别。
研究背景职业健康问题是全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但因其外部性、公共产品的特征,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在职业病防治领域负有高度的责任,职业病防治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片面的发展观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均制约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职业病防治领域,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而前者突出表现在管理不力和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已处于职业病的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职业病患者人数、死亡人数均位居世界首位,职业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职业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产生以下疑惑“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否有效,绩效几何”,因此,以何标准衡量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如何客观、公正的对我国职业病防治投入、产出以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职业病防治领域理论研究者以及实践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的研究极少,而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的实施对强化责任、监控进程、界定成败影响因素和提供实证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绩效评价提高职业病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职业病防治的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研究目的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以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为主题,旨在通过构建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绩效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并确定关键制约因素以及其内在根源,从而为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具体目标为:1、构建以行政区域为对象的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数据集的建立、评价模型的确定以及评价标准的形成等。2、通过对样本地区的实证研究,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检验,并对样本地区进行诊断缺陷,发现薄弱环节,为针对性改进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3、确定制约我国职业病防治绩效的内在根源。研究方法针对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按照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系统与局部相结合,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采用理论方法与实证方法两大类手法,通过对行政区域职业病防治绩效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政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本研究所采用的对应研究方法如下:1、首先通过相关政策分析、文献复习和专题访谈确定了职业病防治绩效概念模型;2、通过小组研讨、专家访谈和现场调研对指标进行初选,然后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和离散趋势分析筛选出最终指标,进而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经过专家咨询和论证,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和收集方式等;3、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确定职业病防治绩效不可控因素,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这些因素与职业病防治绩效指数的回归模型,然后,通过建立样本地区内部影响因素矩阵,计算出“环境有利度”;4、选择山东省九个地级市为样本,将构建的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运用于实证研究,利用从样本地区收集的资料,分别应用克朗巴赫α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样本地区的职业病防治绩效;5、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借鉴经典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成本收益模型,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绩效不佳的内在根源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建立了职业病防治绩效的概念模型,包括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影响及环境等维度。
相关范文: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着重研究环境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及心理因素。研究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关系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本质问题。“健康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观,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焦虑、忧郁、紧张、恐惧、绝望以及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纵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恶性肿病及精神病等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防医学观念上的发展,同时体现在三级预防原则和策略的实施,从而使个体和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的最高医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1〕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其中大量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儿童)。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发病总人数多,影响出勤率高。 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病人在100万以上;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病人超过10万。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传入我国。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1995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300万;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这些病人主要是青壮年,他们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抗生素的发现,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功不可没,但在广泛应用之后,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热(Ebola)、拉沙热(Lassa)、O139型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疯牛病(克-雅氏病)、病毒性肝炎的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等等。新病毒的出现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Lerdberg(莱尔德堡格)所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因此,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艰难、长期的斗争,认为传染病在下一世纪将可以轻易解决的观点是错误的,艾滋病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2.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估计目前高血压患者有8000多万人,预计2010年将达亿人。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死亡率均高达100/10万左右,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据WHO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球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在发展中国家死于中风的人数为发达国家的一倍多。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国家采取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严格的干预措施,明显地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如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吸烟和饮酒,提倡合理饮食和全民健康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有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的50%,占西太平洋地 区的80%。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约1017万人,其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000万氟斑牙患者和260万氟骨症病人。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我国有5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全国仍有200多万大骨节病患者。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我国尘肺病人已达50万例,比70年代增加了65%。全国接触有害物料的工人有1900万人,但接触者中受检率仅20%,乡镇企业工人受检率更低。慢性职业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此外,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万例。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还将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病。 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美国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我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城乡重型精神病患病率为‰;以神经官能症为主的,轻型精神病患病率达22‰;北京调查,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者中,精神性疾病占第一位(占40%)。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5.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 意外伤害常被认为是偶发事件,无法预防,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损失也较大。我国因意外伤害而致死的前三位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毙。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2000年我国将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绝对数达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据抽样调查,全国近30%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上海市对5000名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老年痴呆症在65岁组发病率为,75岁组为12%;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如何预防老年病?如何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将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1〕 1.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是医学更加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对健康的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事实说明,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个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公平合理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才能达到减少发病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确保人人健康的目的。 我国提出的“大卫生”观,是对预防医学社会化的具体表述。要达到WHO提出的“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目标,除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2000年我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如何引导群众合理消费,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广泛、深入地进行健康教育。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也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防治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是同一医学群体,但当前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不仅要求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群众需要防治结合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因此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境与健康问题将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 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疾病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但治理和保护环境却是十分艰巨、长期的工作,既需要高新技术,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对环境与健 康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许量和消除方法,以及环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长期危害性的研究尤为迫切。 4.将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健康影响很大,美国资料对大学医学院调查观察,发现48名癌症患者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内向、抑郁、隐蔽着愤怒和失望。 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社会变革下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家庭、婚姻、性观念和现实的应付能力;还有吸毒、酒瘾、赌博等社会恶习带来的心理、精神问题。都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是世界上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 当前,医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治疗扩展到预防,另一方面从生理扩展到心理。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学有可能继分子生物学之后,成为医学中的带头学科。 5.预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建国初我国即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1953年起在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卫生防疫站,成为党和国家实施预防医学政策和策略的组织体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预防保健与农村卫生、中医药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并对预防保健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人人健康”的全球战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指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1979年,WHO组织制订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197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34/58号决议》,指明卫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表示支持。实现2000年的具体目标有10项,包括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所有的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行动,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足够营养,计划免疫,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及促进精神卫生等。我国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作出了承诺,并正在大力实施。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讨论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新卫生政策,并召开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宣言》,号召采取行动以帮助最需要改善卫生状况的人们。当前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仅占人口的1/3,生活在极度缺乏卫生设施的社区人口增加到33亿。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预防保健的政策和策略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庆、童道玉.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预防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165 浏览 7 回答
93 浏览 5 回答
210 浏览 2 回答
357 浏览 5 回答
94 浏览 3 回答
243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149 浏览 4 回答
215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3 回答
89 浏览 3 回答
226 浏览 2 回答
201 浏览 5 回答
244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