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语言学教研室主任. 1《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合著),语文出版社,1995年。2《语言学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3《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之第十三章“指称范畴”一、二、四、五节之原稿,商务印书馆,2010年。 主要论文1《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载《汉语学习》1993年第4期。2《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3《“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载《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1期。4《论〈马氏文通〉“字类假借”理论产生的原因》,载《语文新论》(《语文研究》创刊15周年纪念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5《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载《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6《汉语“规范过度”现象产生的认识根源》,载《语文建设》1998年第11期。7《动趋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载《语言研究》1999年第1期,又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动词的特征与“别V了1”的歧义指数》,载《语文研究》1999年第3期。9《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载《语文研究》2001年第1期。10《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与郭继懋合作),载《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11《语义特征及其分析的客观基础》,《汉语学习》2002年第6期。12《“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语文研究》2003年第2期。13《关于若干语法理论问题的思考》(与马庆株合作),《南开语言学刊》第3期,2004年,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5期。14《框架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15《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载《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16《名称名词的句法表现》,载2005年第一期《对外汉语研究》,又载《刘叔新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7《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汉语学习》2006年第1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5期。18《指称不确定性产生的条件》,《语文研究》2006年第3期,又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12期。19《施受歧义产生的条件》,《语言研究》2006年第4期。20《论无指成分》,《语言学论丛》(第35辑),2007年,商务印书馆。21《“当作”与“看作”》,《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1期。22 在《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主持“网络语言”笔谈,并与张薇合写其中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23《“是”字句的话语功能》,《语文研究》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