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就已经提出了警告:在全球的不少地区,夏季的高温与高湿度正在逼近甚至达到了人类能忍受的极限。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气温并不是决定热不热的唯一因素。在气温相同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湿度越高,我们就会感觉更闷。这是因为空气湿度更高时,体表的蒸发过程会更缓慢,甚至可能停止。热量散发不出去,自然会更难受,出现健康风险的可能性也更高。
高温,无疑是今年夏天的关键词。入夏以来,中国大片地区遭遇了持续高温天气,已有超过60个国 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当我们在烈日下经受“炙烤”时,或许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未来的夏天,还会更热、更加难熬吗? 已经有不少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整体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天气事 件也更加频繁。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超出人类生存范围的高温离我们还很遥远,至少是几十年后 的事。
一、因此,结合空气湿度与气温,出现了一个更能反映人体感受的概念:湿球温度。简单地说,湿球温度表示的是仅仅通过水分蒸发,能达到的最低温度。空气湿度更高时,难以蒸发散热,因此湿球温度也更高。当湿球温度达到32℃,再强壮的人也无法在户外正常活动了。而35℃的湿球温度被认为是人类理论上的生存极限:达到这个温度,人体将无法排汗,核心体温会超过生存范围,造成器官衰竭。这时,即使躲在树荫下、有足够的饮用水,几个小时内人们也难逃死亡。
此前模型研究得到的答案是本世纪下半叶。但是,这篇《科学·进展》论文的研究团队注意到,这些研究收集的往往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一段时间(至少几小时)的平均温度与湿度值。如果进一步提升时空分辨率,更加极端的高温高湿天气会不会已经出现了?于是,这项研究分析了全球7877个气象站每小时的温度、湿度记录,这些数据的时间跨度从79年延续至20年,因此可以反映近40年间的极端天气变化情况。
二、结果触目惊心。当这些数据被放在“显微镜”下,更多极端天气的细节得以展现。自79年以来,湿球温度超过30℃的频率已经翻倍。在此前的气象记录中,这段时期内湿球温度超过33℃的事件只有寥寥数次;但这项研究找到了超过250次超过33℃的事件。更令人担忧的是,之前人们认为本世纪下半叶才会出现湿球温度超过35℃的极端情况,但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在中东部分地区,超越人类生存极限的天气已经两次出现。尽管每次持续时间只有1~2小时,但这已经说明,这种足以杀人的天气就在我们身边。
而分析这些高温高湿极端天气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这类事件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因为海水蒸发可以带来更高的湿度。不过,一些内陆地区也不能幸免:携带水蒸气的季风和作物灌溉同样可以在局部造成这一后果。
三、具体而言,波斯湾沿岸中东地区遭受的极端高温高湿天气最为频繁,波及人口超过300万。在南亚、澳大利亚西北部、红海与墨西哥湾沿岸,这样的天气也反复出现;此外,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南方也受到波及。正如论文作者所言,人类生存极限的临界点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近。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夏天有多热,但可以预见的是,极端天气正逐渐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常态。
气候变化 可不仅仅是热这么简单,它的破坏力有可能比一战二战加起来还要高,需要大家高度重视。今年西班牙与葡萄牙 已经热死了超过1000人,而这个时间还没到最热的,所以后面的数字还会更加惊人。连发达地区都死这么多,像印度、苏丹这些赤道又非发达国家,那死的人就更多,更不要说非洲那些贫穷国家,只不过这些信息成不了新闻而已。
四、如果单纯是热,对人类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最要命的是它还带来了干旱、飓风和洪灾,这些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除了现在说的最多的减排方法能用来应对以外,水利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只不过这种超级工程大多数人都接触不到,所以就被忽视了。水利建设不单只是能解决用水问题,还能提高地表冷却和热量运输,加快大气的热循环,减少热积聚 。然而,我们从美国的情况就能看出对水利建设的忽视有多可怕了。
由于美国长年缺乏水利建设,现在已经有大量的河流与湖泊干旱到底了,而未来还会更热。美国政府预估如果现在才开始修水利的话,得有50年才能开始有项目修成,这根本上就来不及,所以完全可以预估其偏内陆地区将逐渐出现彻底断水,甚至直接荒漠化 。就目前的建设速度来看,高温必然会不断压缩人类的生存空间,城市与村庄会因为没水而被抛弃,人口会出现大迁移,而更多的人挤到同一片地区中生活之后,矛盾自然也会积累升级,冲突在所难免。
五、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在未来50年里可能要死很多人。他们不是被热死、饿死就是被互相打死,死亡人数有可能会过亿,直到人类文明严重倒退,工业与生活产热大量减少为止。现在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人类想甩锅是不可能的,要想文明继续发展,就必须找到克服的方法,否则所有人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要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气候变化关系到人类的存亡,所有人都有义务参与进来,同时,也只有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人类才能找到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