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 2011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特征与HA1基因特性的分析焦素黎 胡逢蛟 顾文珍 陆圣诞 张姝 【摘要】:目的了解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及血凝素基因HA1区域的变异情况。方法全年度每周从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按不同时间、地点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15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987 bp,编码329个氨基酸;2009年上半年的流行株与2008年秋季的流行株在该区域有7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2009年下半年的流行株与2009上半年又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流行株在种系发生树上形成两个分支,为不同性状的流行株。结论 2009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2008年相比,在血凝素基因HA1区域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且上半年与下半年的2个流行株之间血凝素基因的差异也较大。说明2009年宁波市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变异较为频繁。【作者单位】: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甲亚型流感病毒 序列分析 血凝素基因 【分类号】:【正文快照】: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根据病毒粒核蛋白和膜蛋白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曾先后发生了4次甲型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点是依靠病毒外膜蛋白,特别是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更多学科馆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个人订阅: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 团体订阅:机构年卡、学科馆包年(如何获取全文?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2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刘成贵;;北京市1998-2004年婴幼儿A3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1基因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廖斌;车莉;;2001-2005年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7期 2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勇,薛颖,陈淑霞,金奇,侯云德;H_3N_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病毒HA_1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变异规律及结构与功能的分析[J];病毒学报;2002年04期 2 严菊英,周敏,卢亦愚,姚亚萍,张严峻,徐宝祥,姜晓路;浙江省近年来流感病毒株的抗原性及人群免疫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07期 3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刘成贵;;北京市1998-2004年婴幼儿A3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1基因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4 舒跃龙;张烨;温乐英;李梓;郭俊峰;王敏;余宏杰;杨维中;郭元吉;;2004年中国甲3亚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然其;程舟;李靖;杨晓伶;李珊;朱云国;张文驹;陈家宽;;用线粒体nad1基因b/c内含子鉴别人参属4种药材[J];中药材;2010年01期 2 杜武英;黄江;胡旭初;余新柄;徐劲;廖兴江;戴佳琳;;猪带绦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3期 3 王强;安春霞;菅复春;朱静静;宁长申;张龙现;;隐孢子虫基因分型标记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3期 4 吴冰珊;黄丰校;;美国《Emerfing Infectious Disease》2009年第15卷第1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2期 5 吕刚;李静晶;赵世勇;芦亚君;范志刚;;间日疟原虫海南分离株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01期 6 郭奕斌;潘宏达;郭春苗;潘敬新;赵燕;杜传书;;双错配碱基ARMS结合RE法快速检测FGFR3基因的突变超热点[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1期 7 赵岩;刘岿然;张淑兰;;子宫内膜癌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童绎;杨薇;刘斌;张淑春;姜枫;;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1例线粒体遗传突变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年01期 9 李晓庆;王永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孢子丝菌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5期 10 李娟;宋守荣;魏羽佳;左丽;廖跃;李家峰;;尖锐湿疣66例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高立;王笑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复制研究[A];全球肉鸡产业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2 陈念;赵树进;韩丽萍;;市售14份蛇粗毒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邢丽杰;李吉平;刘文森;罗小玲;王远;;RTB的融合表达,鉴定与抗原性分析[A];2010年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宇;图力古尔;;中国侧耳型真菌几个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昌亮;程月琴;张猛;;弯孢属种分子鉴定基因位点筛选及疑难种的鉴定[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王波;;蚁巢上炭角菌属种鉴定[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杨中周;林英任;王士娟;陈莉;高小明;郑倩;;松针散斑壳与乔松散斑壳的表型特征及分子性状的比较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刘芳;陈江琳;林英任;王士娟;高小明;陈莉;;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序列分析[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付立忠;张红玉;吴学谦;李海波;魏海龙;吴庆其;王立安;;基于ITS序列分析灵芝菌株间遗传多样性[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戚永跃;;石楠拟盘多毛孢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谱分析[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响;Google“潜入”人类DNA[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记者 