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将60岁或65岁以上视为老年病人。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预计未来20年,老年患者将占新发肿瘤患者的70%。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已成为肿瘤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通常以患者实足年龄为限度决定抗肿瘤治疗的取舍,患者即使身体状况良好也会过多考虑治疗的不良反应而较少接受积极的治疗。老年肿瘤的生理及临床特点(发展相对缓慢、临床症状轻、隐性癌比例增加、重复癌增多、合并症多)决定了老年肿瘤发现时,大多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或经过多重放化疗,加之老年肿瘤患者脏器功能衰退,伴有多种合并症,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对放化疗耐受性差,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老年肿瘤患者积极寻求的治疗手段,成为老年肿瘤患者的替代治疗,或术后、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可见,中医药是老年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时有其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和体会,提出以下几点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供参考。1.治疗时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治疗原则肿瘤的治疗主要有病理生理学治疗和靶向治疗两类,中医学辨证治疗主要是治疗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改善症状,调节免疫,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而西医学的手术、放疗、化疗主要是消除局部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的靶向治疗。将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及中医抗癌药物作为祛邪治癌手段;将全身支持疗法,免疫疗法,中医药扶正培本治疗作为扶正手段,使扶正与抗癌有机地结合起来。扶正治疗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肿瘤病人,祛邪抗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中药攻逐毒邪的药物以祛除病邪、控制癌症适用于以邪盛为主的病证。在肿瘤治疗中,祛邪抗癌虽然是消除肿瘤的主要手段,如病属早期,病人一般状况尚好,正气未衰,在老年人心肺功能尚好,这时可采用手术祛邪手段来切除肿瘤,如果病人正气受损,则在祛邪同时要扶正,如果病期已晚,正气不支,身体不能胜任攻伐,则应以扶正为主,佐以姑息性的抗癌祛邪手段,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勿再使之受损,患者如经手术切除或放疗后,肿瘤已除或已控制,治疗上当以扶正调整为主,但如果手术或放疗后,余毒未尽,易于复发和转移,故仍以扶正与祛邪抗癌治疗相结合为宜。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无疑会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其结果不仅消除或抑制了肿瘤细胞,而且调节了病人体内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改善了生存质量,为最终战胜肿瘤打下基础。2.扶正培本法是治疗老年肿瘤的最基本原则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主要是在内虚的基础上,有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病理产物聚结某部位而形成的,由于在内虚的基础上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形成内虚邪盛,又由邪盛而致内更虚,加速恶化,是一类消耗机体而终止生命的恶性疾病。老年患者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原因有二:一是与老年体质有关,肿瘤的发生受到年龄、性别、环境(包括气候、地理因素、生活社会环境)、饮食、情志、劳逸等多方面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也均影响着患者的体质。根据中医体质学说,老年体质特点为:多气虚、阳虚及放化疗后常出现肾虚症状,并重视温肾药在治疗老年肿瘤中的作用。二是与治疗过度有关。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及变化多端,手术及多重放化疗均会导致气血津液耗伤,脏腑机能匮竭,而且老年人生理上肝脏和骨髓储备功能及肾脏清除能力的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吸收、排泄能力减弱,所以即使行为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也应注意扶正培本治疗。总之,在老年肿瘤治疗中应以减轻症状、减少痛苦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与癌共存带瘤生存), 以扶正培本为治疗基本原则,抗癌解毒为辅,抗癌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是老年肿瘤最佳的治疗思路。3.