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乐器不同,现代的电子管风琴作为一个独立的、集成度极高的音乐生产中心,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音源、键盘、音序器、周边控制器。是它们使电子管风琴产生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魅力的音响并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首先,我们从音源部分开始。这里是电子管风琴一切功能的核心部分。之所以称她为“音源”,顾名思义,她是电子管风琴声音的源泉。在电子管风琴的内部,她以芯片的形式存在着,依靠计算模拟或回放真实音响采样而合成或再现各种声音。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电子管风琴中的音源部分,应用到了以下几种声音的合成方法:1、AWM(Advance Wave Memory)高级波形记忆回放系统。有时也叫做PCM系统。这是现代电子乐器开发商最早用在采样回放型电子音乐合成器和采样器上的音色合成方式。她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采集声音源在最有特点的音域发出的几个音,然后再对所记录下来的声音的音高、产生和衰减时间、上升率、衰减率进行调整,把调节好的声音按音区分配给键盘从而达到逼真的还原采样前的声音效果。尽管AWM技术是回放来自真实乐器、经典合成器或电子声、自然声的采样波形,但是AWM系统也提供了包络器、调制器、滤波器对采样波形进行修改和再创作。因此,AWM系统的优点不仅在于她杰出的还原真实音响的能力,也在于她对声音的修整能力。 2、 FM(Frequency Modulation)频率调制系统。这是一种相对AWM来说较为古老的声音合成技术,在AWM技术产生之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合成器技术上。它的理论来自于傅立叶定理的变化应用。在声学领域,该定理可衍生出一条推论:任何复杂的波形都可以化解为若干简单的正弦波的叠加组合。FM技术将此依据逆行过来:利用模拟技术或数字技术的振荡器先产生简单的正弦波波形,然后再用调制器对它进行调制,而产生出复杂的波形,再对其进行滤波修改、放大、效果叠加,得到多彩的声音。如果我们用示波器来研究某个音色所包含的波形,并对波形进行解调处理,分析出波形的细节,我们就可以用FM技术模拟出近乎真实的声音。这里我们讲到的只是FM技术的理论,但是应用的时候就并非那样那样简单。由于FM技术依靠电声技术的成分过多,而且FM运算器的数量往往有限,造成波形的变化过于富有规律,呈线性变化,而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变化却不是十分规则,所以其优势并不在于产生真实乐器的声音,而是在于产生电子味道很浓的特殊音色。不能完美的再现真实乐器的声音并不能掩盖FM技术优秀的一面。就是这种“古老”的技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个电声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造就了至今为止电子音乐史上最富传奇色彩、最为畅销、流传最为广泛的电子合成器YAMAHA DX-7!这项技术产生了一大批极为优秀的音色,甚至直到21世纪,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音色仍然流行在音乐界,被广泛的应用着。例如:在各个型号的电子管风琴的钢琴音色组中,排列第一号的电子钢琴音色就是当年DX-7的众多特色音色中的一个,按下键盘听一听,是不是很熟悉?呵呵,这个电子钢琴音色至今仍频繁的出现在大量的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中,任何兼容GM标准的电子乐器音色表的第6号音色都是她!在电声技术领域,有一件怪事:虽然FM技术如此古老,但当今即使最先进的数码采样音源系统仍不能十分有效的再现这个古老系统强大的声音处理控制能力。传统的FM系统拥有极为优秀的系统稳定性,和选择声音操作切入点的极高的精确性。而现代采样技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采样声音的数量有限,在不同音域音色切换是容易产生音色特征的突变。FM技术由于并不是回放采样波形,而是依靠本身的计算来产生声音,因此在某些音色上,特别是电子音色和合成管乐的音色上表现得十分完美。 3、 VA(Virtual Acoustlc Synthesls)虚拟物理模型合成技术。这项技术最早是YAMAHA研发于上个世纪80年代,也属于一种新型合成技术,用来合成电子管风琴上的独奏音色。八十年代的HS-8上就可以看到这种技术的雏形。后来,YAMAHA决定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共同开发这项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和注册商标。