江周;重庆确诊国内首例患者[N];医药导报;2008年 3 陈滟;广东两科研项目填补国内空白[N];国际商报;2007年 4 崔光红黄璐琦;中药材真伪鉴别新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王雪飞 吴志军;我国建立大规模人胎肝基因表达谱[N];健康报;2006年 6 实习生 李磊 记者 李凝;国内首家感染病研究实验室成立[N];科技日报;2006年 7 记者李颖 通讯员许涛;开业一年:我国“基因门诊”稳健起步[N];科技日报;2006年 8 潘锋 吴志军;我国建立国际上规模最大人胎肝基因谱[N];科学时报;2006年 9 张中桥;AMCase基因突变体成功克隆[N];科学时报;2006年 10 张中桥;AMCase基因突变体克隆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红波;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异源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卫玮;大黄鱼对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永宏;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理学研究及其病毒的序列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叶红霞;大麦低植酸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与定位克隆[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帅宇;几种入侵斑潜蝇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种群分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熊艳;几种肿瘤性标志物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探讨[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曾燕舞;基于基因家族序列分析研究基因的倍增、分化和多效性[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求春;利用IVIAT技术筛选鸡白痢沙门菌体内感染相关因子及pSPI12质粒的鉴定与IpaJ蛋白的功能分析[D];扬州大学;2010年 9 吴晓平;商品蛋鸡源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10 张春宝;栽培大豆非生物胁迫诱导的蛋白激酶基因GmGSK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秀强;Human Cosavirus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基因组序列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许黎黎;迟钝爱德华氏菌耐药质粒pEIB202与waaL基因的功能鉴定及毒力相关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新民;Hfq对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早期的基因表达的调节[D];江苏大学;2010年 4 孙志亚;家蚕Bmbuffy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张丹宇;家蚕bmo-miR-7靶基因Bmhairy的鉴定[D];西南大学;2010年 6 朱敏;重组人HMGB1 A box的表达纯化及对单核细胞的抑制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晔;低温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彦秋;禽流感序列分析新方法[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杨哲;肠道病毒71型广西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赵国超;香稻分子育种及香味形成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疾病监测》 2011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特征与HA1基因特性的分析焦素黎 胡逢蛟 顾文珍 陆圣诞 张姝 【摘要】:目的了解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及血凝素基因HA1区域的变异情况。方法全年度每周从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按不同时间、地点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15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987 bp,编码329个氨基酸;2009年上半年的流行株与2008年秋季的流行株在该区域有7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2009年下半年的流行株与2009上半年又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流行株在种系发生树上形成两个分支,为不同性状的流行株。结论 2009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2008年相比,在血凝素基因HA1区域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且上半年与下半年的2个流行株之间血凝素基因的差异也较大。说明2009年宁波市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变异较为频繁。【作者单位】: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甲亚型流感病毒 序列分析 血凝素基因 【分类号】:【正文快照】: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根据病毒粒核蛋白和膜蛋白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曾先后发生了4次甲型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点是依靠病毒外膜蛋白,特别是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更多学科馆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个人订阅: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 团体订阅:机构年卡、学科馆包年(如何获取全文?