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她和她的科研团队在青蒿素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17日被中国官方媒体称为放“大招”。据报道,屠呦呦团队还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到底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具有哪些重大意义?又会如何进一步拓展青蒿素应用前景造福全球呢?《环球时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
。
青蒿素研究又有新突破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报道说,自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但一旦疟原虫普遍对其产生抗药性,后果将十分严重,全世界科学家都非常担心“青蒿素抗药性”进一步恶化。针对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抗药性”的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
台湾中时电子报17日报道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报告表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究其原因,除了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有多项研究表明,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青蒿素抗药现象。
据新西兰《先驱报》17日报道,经过3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屠呦呦团队的该项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目前已由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表示,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
治疗红斑狼疮潜力巨大
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相关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临床试验一期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设计样本共120例。该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临床试验一期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事件,验证了药物的安全性,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