中西医结合共同关注老年患者的症状控制老年人的功能状况而非实际年龄;关注并客观评估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使治疗更加符合老年的期望目标;关注合并症和复合用药情况,使治疗尽可能避免减少寿命和功能损伤;关注老年症状的控制和管理,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和耐受性。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获益目标是延长生存,保持和改善生存质量与功能,更好地缓解症状。从各种症状子量表的研究结果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表现的症状最多的前五位依次是疲乏、胃口差、口干、睡眠不安、健忘。说明老年肿瘤患者中较多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及时积极干预。4.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症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老年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一些老年人还出现肝肾功能减退,排泄和解毒功能减弱,故而,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应正确掌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时明确疾病诊断与全身状况,充分了解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肿瘤生物学特性如何,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各种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疗效水平、毒副作用等对患者精神机体所带来的损伤,根据中医理论对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四诊八纲分析,辨证施治。从而在全面分析症情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中西医相结合的、有计划的、适合患者个体的、其体质和经济能力都能承受得了的综合治疗方案。实践证明,经过如此合理综合治疗后的病人,生活质量较好,复发及转移率较低,其生存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医学读书心得 范文 1:《西方医学史》 读书笔记 简单地说,世上行医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医匠(为赚钱陌生而行医)、医生(为治病救人而行医)、医师(为弘扬医学而行医)、医学家(为人类健康而行医) 大致说来,广义的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的三个不同的、相互交替的阶段:神道医学(Magical or Religious Medicine)、 经验 医学(Empirical Medicine)和理性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 神道医学:将人类疾病归因于神灵的惩罚或魔鬼的作祟,而以祈祷、驱邪为主要手段,球的疾病缓解。 经验医学: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进行直接观察、描述,根据经验作出适当诊断,基本上派出了超自然因素(魔鬼、神灵)致病的可能。医生根据对患者的观察与分析,结合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使用药物或其他相应的辅助治疗,获得疾病的缓解。也被称为感性医学。 理性医学:完全排除了超自然的致病因素,以生物科学坐位临床实践的基础,又被称为生物医学或现代医学。 医学读书心得范文2:《大医精诚》读书心得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博客中看到的,当时感觉说的非常好,就记了下来。今天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发现这句话正是这篇 文章 的一个非常恰当的缩影,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不正是孙思邈所强调的行医所必需的“精”与“诚”吗?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为“精”;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此为“诚”。不论是这位医生的话,还是《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两者都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作为医生这两个最基本的品质--技术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名医,像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不但技术精湛,医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当时的老百姓所推崇,被历史所铭记。祖国医学繁荣发展离不开诸如此类的人。他们本着仁术、仁心治病救人,为后代的医者树立了榜样。像东汉茗仪张仲景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医疗实际活动。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该书吸取了后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并冒着违反统治者意志的危险列举服食丹药的害处。该书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道德价值也很高。 