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
4000多年。
尧,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定都平阳(临汾古称“平阳”——记者注),开创了禅让制,传位于舜。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指出,尧舜禹时代是在中原地区形成华夏文明和早期“中国”诞生的关键时代,但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远远不足以说清这段历史。于是,考古学研究便成为探讨这一关键时期不可或缺、甚至是主要的学术探索路径。
1978~1985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原临汾行署文化局合作,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墓葬1100余座,获得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礼乐器、装饰品等。
考古发现的王级大墓中,象征王权的龙盘、陶鼓、石磬、彩绘木器陶器、玉石钺等奢华的随葬品,与空无一物的平民墓葬形成鲜明对比,显现出社会复杂的等级制度和极度的贫富分化。
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
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别称)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
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还有舜帝庙、舜帝陵。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4000多年前中国尧都被发现 “尧舜禹”真实存在
尧舜禹时期之前是黄帝时期。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扩展资料:
黄帝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第一位帝王,号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袓。至少从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间,人们笃信不疑,无人提出疑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疑古思潮兴起以后,黄帝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在学术界遂成为问题。
毎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历史的记述和研究,大体有三个系统:一个是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述的文献史学系统;一个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切入,从摩尔根的蒙昧—野蛮—文明到马克思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学系统。
再一个就是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诞生以来依据生产工具质地的不同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考古学系统。
三个系统兴起和形成的时间有先后,观察问题的角度有侧重,所作论断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三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人类社会及其演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三者在研究中,只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会发生一定的交集,甚至收到殊途同归之效果。
《史记·五帝本纪》和与之相关的文献自然属于文献史学系统,由于其始于口耳相传的传说,有些记载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不足为奇,但仍可从中获取有关黄帝和其活动的有价值的信息:
——黄帝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是一个族的称号;黄帝不是只有一世,而是有好多世,甚或十世、十八世;黄帝不是在位几十年,甚或几百年、两千五百多年(见许顺湛:《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宏观对应的研究》,《华夏文明》2016年第05期)。
——“黄帝”一名见于战国铜器陈侯因兹敦,更因《史记·周本纪》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礼记·乐记》为“于蓟”),表明黄帝的传说不仅流行于战国,甚至可早到商末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