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延安以红色旅游等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年综合收入将达25亿元。图为延安市安塞县一处“农家乐”接待点的农民在给客人上菜。 李晓果摄自“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的红色旅游发展已经走过了3年历程。3年中,各地通过大力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开发管理体制创新等手段,使我国的红色旅游稳步发展,红色旅游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日前,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全国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座谈会上,来自10个省份旅游局的领导以及红色旅游景区的负责人会聚一堂,畅谈3年来各地发展红色旅游工作的经验,并对未来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作为红色旅游发展基础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的革命老区,交通不便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大力改善红色旅游交通条件,加强红色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如江西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22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万多公里,还建设了10条景区公路。井冈山旅游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井冈山铁路也开通了九江—南昌—井冈山“红色之旅”列车。贵州遵义至重庆、贵阳的高速路相继开通;遵义至茅台的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开通了遵义至北京、上海、广州的始发列车;完成了乌江、赤水河险滩整治建设,通航里程已达513公里;遵义机场的启用工作也在抓紧进行。为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很多红色旅游地都充分整合资源,将红色旅游产品与休闲、观光游相配套,走出了一条发展红色旅游的新路。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说,“为了使红色旅游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我们将培育6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6条‘红色精品旅游线’,重点开发建设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全面实现以‘红’带‘绿’、以‘红’促‘彩’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观光游、度假游、生态游、乡村游等的协调发展。”遵义开发出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生态旅游、国酒文化、地域文化、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为组合的7个旅游产品系列。陕西省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特点,推动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红古结合”、与生态旅游的“红绿结合”、与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红黄结合”,形成了陕西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同时,陕西省还积极构建红色旅游相关产业链,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办“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配套服务项目,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以往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多为事业单位,市场意识不强,展品陈旧、缺乏吸引力,服务水平不高,配套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等客上门的思想比较严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目前很多红色旅游景区都在积极创新,引入市场体制,建立激励机制,推进企业集团化进程。江西的井冈山、瑞金、南昌组建了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或股份制公司。遵义市依托遵义会议纪念馆,建立了遵义红色旅游集团公司,其具有代表性的开发产品当属“红军街”了。据遵义市旅游局局长黄天舜介绍,红军街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拥有商铺176间,原为遵义会议时红军的驻扎地,现在成为中国第一条汇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商业街,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红军街上设立了红军一、三、五、九军团等红军部队陈列室,在继续开发中还将复原红军邮局、苏维埃币兑换点,推出红军歌舞,放映革命电影,上映红色戏剧,修建红军雕塑,出售红军草鞋、竹筒、服饰等纪念品,推出小米饭、南瓜汤“忆苦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形成鲜明的“红色”主线、浓郁的文化气息,充分体现了遵义革命老区独特的红军文化和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