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è guǎn shēng yā sù
antidiuretic hormone
vasopressin
血管升压素(antidiuretic hormone)又称加压素, 是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前者为主)的神经元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在胞体中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而后释放出来。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此外也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并减少肾髓质的血流量,有利于维持内髓的高渗梯度,这些作用均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抗利尿)。血管升压素对肾脏浓缩功能有很大影响。下丘脑通过改变血管升压素的分泌来控制肾的排水,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正常及血量相对恒定。血容量和血压等因素的改变都可影响抗利尿素的分泌。血管升压素的分泌与释放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调节。下丘脑视上核或其周围区域有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以调节血管升压素的释放,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反之,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腔静脉和左心房内膜下的容量感受器能感受循环血量的变化,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地抑制或促进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释放血管升压素,循环血量尤其是胸部的循环血量减少时,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反之,循环血量增加时,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减少。
血管升压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抗利尿)。此外,血管升压素也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从而增加髓质组织间液的溶质浓度,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有利于尿液浓缩。
血管升压素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的生成增加;cAMP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使管腔膜的膜蛋白磷酸化而发生构型改变,促使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从而增加对水的通透性。当血管升压素缺乏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担保可在细胞膜的衣被凹陷处集中,后者形成吞饮小泡进入胞浆,称为内移。此时,管腔膜进入细胞内,就可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基侧膜则对水可自由通过,依次,水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后可自由通过基侧膜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人抗利尿激素第八位上为精氨酸,故称为精氨酸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可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但在生理情况下,血中抗利尿激素浓度极低,对血管没有明显作用,只有在严重出血或大剂量使用时,血中抗利尿激素显著提高,才有缩血管作用。临床上常做微血管出血(如肺出血、子宫出血等)时的止血药。
血管升压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下丘脑上核及其附近有渗透压感受器。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可明显影响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大量发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使机体失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渗透压感受器 *** 增强,可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使肾对水的重吸收活动明显增强,对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相反,大量饮清水后,尿液被稀释,尿量增加,使机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例如,正常人一次饮用1000ml清水后,约过半小时,尿量就开始增加,到第一小时末,尿量可达最高值;随后尿量减少,2~3小时后尿量恢复到原来水平。如果饮用的是等渗盐水(溶液),则排尿量不出现饮清水后那样的变化。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临床上用来检测肾的稀释能力。
血量过多时,左心房被扩张, *** 了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抑制了下丘脑 垂体后叶系统释放血管升压素,从而引起利尿,由于排出了过多的水分,正常血量因而得到恢复。血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变化。严重失血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大量增加,血管升压素不仅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大量水分,使丧失的血量得到部分补偿,同时还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床容量减少,外周阻力增加,因而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此外,动脉血压升高, ***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抑制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心房肌合成、分泌的心房钠尿肽可抑制血管升压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疼痛 *** 和精神紧张则可 *** 其分泌。