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2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刘成贵;;北京市1998-2004年婴幼儿A3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1基因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廖斌;车莉;;2001-2005年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7期 2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勇,薛颖,陈淑霞,金奇,侯云德;H_3N_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病毒HA_1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变异规律及结构与功能的分析[J];病毒学报;2002年04期 2 严菊英,周敏,卢亦愚,姚亚萍,张严峻,徐宝祥,姜晓路;浙江省近年来流感病毒株的抗原性及人群免疫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07期 《疾病监测》 2011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特征与HA1基因特性的分析焦素黎 胡逢蛟 顾文珍 陆圣诞 张姝 【摘要】:目的了解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及血凝素基因HA1区域的变异情况。方法全年度每周从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按不同时间、地点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15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987 bp,编码329个氨基酸;2009年上半年的流行株与2008年秋季的流行株在该区域有7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2009年下半年的流行株与2009上半年又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流行株在种系发生树上形成两个分支,为不同性状的流行株。结论 2009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2008年相比,在血凝素基因HA1区域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且上半年与下半年的2个流行株之间血凝素基因的差异也较大。说明2009年宁波市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变异较为频繁。【作者单位】: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甲亚型流感病毒 序列分析 血凝素基因 【分类号】:【正文快照】: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根据病毒粒核蛋白和膜蛋白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曾先后发生了4次甲型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点是依靠病毒外膜蛋白,特别是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更多学科馆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个人订阅: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 团体订阅:机构年卡、学科馆包年(如何获取全文?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2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刘成贵;;北京市1998-2004年婴幼儿A3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1基因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廖斌;车莉;;2001-2005年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7期 2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勇,薛颖,陈淑霞,金奇,侯云德;H_3N_2亚型人流行性感冒病毒HA_1的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变异规律及结构与功能的分析[J];病毒学报;2002年04期 2 严菊英,周敏,卢亦愚,姚亚萍,张严峻,徐宝祥,姜晓路;浙江省近年来流感病毒株的抗原性及人群免疫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07期 3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刘成贵;;北京市1998-2004年婴幼儿A3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1基因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4 舒跃龙;张烨;温乐英;李梓;郭俊峰;王敏;余宏杰;杨维中;郭元吉;;2004年中国甲3亚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然其;程舟;李靖;杨晓伶;李珊;朱云国;张文驹;陈家宽;;用线粒体nad1基因b/c内含子鉴别人参属4种药材[J];中药材;2010年01期 2 杜武英;黄江;胡旭初;余新柄;徐劲;廖兴江;戴佳琳;;猪带绦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3期 3 王强;安春霞;菅复春;朱静静;宁长申;张龙现;;隐孢子虫基因分型标记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3期 4 吴冰珊;黄丰校;;美国《Emerfing Infectious Disease》2009年第15卷第1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2期 5 吕刚;李静晶;赵世勇;芦亚君;范志刚;;间日疟原虫海南分离株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01期 6 郭奕斌;潘宏达;郭春苗;潘敬新;赵燕;杜传书;;双错配碱基ARMS结合RE法快速检测FGFR3基因的突变超热点[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1期 7 赵岩;刘岿然;张淑兰;;子宫内膜癌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童绎;杨薇;刘斌;张淑春;姜枫;;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1例线粒体遗传突变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年01期 9 李晓庆;王永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孢子丝菌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5期 10 李娟;宋守荣;魏羽佳;左丽;廖跃;李家峰;;尖锐湿疣66例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高立;王笑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复制研究[A];全球肉鸡产业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2 