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
1.常见的几种肠梗阻
(1) 粘连性肠梗阻:由腹腔内肠袢间相互粘连或粘连带压迫所致,常由腹腔手术、炎症、损伤等引起。多为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2) 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邻肠腔内,最多见的是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多见于2 岁以下的小儿。以阵发性腹痛、果酱样黏液血便和腹部腊肠样肿块为特征。早期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复位,如失败或肠管已坏死,采用手术治疗。
(3) 肠扭转:是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饮食后突然改变体位为诱因。表现为突然剧烈腹部绞痛,常牵涉腰背部,腹胀呈不对称膨隆,腹部可触及压痛性包块,早期出现休克,应及早手术复位。
(4) 蛔虫性肠梗阻:肠蛔虫团引起的肠管阻塞,多因驱虫不当引起,使蛔虫聚结成团堵塞肠管。腹胀不明显,腹部可扪及条索状、易变形移位的肿块。一般均采用非手术疗法。
2.肠梗阻病人护理
(1)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一般护理措施包括半卧位、禁食、胃肠减压护理,用阿托品解痉止痛,但禁用吗啡类止痛剂,静脉输液,使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呕吐情况,记录出入液体量,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① 腹痛发作急骤,呈持续性剧烈疼痛,有时牵涉腰背部。② 呕吐早,剧烈而频繁。③ 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④ 腹胀不对称,触及有压痛的包块。⑤ 有出血征象,如呕吐物为血性液体,肛门排出血性粪液,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⑥ 腹部X 线检查见单个胀大的肠袢,或腹腔有游离气体。⑦ 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2) 手术治疗的.护理:手术前后护理与急性腹膜炎手术相同。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避免肠粘连。
A1 型题
1.最常见的肠梗阻原因是(C)。
A.蛔虫性肠梗阻B.肠套叠C.粘连性肠梗阻D.肠扭转E.肠系膜血管栓塞
2.下列哪一种肠梗阻病人需立即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B)。
A.粘连性肠梗阻B.肠扭转C.麻痹性肠梗阻D.肠套叠E.蛔虫性肠梗阻
3.腹腔手术后,预防肠粘连的主要护理措施是(D)。
A.保持腹腔引流通畅B.遵医嘱使用抗生素C.及时拔除腹腔引流管 D.鼓励病人早期活动E.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A2 型题
1.患儿,男,8 个月,阵发性的哭闹,进乳后即呕吐,曾有果酱样便一次,中上腹明显肌紧张,可触及~ 压痛性肿物,应考虑(B)。
A.急性肠炎B.肠套叠C.腹腔肿瘤D.肠扭转E.阑尾炎
2.陈某,女,因粘连性肠梗阻腹痛伴呕吐2 天入院,测血钾为3mmol/L ,给予静脉补充钾盐。其护理哪项是错误的(A)。
A.尿量20ml/小时开始补钾B.液体中氯化钾浓度 C.滴速60 滴/分D.当天补氯化钾3g E.禁忌静脉推注
岁男孩,阵发性哭闹,进乳后呕吐,排果酱样粪便,右中上腹扪及6cm×5cm×4cm 腊肠样肿块,首先考虑(D)。
A.肠扭转B.肠道畸形C.蛔虫性肠梗阻 D.肠套叠E.盲肠肿瘤
4.男性,18 岁,饭后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应考虑为(A)。
A.肠扭转B.肠套叠C.肠粘连D.肠肿瘤E.肠系膜动脉栓塞
A3 型题
某男,70 岁,有长期便秘史,突然腹痛、腹胀2 天,未吐,少量黏液便1 次,未排气,2 年前曾有类似发作,查体可见全腹高度膨胀,左下腹可见巨大肠型,有轻度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
1.该病人的医疗诊断可能为(D)。
A.直肠癌B.乙状结肠癌C.麻痹性肠梗阻D.乙状结肠扭转E.小肠扭转
2.为明确诊断,该病人还应做的检查是(B)。
超B.腹部立位X 线平片C.结肠镜D.直肠指诊
3.下列针对病人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E)。
A.禁食B.胃肠减压C.应用抗生素D.补液E.高压灌注
4.在护理该病人时,最重要的观察内容是(C)。
A.腹痛B.腹胀C.肠绞窄征象D.呕吐E.排便
第1篇: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干预的分析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按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常见的内源性疾病系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受阻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见的外源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和肠旋转过程发生障碍形成索带的外来压迫。随着围产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消化道发育畸形在胚胎晚期的检出率日益提高,并获得及时救治。传统治疗方法为剖腹探查术,创伤较大。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开展及镜下解剖、缝合等基本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腹腔镜技术已逐渐用于新生儿腹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2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了2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新生儿,均行腹腔镜手术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出生1~27d,胎龄32~41周,出生体重2100~3750g。均有正常胎便排出,出生2h~7d出现胆汁性呕吐等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手术方法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用舐管阻滞麻醉。
18例肠旋转不良施行Ladd手术;6例十二指肠隔膜型狭窄,纵行切开前壁,切除部分隔膜后横行缝合;2例十二指肠闭锁,2例环状胰腺,均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术后2~5d进食,26例7~13d痊愈出院,2例肠旋转不良行Ladd术后第7天因肠梗阻二次手术治愈。
2护理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儿因频繁呕吐入院,家长忐忑不安,担心孩子小经不起手术。首先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可能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同时说明有中转开腹的可能,给家长充分的选择,并向主管医师汇报家属的心理状况。本组均征得家长同意并签字后行腹腔镜探查术。
呕吐护理(1)预防误吸:由于十二指肠梗阻患儿胃肠腔内压力增高,极易发生呕吐致误吸,患儿应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呕吐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并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造成误吸;(2)胃肠减压与补液:术前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以便操作;患儿由于呕吐脱水,在胃肠减压的同时,需予以补液,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和量,保持胃管通畅,防止呕吐;(3)术前准备:腹部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未脱落的脐带消毒后包好。新生儿皮肤细嫩,清洗时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皮肤损害。为避免术中损伤膀胱,利于术野暴露和术中监测,术前放置尿管。新生儿培养箱通电,保持箱内温度,以备术后将患儿放入箱内。