用这项技术产生的声音较常规合成方法产生的音色更接近于真实乐器的声音。这项技术并不依赖AWM和FM系统中的振荡器所产生的原始波形信号,它采用计算的方法模拟真实乐器在发声时本身各个部位的震动频率余震东方适合共鸣反射现象,进行物理建模而产生声音。所以她在音色的模仿上能产生绝对逼真的效果,比单纯依靠回放采样的音色的AWM系统在演奏中的音色更具人性化。VA合成技术为电子管风琴演奏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以AWM合成方式发声的键盘乐器由于自身合成方法的问题,给演奏造成了许多局限,如小提琴在每次演奏同一个音的时候,音色、音高都会发生极为微妙的变化,从而表达丰富的感情,AWM系统根本不能表现这些东西,但VA系统却能根据触键力度、时间、触后及系统专用信息计算并模拟出这种细微的变化。你可以利用这点来模拟小提琴的箱体震动、揉弦技巧等演奏手法,创造更美的音乐。但是,VA技术在完美中也有一种缺陷,就是发音数太少。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每个独立的VA音源只能同时响应一个音。这就使我们无法用她来演奏和弦和和声音程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好的VA系统会被创造出来,提供给我们更加完美的性能。 介绍过了音源部分,我们来说说键盘。键盘使我们用来演奏音符的工具,也是我们与电子管风琴进行交流的第一界面。从当年早期的电子管风琴到今天的现代电子管风琴,键盘也随着时间不断发展。接下来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键盘发展的历史。早期的电子管风琴键盘手感极差,不仅机械结构不够灵敏,而且不具备今天来说最基本的力度感应功能。如把这种键盘拿给今天的电子管风琴演奏员,对于演奏员那将是无法忍受的灾难!但是当年毕竟是当年,那种键盘已经是当年最尖端技术的结晶,那种键盘也曾带给那一代人艺术上的享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电子乐器的魅力,也点燃了早期电子管风琴演奏员对这种乐器的热情。从20世纪初算起,这种不带力度感应的键盘的生命已经整整延续了70年!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到20世纪八十年代,这种键盘的生命才开始走到尽头。毫不夸张的说:20世纪八十年代是电子乐器的春天!在八十年代,不仅AWM、VA、FM技术已经被开始应用或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而且键盘领域也发生了一场技术革命,这个革命的标志就是压敏导电橡胶被引入电子键盘乐器领域。压敏导电橡胶的特点是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本身的电阻会不断变小。把她装在键盘上替代原来的阻值不变的金属片,她能感受到我们触键的力度(准确的说应该时下键的速度,因为往往速度达到了,下键的力度就会达到相应值。),并在音量和音色上体现出来,这项技术也是在这段时间被应用到了电子管风琴领域,大大增强了电子感风琴的表现能力,是电子管风琴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键盘开始以百倍于原来的速度发展。到了八十年代末,键盘的配重和触后系统相继被发明出来。配重系统能成功的模拟钢琴键盘的击弦感觉,这使电子管风琴的触键手感告别迟钝和干涩,使演奏员即使触摸键盘听不到声音也是一种享受。触后感应是我们的手指在已经下键后,再次对键盘施加压力,键盘仍然会做出反应,此项功能可以用来模仿弦乐器的揉弦、萨克斯管的颤音等演奏技巧。这又使电子管风琴感情的表达在继力度键盘发明之后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周边控制器。这部分的作用是在演奏的同时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来弥补双手演奏上不能完成的工作。周边控制器包括:膝控开关、脚控开关、表情音量踏板、弯音踏板和外接MIDI控制器。在演奏电子管风琴的时候,脚会演奏相应的低声部旋律,而如果双手要演奏钢琴声部,没有延音踏板是不可以的。而这时双脚又被低音声部占用,所以膝控开关便开始发挥作用,完成延音踏板的工作。打开膝控开关的延音功能后,将膝控开关推下,再用膝盖压迫膝控开关就可以使键盘产生延音。除此之外,脚控开关可以改变音色组,膝控开关可以控制自动伴奏的音型,表情踏板可以控制音量,这就是周边控制器的作用。 我们来说一下音序器的作用。严格地说,电子管风琴上的音序记录部分不应该叫做“音序器”,而应该叫做“音乐磁盘录音机”(MDR,即Music Disk Recorder的缩写)。它的作用就象一台普通的磁带录音机,用来记录乐曲中各种信息数据。而“音序器”的作用不单是记录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所记录的信息拥有强大的编辑能力,这种编辑能力是MDR所不具备的。