关于医学读书心得范文3: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领域。其实,行为医学就是研究行为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行为医学作为一门与多个学科相关的交叉性学科,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目前,行为医学的研究已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心理学、疾病防治、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医学哲学以及健康教育等领域。有学者认为行为医学与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并列,是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保障和促进人们的健康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行为医学发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健康行为。如充足休息和睡眠,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积极应对现实生活;保持愉悦心情;注重预防接种、定期体检、健康咨询、戒除不良奢好等自我保健。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 二是异常行为。包括饮食、吸烟、酗酒、致胖等不良习惯行为;过分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好冲动等 A型 性格行为;赌博、吸毒、酗酒、网络等成瘾行为;致意外行为;自杀行为;卖淫、嫖昌、婚外性行为;同性恋、双性恋、易性癖、露阴癖、窥淫癖、恋物癖、恋童癖等性变态行为;不良就医与医疗行为;占卜、风水、祭祀、个人崇拜等迷信行为;巫术、催眠术、等神秘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特征、产生、发展、巩固、转变的原因和机制。 三是行为评价和诊断。研究发展一套测量评价各种行为的 方法 和技术,包括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行为评定量表等。行为评定量表包括生活事件量表、 儿童 行为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精神症状全面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躁狂量表、A型行为量表、恐怖强迫量表、老年期人格和痴呆测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述情障碍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个人评价问卷、康乃尔医学调查表等。 四是行为干预与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治法、行为塑造法、经典分析疗法、松弛疗法、满灌疗法(又叫冲击疗法、暴露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疗法、脱敏疗法、森田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代币调节法、厌恶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自我控制疗法、应激调节疗法、改变生活方式疗法、 体育运动 疗法、气功疗法、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等。 五是行为 医学知识 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应用研究方面,产生了行为流行病学(常见的有抑郁性、强迫性、焦虑性等神经症的行为流行病学,消化性溃疡、肥胖症、神经性厌食、冠心病、高血压、皮肤病、糖尿病等心身疾病的行为流行病学)、预防行为医学(健康教育、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预防、临床预防、社会医学、道路交通、职业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都与行为医学息息相关)、临床行为医学(如病人就医、遵医行为、医患合作行为、临床诊疗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危重患者抢救、会诊、转诊等临床行为)、女性行为医学(少女、女青年、成年女性、更年期、老年等女性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女性计划生育、性行为等行为特征)、儿童行为医学、老年行为医学、护理行为医学等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支学科。在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到神经行为学、行为生理学、行为药理学、行为解剖学、行为病理学、行为毒理学、行为生化学、行为遗传学等,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在行为医学发展历史方面: 行为科学的起源是近代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 而行为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建立在欧洲16 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实证科学精神基础上的,它使得科学的心理学从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的桎梏中独立出来。 