术中护理为防止新生儿术中低体温,应使用热辐射手术台,注意保暖,选用可加温气腹机,CO2气腹压力低于6,以减少CO2蓄积,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CO:分压,必要时行间断气腹。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护理(1)放入新生儿培养箱保暖,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环境温度易影响体温的升降。新生儿有相对大的体表面积和较少的皮下脂肪,热量较易散发,皮下脂肪酸含软脂酸较多,软脂酸在寒冷时易凝固变硬产生硬肿症。由于手术暴露时间较长,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暖4,均放入新生儿培养箱,并注意监测体温,4次/d。本组患儿术后体温为尤,根据体温调节箱温为28~33尤。(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患儿麻醉未清醒前入监护室由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每15分钟测1次呼吸、心率,每小时测1次尿量,注意口唇颜色和面色;予以开放式面罩吸气,2~3L/min。胎龄低于36周的患儿经皮血气饱和度维持在88%~93%,36周以上的患儿为90%~95%。麻醉清醒回病房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持续面罩吸气1~5d,以促进残留体内CO2的排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遵医嘱雾化吸入,2次/d。(3)持续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术后禁饮食,行胃肠减压,以缓解近端胃肠液积聚,减轻腹胀,促进肠功能恢复。胃管接一次性引流袋,放置低于胃体水平,使气体和胃内容物自行排出,每1~2h挤压胃管1次,无胃液流出时查找原因,使用有刻度的一次性硅胶胃管,注意观察胃管留置长度,防止因胃管被鼻腔分泌物污染后胶布固定不牢而滑脱。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肛门排气排便等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先夹管观察24h,试喂水,每次5~10ml,1次/2h,如无呕吐和腹胀,可停止胃肠减压。开始少量喂奶,逐渐增加奶量,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如有呕吐、腹胀,再次开放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本组患儿术后2~5d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予以胃肠外营养,以保证患儿营养需要。(4)注意观察,以冀早期发现并发症。本组2例肠旋转不良的患儿Ladd术后第7天出现精神差、腹胀、呕吐黄绿色胃液,立即报告医师后查立位腹平片证实肠梗阻,再次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治愈。(5)预防医院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存在缺陷,防御机能未成熟,对一般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易感性5。遵医嘱静脉输入头孢类抗生素,控制陪护,每天更换箱内加湿用的蒸馏水,保持培养箱被褥清洁,每日紫外线消毒病房后开窗通风,温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d,温水擦洗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区,并保持干燥,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6)气腹后护理和穿刺孔的观察。由于气腹后CO2弥散入血或腹腔内高压影响膈肌运动,导致潮气量减少、CO2潴留,易致高碳酸血症。术后如发现呼吸浅慢、PaCO2升高,应警惕高碳酸血症。腹腔镜手术切口虽小,但术后也要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及渗血、渗液。
3出院指导
由于术后恢复喂养时间短,少食多餐非常重要,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性状,调整喂养量。每次喂奶后竖起拍背,防止喂养不当造成呕吐。如进食后出现恶心、腹胀、腹痛,应随时就诊。本组28例患儿随访2~68个月,生长发育正常,例术后2个月出现间断呕吐,再次手术,发现空肠近段与回盲部粘连,不全梗阻,松解治愈。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安全有效,具有患儿创伤小、进食早、康复快、美观等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全面的术后护理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第2篇: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肠梗阻是新生儿外科最常见的急症或相对急症,发病早,多以呕吐、腹胀、排便延迟或不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快,诊断有一定难度,有报道病死率高达60%。笔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肠梗阻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96例,就诊时间为出生后3h~30d。病种分布广泛,包括消化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腹膜炎、胎粪栓塞、盆腔肿物压迫、膈疝、腹股沟嵌顿疝、消化功能紊乱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护理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该病诊断困难,患儿家长心理上对治疗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应向其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及解释工作,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新生儿呕吐易导致误吸引起肺炎,重者可窒息死亡。因此,应做到: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外周静脉补液以保证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给予有效抗生素;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术后护理体位:术后应常规将患儿置于暖箱中吸气,平卧,防止呕吐,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完全清醒后应定期更换体位,防止新生儿皮下坏疽。
饮食:术后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直至肠功能恢复后停胃肠减压,可由糖水逐渐向配方奶过渡,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切勿过快增加喂养量而发生频繁呕吐。行肠切除术后肠吻合的患儿胃肠减压时间应延长,适当推迟进食时间。
术后治疗:禁食水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禁食时间较长者应给予胃肠外静脉营养,并常规给予抗生素。补液期间应确保外周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导管的通畅,防止感染。