但MDR又比录音机更为复杂。他具体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它能记录各声部的音色,每个音符的力度、时值、触后等控制信息。它可以让我们在演奏一首多声部乐曲时,将无法同时弹奏的声部先记录下来,在正式演奏的时候予以重放,和我们现场的演奏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演奏更加丰富,还可以把记录好的乐曲信息在其他支持同样格式的回放设备上进行重放,取得与制作时完全相同的效果,为音乐作品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需要强调是,电子管风琴是电子乐器 没有电它就不会出声他是靠采样音频来模拟真正的管风琴 也就是说 电子管风琴的音色也同样是从真正的管风琴中录制下来的 替代这个说法就比较不合适了,因为没有真正的管风琴,电子管风琴的声音从何而来。但是现代演出中,电子乐器已经可以很好的模拟原始乐器了,所以电子乐器基本可以胜任演出。最后,而应该叫做“音乐磁盘录音机”(MDR,即Music Disk Recorder的缩写)。它的作用就象一台普通的磁带录音机,用来记录乐曲中各种信息数据。而“音序器”的作用不单是记录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所记录的信息拥有强大的编辑能力,这种编辑能力是MDR所不具备的。但MDR又比录音机更为复杂。他具体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它能记录各声部的音色,每个音符的力度、时值、触后等控制信息。它可以让我们在演奏一首多声部乐曲时,将无法同时弹奏的声部先记录下来,在正式演奏的时候予以重放,和我们现场的演奏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演奏更加丰富。 发音原理:当手指敲击管风琴琴键时,琴键会带动用橡木做成的连动杆,它连着一根形状像管子一样的连动杆,管子连着活塞。所以,按下琴键之后,活塞就会打开,把气流送到琴管的管嘴。这儿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气囊,从这两个气囊产生的气流很快就会进入木管,我们把它叫做送风管,气流一直通到风箱。送风管把气流送进风箱之后,演奏者按下琴键的时候,一个小活塞就会打开,这时,空气就会通到管嘴,然后,气流就会进入琴管奏出音乐;而双排键的演奏则要靠演出前的前期制作和现场的“全身运动”两阶段组成。双排键的演奏:双排键演奏可以说成是“一个人的乐队”,它其实和单排键一样,都是在模仿真实乐器的音色,这就给双排键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把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把模仿真实乐器做到“神似”成为自己的演奏方向。另外,我们在用双排键进行音乐制作时,不仅要考虑到双排键的演奏技法问题,还必须要把握乐曲的和声和风格特点。 风琴属于自由簧鸣乐器。流传世界各国的一种键盘乐器。键盘排列与钢琴相同,一般有39~61个琴键,音域达3~5个八度。靠空气压力使一组自由簧片振动而产生声音。风源来自一对由双足踏板操纵的鼓动风箱,音质与管风琴相似。键盘上方有变换音色的音栓,可以随时调节音色。风琴产生与发展史1810年,巴黎的乐器师.格勒尼埃制造出最早的簧风琴,19世纪40年代法国的乐器师.德班对乐器本身进行了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音栓,试图使其具有管风琴所具备的表情范围,以获得不同音色的变化,并定名为风琴,此后,在家庭和买不起管风琴的教堂里非常盛行。在欧洲,最复杂的类型的风琴是可用演奏者膝盖控制音量的、带有表情音栓的表情风琴 。另一种在19世纪流行的、不同于欧洲的风琴是将风箱的鼓动式改为吸气式,这种类型的风琴称为美国式风琴,实际上从法国传入美国。20世纪风琴被更有效果的电动或电子风琴所替代。1897年左右从日本传入中国。1897年左右风琴从日本传入中国。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欧洲侨民移居我国的增多,特别是教会学校的兴办,在客观上起了更广泛地传播西洋音乐的作用。如他们带来了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社交活动中的一些音乐小品,也带来一些初级的钢琴作品。1872年基督教传教士狄就烈在上海美华书馆出版《圣诗谱》,载有三百六十多首宗教赞美诗乐谱,并附有乐法启蒙,讲解西洋乐理,使用五线谱记谱,其目的是为了传教的方便。此书所载曲调都是欧洲流行的宗教乐曲。1883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刊印出版《小诗增》,为了更便利于宗教的传播,书中采用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民歌曲调作为练习曲。