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于南京江北新区,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910年11月8日生于北京。1927年9月至1931年7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土木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学习;1931年8月至1934年7月任清华大学助教;1934年8月至1935年6月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土木系学习大地测量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35年7月至1939年2月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学系学习并获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历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交通部铁路测量总处处长兼总工程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广州岭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院长,华南工学院副院长,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副院长兼大地测量系主任;国家测绘总局总工程师兼测绘科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龄是我国测绘界有较高声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先后担任过国家科委测量制图组副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及测绘分册编委主任,《测绘学报》副主编、《测绘通报》副主编、《测绘译报》主编等职。1980年11月陈永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并在1998年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荣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陈永龄出生在北京市一个职员家庭,不满5岁即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中和高中。1927年夏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学系,1929年工程学系因故停办,他遂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继续攻读,1931年毕业,又回到清华大学任教。1934年中英庚款董事会招考第二届公费留学生,陈永龄被录取去英国学习大地测量,进入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1935 年又转入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测量系学习,1937年取得特许工程师学位,1939年取得工学博士学位。他的指导教师是德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波茨坦大地测量研究所所长埃格尔特(Eggert)教授和史麦尔(Schmenl)教授。博士论文是:《大地测量用矢量和用经典平差方法的比较》。在德国学习期间,为获取更多的测量知识和了解国际测绘科学技术发展动态,陈永龄进行了许多学术活动和参观学习。如1938年曾去罗马参加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的学术会议,利用暑假一个月的时间去瑞士威特公司实习,后又去捷克测量局参观。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专门去巴黎学习了半年法语,以便能阅读更多的外文书刊。1939年秋,陈永龄学成回国,在香港与清华大学文学系高棣华女士结婚。那时祖国各地烽烟四起,半壁河山遭日本侵略军铁蹄践踏,东部沿海地区已全部沦陷,他遂由香港转去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主讲测量平差和地图投影等新课程。1943年陈永龄在四川中国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员的同时,还在同济大学兼任教授,主讲大地测量学、测量平差法等课程。1944年曾赴印度考察大地测量。1948年冬,陈永龄去广州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任教,直到1949年10月14日在广州迎接了解放。1951年,陈永龄出任岭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他是第一位中国籍的院长。1952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及粤、湘、鄂部分工科院校合并成立华南工学院。1953年陈永龄任该工学院副院长。1956年,当时高教部决定筹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后改称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简称武测,现合并入武汉大学),陈永龄认为,这个决定对发展中国的测绘教育和科技事业影响深远,因此不仅亲任武测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还积极参与主持武测的筹建工作。1955年他还亲自率领有关人员风尘仆仆地来到武汉,为该校选定了珞珈山以南的天门山一带为校址。1956 年建校后,陈永龄任武测副院长兼天文大地测量系系主任。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武测第一年就招收了副博士研究生,陈永龄还亲自担任了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他主持制定了武测的《1956-1957 学年工作纲要和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和《1957年科研工作计划》,并在1957年举行了武测第一次教师科学研究讨论会和学生科学报告会。同年创办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学报》。这些工作都为该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陈永龄十分重视和关心对青年教师的培养。1957年4月,他在武测校刊上发表的题为“与青年教师谈进修问题”一文中指出:“只有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才能使高等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才能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迅速赶上国际水平。”他亲自和青年教师共同讨论制定教学方案,帮助他们选择教材,向他们传授教学方法,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工作,并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陈永龄还亲自为身边工作的青年教师制定学习、进修规划,为他们提出努力目标,指明研究方向。他告诫青年教师,学习进修要以所在教研组的专业内容为方向,一开始不要好高骛远,要加强培训树立牢固的基础。他专门抽时间为青年教师补课,就是在外地出差也不忘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陈永龄的教育培养下,今天这批青年教师不但是各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而且已成为中国测绘事业的栋梁之才。陈永龄在任研究所所长时,对研究所青年不但言传,而且身教。有位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研究所从事翻译工作的青年,因不懂专业,加上语文水平较低,译出来的文章水平不高,他以一个长者身份,找他到自己的办公室,耐心细致地帮助,逐字逐句地给他修改译文。从大学理工科毕业的青年人,他们撰写的论文,由于普遍存在文学水平较低、表达能力较差、逻辑性不强的问题,陈永龄所长逐句逐段地帮助他们修改论文,详细讲述撰写论文的一般格式和基本要求。