血管升压素
激素类测定 > 垂体激素测定
激素
本法是标记抗原(Ag·)和非标记抗原(Ag)对特异性抗体(Ab)的竞争抑制反应,其反应为Ag·+Ag+Ab(Ag·Ab)+(AgAb)。当Ag·和Ab的量保持恒定,Ag与Ag·之和大于Ab上的有效结合点的数目,在该条件下,Ag与Ag·间存在着函数关系,亦即随着Ag浓度增加,AgAb生成量多,而Ag·Ab的数量则减少,游离的Ag·就增多。因为Ag·对Ab的结合,可因Ag竞争结合而遭抑制。反之,当Ag量少时,AgAb生成量就少,Ag·Ab量增多,而游离的Ag·减少(图1)。将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B)与游离抗原(F)分离,分别测定B和F的放射活性,计算出B/F或B/B+F值,可制出B/F或B/B+p对Ag量的关系曲线图。测定时,需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Ag和一定量Ag·及相应抗体Ab混合,然后测出各标准浓度Ag参加下的Ag·Ab放射结合率(B/B+F)或(B/F),绘出竞争抑制标准曲线(图2)。试验时,在同样条件下,根据被测Ag的放射性结合率,从标准曲线上查知相应Ag含量。
(1)抗原的纯化:试验需用高纯度的抗原。通常,蛋白质抗原的纯度应达到电泳分析纯,电泳后仅显示单一区带,并具有足够或完整的免疫原性。一般先经聚丙烯酰胺电泳鉴定,再用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相电泳鉴定为单一区带,然后用于免疫动物和核素标记。
纯抗原因其溶液中缺乏其他蛋白质作稳定剂,或因贮存在纯离子浓度的缓冲液中,故易形成聚合物,因此在纯化抗原时需加注意。若采用聚合物抗原的标记,用于RIA中将会显著增加非特异性结合,降低测定的灵敏度。
(2)抗原的标记方法:标记用的核素有γ射线和β射线两大类。前者常用131I、125I、51Cr,后者多用3H、32P和14C。选择放射性核素首先要考虑比放射性,比放射性愈高,参与反应的抗原化学量就愈小,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相对就愈高。核放射性和半衰期要适宜,便于使用和防护。标记后的抗原要保持其免疫原性。标记技术要简便、经济。
标记方法有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两大类,以最常用的125I为例分述如下。
①直接标记:将125I直接结合于蛋白质侧链残基的酪氨酸上,步骤单一,操作简便,标记物的比放射性较高,但此法仅能用于标记含酪氨酸的化合物,如所含的酪氨酸残基为蛋白质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所必需,则该活性易因标记而失活。
最常用的直接标记法为氯胺T标记法(简称hT):氯胺T是对甲基苯磺基酰胺的N氯衍生物的钠盐,在水溶液中分解形成次氯酸成为一种氧化剂。在偏堿溶液中(pH值)能使带负电荷的125I离子(Na125I)氧化成带正电荷的125I离子,借以取代蛋白质酪氨酸苯环的氢,形成二碘酪氨酸。
125I标记率的高低与抗原(蛋白质或多肽)分子中酪氨酸的含量及其在分子中的暴露程度有关。
标记方法的原则是将纯化抗原和125I加入小试管底部,继将配制的氯胺T快速冲入,混匀振荡1~2min后加入偏重亚硫酸钠终止反应。再加碘化钾溶液稀释,然后在葡聚糖G50柱上分离,分别用井型闪烁计数器测定放射性强度(脉冲数/min、cpm),前部为标记抗原峰,后部为游离125I峰。在标记抗原峰试管中加等量1%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即为标记抗原液。
②间接标记:是先将125I标记在载体上,纯化后再与蛋白质或肽抗原结合,用N琥珀酰亚胺3[4羟5(125I)碘苯]丙酸盐(NSHPP)作为间接标记试剂,该试剂的N琥珀酰亚胺基与多肽游离氨基缩合为结合物,使125I标记的苯基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
本法先以氯胺T使125I接上NSHPP,由于在水溶液中它迅速水解为3(4羟苯基)丙酸,故在碘化反应中要尽快减少这种水解作用。这种碘标记物必须从水箱抽提到有机溶液中去,再除去有机溶剂后,使125INSHPP与蛋白质结合,制成125INSHPP蛋白质标记物。
本法可标记缺乏酪氨酸残基的多肽,其最大优点是不损伤蛋白质的活性,能保存标记物高度的酶活性或免疫活性,适合于对不稳定的蛋白质标记,缺点是操作复杂,标记率低。
(3)标记抗原的鉴定:为保证放射免疫测定的质量,制备的标记物必需作如下鉴定:
游离放射性碘的含量 用三氯乙酸将所有蛋白质沉淀,分别测定沉淀物和上清液的cpm值。一般要求游离碘占总放射性碘的5%以下。标记抗原贮存过久时,可出现标记物的解离,一旦超过5%则应废弃。
免疫活性 用小量标记抗原加过量抗体,反应后分离B和F,分别测定其放射性,算出百分结合率,此值应在80%以上,值越大,表示损伤抗原越少。
放射强度 它是指单位重量抗原的放射强度,比放射性越高,测定越敏感。标记抗原的比放射性以125I的标记率或利用率表示。
(4)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RIA中所用的抗体应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制备高价单相抗血清,最好以标记用的纯化抗原免疫动物,制备半抗原的抗血清,需先将半抗原与载体结合,使成免疫原,常用的载体为牛血清白蛋白。
抗血清同样也要加以严格鉴定,包括其灵敏度、亲和力和特异性。在固定量标记抗原与不同浓度的抗血清作用的条件下,测定B/F值,制得一条B/F值对不同稀释度抗血清的曲线图(图3),该曲线的直线部分上段的斜率是抗体最大亲和力的定性标志,也是灵敏度的标志。斜率越大,RIA灵敏度越高,在许多RIA反应系统中,呈最大灵敏度的抗体浓度为B/F=1。
当采用固定量的抗体(Q0)与不同浓度的抗原作用时,以B/F对B作图,所得曲线的斜率就是亲和常数(Ka)的负数(图4)。
在RIA反应系统中,测定结构相似的不同物质时,可以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本法分三个步骤,即抗原与抗体反应、B和F分离和放射性测定。
(1)抗原与抗体反应:将标本(非标记抗原)、标记抗原和抗血清顺序定量加入小试管内,置室温(15~30℃)作用24h,使其充分竞争结合。
(2)B、F分离:分离技术多种多样,常用沉淀法。①第二抗体沉淀法:又称双抗体法,在受检抗原与第一抗体特异性反应后加入相应的第二抗体,使形成的抗原第一抗体第二抗体的复合物共沉,一经离心即可使结合标记抗原B与游离抗原F分离。本法是特异性沉淀,分离完全,非特异性结合力低。但第二抗体用量较大,成本较高。此外血清浓度、抗凝剂的有无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②聚乙二醇(PEG)沉淀法:使蛋白质处于等电点状态,水化层破坏而导致蛋白质沉淀。本法优点是PEG制备方便、价廉、分离快速,缺点是非特异沉淀物较多,分离不完全。③第二抗体聚乙二醇沉淀法:本法既有PEG法的快速沉淀优点,且保持第二抗体特异性沉淀的作用,又减少第二抗体用量,并降低PEG浓度,使非特异沉淀物减少。④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表面活性将小分子的游离部分吸附。如在活性炭表面涂上一层葡聚糖,使它表面具有一定孔径的网眼,从而允许小分子游离抗原或半抗原逸入而被吸附,而大分子复合物则被排斥在外。在抗原与抗体反应后,加入葡聚糖活性炭,放置5~10min,使游离抗原吸附在活性炭颗粒上,离心使颗粒沉淀,上清液中含有结合的标记抗原。