这些传教士传播西洋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辛亥革命以后,簧风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并有专门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出版,如1911年日本人铃木米次郎编著、辛汉译的《风琴教科书》;1919年索树白编辑的《风琴教科书》,两书论述了风琴的种类、构造、演奏方法,并编有由浅入深的练习曲和应用乐曲,便于学者练习和演奏。1907年有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学堂任音乐教习多年,曾收集京剧曲谱多种,用五线谱记录整理,刊印了《清国俗乐集》一、二集。1915年又有人用简谱记录戏曲和民间器乐曲曲谱,使其适用于风琴弹奏,刊印了《风琴戏曲谱》,其中有《虞舜熏风曲》、《花六板》、《梅花三弄》等民间乐曲和《天水关》、《洪洋洞》、《文昭关》、《三娘教子》、《二进宫》、《空城计》等十余出京剧唱腔选段。五四运动以后还有《粤曲风琴谱》刊印。当时中小学教育中多使用风琴,中上层有产阶级在家庭和社交活动中也用它做为娱乐乐器,所以用风琴弹奏民间乐曲和戏曲唱腔也成为一时的习尚,可见其流传之广。此时在北京建立了几家风琴厂,制作风琴,以供社会上的需要。
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起源于管风琴,因演奏方式与管风琴相似而得名。与传统乐器不同,现代的电子管风琴作为一个独立的、集成度极高的音乐生产中心,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音源、键盘、音序器、周边控制器。是他们使电子管风琴产生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魅力的音响并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1在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管风琴十分盛行,大陆则起步较晚。直至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电子管风琴本科专业,代表人物著名器乐演唱组合玖月奇迹-王小玮,她也是中国第一位电子管风琴艺术硕士。2玖月奇迹的出现,让电子管风琴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机械键盘乐器(主要包括风琴、管风琴、乐曲欣赏手风琴等有着悠久的历史。风琴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键盘乐器,它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的风琴曾是简单、朴素的,而且小得可以随身携带,以后逐渐发展得越来越大,由几百根大小不一的管子组成并用风箱吹气通过管子打开筏门来控制音栓而发出声音,这就是叫pipe an的管风琴;钢琴这种乐器的历史约有300年,钢琴的前身来自clavichord的击弦古钢琴和harpsichord的拨弦古钢琴。到1709年,意大利的克利斯托夫生产了一种可以由弱到强、靠手指触键就能弹出轻而响的声音的新一代钢琴。与比较单薄的木结构的古钢琴相比,克利斯托夫制造出的这种新钢琴配上了特制的铁框架,以增强支撑力使之承受得起增加压力。当初,这种钢琴叫forte piano,意思就是从强到弱,简称“piano”,即钢琴。
乐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电子技术的兴起,使一些机械的装置逐步电动化、电子化。科学技术上的这些变化及发展促进了乐器的发展,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电子乐器,如电子琴、电钢琴、电风琴、电子合成器、电吉它、电贝司等。
作为一种新兴的乐器,电子琴的历史不像此前的机械键盘乐器那样悠久。现在讲讲电子琴这种键盘乐器,它是1934年由美国人劳伦斯·哈梦特制造发明的,到现在只有50多年历史。当初发明它的目的是用它来代替巨大的管风琴(管风琴是乐器中最大的一种,最低的发音管有10多米长)。后来日本人在五十年代买下了这项专利技术,开始生产电子琴,并把它用于音乐教育。这样,电子琴就渐渐地在世界上普及起来。目前在我国普及的电子琴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脚键盘的立式电子琴;另一种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用于普及音乐教育的便携式电子琴。这两种电子琴都能在发出自己固有音色的同时,还能模仿其他乐器及自然界的一些声音。他们都带有自动节奏和伴奏功能,这是它有别于其它键盘乐器的重要特征。便携式电子琴和立式电子琴在教学方法上很接近,但在教材采用上则稍有不同:立式的电子琴则从自己的祖先管风琴那里得到丰富的训练体系,而便携式电子琴在训练演奏能力时采用许多钢琴练习的内容。