陈念;赵树进;韩丽萍;;市售14份蛇粗毒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邢丽杰;李吉平;刘文森;罗小玲;王远;;RTB的融合表达,鉴定与抗原性分析[A];2010年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宇;图力古尔;;中国侧耳型真菌几个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昌亮;程月琴;张猛;;弯孢属种分子鉴定基因位点筛选及疑难种的鉴定[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王波;;蚁巢上炭角菌属种鉴定[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杨中周;林英任;王士娟;陈莉;高小明;郑倩;;松针散斑壳与乔松散斑壳的表型特征及分子性状的比较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刘芳;陈江琳;林英任;王士娟;高小明;陈莉;;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序列分析[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付立忠;张红玉;吴学谦;李海波;魏海龙;吴庆其;王立安;;基于ITS序列分析灵芝菌株间遗传多样性[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戚永跃;;石楠拟盘多毛孢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谱分析[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响;Google“潜入”人类DNA[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记者 江周;重庆确诊国内首例患者[N];医药导报;2008年 3 陈滟;广东两科研项目填补国内空白[N];国际商报;2007年 4 崔光红黄璐琦;中药材真伪鉴别新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王雪飞 吴志军;我国建立大规模人胎肝基因表达谱[N];健康报;2006年 6 实习生 李磊 记者 李凝;国内首家感染病研究实验室成立[N];科技日报;2006年 7 记者李颖 通讯员许涛;开业一年:我国“基因门诊”稳健起步[N];科技日报;2006年 8 潘锋 吴志军;我国建立国际上规模最大人胎肝基因谱[N];科学时报;2006年 9 张中桥;AMCase基因突变体成功克隆[N];科学时报;2006年 10 张中桥;AMCase基因突变体克隆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红波;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异源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卫玮;大黄鱼对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永宏;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理学研究及其病毒的序列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叶红霞;大麦低植酸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与定位克隆[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帅宇;几种入侵斑潜蝇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种群分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熊艳;几种肿瘤性标志物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探讨[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曾燕舞;基于基因家族序列分析研究基因的倍增、分化和多效性[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求春;利用IVIAT技术筛选鸡白痢沙门菌体内感染相关因子及pSPI12质粒的鉴定与IpaJ蛋白的功能分析[D];扬州大学;2010年 9 吴晓平;商品蛋鸡源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10 张春宝;栽培大豆非生物胁迫诱导的蛋白激酶基因GmGSK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秀强;Human Cosavirus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基因组序列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许黎黎;迟钝爱德华氏菌耐药质粒pEIB202与waaL基因的功能鉴定及毒力相关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新民;Hfq对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早期的基因表达的调节[D];江苏大学;2010年 4 孙志亚;家蚕Bmbuffy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张丹宇;家蚕bmo-miR-7靶基因Bmhairy的鉴定[D];西南大学;2010年 6 朱敏;重组人HMGB1 A box的表达纯化及对单核细胞的抑制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晔;低温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彦秋;禽流感序列分析新方法[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杨哲;肠道病毒71型广西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赵国超;香稻分子育种及香味形成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疾病监测》 2011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特征与HA1基因特性的分析焦素黎 胡逢蛟 顾文珍 陆圣诞 张姝 【摘要】:目的了解2009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及血凝素基因HA1区域的变异情况。方法全年度每周从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按不同时间、地点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15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987 bp,编码329个氨基酸;2009年上半年的流行株与2008年秋季的流行株在该区域有7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2009年下半年的流行株与2009上半年又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流行株在种系发生树上形成两个分支,为不同性状的流行株。结论 2009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宁波市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2008年相比,在血凝素基因HA1区域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且上半年与下半年的2个流行株之间血凝素基因的差异也较大。