(3)放射性强度测定:B和F分离后,即可测定其放射性强度。测量仪器有两类:液体闪烁计数仪(测β射线)和晶体闪烁计数仪(测γ射线)。计数单位是探测器输出的电脉冲数,单位为cpm(脉冲数/min)。
每次测定均需作一标准曲线图,以标准抗原的不同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到的相应放射性强度为纵坐标作图。放射性强度可任选B或F,亦可采用计算值B/B+F、B/F或B/B0。标本应作双份测定,取其平均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受检抗原浓度。
~。(放射免疫法)
降低:见于松果体瘤、垂体瘤、脑胶质瘤、黄色瘤等垂体疾病,亦见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尿崩症、输入大量等渗溶液、大量饮水。
升高:见于低血压、渗透压降低、恶性肿瘤、哮喘持续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部外伤、慢性肾功能不全、动脉内膜炎、肺炎、结核病等。
血管升压素分泌过多症、出血、浮肿、脱水、恶性高血压、Addison氏病(艾迪生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性尿崩症、控制不良糖尿病。
吸烟者、应激状态(如烧伤、饥饿、手术等)可使血浆抗利尿素升高;寒冷、饮酒可使血浆抗利尿素降低。
松果体瘤、黄色瘤、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哮喘持续状态、蛛网膜下腔出血、烧伤
垂体后叶素又称血管升压素、鞣酸加压素、尿崩停,是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本药直接作用于肾脏,加强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减少,并可促进子宫、胃肠、胆囊、膀胱平滑肌和小动脉收缩,故有催产、增加胃肠蠕动和升高血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尿崩症、 肺咯血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作用持续2~8h。中毒多因误用大量或短期内多次连续应用治疗剂量所致,此外,静注速度过快亦可引起严重反应。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妊娠等情况时应用本药易引起中毒。[1]
一般不良反应为恶心、暖气、呕吐、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伴便意、脸色苍白、眩晕、心悸、胸闷,妇女可引起类似月经来潮的子宫痉挛;严重者除上述表现外,出现血压增高,并可以引起冠脉收缩、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还可因周围血管收缩而引起组织坏死或血栓形成;部分病人可导致低钠血症或水中毒;此外,可有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出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休克等过敏反应。[1]
血液和胃液检查,可以证明毒物。[1]
垂体后叶素中毒的诊断要点为[2]:
1.病史明确用药史。
2.临床表现
(1)恶心、呕吐、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伴便意。
(2)眩晕、头痛、血压明显升高。
(3)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胸痛、低血压。
(4)尿量减少、水中毒。
(5)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以及多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休克。
3.药物分析 血液或胃液查及毒物。
垂体后叶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清除毒物 出现中毒症状后立即停止用药,并促进排泄。
2.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1)对心悸、胸闷或血压明显升高者,应立即给氧,给予亚硝酸异戊酯或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加用硝酸甘油和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2)有过敏反应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
(3)发生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时,可用氨茶堿、喘啶及特布他林气雾剂等。
(4)过敏性休克者,应用肾上腺素。
(5)低钠血症或水中毒时,给予脱水剂或利尿剂,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对胃肠道症状明显者,可用6542对抗。
垂体后叶素是从牛、羊、猪等动物的脑垂体后叶中提取的,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催产素小剂量可以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引起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肌层内血管受压迫起止血作用。其作用较麦角快,但维持时间短,故常与麦角合用。加压素有抗利尿和升压作用。垂体后叶素多用于治疗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复原不全、上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尿崩症等。因本药有升压作用,现产科已很少使用。本药易被消化液破坏,故不宜口服,肌肉注射吸收良好,一般每次5~10U,静脉滴注吸收更快。本药大部分经肝肾代谢,小部分以结合方式从尿排出。半衰期为1~15min。[4]
[4]
1.中毒反应:一般有阵发性痉挛性腹痛、面色苍白、头痛、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子宫痉挛等。
2.严重者发生高血压、心肌缺血、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3.过敏反应: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以及多汗、心悸、胸闷,或休克。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
1.注射本药过量中毒史。
2.中毒及过敏的症状和体征。
[4]
1.给予5%~10%葡萄糖静滴,促排泄。
2.对症治疗
(1)发生心绞痛时,可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