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黑龙江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现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和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医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方剂学学科组组长、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WTO研究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专业高级评委会委员、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传统医药)委员、《中医实验方剂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研究方向为方剂配伍规律、作用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面向21世纪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攻关项目及省部级课题等20余项;现任国家重点学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方剂学》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9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同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荣获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主持的“中医方剂学多维博约,因方施教教学模式”教学法研究于2001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先后主持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所主讲的《方剂学》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暨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方剂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方剂学》(七年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中英对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及精品课教材《方剂学》(五年制)等教材10余部;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46篇。 自1983年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药学》、《方剂学》、《方剂学配伍规律及研究进展》等课程。现已招收培养博士后14名、博士研究生60名和硕士研究生82名。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07年获得首届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称号,所带领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科于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201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 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中医管理局基金项目及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自1987年临证以来,始终坚持出诊,擅长诊治消渴、胸痹心痛等内科杂证,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名中医,2011年被评为德艺双馨省级名医,并研制出“芪药消渴胶囊”等6种新药。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医、中药组成员,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药和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方剂学学科组组长,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WTO研究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专业高级评委会委员,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传统医药)委员,《中医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