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看看下列细思极恐的数字:
北京2015年1月至10月新增艾滋病病例3000余例,青年学生感染人数上升较快。
近两年,北京市大学生感染艾滋病每年新增100多例,以同性性行为传播为主。
上海2015年共报告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92例,较去年同期上升。
广州从2002年开始发现学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117例,九成都是经同性的性传播感染。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涨的同时,其他地方高校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说湖南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而在江西南昌,至2016年8月底,全市已有37所高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报告存活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5例,死亡7例。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年轻人群体成了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呢?
传播渠道以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性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已达,形势非常严峻。
以广东为例,2002年至2015年,广东累计学生艾滋病病例为630例,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比70%;
在江西南昌2011—2015年新发学生病例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
湖南省从2007—2015年累计报告536例当中,这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主要是男性,占90%以上,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占。对此,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分析,大学生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早期对这部分人群不够重视,监测不到感染情况;学生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
性观念趋于开放,性知识仍显滞后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的不足却令人堪忧。
一项针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性病的了解甚少,50%的学生表示“有所了解”,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在处理性病的问题上,54%的受访学生选择“自行去看医生”,少数学生选择“默默忍受”。
表明大学生缺乏对性病的认识,预防能力堪忧。沉默的性教育现如今,家长对学生的营养健康和知识教育十分重视,而对与身体息息相关的“性教育”却仍然保持沉默。这对于艾滋病患的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对社会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