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指南的原始定义(1990年发布)是:系统地制定出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根据特定的临床情况做出恰当决策的指导意见。
该定义中指出指南应该具备的属性有:有效性、可靠性/可重复性、临床上针对特定人群的适用性、临床应用的灵活性、明确性等。
临床实践指南的新定义(2011年发布)是:通过系统综述生成的证据以及对各种备选干预方式的利弊评价之后提出的最优指导意见。
因此,可以看出,指南如果想要具有可靠性,必须做到:
1、基于对现有证据的系统评价。
2、由来自专业团队、各学科的专家和主要相关团体的代表共同制定。
3、适当的考虑重要患者亚群体和患者偏好。
4、过程透明,使干扰、偏倚和利益冲突最小化。
5、对各备选干预措施及相应的结局之间的关系提供合理的解释,并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
6、当有重要的新证据时要对原由指南进行合理的重新审议和修订。
转载自:医师在线
2011年9月“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评价和解读方法学研讨会”
报告人:Dr Richard Shiffman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信息中心
报道题目:如何评价指南,提高指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