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手抄报画法如下:
1、写上标题“中草药科普”,画上边框,画边框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草药元素,如下图所示:
2、写上内容:中草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
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中药学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357 浏览 2 回答
112 浏览 3 回答
326 浏览 4 回答
319 浏览 2 回答
261 浏览 3 回答
109 浏览 2 回答
255 浏览 2 回答
161 浏览 3 回答
174 浏览 7 回答
192 浏览 2 回答
138 浏览 3 回答
117 浏览 2 回答
147 浏览 2 回答
303 浏览 4 回答
111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8 回答
155 浏览 4 回答
137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2 回答
282 浏览 4 回答
291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8 回答
237 浏览 7 回答
224 浏览 5 回答
157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