电子乐器的产生,首先是模仿”乐器之王“管风琴(Pipe an)。管风琴发明于公元前,鼎盛于17世纪。它是靠水力或人力鼓风,吹响与建筑物一样高大的管子而发音的乐器。
管风琴是大型键盘乐器,结构非常复杂。管风琴有手键盘和脚键盘构成,有些手键盘多达4-5层。一架管风琴的演奏可以和一个管弦乐队媲美。管风琴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受演出场地、环境限制,不易搬动。
为了使之轻便,1907年,美国人T·卡西尔发明了用电磁线圈产生音阶信号的电风琴。1920年,苏联人利昂·特里尔发明了”空中电琴“。1939年,美国市场上开始销售”艾伦风琴“,这种电子风琴比管风琴轻便经济,普遍用于教学、音乐厅等,因而有一定市场。至1950年,美国年产电子琴达10万台,接近钢琴产量。1964年,美国人穆格发明了合成器。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进口电子琴。1959年,由雅马哈(YAMAHA)株式会社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立式电子琴,取名为”伊莱克通“(Electone),它有三层键盘。1980年,随着电子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琴开始向小型化发展,雅马哈等厂家生产了便捷式单键盘电子琴(Portatone Portasound)。1983年,雅马哈生产的电子合成器DX7和电钢琴问世。1986年,HX系统高级历史电子琴问世。我们常见并熟悉的双排键电子琴是日本于1991年之后生产的EL,ELS系列以及便携式双排键DDK7。
在中国,1958年北京邮电学院研制了一台电子管单音电子琴。由于种种原因,至1977年后,我国才大批生产电子琴。1989年,我国年产儿童电子琴200万台,并出口39万台。中国的电子琴事业正在迅速发展。
电子琴发展很快,琴的各项功能日趋完善。音色和节奏有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几百种。除寄存音色外,还可通过插槽外接音色卡。合成器的某些功能,如音色的编辑修改、自编节奏、多轨录音、演奏程序记忆等也运用到电子琴上。
【 1876年 】 1876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
把1876年作为电子音乐元年其实一点都不牵强附会。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 1877年 】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土炮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 1913年 】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Luigi Russolo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噪音的艺术”宣言。
他号召所有未来主义音乐家都用噪音来取代交响乐队乐器声音的限制。要知道那时候连打击乐都属于“噪音”的范畴。
【 1939年 】 John Cage写作了他的《想像的风景/第一号》。这首曲子用的是电子音符。
尽管John Cage不是纯粹的电子音乐家,但他每次搞搞新意思,现代音乐的发展就往前跨一大步。 【 1949年 】 法国人Pierre Schaeffer利用自己在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职位便利创造了他的《为一个孤独者所作的交响乐》。
这是第一件具象音乐作品,也是第一个利用磁带的可能性创作的作品。“具象音乐”说穿了就是“剪刀加糨糊”(cut n' paste)的音乐。
今天所有搞电子音乐的都遵循这种前卫法则。封Pierre Schaeffer为电子音乐的老祖奶奶绝对贴切。
【 1951年 】 Les Paul的名字对搞摇滚的肯定很熟,电吉他就是这厮发明的。一架电子合成器与电子琴的区别就在于合成器里装了许多块效果器。
【 1956年 】 Stockhausen录制了《Gesang Der Juenglinge》(青年之声)。从此一位电子音乐巨星诞生了,到现在那些做电子音乐的小屁孩还尊他为电子音乐大师,他也无比臭屁地告诉他们:“你们玩的我早在几十年前就全玩过了,你们歇菜吧。”
【 1958年 】 在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应建筑师柯布西埃的邀请,法国音乐家Edgard Varese把电子噪音和飞机的声音拼贴在一起,创作出了电子音诗,在柯布西埃设计的菲利普展馆里播放。这可能是最早的ambient音乐,没有人会到处找演奏者在哪,走进建筑便是走进了音乐。
【 1963年 】 具象音乐开始走进大众。BBS电台长篇科幻剧“Dr. Who”,大胆启用具象音乐作配乐,把数百万英国家庭主妇吓得要命。