说明2009年宁波市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变异较为频繁。【作者单位】: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甲亚型流感病毒 序列分析 血凝素基因 【分类号】:【正文快照】: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根据病毒粒核蛋白和膜蛋白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曾先后发生了4次甲型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点是依靠病毒外膜蛋白,特别是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更多学科馆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个人订阅: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 团体订阅:机构年卡、学科馆包年(如何获取全文?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2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刘成贵;;北京市1998-2004年婴幼儿A3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1基因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汝南;钱渊;王芳;邓洁;赵林清;廖斌;车莉;;2001-2005年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7期 2 卢亦愚;严菊英;孙朝英;徐昌平;冯燕;莫世华;;1988-2005年甲3亚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1区差异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就爱看vujbzkvbinzkiavnj 爱vjivnjvnhikbdjsncd 哦地方几人根据比赛场面第三方块呢发比就爱看速度vhbjfdsjhr按键开关vklxhcbhvuahflafuidc阿鲁个恢复到社保局长哪里酸辣粉了继续hcg别拉上个发动机和法律会计师对环境政策不能进来看哈udehbfabkhfv哈佛
[1]徐兴欣;马金龙;刘雯;高彦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机制在高温致畸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0[2]林万润刘雯马金龙, Secretagog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的表达[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6 [3]张梅英高彦丽马金龙陈晓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大鼠中MAPKS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4]潘晓燕高彦丽马金龙陈晓,磷酸化JNK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5]王静,马金龙,王强修,刘莹,.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3). [6]王静,马金龙,王家耀,王强修,.MCM蛋白与肿瘤[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3). [7]王凡,马金龙,王家耀,赵跃然,刘莹,.P16~(INK4A)、CDK4和cyclin D1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8]马金龙,高彦丽,南瑛,黄东林,陈琴,马明福,.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9]马金龙,高英茂,高彦丽,刘凯,.层粘连蛋白及生长抑素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1). [10]马金龙,高英茂,刘凯,高彦丽.Bcl—2、Bax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9). [11]侯丽,马金龙,王来城,张捷,焦玉莲,马春燕,崔彬,赵跃然.真核表达载体pVAX1-mSLC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9). [12]鹿群,马金龙,高选,赵跃然,陈子江.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嘌呤霉素对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作用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8). [13]田桂红,马金龙,王家耀,赵跃然,朱燕.甲状腺肿瘤p14~(ARF)、p53及FHIT蛋白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4). [14]马金龙,高英茂,高彦丽,刘凯.c-myc和p53基因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发生的相关关系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4). [15]陈子江,李梅,马金龙,李媛,马水英,高选.不同成熟期人卵母细胞慢速冷冻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6). [16]刘鸣,汤春生,张水红,穆玉兰,马金龙.上皮钙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3). [17]尉立京,夏庆华,马金龙,王家耀,吕家驹.膀胱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4,(18). [18]刘杜先,张慧,王家耀,王强修,马金龙.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诊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 [19]刘鸣,汤春生,穆玉兰,马金龙.上皮性钙粘附素及其mRN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 [20]李乐平,侯连泽,阮永威,公伟,马金龙,张敏,吴泰璜.耐药基因蛋白Pgp、MRP、LRP、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3,(1). [21]张晓菁,温泽清,兰守敏,赵兴波,马金龙.口服大剂量MPA对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5). [22]刘薇,王育华,刘明,刘春雨,马金龙,汤春生.药物流产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 [23]吴荣德,马睿,于启海,郭宗远,高英茂,季海萍,马金龙.新生儿肾积水[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6). [24]王延军,马金龙,王春霞,李建峰.肝炎肝癌组织中CD86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6). [25]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王家耀.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2). [26]王强修,刘杜先,马金龙,王家耀.