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过猫或者逗过猫咪、或者看过猫咪照片视频的朋友一定都会发现,在猫咪的后脖子处有一个开关,你只要掐住猫咪的后脖颈,效果堪称"被抓住了命运的脖颈",猫咪就一动不动,瞬间被"点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真的是一个特殊开关在操纵着这一切吗?
研究学者其实早就研究过这个现象啦,经研究这种现象被称之为"clipnosis", 由"clip(夹子)"和"hypnosis(催眠)"两个词合成而来,很多的科学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让我们了解一下,"命运脖颈"的背后有什么神奇之处吧!
(1) 神奇的夹子催眠大法
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兽医学教授,带领专项小组研究出现在猫咪身上的这个神奇的现象,小组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然不仅仅为了满足大众的好奇心,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探索这种神奇的催眠大法,是否在改良后可以投入到医学界中,研究该现象进行医疗诊断的可行性是多少。
这个小组实验邀请了31只1到5岁不等、 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猫咪参与, 小猫咪被夹上了研究小组特别购置的"点穴神器"——凤尾夹以后,就会马上停止一切活动, 拱起背脊, 收起尾巴到两腿中间,变得乖巧无比!
小组成员表示非常震惊,通过对猫咪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 专项小组很快就发现 猫咪这种行为并不是由害怕或者疼痛引起的。猫咪的瞳孔并没有放大心跳速度也没有加快, 呼吸速度也正常——受到惊吓的动物一般会产生的生理反应猫咪都没有出现。研究组得出的结论是, 猫咪出现这种行为与"方便猫麻麻移动小猫有关"。
在论文中,使用了一个更为贴切的词组描述猫咪这种行为:"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事实上, 幼年动物在被妈妈叼起后呈现"被点穴"状态的现象在很多物种中都存在, 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荷兰猪等。
(2) "夹子催眠"是哺乳动物的专利
根据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动物的四肢和尾巴都不太好叼的地方,所以只有背部和脖子可以作为受力处,而脖子的大小通常比较合适。更值得一提的是,"夹子催眠大法"是哺乳动物的专利,因为除了哺乳动物之外,其他的动物要么是没有柔软的皮肤,要么是没有牙齿,因此用嘴叼这个动作首先是不能实现的。当然,如果孩子非常小,那么咬后背也是可以的。食蚁兽、穿山甲这样没法张嘴的当然是除外的哦。
小动物被咬住之后,就会得到了一个神奇的信号,"妈妈要叼我了!",于是便会非常配合地保持不动,更好笑的是,即使是一只成年的猫咪也会立即进入童年状态。不过,如果动物的体重已经足够大,那捏着脖子提起来就会让它感到痛苦,这时就会反抗了。具体事例可以参考狮子或老虎交配的时候,雄性会咬着雌性的后颈固定位置。但是雌性被咬并不舒服,完事儿后马上会还嘴反咬。
(3) "夹子催眠"对人类婴儿一样有效
在2013年, 日本的神经生物家组成的专项小组针对"动物在被母亲叼起"时一系列生理反应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实验中,他们麻醉了幼鼠后脖子上动作感受的神经 这之后由"被叼起"而产生的"镇静效果"就减弱了。同时,手术移除大脑的一部分以干扰小脑皮质的传入信号,也会延长母鼠使幼鼠镇定下来的时间。如果不能感知脖子后方被叼住 幼鼠就不会蜷起身来;如果小脑不能接受到信号, 幼鼠就不会出现顺从。而心跳的减弱和身体姿势上的改变则是由副交感神经以及小脑的传出神经来直接实现。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得幼鼠安静、顺从、蜷起身体, 方便母鼠将它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并且在研究中,他们意外地发现,"夹子催眠大法"的"镇静效果"不仅仅在猫咪、小白鼠等哺乳动物中存在, 在人类婴儿中也是一样存在的。其中"镇静效果"最典型且在人类和小鼠间相似的三个生理反应是:停止哭泣、顺从以及心跳减速。
(4) 其他非哺乳动物的催眠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表演中,蜥蜴、鸡、青蛙等动物在四脚朝天的时候,都能一动不动,陷入催眠状态,但是这种催眠其实是装死的自我保护,而不是真正有安全感的迁移行为。
不过还有一类哺乳动物是没脖子的,比如说海豚,怎么能催眠它呢?答案是海豚不能催眠的,因为它左右脑之间的胼胝体非常特殊,它的左右脑可以轮流睡觉,所以它本身就没有进入催眠状态的功能。
经过本篇的科普,你是否学习到了奇怪的知识点了呢?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当网红博主算得上是最快成名的方法之一了,只要你有一身独特的技能,甚至只是家里有只讨人喜欢的宠物,分享出来都有可能引来一大群粉丝的追随,也正是因为这种不需要检验的成名方式逐渐流行起来,一些没良心的人靠拍摄捉弄猫咪的视频博取热度,更甚者还会选择通过虐待猫咪来获取关注度!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为了一时之快去伤害最信任你的小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