随后整个60年代便是电子音乐入倾流行音乐的小打小闹过程。The Beatles在白色专辑里运用了具象音乐;the Grateful Dead乐队在《Anthem of the Sun》磁带拼贴;Miles Davis和Herbie Hancock也把Stockhausen看作是帮助他们创造fusion爵士的重要影响…… 【 1974年 】 德国乐队Kraftwerk发表了《Autobahn》。
这首24分钟的长曲,完全用了电子声音模拟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一段旅程,成了当年的热门金曲。Kraftwerk最大的贡献是让电子乐彻底与摇滚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脱离了关系,在音乐分类上独立了出来。
【 1975年 】 Brian Eno遭遇车祸。这绝对是“塞翁失马”的现代诠释。
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Brian Eno在雨声与蚊样的竖琴音乐的交响中悟到Ambient的真谛。随后才有了他发气功一样的唱片《Music For Airport》。
【 1977年 】 Donna Summer发表了《I Feel Love》这算得上第一支完全用电子乐器制作的流行小调,用来当口水歌也可,用来跳舞也可。Donna Summer在电子音乐的背景上,假装 *** 迭起,于是张扬“性即是权利”的Disco音乐便从这首歌开始了。
【 1979年 】 当所有人都开始厌倦朋克的时候,一众欧洲艺术院校出来的青年将Kraftwerk式的电子音乐和流行小调混在一起,便有了Synth-pop(合成器流行曲)。Gary Numan的出现算是这种风格诞生的标志。
以后像Human League、Heaven 17、Depeche Mode都算是集大成者。 【 1981年 】 Grandmaster Flash激动人心地发现其实唱机并非只是唱片回放设备,通过意外在唱片上进行scratch(乱刮),获得了全新的音乐。
是他让唱机获得了新生。他便是历史上第一位Hip Hop DJ。
【 1982年 】 日本人大发飚的一年。雅马哈的DX-7合成器使用了数码技术。
同时日本合成器制造商Roland无可比拟的TR-808鼓机和TB-303贝司机发行。从此,日本机器开始了在电子音乐领域里漫长的统治生涯。
【 1983年 】 House音乐诞生了。美国的芝加哥Warehouse俱乐部,DJ叫Frankie Knuckles。
他把Donna Summer催情的Disco音乐加上廉价鼓机制造出来的节奏混在一起,把舞池里的男同性恋者搞得兴奋异常。第二天,所有人都跑到唱片店去对老板说:“我要他们在Warehouse里播的那种唱片。”
House就这么叫开了。直到这年Jesse Saunders发表了“On and On”才宣告第一张House唱片的诞生。
【 1985年 】 底特律人Juan Atkin发表的《No UFOs》被认为是第一张Techno唱片。其实Techno这个名字借用了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在那本《第三浪潮》里的小标题“Techno Rebels”。
其实Techno也不是他发明的,1981年,Juan Atkin老听Kraftwerk的《puter World》,一心要做这样的音乐。于是和Derrick May以及Kevin Saunderson克隆了一把,便有了日后汹涌澎湃的Techno音乐。
【 。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
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与以撞弦发音的小键琴演进而成的。
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在当时是一种既复杂又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机会接触到。
一开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声望的音乐家们并不欣赏钢琴的音色。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钢琴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当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投入钢琴的怀抱之后,热情便瞬时被引爆。 。
雅马哈的历史是从一台坏掉的风琴开始的。
那是在1887年,被日本滨松寻常小学视为宝贝的美国产风琴突然不响了,受到修理委托的是当时身为医疗器械修理工的山叶寅楠。第一次看到风琴内部构造的寅楠对这种乐器产生了兴趣,并萌发了自己亲手制造一台风琴的念头。
于是,他以修理中所观察到的构造为基础,与装潢工匠河合喜三郎一起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零件。经过63天的反复试验,日本第一台国产风琴终于诞生了。
