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解读) “ 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 黄帝说:说得好。那么怎样治疗余热呢?岐伯说:只要根据病的虚实情况,分别给以正治和反治,病就会好的。 “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 黄帝道:患了热病有什么禁忌呢?岐伯说:患热病的,待病稍好些,便吃肉食一类的东西,就会复发 , 如果多吃谷食,也会有余热。这就是热病的禁忌。 “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 ” 黄帝道:两感于寒的病人,它的脉象和症状是什么样的呢? “ 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 岐伯说:两感于寒的病人,第一天,太阳和少阴二经都染上了病,就有头痛、口干、烦闷而渴的症状; “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 第二天,阳明与太阴二经都染上了病,就有腹满、发烧、不想吃东西、语无伦次的症状;第三天,少阳与厥阴二经都染上了病,就有耳聋、阴囊抽缩、厥逆的症状。如果再发展到水浆不入、神志昏迷,到第六天人就要死去。 “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 黄帝说:病情发展到五脏都已损伤,六腑不通,荣卫不和的地步,有的三天之后就死了,这是因为什么? “ 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 岐伯说:阳明经是十二经脉中最重要的,这一经邪气重了,病人就容易神志不清,三天以后阳明经气就会耗尽,所以人就死亡了。 “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 凡是因为伤于寒邪而变成温病的,在夏至以前发病的叫作温病,在夏至以后发病的叫作暑病。暑病应当发汗,使热邪从汗中排出,而不能够加以收敛。 今天学习了热病有什么禁忌。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