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生长着许多很神奇的野草,各具特色,各有妙用。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种看起来很普通的野草。有些野草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只是我们忽视了它们真正的用处,只把它们当作绿化的其中一部分了。
在农村里,荨麻比较普遍,经常生长于山坡、路边、房前屋后等阴湿的地方,分布也很广泛,有安徽、浙江、福建、河南、云南等地。
这类草叫荨麻草,叶子边缘有非常锋利、坚硬的锯齿,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划破人的皮肤,叶子不到一米高,成对长着尖尖的叶子,如果不小心碰到这棵植物上,触碰的地方就像被蝎子蛰了一样,疼痛难忍,甚至会出现小红斑,需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消除。
荨麻树,古称荨藤,属于荨麻科。荨麻科的任何一种荨麻都有刺激性能力。荨麻俗称藿麻,还有种古老的说法是毛藐或者荨草。陕南的山民也叫其为“蜇人草”,草原的牧民叫它“咬人草”。它属荨麻科蝎子草属,单花,雌雄同株,有穗或圆锥花序。将该植物种在庭院、果园、鱼塘等地,盗贼不敢越界,故又称“盗草”,可用作防盗设施。把它放在谷仓周围,老鼠碰上也会跑掉,这就是被称为“植物猫”的由来。
荨麻草的生长方式很强势。生命力太过旺盛,在它周围的植物基本上抢不到任何养分,会逐渐走向衰亡。所以一般当看到荨麻草时,都是非常茂盛的一丛一丛的,别的植物是几乎看不见的。
荨麻草生长范围很大。只要一眼看去,不管是野草遍地的山坡,崎岖蜿蜒的沟壑,还是人流穿梭不停的大街小巷,抑或是农舍小院的房前屋后,你总能看见一窝窝枝繁叶茂的荨麻草。
国内最早有关于荨麻的记载,宋代《益部方物方》中有关于其药用部位的记载,包括广叶荨麻、荨麻、荨麻和狭叶荨麻等的全草。少数民族也常常使用他们当地的荨麻来治疗各种疾病。
宋《图经本草》亦有记载,荨麻草可入药,其味苦辛,性温而微毒。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筋,小儿惊风和小儿麻痹后遗症,及高血压,消化不良,和便秘等。外用:可治荨麻疹初起,被蛇咬伤等。
据《蜀语》所载,蠚草(荨麻),有红白两种:红的可以治喘急、喉中痰鸣、鼻息气粗声大;白的可以煎汤、入糯米为粉,油煎时甚松。
药性方面,在欧洲,荨麻作为大众药,荨麻被广泛用于制作利尿、收敛、止血的药剂,制成祛痰药、催乳药剂,并治疗关节炎、慢性皮肤病等。荨麻药外用时可治疗脂溢性皮炎,头皮屑,预防脱发。在土耳其,当地的草药专家用荨麻草来防治各种疾病,几乎能替代所有的药用的植物。朝鲜族用狭叶的荨麻的全草治疗贫血、慢性肠胃炎。四川的凉山彝族用小果荨麻来治疗风湿病和惊风;布依族用荨麻的全草治疗风湿瘫痪。纳西族用滇藏荨麻根来治疗四肢麻木,扭伤痛,皮肤搔痒等。从这些用药的过程可知,荨麻具有祛风、定惊、治疹等多种药理作用。
荨麻全草都可入药,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等等。在欧洲,荨麻还被用作食品的调味品,用于凉拌,烫菜,烤菜,制成荨麻汁和药茶等等。
荨麻不仅可以作为民间药用的草药,还可以作为人畜都能食用的菜肴,用途十分广泛,因此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