为了让完成的风琴接受审查,两人用扁担扛着风琴徒步翻越过箱根岭,千里迢迢来到了东京的音乐调查所(现东京艺大)。但是,面对“风琴外形虽好,但调律不准,难以使用”这样残酷的评价,两人很失望。
“不能因为这点挫折就前功尽弃,让最初的志愿彻底实现吧!”就这样,寅楠留在了东京,以特别旁听生的身份在音乐调查所从零开始学习音乐理论和调律方法。1个月的突击学习之后,寅楠回到了滨松,开始日以继夜地专心致力于风琴的制作,终于完成了第二号风琴。
第二次的审查得到了“可以替代进口风琴”的认定。1887 山叶寅楠成功制造了日本第一台国产风琴。
1889年,寅楠成立了合资公司山叶风琴制造所。8年后,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成立。
翌年,确定“音叉”为社章、“衔着音叉的凤凰图”为商标。在当时的风琴上,都描绘着这幅凤凰图。
合资的山叶风琴制造所成立。1897 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成立。
山叶寅楠出任首位社长。1899年,寅楠远渡美国视察钢琴工厂,推进钢琴的国产化等很多举措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1900 成功制造了日本第一台立式钢琴。1902 成功制造了日本第一台三角钢琴。
1904 雅马哈钢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名誉大奖。这是日本国产乐器首次在国外获奖。
1930 创立世界上首个音响实验室,向欧美派遣技术人员。1951 雅马哈公司大楼在东京银座落成。
1954 首个雅马哈音乐教室在东京成立;开始生产Hi-Fi播放机;开始生产摩托车,首款型号为YA-1。195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Yamaha Motor Co., Ltd)成立。
1958 第一个海外子公司在墨西哥建成。1959 雅马哈技术研究所成立;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风琴,即双排键电子琴(Electone)。
1965 开始生产管乐器,首款型号为YTR-1。1966 雅马哈音乐振兴会(Yamaha Music Foundation)成立。
1967 首个雅马哈度假村落成。1971 开始生产半导体产品。
1972 主办了首届少年原创音乐会(Junior Original Concert)。1976 开始生产电子产品和电子琴。
1980 雅马哈钢琴技术研究院成立。1987 创业一百周年,更名为雅马哈株式会社(即雅马哈集团)。
1991 雅马哈钢琴和管乐器的总产量均突破五百万台。2000 推出雅马哈钢琴100周年纪念版 *** 款钢琴;成立雅马哈唱片公司(Yamaha Music munications Co., Ltd)。
2001 在中国上海建立视听产品销售子公司——雅马哈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所有雅马哈生产基地都通过ISO14001认证。2002 在中国上海建立投资控股公司——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03 推出“Vocaloid”数码声音合成技术。(现今网络上知名的虚拟明星——初音未来等,也均是由雅马哈公司推出的混音软件“Vocaloid”制作而成。)
古琴,原名“琴”,又称“七弦琴”,是我国历史久远的弹拨乐器,唐宋以来才因其久远历史而被称为古琴。
从琴首到琴尾依次分布着:额、承露、岳山、弦、眼、颈、肩、腰、焦尾、龙龈、琴弦、徽位。琴底用梓木等硬质木料制成,以反射音响,分布着轸子、轸池、龙池、凤沼、雁足、托尾、龈托。
琴身上漆,年代久远的琴会有断纹——弹奏时琴漆不断振动,年久而生成,根据形状不同分为梅花断、蛇腹断、牛毛断、龟纹、冰裂纹。古琴根据形状的不同(项、腰向内弯曲不同)分为仲尼式、伏羲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凤势式等。
我国古代文献传说琴是史前时代神农氏或伏羲氏所做,虽然无法考证,但是说明琴的起源能追溯到远古时期。 先秦时期:形制尚未确定,最初为五弦,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发展为七弦,也出现过九弦琴、十弦琴。
弹奏以右手指法为主,左手指法极不发达。在这个时期,琴的_在环境由最初的宫廷逐渐发展到民间,弹奏形式也开始由琴歌向器乐化发展,这两种形式在其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并行发展。
《尚+》记载“搏拊琴瑟以咏”,说明当时琴等乐器是为歌伴奏的,如当时的《诗经》三百首在当时都是士人操琴吟唱的,称为“弦歌”,渐渐地出现了无人声的器乐曲,如《高山流水》等。周代:礼乐制度下的古琴为宫音乐一一用于祭祀、朝会、典礼等仪式的雅乐中。
贵族家里有专门的琴师,其职责是在仪式中演奏及为贵族弹奏。 士以上阶层流行弦歌:春秋战国:开始在民间出现,演奏形式也向器乐化发展,说明演奏技巧有所提高,已经能脱离词来表现情、景。