腹带包扎:新生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应给予腹带包扎,以防切口裂开,但应注意腹带的松紧,以免影响患儿呼吸。
体内管道的护理:应注意严密保护患儿体内多种引流管道,避免脱落,保证引流通畅。
病情观察:新生儿对手术的耐受力较低,术后应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应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否有体温不升或者持续发热;是否有持续的腹胀及呕吐,腹壁是否红肿;口有无红肿以及是否有异常液体流出。对病情变化应作出及时处理,以防呕吐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皮下坏疽、腹腔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出院后应注意科学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持大便通畅;有呕吐、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3讨论
新生儿肠梗阻可发生在十二指肠至直肠肛门的任何一段,病因复杂。由于新生儿生理、病理及解剖的特殊性,起病和发展急而快,病死率高。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及并发中毒性休克、肺炎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2。而并发症常在有效的护理工作中被早期发现,因此,对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工作困难而复杂,要求非常严格:(1)新生儿病房(NICU)属无菌监护病房,家长不能陪同,需要护理人员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因观察不严密而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2)因新生儿不能交流,给病情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做好与医师的配合交流;(3)对新生儿静脉补液护理困难,尤其是在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时,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求更加苛刻;(4)因患儿容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出入液计量应做到准确无误;(5)留置体内的引流管(如肠造瘘管、腹腔负压引流管、胃管、尿管等)比较纤细,应加强保护,避免堵塞。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病因】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小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炎症、肿瘤、粘连、疝气、肠扭转、肠套叠、食团堵塞及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麻痹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及低血钾等也可引起小肠梗阻,另外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80%的大肠梗阻是由肿瘤引起的,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乙状结肠,其他还包括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往的外科手术病史等。
按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将之分为机械性、神经原性和血管原性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
(1)粘连:是大肠和小肠梗阻最常见原因,因外科手术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粘连,尤其是外科手术遗留的异物刺激,都将使纤维和疤痕组织形成束带,对肠腔形成外部压力,或使肠管与其他组织粘连,引起肠道变形、成角,甚至成为肠道扭转的轴心,造成肠道梗阻。在粘连的疾病基础上,饮食不当、剧烈运动或突然的体位改变可诱发肠梗阻。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20~40%;多处粘连增加了肠梗阻的可能性。
(2)肠扭转和肠套叠: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肠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常以肿瘤或憩室炎症的肠段扭转为多见,最多发生于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因饱餐后立即剧烈运动而发病;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肠扭转因血管受压,可在短期内发生肠绞窄和坏死,死亡率高达15~40%。肠套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近端肠管蠕动、压缩进入远端肠管,常见于婴幼儿及大肠肿瘤病人等。
(3)肿瘤:大肠机械性肠梗阻80%是由肿瘤引起,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由于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大肠肠腔较宽,因此多由粪块阻塞在梗阻部位而诱发或加剧肠梗阻的病程。小肠梗阻的表现常是小肠肿瘤的首发症状,虽然小肠腔道狭窄,但由于小肠内容物多为流体,梗阻表现也不会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出现。
(4)其他: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因血运阻断,功能丧失,常引起肠梗阻。另外,先天性的肠道闭锁、寄生虫(蛔虫等)、粪块、结石、异物等也可引起肠梗阻。
2.血运性肠梗阻
肠道血流由腹腔动脉干和肠系膜上、下动脉供应,各支血流在胰头部及横结肠等部位存在交通支相互连接。血流阻断可以引起部分性或完全性的梗阻。完全性肠梗阻常见于肠系膜血管栓子或栓塞引起的坏死,急性发病者死亡率高达75%;部分性肠梗阻见于腹腔血管缺血,其中动脉血管硬化是最常见原因。
3.动力性肠梗阻
较为少见,肠壁本身无病变,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无法正常蠕动,致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可见于外科手术后,腹膜受到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使肠管蠕动消失长达72小时以上,大范围的手术或者后腹膜手术更易发生神经原性问题;另外低血钾、心肌梗塞和血管供血不足也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是由于肠壁肌肉异常收缩引起,可见于急性肠炎或慢性铅中毒。
另外,按照肠梗阻发生时是否出现肠壁血运障碍,可将其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按照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回肠末段和结肠)肠梗阻;按照梗阻发生的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按照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则称为闭袢性肠梗阻。
【病理生理】
各种类型的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完全相同。
1.肠管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
当肠管梗阻时,首先引起梗阻以上的肠道蠕动加剧,试图克服阻力通过障碍;数小时后肠道蠕动无力,肠腔内压力暂时有所减小。梗阻使肠腔内不断积气、积液,积气主要来自咽下的气体,部分由肠道内容物细菌分解和发酵产生;积液主要来自胃肠道内分泌液,正常情况下,小肠分泌7~8L肠液,大肠主要分泌粘液。大量的积气、积液引起近端肠管扩张、膨胀,因小肠较为狭窄,蠕动活跃,这一变化出现更早,小肠分泌大量的肠液,后果更为严重。