凡是聆听过陈永龄所长教诲和亲身感受他热情、耐心帮助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级教授,但他为人师表、待人诚恳、谦虚谨慎,他是位所长,但从不以领导者自居、自傲,年轻人把他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亲切地称他为陈老师。在长期的大学教学工作中,陈永龄始终十分重视高等测绘教育中的教材建设,1931年他在清华大学刚恢复的土木工程学系任助教时,就与同任助教的夏坚白共同编写了《养路工程学》,这是一本结合中国当时实际的好教材,被收入大学丛书,于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位年仅20出头的青年,在教育界开始崭露头角。陈永龄于1939年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开始编写大学测量教材《测量平差法》,1943年写成,1947年出版。该书曾由商务印书馆前后发行6版,影响比较广泛。1943年陈永龄在同济大学任教时,开始着手中国第一套《大地测量学》教材的编写。于1949年末完成了该书的编写,并对1932年夏坚白著的《实用天文学》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充实,连同已出版的《测量平差法》等大地测量用书,形成了中国第一套内容比较充实,文字深入浅出的大学测绘教材。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学丛书分别于1952年和1953年出版并再版,受到中国测绘界的欢迎。陈永龄在武测任教期间,分别于1957年和1958年撰写出版了《大地测量学》(上卷一、二分册),该书吸收了国外大地测量教材的优点,紧密结合中国测量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理论与实际并重,对大地测量学的重大问题都做了精辟的论述,成为中国建国后一部理论较系统、内容较完整、阐述较全面、切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大地测量教科书。此书至今仍对大地测量教学和教材的编写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的是陈永龄编写的《大地测量学》下卷原稿,在文化大革命中查抄他的办公室时丢失,一直未能找到。这对中国大地测量教材和学术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予以为,林徽因是集美貌,才华,胆识,气节於一身之完美女性,她活泼开朗,阳光大气,气质高雅,品德高尚。她与夫君梁思成同甘共苦,志同道合,却又忧国忧民,大力弘场传统文化,致力於古建筑之修复与建设。她是明亡之后,三百年来最美丽,最有气节,最才德双馨与忧国忧民的最伟大的女性。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而我却认为林徽因“美貌与智慧兼备,多情与专一并存。”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可想而知,她确实是一位倾倒众生的佳人。
作为文艺青年心中的“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名字已是一段传奇。似乎天生具备诗人气质的她,但却选择攻读建筑学。在建筑学的领域,林徽因成果斐然:她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倡导保护古建筑,以现代方法研究古代建筑学。在她身后,似乎还真难找到一个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
她还是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场,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与赞颂,成为近代中国男人们心中的女神。
1)张正禄,吴栋材,杨仁 精密工程测量. 编著教材.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2) 张正禄. 现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理论和应用.译著. 北京:测绘出版社,) 高时浏,张正禄. 地籍测量概论. 译著. 北京:测绘出版社,) 陈永奇,张正禄等. 高等应用测量. 编著教材.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田应中,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网探测与信息管理. 现代测绘科技丛书. 北京:测绘出版社,)张项铎,张正禄. 隧道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经验丛书. 北京:测绘出版社,)张正禄,杜道生等.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测绘科技与技术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8)宁津生等编著(参编).测绘学概论. 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9)李青岳,陈永奇(参编).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修订本). 北京:测绘出版社,)张正禄编著.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11)张正禄. 数学辞海. 第五卷测绘学副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12)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华厦百科全书》和《中国水利百科全书》13) 硕士论文.论隧道施工三角网和边角网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和网的最优化设计. 武汉测绘学院.) 博士论文.Zur Stabilisierung von wiederholt gemessenenHoehennetzen durch absolute und relative Hannover. Dissertaion , HannoverDeutschland. 1985. 1. 张正禄. 隧道施工地面导线网的合理布设. 武汉测绘学院学报,1982(1).2. 张正禄. 隧道施工三角网和边角网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和网的最优化设计.测绘学报,1982(3). 3. 张正禄, A.安东诺甫罗斯 隧道测量的设计和平差.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85(2). 4. 张正禄.监测大区域地壳垂直形变的重复精密重力和水准测量联合平差模型. 测绘学报,1986(3). 7. 张正禄. 变形监测网的灵敏度分析.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86(3).8. 张正禄. 重复精密重力测量对水准测量平差成果的加强和改善. 测绘学报,1987(1).9. 张正禄,李晓东.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算法.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89(2). 10. 张正禄,李晓东. 观测值的灵敏度影响系数及其在监测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测绘学报,1989(4).11. Zhang Zhenglu, Li Xiaodong. A new optimizationmethod for monitoring networks basedon the sensitivity criterion. ZfV, 1990(6).12. Zhang Zhenglu, Li Xiaodong. Optimization of monitoringnetworks according to the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observations, FIG : . 13. Zhang Zhenglu. Zur Auswertung undAnalyse der horizontalen Verschiebungen einesgebauten Damms von Bao Gang Wasserumleitungsreservoir,6th International FIGSymposium on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HannoverF. R. Germany: . 