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围,教书育人,为社会造就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分析引发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近年来,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各地高职院校开始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并制定了适应本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尽管如此,心理危机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机制还不完善,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善、有效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1引发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虽然引发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又具有其特有的独特性,但深入分析形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基本是由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
所处环境的改变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冲突
高中时代的学生基本在家里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进入大学后,会蓦然发现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要自己安排生活,不能依靠外力,还要靠自己去处理和面对许多问题,比如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起居等问题,这样,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外,在大学里,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也不再单一,不仅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还包含更多的综合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其他多种因素,而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高职院校对心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及其管理者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只要不出问题即可,因此,各学校在这方面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心理咨询师配备和培训也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成为摆设。
高职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部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欠佳,他们有较强的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敏感脆弱,少言寡语,要么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相互歧视。中、高考失利,使他们自暴自弃,放弃主动学习,消极孤僻;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淡化。
家庭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
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或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过分溺爱、家长重智轻德、家庭矛盾、家庭危机、家教简单粗暴,等等。
2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
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主体应包括所有与其密切接触的各方面人员。可以建立一个由学院、辅导员、班级和寝室组成的心理问题干预体系。
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的传输机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就需要及时把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定的传输机制反映给相关部门,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方式,即由寝室长把发现的问题信息传给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再传给学院辅导员,最后辅导员把信息传递给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由心理健康中心做出相应的专业鉴别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处置措施。
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机制
针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要做出相应的专业鉴别评估,明确具体情况是属于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心理疾病问题,然后再采取恰当的处置措施,以保证学生心理问题在发生初期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宣传工作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单独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或将其他相关课程加入心理教育课中,定期举办专题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通过学校广播、校园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开设普及心理学知识的栏目,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广度,增加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建设心理健康网站、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利用心理DV的拍摄、校园心理话剧,等等,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与监控工作体系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和监控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咨询与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失恋学生、痴迷网络学生、违纪学生、性格异常和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或群体,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心理援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应当时时、处处留心,要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宋维真,周东明.心理健康测查表(PHI)使用指导书[C].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3.
[2]樊晓光,周东明.青岛大学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04):68-70.
[3]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探索,2006,(05):83.
[4]陈香,贾巨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5,(06):114-115.
[5]张绍波,傅文第.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03):140-141.
[6]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201-202.
[7]陈运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2):110-111.
[8]曹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的冷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0):136-137.
[9]吴先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121.
[10]朱雨兰.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5,(05):185.
摘要:这可能是因为高中教师的收入比小学教师高,高中教师的教育对象相对比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而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小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安全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教师还多是女性,而女性不只有工作中的压力,还要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这都会加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9月9日,在与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但是,研究表明,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王金道的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中学教师次之,小学教师最低。菏泽地处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升学压力较大,卢和丽等研究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教师、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就以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从菏泽市三所高中、两所初中、四所小学随机抽取300名被试,回收问卷268份,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国内成人群体心理状况调查使用的最多的工具,有90个项目,包含9个因子和一个其它因子,采用1-5的5级评分制。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各因子问卷的信度系数介于之间。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三、统计结果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分析。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总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化(t=<)、强迫症状(t=<)、抑郁(t=<)、焦虑(t=<)、敌对(t=<)、恐怖(t=<)、偏执(t=<)等因子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精神病因子(t=<)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人际关系敏感(t=>)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总体来看,与全国常模相比,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由T检验可知,女教师和男教师除了在偏执(t=>)和精神病性(t=>)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七个因子和总均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教师和男教师在恐怖(t=<)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强迫(t=<)、抑郁(t=<)、焦虑(t=<)、敌对(t=<)因子和总均分(t=<)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化(t=<)和人际关系敏感(t=<)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可见,总体来看,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3.不同学段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分析。由F检验可知,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除了在抑郁因子(F=,p>)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总均分及其他八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躯体化(F=<)、恐怖(F=<)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总均分(F=<)和强迫症状(F=<)、焦虑(F=<)、敌对(F=<)等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人际关系敏感(F=<)、偏执(F=<)、精神病性(F=<)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分析发现,小学和初中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小学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上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在恐怖因子上得分小学教师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可见,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四、分析与讨论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菏泽市中小学教师在SCL-90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除在人际关系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各因子及总均分上都有显著差异,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全国常模,这一研究结果与王殿春的研究结果一致。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常模是1987年制定的,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进入21世纪的所有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可能变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及工作评价的特殊性,确实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成人的其他群体要差。
2.教师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本研究发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差,与滕春燕、边玉芳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女教师的压力比较大有关,女教师不但要在学校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和家人,所以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男教师更差。
3.不同学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王金道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最大,其次为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心理问题最小。这可能是因为高中教师的收入比小学教师高,高中教师的教育对象相对比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而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小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安全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教师还多是女性,而女性不只有工作中的压力,还要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这都会加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我们心理健康辅导的重点应该是小学女教师。
参考文献