囊性脑膜瘤16例报告[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3). [27]王强修,刘杜先,马金龙,王家耀.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附21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5). [28]温泽清,兰守敏,赵兴波,王家耀,马金龙,刘莹.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6). [29]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胃癌p16蛋白与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1,(1). [30]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李新功,刘杜先.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1). [31]王强修!250021济南,马金龙!250021济南,王家耀!250021济南.胃癌p16和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4). [32]郝晶,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朱传菊.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关系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2). [33]刘秀美!泰安市(271000),马金龙!济南市(250000),侯刚!泰安市(271000).乳腺叶状囊肉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0,(6). [34]刘杜先,刘焕刚,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食管鳞癌中Langerhans细胞的免疫组化观察[J].山东医药,2000,(24). [35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人类胚胎肾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2). [36]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管英俊,张保华,.维生素A致心脏畸形过程中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8,(1). [37]管英俊,马金龙.癌胚抗原与胚胎发育及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8,(2). [38]刘凯,高英茂,马金龙,管英俊,史桂芝,邴鲁军,宋卫华,许冬梅.人类胚胎脾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3). [39]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管英俊,王琳,许冬梅.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过量维生素A酸致心脏畸形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8,(2). [409]高英茂,马金龙,管英俊.aFGF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作用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8,(1). [41]马金龙,高英茂,刘凯,武玉玲,高彦慧.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的组织学观察[J].解剖学报,1998,(3). [42]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许冬梅,史桂芝.人类胚胎胸腺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4). [43]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张保华,许冬梅.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Ⅱ.人类胚胎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2). [44]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许冬梅,张保华.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Ⅰ.人类胚胎甲状腺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2). [45]管英俊,高英茂,马金龙,刘凯,李盛芳.NGF和FGF对高温干扰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7,(3). [46]栾世钦,武玉玲,马金龙,宋卫华,陈乃文.叶酸、维生素C拮抗环磷酰胺致大鼠胚胎神经管畸形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5,(1). [47]高英茂,刘凯,马金龙,.神经管畸形胚胎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1994,(10). [48]马金龙,高英茂.凝集素受体在神经管缺陷发生中作用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1). [49]马金龙,高英茂.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报,1994,(2).[50]马金龙,高英茂.凝集素在胚胎发生中作用研究(综述)。《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2,11(3):142-146
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早已人尽皆知,而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例和肥胖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教授曾形象地说:“人的腰围每增加1寸,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倍以上。” 肥胖对癌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多余脂肪会影响人体激素平衡。脂肪细胞能释放雌激素,增加女性肥胖者患乳腺癌的风险。现在也有人用D阻分来缓解,此外,腰部脂肪细胞能促使人体分泌生长激素,这也会增加患癌症的危险。有数据显示,人体过多的脂肪会引起6种癌症,其中包括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肾癌和乳腺癌。