张正禄,邓克寰. 宝钢引水库大坝水平位移监测评价和变形分析.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2(4).15. 张正禄,金国胜,李清泉. 矿岩界线的自动推断.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4(3).16. Zhang Zhenglu, Jin Guosheng, Li Qingquan. The study ofgraphic dataprocessing ingeology and surve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underground mine. Das Markscheidewesen,1995(2). 17. 张正禄,杨振涛,徐绍铨. 秦岭特长隧道洞外精密高程控制测量. 地壳形变与地震增刊,1996(6)18. Zhang Zhenglu, Zhang Chuanyin. Stadying of new idersand methods of deformationanalysis,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formationSurvey. HongKang:. Zhang Zhenglu, Guo Jiming, Huang Quanyi, Chao Boching,Luo Nianxue. Research into anautomatic system of terrestrial control surveying data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Festschriftfuer Univ-Prof. . Habil. Dr. h. c. mult. zum 60. Geburtstag. Hannover:. 章传银,张正禄. 变形体的稳定性及其定量分析方法初探.测绘学报,1997(4).21. Zhang Zhenglu, Huang Quanyi, et al. Research into aconnected sequence and automaticsystem in terrestrial surveying engineering on totalstation. Symposium on Geodesy for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EisenstadtAustria. . 邓跃进,王葆元,张正禄. 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1),26-3123. 冯琰,张正禄,罗年学. 最小独立闭合环与附合导线自动生成算法.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3),255-25924.邓跃进,张正禄.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专家系统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2),. 张正禄,黄全义,罗年学,巢佰崇. 全站式地面测量工程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1).26. 邓跃进,董兆伟,张正禄. 大坝变形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2(2).27. Jiang Zheng, Zhang Zhenglu. Model recognition ofdeformation object under the constraintsof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9th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Deformation Survey. Hashar, Poland:. Deng Yuejin, Zhang Zhenglu. Nonlinear dynamic modelof deformable body and its motionstability analysis.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Deformation Survey. Hashar, Poland:.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增刊, Intergrated by GPS and 3rd Across-the-Strait GeomaticsConference. HongKong,China: . 郭际明,梅文胜,张正禄等. 测量机器人系统构成与精度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5),421~42531. Zhang Zhenglu et al. Precise levling of very longQinling Mountain Tunnel. Geo- Spatial InformationScince, 2000(1)57~6132.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 测绘通报, 2000(1),11~1433.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 测绘通报,2000(2),9~1034. 张正禄,黄全义,罗年学,巢佰崇. 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武汉测 绘科技大学学报, 2000 增刊,25~. 郭际明,张正禄等. GPS 与TPS 集成超站仪的数据转换研.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 26,2001(1),46~5036. 张正禄,郭际明,黄全义, 罗年学. 超站式集成测绘系统STGPS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 26,2001(5),446-45037. 张正禄, 罗年学, 黄全义,梅文胜. 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新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 26,2001(4),354-36038. Zhang Zhenglu, HUANG Qianyi,CHEMELINA Klaus. Researchon Geological Landslide Problems Related on the Three GorgesProject.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s andLocal Geodynamic Process .Wuhan, China, May 22-24 2001,36-4439. JIANG Zheng, ZHANG ZhengLu. Stochastic process of Landslideand Prediction.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s andLocal Geodynamic Process Wuhan, China, May 22-24 2001,129-13640 .GUO Jiming, LUO Nianxue, ZHANG Zhenglu, Samwel Simon Network Adjustment and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forDeformation Monitoring Project.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Constructions and Local Geodynamic Process Wuhan, China,May 22-24 2001, Hongyan, ZHANG Zhenglu. Detection of the PeriodicalSignal in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of Constructions and Local Geodynamic Process Wuhan, China,May 22-24 2001,170-17742. ZHANG Chuanyin, ZHANG Zhenglu. De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Approa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Deformation Reference Frame. IAG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sand Local GeodynamicProcess Wuhan, China, May 22-24 2001,204-21543. HUANG Quanyi, ZHANG Zhenglu. Dam Deformation Prediction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of Constructions and Local Geodynamic Process Wuhan, China,May 22-24 . 