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枭1983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88年考入苏州医学攻读病理生理研究生(主攻免疫病理学)。199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后,分配到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从事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急诊科、ICU等临床工作中文名:苏枭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职业:医生毕业院校:河南大学医学院代表作品: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简历1983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88年考入苏州医学攻读病理生理研究生(主攻免疫病理学)。199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后,分配到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从事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急诊科、ICU等临床工作。在唐山市胆石病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工作。担任华北煤炭医学院内科课程。1997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并担任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ICU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特邀编辑、中华医学会会员。发表国家级论文20多篇。承担过省部级的科研3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化学发光影响因素的研究"、"人胆道内环境与成石因素的研究"和"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病情预报的研究"。获得河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从著名感染专家何礼贤教授和呼吸内科专家白春学教授,从事急性肺损伤的研究。2002年赴美,2004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博士论文《蛋白酶激活受体2活化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血管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世界著名急性肺损伤专家,AJP:lung主编教授。2007-2009年任美国伊利诺依州大学芝加哥分校药学系研究助理教授,获得美国ParkerBFrancis肺生物医学奖。2009-2011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血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1-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麻醉系担任副研究员。2012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方向(1)肺部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病)的分子机制和治疗措施;(2)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的游走控制急性炎症和损伤的发生发展;(3)骨髓干细胞对肺部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的修复机制;(4)胆碱能抗炎通路对骨髓干细胞骨髓游出和损伤组织定向趋化的机制。在美期间(2002-2012年),在JournalofImmunology,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NatureMedicine等著名杂志上发表SCI文章20多篇,第一作者14篇,通信作者9篇。影响因子(IF)总和150多分。文章引用1200多次。发表国际论文摘要近20篇。担任TheQuarterlyJournalofMedicine()副主编;PLOSONE(),WorldJournalofImmunology,WorldJournalofRespirology,WorldJournalofHepatology等杂志编委。担任JournalofImmunology(),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等20多种SCI杂志的评审和述评人。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发言。获得NIH基金和奖等资助3项。美国专利一项。现为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会员、美国生理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会员。在国内工作期间(1991-2002),发表医学(包括呼吸和危重病、创伤危重病)论文20余篇(大多为第一和通讯作者)。获省、市级科研奖励4项。参与编著呼吸和危重病学术著作两部。科研工作总结1.肺部感染、炎症、免疫的分子机制。发现迷走神经-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参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损伤(SuX,);发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相互作用参与肺部囊性纤维化炎症的发生和发展(SuX,);发现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调控中性粒细胞游走介导内毒素和大肠杆菌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分子机制(SuX,);发现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激活引起神经源性肺部炎症和水肿的分子机制(SuX,);参与发现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机械通气肺部炎症损伤中作用(第二作者.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2006);发现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在内毒素诱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Su,)。集中研究迷走神经-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通路在感染和炎症情况下如何调控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游出和募集。2.肺部感染、炎症损伤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法。发现激活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调动骨髓干细胞修复大肠杆菌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参与发现肺内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治疗内毒素诱发急性肺损伤(第二作者.JournalofImmunology,2007)减低急性肺损伤的死亡率;首次应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治疗酸吸入、内毒素和大肠杆菌诱发的急性肺损伤(SuX,;SuX,);首次发现Ambroxol对内毒素诱发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SuX,);首先在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犬模型验证血液滤过清除血液炎症因子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治疗作用(SuX,)。重点研究迷走神经-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通路在感染和炎症情况下如何调控骨髓干细胞的游出和参与损伤的修复。3.开发肺部炎症损伤免疫的研究方法。首先发现直视下气管内滴入(DVI)方法并应用于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复制(SuX,);参与复制出输血相关性肺损伤(TRALI)的小鼠模型(第二作者.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2006);首次研制出测定小鼠中心静脉压(CVP)的方法(SuX,);首次应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作为肺上皮I型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来区分直接和间接型急性肺损伤(SuX,)。近期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美国奖。编委审稿人担任TheQuarterlyJournalofMedicine()副主编;PLOSONE()编委,WorldJournalofImmunology,WorldJournalofRespirology,WorldJournalofHepatology杂志编委。担任JournalofImmunology,JournalofLeukocyteBiology,NatureMedicine,CellResearch,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LungCellularandMolecularPhysiology,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CellandMolecularBiology,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CriticalCareMedicine,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BMCMedicalGenomics,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JournalofBiomedicineandBiotechnology,ExperimentalandMolecularPathology,JournalofMedicineandMedicalSciences,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medicalScience,RespirationResearch等SCI杂志审稿人和述评人。编著学术著作苏枭.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崔书章主编《实用危重病医学》.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苏枭.急性肺损伤的实验方法.白春学主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临床经验曾经担任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加强医疗科主任(1997-2000)。擅长各种监护(血流动力学、呼吸生理学等)、机械通气、营养支持(肠内、深静脉营养)、静脉置管(Swan-Ganz导管、中心静脉等)、血液滤过等ICU抢救治疗技术。带领重症加强医疗科承担医院内、外、妇、儿各科急症、危重病人的抢救。负责外科尤其是心外科、脑外科、腹部外科等科室大手术后病人的监护和治疗。负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开滦分中心创伤急救、会诊和治疗工作,为危重伤工抢救成功率100%的好成绩作出了贡献。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加强医疗科(科主任刘大为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救中心(科主任崔书章教授)建立了医学协作关系。作为专科医师,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COPD急性发作、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教学经验作为助理教授专职教授过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两年(1986-1988)。于1997-2000间,任华北煤炭医学院内科学兼职副教授,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本科生内科学呼吸衰竭、心脏衰竭、机械通气、危重病医学诊断和治疗等章节。在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工作期间协助指导科研型博士生科研工作。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协助指导过研究生、大学生科研工作等。2012年成立呼吸道感染病理组指导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工作。代表论文*,FengX,TerrandoN,YanY,ChawlaA,KochLG,BrittonSL,MatthayMA,.*通信作者.*.Leadingneutrophilstothealveoli:whoistheguider?;186:472-3.*通信作者.*,MatthayMA,α;184:401-410.*通信作者.*,LeeJW,MatthayZA,MednickG,UchidaT,FangX,GuptaN,α;37:186-192.*通信作者.*,JohansenM,LooneyMR,BrownEJ,;180:6947-53.*通信作者.*,RobriquetL,FolkessonHG,;290:L769-776.*通信作者.;175:*,LooneyMR,NaveenG,(RAGE);297:L1-5.*通信作者.*,LooneyMR,SuH,LeeJW,SongY,;60:619-32.*通信作者(v)beta(6)integrin-dependentTGF-β;116:γ;116:;179:;13:*,(Hoboken).2009;292:580-586.*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