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皮肤真菌病是指癣菌侵入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后,引起的各种感染。临床上浅表真菌感染是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感染虽然不具备致命性,但在经济效益上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毛皮的感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皮肤真菌的感染治疗比较困难,有些浅表真菌感染会引起瘙痒,如果抓破皮肤容易引起合并感染,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后果非常严重。另外,人与饲养动物经常接触,动物皮肤真菌癣的病原菌也是人感染真菌癣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一些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可能感染人,并在人群间传播,犬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等都有传染给人的报道。
该病的主要病原是疣状毛癣菌。从结痴边缘拔出的毛,在显徽镜下可见分节孢子,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落皱褶呈黄白色。疣状毛癣菌的孢子对干燥和日光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干草和木头上可持久存在并保持其致病力。
2流行病学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至春初舍饲期发病较多。自然情况下牛最易感,其次为猪、马、绵羊、山羊及鸡等该菌可依附于动植物体上,停留在环境或生存于土壤之中,在一定条件下感染人和动物。常见于病畜接触,或使用污染的刷拭用具、挽具、鞍具、或系留于污染的环境之中,通过搔痒、摩擦或蚊蝇叮咬,从损伤的皮肤发生感染。营养缺乏、皮肤和被毛卫生不良、环境气温高、湿度大等均利于该病传播。
3传播途径
牛只之间尤其是犊牛密切接触易传染,有时健康牛只皮肤划伤,遇到疣状毛癣菌孢子即可传染。由于该菌的菌丝具有穿透作用,可使牛皮肤毛根鞘破坏,毛干脆弱,皮肤表面脱毛、红斑,而后皮肤呈现慢性炎症反应,导致上皮细胞增殖、角化,角质层聚集于皮肤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继而出现鳞屑痂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