20 世纪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 1878-1958)首倡行为主义运动的著名文章《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首先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 他认为意识是不可捉摸的,不应列为心理学研究内容,只有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下来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行为的基础是刺激一反应行为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后天环境学习获得。在此之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建立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美国动物心理学家桑代克创立了关于联想学习的实验方法。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实验心理学强调行为疾病学习模仿理论、行为治疗、行为矫正,其理论基础建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及操作性条件方面,不良行为得以矫正。1973年,美国生物反馈专家Birk L 应用生物反馈技术研究治疗癫痫、哮喘、紧张性头痛、偏头疼,取得较好效果,并第一次提出行为医学之词。 1977年2月,以Schwarz 和weiss在等人为代表的医学家在美国Yale大学召开了第一次行为医学大会,并第一次提出了行为医学的定义。1978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行为医学刊物:《行为医学杂志》;1990年在瑞典成立了国际行为医学学会。1989年,成立我国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与生物反馈分会,1990年10月,在天津召开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1992年6月出版我国的行为医学刊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2年8月在山东青岛举行第二次全国会议,学会正式更名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2008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行为医学学会。 研究表明,除生物、社会和自然因素外,不良的心理、行为因素亦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人类的疾病均与自身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占前三位死因顺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病因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已超过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而成为第一位与死亡有关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健康的追,行为医学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学习、研究行为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学读书 心得体会 范文4:《医学的历史》读书心得 《医学的历史》是由希望出版社出版的,英国罗伯特•玛格特写的一本专门史读物。全书分为了八大章节,简单地介绍了医学的历史。全本书图文并茂,穿插着医者们的 故事 ,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历史读物。 第一章原始人类,其中只有一个小节,巫术与经验医学。主要介绍了原始时期,巫医合二为一的医生起源。 第二章早期文明,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中东、古印度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主要介绍了原始的、没有系统化的,早期的医学在各个非西方的文明古国的发展。 第三章古典时代,分为六个小节,分别是古希腊、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之后、医药 百科 学家、妇产科之父和盖伦。主要介绍了欧洲古典时代,几位杰出的医学人物,以及其当时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黑暗时代,分为罗马的衰落、阿拉伯学术的兴起、萨勒诺的学校、大学的创立、瘟疫和传染病、行会、药房和医院。主要介绍了,黑暗时代,西欧医学遭遇发展的缓慢的尴尬局面,和阿拉伯医学吸收其他文明成果后的异军突起。这与当时大部分科技的发展遭到的际遇,大致相同。 第五章文艺复兴,分为七小节,分别是医学和人道主义、艺术和解剖学、盖伦学派的终结、梅毒和感染理论、帕拉塞萨斯、伯雷和他外科学以及产科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间,医学的蓬勃发展及其成果。当中还特别提到了达•芬奇,称之为“解剖学之父”。 第六章17世纪,分外五小节,分别是科学的黄金时代、哈维与血液循环、物理医学和化学医学、第一个显微镜学家和发展与偏颇。而在17世纪的医学发展中,哈维的血液循环论,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而引进物理学和化学到医学中来,无疑是对过去医学的经验主义一种质的飞跃,医学也进入了可以量化的时代。而医德的重要,也在这个特别的世纪被重提。 第七章18世纪,分为五小节,分别是启蒙时代、博哈弗和追随者们、现代病理学奠基人、催眠术和顺势疗法和牛痘接种的发现。其中又一个有趣的关于万物有灵论,在医学研究方法上的争辩。 