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保持健康和觉醒的积极生理过程,现今失眠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辅以其他治疗。运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给予个性化的给药方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陈贵海 苯巴比妥类药物用于催眠已遭淘汰。目前用于催眠的主要是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苯二氮卓类药和非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主要结合于GABAA受体复合体。新型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拉迈酮(Ramelteon)因选择性地激动下丘脑M1/M2受体而可能具有最大的安全性,但国内尚未上市。抗抑郁药曲唑酮和米氮平及H1受体阻断剂也可能用于老年患者失眠的治疗,但需谨慎使用。 传统性苯二氮卓类药 该类药物可与BZ1、BZ2、BZ3和BZ5非选择性结合。BZ1与催眠和遗忘作用相关,BZ2、BZ3和BZ5与记忆、认知、肌肉松弛、抗癫痫及抗焦虑有关。故传统性苯二氮卓类药除催眠作用之外还具有抗焦虑、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但是肌肉的松弛作用易致老年人跌伤和骨折。由于存在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该类药物可能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间睡眠时的低氧血症。老年患者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催眠效果敏感,又因存在记忆损害、药物清除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增加等问题,老年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时意识模糊的风险增加。故应小剂量起始,并严密监测药物效果。因停药后通常会导致失眠再发,逐渐减量可使反弹性失眠达到最小化。基于作用持续时间不同,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分为短效(半寿期小于3-4小时)、中效(半寿期8-24小时)和长效(半寿期长于24小时)三类(见表1)。可利用这种差别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不同时间段的失眠。短效药如三唑仑可用于入睡难者,但可能会导致白天焦虑反弹、严重的健忘症及停药后的戒断症状(包括反弹性失眠)。中效药艾司唑仑可帮助患者入睡和维持睡眠。长效制剂如氟西泮对早醒和白天焦虑患者有效。半寿期长的药物可能会将药效持续到第二天、导致白天嗜睡、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及认知受损。目前国内经常使用的有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乐安定)、三唑仑、氯硝西泮(氯硝安定)、氟西泮(氟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