张正禄、张松林、黄全义、王瀛勇. 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与预报的发展综述. 大坝与安全.2002(5),13-1645. 梅文胜、张正禄、郭际明、黄全义.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2(2),165-17146. 蒋征,张正禄.滑坡变形的模式识别.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 27,2002(2),47. 张正禄, 罗年学,冯 琰. 多维粗差定位与定值的算法研究及实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 28,2003(4),. 张正禄,张松林,伍志刚,王卫国. 20~50km超长隧道(洞)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研究. 测绘学报,Vol 33,2004(1):83-8849.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A Method for design of GPShorizontal network with simulative calculating. FestschriftUniv-Prof. . Habil. Dr. h. c. mult. Hans. Pelzer zurEmeritierung anlaesslich seines . ZHANG Zhenglu,ZHANG Songlin. Research on the allowablevalu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from 20 to 50 Kilometers. Ingenieurvermessung 2004. 14thInternational Cours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ETH ZuerichContributions. 51-6051.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Allowance of Lateral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km to 50 Information Science, 2004(3) 198-20352. ZHANG Zhenglu ZHANG Kun DENG Yong LUO on Precise Triangulated Height in place of FirstOrder Leveling。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4),235-23953.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Allowance of Lateral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to 50Kilometers.“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54. ZHANG Jun, ZHANG Zhenglu, WANG Hong. An Approachof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to Prevent Group PrematureConvergence based on Dista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Intelligence Computation & Application(ISICA'2005) 56~6255. 张正禄,邓勇,罗长林等.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一等水准测量的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6(1):5-8 )56. 张正禄,邓勇,罗长林等.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测绘通报,2006(5):17~2057. 张正禄,邓勇,罗长林等.瑞士的测绘教育述评.测绘通报,2006(3):64~66
问题一:有哪些优秀的科技类杂志推荐? 微型计算机・Geek 问题二:有哪些科技方面的杂志比较好? 这个还真没有科技类杂志一种是专门性杂志,比如数学学报,内容只与数学有关,另一类是综合性的,比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容倒都是比较前沿的,包括一些成果和阶段成果,主要是论述,不是介绍及发展预测。只能从中进行分析(属于情报学范畴)。 问题三:什么是科技类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 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如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及技巧我锭! 问题四:有什么科技类的杂志有推荐的 有太多的科技杂志了;《硅谷》,《科技资讯》,《科技创业月刊》《科学少年》等;具体的可以去网上杂志铺订阅;希望上述回答能有帮助 ... 问题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哪些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问题六:科技类报刊杂志有哪些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 《新知客》 《电脑爱好者》 《数码》 《科技新时代》 《中国国家天文》 《数字家庭》 《微电脑世界》 问题七:科技类核心期刊出刊快的有哪些 快的科技类核心期刊,可以7月初见刊,也有7月底的,也有8月初可以出刊的,也有明年的。很多科技类核心期刊都可以发表,看你要发什么方面的文章吧,我空间有介绍 问题八:请问,科技类的文章可以在哪些杂志期刊上发? 一般科技类的杂志都是可以的,也有很多其他的杂志设有这个栏目的,具体的就要看你的文章的内容比较符合哪个杂志的要求了,你要是投稿的话就发到这个邮箱吧,我朋友在那里发过,挺不错的,速度也挺快,通过率也挺高的。 问题九: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有哪些?介绍一下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更多科技核心期刊列表详见教育界杂志社官网,参考网址: jyjzzs/...8 ,希望能够帮到你 ! 问题十:科普杂志有哪些 很多啊看你哪方面了综合《百科知识》。航空《航空世界》 兵器《兵器大观.>>1、《少儿爱科学》 理由这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蝉联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 2、《科学课》 理由这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小学科学课程专业刊物 3、《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理由是这本是科技教师指导小发明 4、《科技展望》――探索发现 5、《少儿科技》 6、《少年科普世界》 理由是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的少儿科普杂志,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栏目 7、《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理由是精美的科普杂志,特别关注当前的科学热门,综合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的天堂。 8、《未来科学家》小学版 9、《实验教学与仪器》 还不少呢,不都谢了。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