第八章近代以来,分为十小节,分别是硕果时代、巴黎学派、麻醉术、军事医学与现代护理、消毒、公共卫生、战胜感染、x射线出现以后、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和医学的过去与未来。消毒的重要性被发现,无疑是医学史上的又一次重要飞跃。从此以后,因医学器材不洁,而带来的细菌感染,逐渐减小。而x射线发现后,从此在不解剖的情况下,观察活体的内部结构,不再成为问题。在治疗肿瘤时,更新增加了放射疗法。 读完以后,对医学一路走来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可惜,里面的中医,只是在医学的历史中早期文明一章里,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医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西方医学史》读书心得 简单地说,世上行医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医匠(为赚钱陌生而行医)、医生(为治病救人而行医)、医师(为弘扬医学而行医)、医学家(为人类健康而行医) 大致说来,广义的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的三个不同的、相互交替的阶段:神道医学(Magical or Religious Medicine)、经验医学(Empirical Medicine)和理性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 神道医学:将人类疾病归因于神灵的惩罚或魔鬼的作祟,而以祈祷、驱邪为主要手段,球的疾病缓解。 经验医学: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进行直接观察、描述,根据经验作出适当诊断,基本上派出了超自然因素(魔鬼、神灵)致病的可能。医生根据对患者的观察与分析,结合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使用药物或其他相应的辅助治疗,获得疾病的缓解。也被称为感性医学。 理性医学:完全排除了超自然的致病因素,以生物科学坐位临床实践的基础,又被称为生物医学或现代医学。
每天我穿梭在洁白的病房,心系病人,那些被病痛折磨的哀痛声,随着声波穿入耳膜时,我的心也在沉痛。望着那些对生命充满渴望、对医护充满信赖的目光时,我被深深的振撼着。用我的热血、我的双手、我的智慧,去抚慰那些伤痛的心。随之欢声笑语会不断的出现在病房。但有时,尽管付出了一切,癌魔还是会无情带走无辜的生命。为此,我问苍天:我们的现代医学为什么有时会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反思着...... 死是生的归宿。人生短暂,健康时要懂得珍惜,不要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才倍加珍惜,切不能为一时的美色之欢、一时的酒肉穿肠而过;而贪婪;而忘掉了患病的潜在,病情恶化的祸根。 享受人生,须善待生命。人生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可谓短暂的一瞬。权势是过眼云烟,金钱乃身外之物。珍惜生命,保重身体宁要一生清贫,不贪图一时富贵,这才是做人之悟性。 人身在世也是一种幸运,珍惜生命,享受人身则是最大的幸福,不必为昨天的失意而悔恨,也不必为今天的失落而烦恼,更不必为明朝的得失而忧愁。看山神静,观海心阔,心理平衡,知足常乐,达到善待人生的最高境界,才能真正快乐的享受每一天。朋友,人生绚丽多彩,珍惜生命
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前提是,你得远离替代医学,以及种种鸡汤和术。?前不久,26岁的女演员徐婷死于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更早,48岁的罗京、33岁的李钰、34岁的阿桑等演艺界明星都死于淋巴瘤。淋巴瘤于他们是可怕的杀手。而政商界的李显龙、保罗·艾伦、霍英东、李开复等,还有一代围棋宗师藤泽秀行,也是淋巴瘤患者,除李开复尚未可知,都活了二十年以上。淋巴瘤于他们不过像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淋巴瘤究竟可不可怕?有多可怕?中西医在淋巴瘤这一疾病中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结合医学史和最新文献对这几个问题试做一“综述”。我们用手细心触摸颌下,常可以摸到一粒粒细如黄豆的小体,这就是今日人人尽知的淋巴结,是极其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淋巴结是淋巴管网线上的一个个点,就像公路网上的驿站,又像传说中经络线路上的穴位。然而,中医三千年历史中,对这一重要结构并无任何描述,仿佛它们不存在。即令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也没有看到淋巴结和淋巴管,因为他只是用棍子拨弄拨弄,并没有真正的解剖过人体。西医早在古希腊就观察到了乳糜管。食物在肠道消化,脂肪分解后一部分经由淋巴管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古希腊人当然只是看到了乳糜管而已,并不知道其功能。十六世纪,以维萨里为代表的近代解剖学揭开了医学科学化的序幕。一大批大师抛开盖仑经典,痴迷于打开人体亲自观察,几乎穷尽了人体的大体结构,却也没有及于淋巴系统。十七世纪,1628年,哈维以天才的生理学实验和数学计算确立了血液循环理论;1661年,马尔皮基发现毛细血管为血循环理论画上完美的句号。血液循环变得如此清晰而美妙,之前几千年的人类医学完全基于想象而建立的关于血或气血的种种循环或潮汐式的运动,在这种图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只有中医还硬挺到现在,但只好辩说中医的血不是西医的血)。然而,少了淋巴系统,这个血液循环理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1622年6月23日,解剖学家阿塞利(Gspare Aselli,1581-1626)为了向人演示喉返神经而打开了一只狗的腹腔,意外发现与血管平行相伴的一条条白色的索线。