当时的琴人有春秋时的琴师钟仪、师旷,战国时的伯+、雍门周等。琴曲代表作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丨汉魏南北朝:“七弦琴”形制确定;徽位出现——左手指法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包括隋唐时期,琴在瘅奏风格上声多韵少,追求“繁声促节”,以气势和力度体现粗旷、古拙的美。
琴为文人阶层所钟爱,文人琴家频出,多做有琴曲或琴论。琴f代表有汉代司马相如、蔡邕,魏晋蔡琰、嵇康、阮籍,南北朝戴顒、宗炳、柳恽、柳谐等。
琴曲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聂政刺韩王曲》、《别鹤操》、《广陵散》、《梅花三弄》、《酒狂》、《碣石调幽兰》、《乌夜啼》。 于古琴的著述有蔡邕《琴操》、桓谭《琴道篇》、刘向《琴说》、嵇康《琴赋》、谢庄《琴论》、麹瞻《琴声律图》、陈仲儒《琴用指法》。
隋唐:减字谱出现,曲目、演奏技法得到总结,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制琴技术高度发达,如雷公琴。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大量传人,琵琶等西域乐器的兴盛使琴受到必须抑制。 但听众少了,反而使琴人能够有条件潜心搜集、整理前代琴曲,总结和发展弹奏技法。
尤其是减字谱的出现,大大简化了习谱、记谱的难度,这一切都为琴在随后的历史时期内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同时,制琴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出现了大批制琴能手,其中以四川雷氏技术最为出色,如雷威被认为是“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初唐琴师赵耶利著有《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谱》。盛唐琴师董庭兰继承唐代著名的“沈家声、祝家声”,擅弹《大胡笳》、《小胡笳》。
薛易简可弹大弄四十、杂调三百,著有《琴诀》七篇,擅弹《三峡流泉》、《小胡笳》,《乌夜啼》、《别鹤操》、《白雪》。晚唐琴家陈康士辑《琴书正声》十卷,集有琴曲《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风雷引》、《离骚》、《阳关三叠》、《渔歌调》等;撰《琴调》、《琴谱记》,并创作《离骚》谱一卷。
宋元、明清:弹奏风格转向对韵、意境的追求;声多韵少,左手指法极为细腻,社会审美发生转变,上层结构自皇帝起开始寄情山水、向往遁世的田园生活;对个人气质的追求有隋唐时的外扬转为内敛,寻找内在的美,寻求在“平淡中见深义”,发掘意境、韵味。同时这一转变也深受当时戏曲声腔的影响和启发。
流派产生:北宋琴僧系统——夷中、知白、义海、则全、照旷等。南宋浙派郭楚望;明代虞山派、绍兴派、 *** ;清代广陵派。
琴歌由兴盛走向衰落,琴曲则越发完善,出现大量艺术价值比较高的琴曲。北宋时期调子盛行,这是由琴人谱曲、文人作词合作创作的,文豪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曾参与其中。
明代江湖琴人将琴曲注音配字,诗词逐字配曲,作品具有必须的艺术价值。另外,明清刊印了大量古琴曲谱,这都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这一较长的古代历史时期中,统治阶级和文人阶层的广泛爱好和大力提倡,促成了古琴艺术发展的一次次高峰。
哈德曼佩克钢琴曾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执政时期白宫的官方钢琴 哈德曼佩克钢琴同样是20世纪早期纽约大都会剧院的官方钢琴 性能一流--具备与销量为欧洲最知名的音乐会钢琴几乎相同的性能 小型哈德曼佩克钢琴能给人全尺寸钢琴的视觉印象,这是亚洲名牌钢琴不具备的。
三角的外缘宽度为全1/2,厚于畅销的日本品牌钢琴 哈德曼佩克钢琴的欧式风格外观,斯坦威式的平接线片及2 ?大型脚轮 哈德曼佩克钢琴配备的是德式触感的击弦机和琴槌---音色浑厚动听---有别于Yamaha及其他亚洲钢琴所设有的明亮音色 哈德曼佩克钢琴特色为双盖支柱---其他入门级钢琴只有单盖支柱(如 Samick) 哈德曼佩克钢琴琴盖斜边富丽堂皇---其他入门钢琴盖上无斜边。
203 浏览 3 回答
336 浏览 2 回答
349 浏览 2 回答
106 浏览 3 回答
249 浏览 3 回答
274 浏览 3 回答
240 浏览 2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191 浏览 3 回答
266 浏览 5 回答
344 浏览 3 回答
83 浏览 2 回答
13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