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外科伤科的发展特点:明清时期武术伤科有较大发展,其中包含不少道医兼武家的成就。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有异远真人,著《跌损妙方》,内容有《治法总论》、《用药歌)及《血头行走穴道歌》等,该书为武术伤科较早著作,其作者异远真人事迹生平不可考,顾其名可能为道医兼武家人物。《跌损妙方》一书对明清武术伤科有较大的影响。
其药方”七厘散”至今为少林伤科要药,其基本成分是承继唐代蔺道人的整骨方发展而来。
明清时期外科流派: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为:以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的正宗派,以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为代表的全生派,以及以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为代表的心得派。
此外,汪机的《外科理例》主张外科病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病专著,书中指出梅毒由性交传染且可遗传,并详细记录了应用砷、汞剂治疗梅毒的方法。
此外,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余听鸿著《外科医案汇编》等,至今仍是学习外科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