这些线似乎并不是神经(自然也不是经络),他好奇的拿解剖刀一划,与神经不同,它们是空心的管道,里面流出白色乳酪一样的液体。阿塞利兴奋得大喊“我得到了!”类似情形发生在约1800前的古希腊,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跳出澡盆大喊“我想到了”。阿塞利发现的是肠道的淋巴管,叫做乳糜管,他深入观察,在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的前一年(1627年)就出版了《乳糜管网》一书。之后,1647年,佩凯(Jean Pecquet,1622-1674)发现最大的淋巴管胸导管连于上腔静脉。把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连接起来。鲁德贝克、巴索林纳斯、里瓦、马尔皮基等伟大的解剖学家进一步观察,搞清了包括淋巴结的淋巴系统的全景。血液在毛细血管网渗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经过物质交换和代谢后,大部分回入静脉,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最后经胸导管注入上腔静脉而回到循环系统。因此,淋巴循环可以说是血液循环的旁路,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系统。这些发现埋葬了自古巴比伦以来,至盖仑达于极点的以肝脏为生命和血液循环中心的理论。巴索林纳斯说过一句话:“肝的统治权已结束了”,这是肝的墓志铭,也是古老医学的墓志铭。因为这些发现,我们今天摸到体表的一粒粒小豆时才知道那是淋巴结,它是所辖区域内的舆情哨站,淋巴结的肿大往往意味着附近区域组织的病变。如颌下淋巴结肿大可能表示牙龈炎症。是的,病人并不是解剖学家,中医也不是,要等到淋巴结肿大时才会发现。如徐婷,正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才去医院检查的。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个颈部的包块,它代表着什么?或者说,医生会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它?先看中医。如前所述,中医并不知道淋巴结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淋巴系统以及其与循环系统的关系,更更不知道它还是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重要部分。但这并不妨碍中医的臆想,中医把这些肿块叫做瘰疬、阴疽、痰核、失荣、石疽、恶核等等名目。病因也全是凭想象,比如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这痰不是你吐的痰,也不是你咳的痰,而是你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的神秘痰。张仲景则说“毒,乃邪气蕴结不解之谓。”现代中医据此造出一个“癌毒”来。这毒,也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的神秘毒。此外,还有瘀啊、虚啊、滞啊等等,各有一番说法,都是超越于现代物理化学之外的神秘概念。因为理论体系如此,所以,中医面对颈部的一个包块,实际上根本无法进行诊断。所以,当徐婷已经确诊为淋巴瘤,还有中医拒不认可的,说是淋巴结核,中医叫做瘰疬。西医又怎么看这个颈部包块呢?Long long ago,西医和中医是一样的。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黏液)在解释癌症时认为“黑胆汁淤积不化,遂生癌症”。这个黑胆汁谁也没有见过,和中医的痰、癌毒是一样的东西。古罗马伟大医生盖仑继承希氏学说,认为黑胆汁全身无处不在,手术是无意义的。和痰一样的黑胆汁啊。十七世纪的解剖学家们发现淋巴系统后,一度认为癌症是淋巴引起的,淋巴液的浓度和酸碱度的改变导致癌症。这可能是今天的伪科学酸性体质致癌理论的源头。然而,维萨里从十六世纪开始,就把医学牢牢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任何臆想在现代医学中都没有立足之地。十八世纪,伟大的“病理学之父”莫干尼进一步把解剖学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进入微观世界,零距离接触癌症的肿块。莫干尼说:“医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对病因的客观探究。”是客观探究!客观探究!客观探究!而不是主观臆想!莫干尼使临床医学成为科学,是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之一。继承莫干尼的精神,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他认为所有的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细胞的疾病,而”细胞皆源于细胞”。细胞病理学说彻底否定了虚无缥缈的体液病理学说,也否定了半观察半臆想的淋巴体液理论。因为在显微镜下,任何肿块里都看不到淋巴液,更看不到黑胆汁,当然也看不到中医的痰和毒。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1832年,英国病理医生Thomas Hodgkin(1798-1866,大名鼎鼎的霍奇金先生)首次描述了一种在淋巴结之间有序传播的疾病,常合并脾大,并伴有所谓“B 症状”(盗汗、体重下降和发热)。霍奇金将发现写成论文《论淋巴结和脾的一些病态表现》,当时没有产生影响。医生们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在他之前,人类不知道这种病。即使是这种病,肯定也都被诊断为其他各种疾病了。1865年,Wilks肯定了霍奇金论文的价值,以Hodgkin病(霍奇金病,HD)命名此种疾病。