1、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俞国良; 董妍教育研究2012-06-15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加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必将越来越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作为学校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负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本文着重探讨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的途径、存在的问题、资源的配合以及发挥作用。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 班主任 途径 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教育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对教师知识能力、专业水平、知识结构要求较高,尤其对班主任要求更高,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正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指出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交往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容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更准确地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的基本成因。班主任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相互作用过程,班主任的真诚、执着、乐观、公平本身就是教育的力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更不可能有深入人格的真正教育工作,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心理状态,是保障班主任保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是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载体 班级心理气氛是指班级中占优势的学生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反映班级的精神面貌,使每个班级有别于其他班级的独特风格和作用。班级心理气氛一旦形成,不但会稳定地、经常地、持久地表现出来,而且会产生社会心理学上说的“社会助长”,“从众行为”等心理效应,对群体中每个个体心理和行为起着微妙的感染和陶冶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时,需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心理教育有效载体。 1、帮助优生带动差生。帮助班级中占优势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级中占优势的学生,尤其是活泼有号召力感染力的健康心理必然会对班上其他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力量,同时关注差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样容易创建一个和谐、团结、欢快的班级心理气氛,从而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相反,一个沉闷、松散、压抑的心理氛围则会阻滞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2、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班主任在设计的集体活动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即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达到什么样的活动效果。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或优势,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取得成功的喜悦,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和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可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所有老师和班主任的关怀和关注,需要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班级心理氛围,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集体,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快、和谐;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宽松、积极。 (三)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具有心理团队辅导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团队辅导。班会心理团队辅导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团体辅导活动要主题明确,并让每名学生参与其中,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召开班会的过程中,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活动还要注重学生的分享,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澄清、提升。 二、班主任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定势因素的问题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但由于长期来习惯于常规德育教育,难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会使班主任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惰性,使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照旧沿袭,严重影响教育有效度,如果不克服定势所造成的弊病,对接纳心理辅导方法和内化其内容会带来意义障碍。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地克服定势障碍。 (二)功利因素的问题 少数班主任过于在意个人的评先评优,过于重视所带班级是否能评为先进班级,对学生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如从前了”。这些班主任情绪低落,在工作中表现出无力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对教师工作没有自豪感,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三)提升素质的问题 少数班主任认为教好自己的本学科就可以,其它的事并不重要,出现“重教轻育”现象,对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有所缺失。 一个兴趣广泛班主任,无论是天文、地理、山水虫鱼,还是琴棋书画都懂一些,与学生便于沟通交流,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相反,一个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兴趣贫乏的班主任,做学生工作相对难些。这就需班主任不断地学习,增长知识 ,提高素质,转变观念,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性人才 。 (四) 细节注意的问题 班主任在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往往容易忽视的细节,所需注意的方面。一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和感情。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始终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 以满腔的热情、乐观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二是不经意自己的形象。班主任时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甚至于服饰都为学生所观察、注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三是不经意中使用了“禁语”。如“朽木不可雕也”,“无可救药”,“笨的象头猪”,“比牛还笨”等等。这些忌语不但会损伤学生的自尊,而且会使师生关系恶化。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五是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力求做到早预防和早纠正。六是与家长密切配合,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班主任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靠班主任,而应该依靠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教师都要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同时更应该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专家统计,学生心理问题90%以上来自家庭教育高期望值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当今是独生子女时代,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班主任在尊重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有效的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社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无法代替的,它具有其独特性、针对性和必要性。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的促进各类型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 教育 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措施 论文篇1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加强; 学生; 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 文化 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 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 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三)厌学。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三、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四、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 社会实践 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 心理 健康知识 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主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专题》 朱小蔓主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版。 [3] 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2:《试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由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 渠道 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 总结 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l) [2]《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师大教育学.2008.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3:《试论中职班主任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就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在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中职生被贴上自卑、懒散、文化基础差、 学习态度 差、行为习惯差等标签,自曝自弃混日子是不少中职生的常态。如何通过3年的学习,让他们彻底摆脱阴影走向成功?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特别关注。针对以上的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不断变换角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部分是没有考到满意的学校无可奈何上了职高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同龄人的群体中自惭形秽,做事信心不足,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上他们初中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能力有限,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而无心向学,久而久之,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相对同龄人看到更多的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社会、学校,对其约束较多,于是,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行我素,生活上随意放纵,得过且过。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 3、 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进 入职 业学校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有真心的好友宣泄情感,但又怕受到伤害,所以主动性不强,且缺少基本的交往知识的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4、 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差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保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多变,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容易感情用事,有时凭着一时冲动做出鲁莽的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不能控制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寓心理辅导于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很多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主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和团队活动,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组织 篮球 比赛、知识竞赛之类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班主任还可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中职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放纵自我的消极心理因素,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班级文化是指整个班级环境和人际环境。在优美的班级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情感、行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创设优美的班级环境,如粘贴 名人 名言 ,开设“班主任信箱”等。其次,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愉快、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环境,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再次,班主任应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 规章制度 ,营造积极的班集体舆论氛围。 3、渗透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态度,要善于鼓励学生,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在 教学方法 上,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利用周记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中职生往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可通过定期查看学生提交的周记,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女生突然注重打扮了,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笔者在她的周记本上发现她辞不达意,心事重重。于是笔者找她谈心,帮她分析,表示理解和关怀。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位学生对所遇到的情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5、用爱心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被自卑困扰,会出现自暴自弃等现象。中职教师必须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设身处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同时,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中职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真诚感化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和后进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生面临更大的是竞争和压力。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挫折、压力、紧张、烦恼、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巧妙地化解外界矛盾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中学,管中悟,不断总结 经验 教训,因时、因地制宜地扮演好各种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1.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500字 3.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290 浏览 3 回答
339 浏览 3 回答
308 浏览 3 回答
265 浏览 5 回答
170 浏览 8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
105 浏览 5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186 浏览 2 回答
252 浏览 2 回答
264 浏览 3 回答
267 浏览 3 回答
309 浏览 3 回答
31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