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和加剧,肠腔内压力不断增加,压迫肠壁导致血运障碍,先是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淤血、水肿,呈暗红色;如压力进一步增加无法缓解,肠壁动脉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光泽,呈暗黑色,最后因缺血而坏死、穿孔。
2.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
当肠腔梗阻时,部分肠液无法重吸收,保留在肠管内,而部分因呕吐而被排出体外,导致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病人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性休克,肾血流和脑血流相应减少。同时,由于体液减少,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加,血液粘稠,血管梗阻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肠系膜栓塞。
大量的呕吐和肠液吸收障碍还导致水、电解质丢失,高位肠梗阻病人因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和氯离子,低位肠梗阻病人钠、钾离子丢失更多,脱水、缺氧状态使酸性代谢产物剧增,病人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肠腔内积气、积液产生巨大的压力使肠道的吸收能力减弱,静脉回流减少,静脉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体液自肠壁渗透至肠腔和腹腔;同时,肠壁通透性增加,肠内细菌和毒素渗入腹腔,肠腔内容物潴留导致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可引起腹膜炎、脓毒症,甚至全身感染。
另外,肠腔膨胀是腹内压力增高,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脏气体交换功能。同时下腔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加剧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症状
肠梗阻病人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肠管的部位和范围、梗阻对血运的影响、梗阻是否完全、造成梗阻的原因等多方面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等。
腹痛在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表现不尽相同。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尤其是小肠梗阻表现为典型的、反复发作的'、节律性的、阵发性绞痛,疼痛的原因是肠管加强蠕动试图将肠内容物推过梗阻部位,不断加剧的腹胀也是疼痛的原因之一。小肠梗阻的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和中腹部,结肠梗阻的疼痛部位在下腹部。当腹痛的间歇不断缩短、程度不断加重,继而转为持续性腹痛时,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持续性胀痛。
呕吐常为反射性。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呕吐出现的时间和性质各异。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后期因细菌繁殖出现恶臭样暗色液体,提示感染可能增加。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常为带臭味的粪汁样物。若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常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麻痹性肠梗阻时的呕吐呈溢出性。
腹胀一般出现较晚,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由于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明显,遍及全腹,主要因呕吐无法完全排出内容物,造成积气、积液,内容物积聚,肠腔扩大,腹胀明显。
停止排便、排气是肠管梗阻必然出现的典型的临床症状之一。但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因梗阻以下肠内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故早期有少量排便时,不能否定肠梗阻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便。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全身情况多无明显改变,晚期可有唇干舌燥、眼窝内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体征。严重缺水或绞窄性肠梗阻时,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休克征象。
2.体征
视诊: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常可出现腹胀、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均匀。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时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可有移动性浊音。听诊:如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肠鸣音亢进,为机械性肠梗阻表现;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的早期,变化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因缺水和血液浓缩而使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压积升高。绞窄性肠梗阻时,可有明显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并有电解质酸碱失衡时可有血钠、钾、氯及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线检查
一般在肠梗阻发生4~6小时,X线立位平片可见胀气的肠袢,以及多数阶梯状液平面;空肠胀气可见“鱼肋骨刺”状的环形粘膜纹。绞窄性肠梗阻,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
3.指肠指检
若见指套染血,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若触及肿块,可能为直肠肿瘤等。
【诊断 要点】
病人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的表现,以及相应的全身表现。
腹部X线检查见扩张的肠气肠袢、气液平面。
其他辅助检查支持相关诊断,如指肠指检触及肿块,可能为直肠肿瘤;若见指套染血,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实验室检查发现脱水、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处理原则】
解除梗阻和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
(一)基础治疗
1.胃肠减压
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从而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运。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输液的量和种类根据呕吐及脱水情况、尿量并结合血液浓度、血清电解质值及血气分析结果决定。肠梗阻已存在数日、高位肠梗阻及呕吐频繁者,需补充钾。必要时输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以补偿已丧失的血浆和血液。