把基于临床观察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清晰描述并归类,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还远远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疾病并不都是典型的可以对号入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盗汗、体重下降和发热,这些症状也完全可能是结核,或者其他的淋巴结炎症。怎样区分它们呢?我们都知道,中医是靠拍脑袋辨证的。比较牛的中医可以辨出11个证型来,比如痰结、寒凝、血瘀、气滞、火热、湿盛、风燥、毒邪、气虚、血虚、阴虚等等;谦虚的也可以辨出5、6个来。中医比较喜欢这样毫无标准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谁出了问题那是他学艺不精,或者干脆就是伪中医。1898年,女病理学家多萝西梅布尔里德(Dorothy Mabal Reed,1874 - 1964)在霍奇金病的淋巴结切片中发现了一种特征性的多核巨型组织细胞,这种细胞在淋巴结核中看不到,这就是霍奇金病的标志。这种细胞被命名为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它才是标准。不管临床医生的主观“辨证”如何,病理医生看到R-S细胞才算数。这是现代医学最不同于传统医学的地方。颈部淋巴结是很容易发现的,胸腹腔,人体内部深处的淋巴结肿大就不可能被手摸耳听发现。有些病人早期甚至就没有淋巴结肿大,只是发热,甚至只是皮肤瘙痒。这些症状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但它们的本质特征却是一致的,病理切片上只要看到R-S细胞,不管你是什么症状,或者毫无症状,都是淋巴瘤。望闻问切,视触扣听,遇到病理,都得低头三分!霍奇金病仅占淋巴瘤的一小部分(国内10%,国外25%),另一大类的认识始于1846年,这是细胞病理学之父魏尔啸的发现,他从白血病中区分出一种称为淋巴肉瘤的疾病。为了纪念霍奇金先生,魏尔啸发现的这一组疾病被叫做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上分类是基于HE染色下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尽管需要显微镜,现代医学仍然嫌它是一种大咧咧不够精确的分类。到上世纪70年代,免疫学惊人发展,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前世今生,淋巴瘤的分类因此更为精细。比如NHL分为T细胞、B细胞、组织细胞型及未定型细胞等来源。1965年,Click在《自然》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他的著名实验。实验以射线等处理掉鸡的法氏囊,再注射异种血清蛋白或特殊细菌,这些鸡就不会产生抗体,且血清中无法检出主要类型的抗体。存在于法氏囊中的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就是B淋巴细胞;在人类,与法氏囊相对应的是骨髓。接着,Miller和Good在动物实验中摘除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缺陷,证明了T淋巴细胞。到70年代末,关于淋巴细胞的不同谱系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越来越清晰了。淋巴系统并不仅仅是回收组织液而已,它还是免疫细胞和抗体的制造厂,是人类抵抗疾病至关重要的力量之源。中医所谓“正气”,主要指的就是免疫功能,只是空空的两个字,并无实质内容。在这个基础上,WHO修正既往欧美分类,于2001年发表了新的淋巴瘤分类。该方案较以前复杂得多,仅NHL就有30多种,这使临床医生很不满。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无比复杂的分类仅仅是出于病理学家们的兴趣,还是确实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实体?如果是后者,哪怕再复杂,也是必须接受的,因为不同的疾病实体代表了不同的临床结局和不同的治疗选择。如果是前者,那么,就算病理医生是doctor’s doctor,也让他们自己玩儿去吧。经过十余年大系列的病例研究证明,WHO这一结合了临床、形态学、表型和基因学特征的分类方法,其所分出的各个型,确实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实体。因此,临床医学家心悦诚服的接受这一“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分型。WHO却变本加厉,2008年又出台了新的修正案,NHL的亚型翻了一番,多达60种。2016年再次进行了更新,NHL的亚型近90种。WHO分类是人类认识淋巴瘤的里程碑,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决定性的基础。面对淋巴瘤可怕的与时俱进的分型,全世界的医生们该多么羡慕中医啊。淋巴瘤辨证最多也就11型,还不是公认的,高兴时,简单说成瘰疬也没人会说个不字。诊断精准,再结合一样精准的分期分组以及预后评估,就可以谈治疗了。中医的治疗,因为根本理论的固有缺陷,缺乏精准诊断和评估,必然是百人百方。并不存在谁真谁伪的问题。给徐婷治疗的中医所使用的拔罐、刮痧、针灸、放血、中药(不详)、饮食禁忌等,被无数中医斥之为、庸医、伪中医,实则并无判断标准。所谓正宗中医,据正经发表的论文和综述来看,也无非就是永远政治正确的“辨证论治”。如寒痰凝滞证、气滞痰凝证、毒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等等。如前所述,这些貌似高深的奇怪组合,其实完全是臆想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客观的证据。比如,痰是什么?如何就寒了?又怎么凝的?都是信口开河的。根据信口开河的辨证而组织的治疗可想而知,没有数据支持它的疗效。从霍奇金第一次描述淋巴瘤算起的话,人类认识淋巴瘤已经150年了。但是,有效治疗的历史要短得多。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被确诊为淋巴瘤(其他癌症也一样)的基本都会在数月内死亡,没有有效的药物。