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可谓是《三国演义》当中最光辉的人物之一,本着跟历史上三分真七分假的设定来看,诸葛亮此人可以称神。而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他的形象也可谓是与日月争辉,几乎没有缺点;同时,纵观他的一生,虽然取得的辉煌无数,但汉室不复,他含恨而死,让人慨叹,可见他还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首先,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忠诚,三国当中智者可谓数不胜数,但是忠诚如诸葛亮的却少之又少。对于他来说,刘备的三顾茅庐是属于有知遇之恩,所以当他出山的时候其实就是贡献忠诚的。但是他的忠诚度达到最高点应该是托孤事件,刘备当时一番肺腑之言让他动容,尤其是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书中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当然有很多人对刘备此举有其他说法,有说他是为了试探诸葛,也有说他只是在死前想为儿子争取最大的忠诚收买人心。但无论他的用意是否单纯,诸葛亮此时的忠诚已经达到了极致,终其一生不曾食言,这就是“鞠躬尽瘁”。
其次,诸葛亮是一个极其智慧的人,作为军师,历史上的他已经是非常值得称道,而《三国演义》其书更是进一步神化了他的形象。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事件、制造木牛流马等,尤其在空城计这一事件当中,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在作者紧张刺激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军事家临危不惧、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形象。他的智慧甚至连已经死掉的自己都不放过,他知道自己一旦死亡对于己方是重大打击,因此又设一记,让自己给了司马懿最后一击。真真是做到了“死而后已”。
最后,我觉得诸葛亮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一般博览群书的人往往容易迂腐,或者是坚守正人君子那一套,有时候往往错过时机。而诸葛亮则不同,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狡黠的人,对于他来说能达成的计谋才是有用的,比如三气周瑜,他让士兵戳周瑜的话可谓是真扎了心了,他深知周瑜这个人好面子却偏偏这样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戳人肺管子”。但是他并没有做错,两军对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能说诸葛亮是真智者。
当然,除此之外,诸葛亮这个人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他不仅知人善任,当任用的人犯了错他也能纠错,所以即便是再不忍心他也能挥泪斩马谡。
从原著来看,诸葛亮此人确可以封神,只可惜,他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最后却只终难逃过含恨而死。这不能说他做得不够,恰恰相反,他已经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一切只是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而他没有站在注定胜利的那一方。所以,他是一个极其具有光辉性和悲剧性的人物。
(以上仅供作者参考,论文最重要是总结出自己的结论然后举例论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