3.防治感染
使用针对肠道细菌的抗生素防治感染、减少毒素的产生。
(二)解除梗阻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可通过基础疗法,使肠管得到休息,症状缓解,避免刺激肠管运动。
手术治疗,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经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病人。原则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的通畅。方法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出异物、肠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短路手术和肠造口术等。
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病人的年龄,有无感染,饮食不当、过劳等诱因,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及外伤史、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肿瘤等病史。
2.身体状况
评估局部和全身各种体征出现的时间及动态变化的过程。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一)组织灌注量异常,与肠梗阻致体液丧失有关
(二)疼痛,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肠道障碍有关
(三)舒适的改变,腹胀、呕吐,与肠梗阻致肠腔积液积气有关。
(四)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胃肠减压有关
(五)电解质酸碱失衡,与肠腔积液,大量丢失胃肠道液体有关
(六)潜在并发症,肠坏死、腹腔感染、休克有关
(七)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呕吐有关。
【护理目标】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减轻疼痛
缓解腹胀、呕吐不适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摄入足够的营养
【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解除梗阻和矫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饮食
肠梗阻病人应禁食,如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忌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
2.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连接负压,持续实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发现有血性液,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缓解疼痛
在确定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后,可应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使病人腹痛得以缓解。但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
4.呕吐的护理
呕吐时应坐起或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呕吐后给予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记录出入液量
准确记录输入的液体量,同时记录胃肠引流管的引流量、呕吐及排泄的量、尿量,并估计出汗及呼吸的排出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6.缓解腹胀
除行胃肠减压外,热敷或按摩腹部,针灸双侧足三里穴;如无绞窄性肠梗阻,也可从胃管注入石蜡油,每次20~30ml,可促进肠蠕动。
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基本溶液为葡萄糖、等渗盐水、重者尚须输给全浆或全血。输液所需的种类和量根据呕吐情况、胃肠减压量、缺水体征、尿量、并结合血清钠、钾、虑和血气分析结果而定。
8.防治感染和毒血症
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若病人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
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必须及时发现,尽早处理。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
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肠鸣音可不亢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腹部X线,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此类病人病情危重,多处于休克状态,一旦发生需紧急做好术前准备,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二)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及排气等。如有腹腔引流时,应观察纪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体位,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饮食,术后禁食,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进食后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肠吻合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后,如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切口处红肿,以后流出较多带有恶臭味液体,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并积极处理。
【护理评价】
(一)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组织灌注量是否恢复正常。
(二)疼痛是否减轻
(三)病人是否舒适,腹痛、腹胀、呕吐得到缓解,肠蠕动恢复正常
(四)是否补充足够的液体,脱水或电解质酸碱失衡是否得到相应的处理
(五)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
(六)是否摄入足够的营养
【健康教育】
(一)告知病人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二)嘱病人出院后进易消化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腹部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保持大便的通畅。
(三)老年便秘者应及时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四)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152 浏览 2 回答
356 浏览 4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298 浏览 2 回答
288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5 回答
317 浏览 4 回答
280 浏览 2 回答
126 浏览 3 回答
90 浏览 3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278 浏览 4 回答
297 浏览 3 回答
331 浏览 3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