50年代,放疗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直接使之成为第一个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70年代,以CHOP为代表的第一代化疗方案诞生,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代(m-BACOD和ProMACE-MOPP方案)、第三代(ProMACE-cytaBOM和MACOP-B方案),从根本上改观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至少一半以上的淋巴瘤病人得以治愈。医学史明确显示,放化疗是淋巴瘤的大救星。而在淋巴瘤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癌症的今天,放化疗却被有意的妖魔化,使病人闻之色变,进而失去治愈的机会。徐婷之死可谓教训深刻矣!创立MOPP化疗方案的一位美国淋巴瘤大师说过,“如果你担心高剂量的化疗带来的副反应,那低剂量化疗的副反应更加可怕,那就是病人永久的死亡”。把这句话中的“低剂量化疗”改为“包括中医的各种另类疗法”,更为发人深省!现代医学当然不会止步于放化疗,更为先进的技术不断涌现。1975年,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乔治.科勒(Georges K?hler)和塞萨尔.米尔斯坦因(César Milstein)创造了杂交瘤技术。这是现代医学最为神奇的技术之一,198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却不能体外繁殖的B淋巴细胞与具有强大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一种能够源源不断产生纯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细胞。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医学上“双剑合璧”的至高境界!这项技术使淋巴瘤的治疗再发生一次革命。与放化疗的同归于尽式杀伐不同,单克隆抗体是精准打击。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淋巴细胞来源的占90%,而95%以上的B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一种抗原分子,代号CD20。以CD20为靶,用杂交瘤技术制作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美罗华与CD20在B淋巴细胞膜上结合成一朵朵奇葩,成为免疫系统的最佳目标,启动免疫攻击,使B淋巴细胞溶解。不含有CD20分子的细胞们则安然无恙。正常的B细胞再生,逐步取代被杀死的坏的B细胞,免疫系统得以重生。除了美罗华外,BRK抑制剂依鲁替尼、CD30单抗、CD58单抗等等新药,都是精准打击的神器。其他还有干细胞移植神器(介绍略)。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在美国,霍奇金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达85%,非霍奇金淋巴瘤69%;相比之下,中国只有。据2016年9月15日央视新闻,北京儿童医院近年来600多名儿童淋巴瘤,在精细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化疗和靶向治疗,治愈率高达80%。中国的西医水平并不低,但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分布严重不均、伪科学文化盛行、对放化疗的妖魔化等等因素,显然拉低了应有的水平。作为特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只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2%左右,它被认为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它具有高度侵袭性,进展极快,不化疗,自然病程不过3个月左右。而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BFM、Hyper-CVAD等方案化疗,CR(完全缓解)率高达77%-100%,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45%-67%。比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只略逊一筹。与现代医学每种疗法都有详实数据不同,中医对淋巴瘤的任何疗法,包括辨证论治用药、针灸、拔罐、刮痧等等,都没有完全缓解率、5年无病生存率的可靠数据。它的疗效,全在嘴上。今天是中秋,也是世界淋巴瘤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淋巴瘤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每年新发病例万人,死亡2万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主席Julie Vose博士却在2016年世界淋巴瘤日宣传片中说,“得癌症虽然不幸,但幸而得的是淋巴瘤。“敢于这样说,是现代医学的自信,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前提是,你得远离替代医学,以及种种鸡汤和术。淋巴瘤,中西医,生命决于选择,选择需要对比。
356 浏览 3 回答
349 浏览 3 回答
349 浏览 3 回答
351 浏览 4 回答
83 浏览 4 回答
113 浏览 3 回答
165 浏览 2 回答
144 浏览 2 回答
321 浏览 5 回答
260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3 回答
223 浏览 4 回答
323 浏览 2 回答
231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