胖这件事,很多人都耿耿于怀,年轻人在意的是胖了不好看、身材差,年纪大一些的,更在意的是伴随肥胖带来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大家总爱说“一胖毁所有”,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并非一句玩笑话。最新的佐证来自于浙江大学王福俤团队的研究——在最近一期《国际癌症杂志》上,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王福俤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从4000万人的大数据中发现,肥胖会增加18种癌症风险。3年前,王福俤团队开始着手以BMI为超重/肥胖测量指标,在325篇相关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涵盖了4000万人的样本研究,随访时间为4到30年不等。其中1525052例患者报道发病,涉及23种不同的恶性肿瘤类型。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库,最终得出了“BMI与癌症风险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据悉,此项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肿瘤的发病率,会随着人的变胖而升高:当BMI值每增加5个单位,这18种肿瘤的风险就会相应提高2%到48%。BMI值是体质指数,这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根据WHO标准,BMI大于25视为超重(overweight),BMI超过30即属于肥胖(obesity)。
抽脂减肥是将体内多余的脂肪抽出来,从根本上减少了脂肪细胞的数量,吸脂恢复后只要在规律的生活状态下,基本不会再反弹。虽然抽脂手术效果较好,但是腰腹部抽脂减肥后的保养还是需要注意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按照医生的嘱咐严格执行。【副作用】1、色素沉着:这是因为抽吸过薄损伤较大,引起皮肤缺血所致,特别好发于小腿及腹部,一般色素在术后半年左石消退。2、术区麻木及异常感觉:术后,吸脂部位皮肤感觉必然受影响,出现麻木及异常感觉如偶有针刺感、蚁行感等,一般术后1~3个月逐渐恢复。3、术区凹凸不平:吸脂不是绝对均匀的,故术后术区会有不平整感,这点主要取决于医生的技术,轻度的不均匀是必然的,术后穿弹力束衣,适当按摩1~3个月可逐渐平整,重度的不平整如在术后3~6个月后仍不能恢复,则需再次吸脂修整。4、伤口感染:与抽吸管进出切口时未阻断负压,加重了切口部的损伤有关。5、术区皮瓣坏死:如果手术中皮下脂肪吸出过多,破坏了皮肤的血液循环,可能出现皮肤水泡甚至坏死,并遗留瘢痕,在这一点上,医生的技术水平非常重要。6、慢性疼痛:这是由于手术操作粗暴或切口设计不合理及皮下疤痕增生所引起,主要表现为放射性疼痛,尤以晚间为甚,如果发生可施行局部封闭或疤痕松解切除等。
抽脂减肥有什么危害吗?女性的身体中有很多不同的脂肪层。抽脂时,一般会保留厘米 - 1厘米的浅层脂肪,身体在不断的恢复过程中,当脂肪过剩时,仍会吸收其他地方的脂肪,便造成了反弹。因此,抽脂过后,仍要维持健康的饮食和日常锻炼。抽脂手术还会出现皮肤松弛和凹陷、出血、硬结等,如果抽脂减肥的过程中就医不当,难免会发生并发症,而一旦出现并发症,很难治疗,有时还会导致肚皮高低不平的情形。据统计,过去五年来,在美国接受由合格美容外科手术医师进行的抽脂术者,大约每5000人中就有1人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国内近年来因不当抽脂手术导致某些并发症甚至死亡的病例也有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如果你已经发胖一年以上,90%的可能是你会一直胖下去,76%的可能是你会越来越胖。为什么不着急减,是因为我们心存希望,确定只要下了决心就会瘦到自己期望的那样。可是在这种希望中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胖了很多年,并且可能一直会胖下去。
事实证明,减脂并不难,只要付出行动了,每一次减重计划都是有结果的,只是减多或减少的区别。既然可以减下来,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胖子在肥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一生都在苦苦减脂?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脂肪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脂肪是有记忆的。如果短期内脂肪细胞发生了改变,一但身体适应(指摄入量或代谢量适应)后,脂肪细胞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到原来的样子。如果你已经胖了一年,脂肪就有了一年的记忆,你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不断加强、变换、调整减脂节奏,才能抹去之前的记忆。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恍然大悟,千真万确!每一次小有成绩的掉秤,都会在短暂的喜悦过后反弹。接下来了问题是:我还有救吗?经过研究发现细胞的记忆是可以短期改变的,我们通常都是用各种方式消耗身体热量,热量耗尽后,才开始向脂肪细胞借能量,从而减脂。这种是被动的方式,只要一有机会,脂肪细胞马上就会抢夺热量,让自己复原。
那么脂肪可以主动出击吗? 细胞减脂,CLR WHO披露:通过HICIBI智能生物酶的介入,完成脂肪自体消化的过程。还有什么比脂肪自体消化来的更直接,但这个过程并不很爽,你需要一天两餐前都要使用,可能口感欠佳,也可能身体感觉有点怪,但这些是难以坚持的理由吗?其实,胖下去更难。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减少药物治疗,而CLR WHO就是擅长利用非药物手段,通过HICIBI智能生物酶的介入,摆脱反弹,成功减去细胞内脂。
最近几十年,全世界都在推荐低脂饮食,而法国人却吃大量的饱和脂肪,高脂肪的食物,为什么却不发胖,而且心脏病患病率也很低?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1、法国的悖论(欧洲部分国家,从1969年-2003年之间脂肪的摄入量,可以看到法国的数据连年居高)所谓“法国悖论”,就是法国人的饮食中包含大量黄油,鸡蛋,奶酪,奶油,肝脏,肉类等饱和脂肪,却有着极低的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发病率。很多营养学家无法解释这个原因,所以一直被称为“法国的悖论”。2、(欧洲多国65岁以下男性和女性,从1972年到2005年,因患冠心病致死的数据,最下方的数据来自法国,是对照国中最低的了,甚至逐年在下降,数据来自Deakin University`s research repository)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细胞减脂CLR WHO,这跟法国人习惯餐前吃HICIBI,法国人爱喝红酒有关吧,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悖论”,还出现在其他各个地域,比如印度,印度北部的人消耗17倍的动物脂肪,但冠心病的发病率,却比印度南部的人低7倍;3、法国人为什么那么瘦?值得说明的说,其实法国人,也并非低碳饮食,他们有法棍,也吃小面包。法国人不仅仅脂肪摄入量很高,碳水摄入量也不低。但是,法国人习惯餐前吃HICIBI,法国人爱喝红酒,他们的很多生活习惯、文化,让他们不容易胖。他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极高,很少吃零食、 吃新鲜食材、吃饭慢爱喝汤、不喝含糖饮料、不酗酒,他们饿了的时候,不会想吃甜食,而是想吃菜。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肥胖列为一种疾病。我们今天中国人死亡里面,2015年的报告88%的死于慢性病相关这些疾病。而慢性病里面,80%和肥胖相关。所以肥胖不仅是好看不好看,更重要的肥胖是病。是非常严重、非常广泛疾病。肥胖是种病,胖起来很要命……不小心又说了句大实话。今年,《国际癌症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团队的论文:研究者从4000万人的数据中发现,肥胖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癌症风险,并且BMI每增加5,患肿瘤的风险可能就会相应升高。
根据我国成人健康体重的推荐标准:当BMI位于之间,属于健康体重当BMI位于之间,属于体重超标当BMI>28,属于肥胖人群计算方法: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有了这个参照值,减脂前,先判断自己属于哪种人,然后针对性的减脂,必须选择一个不反弹的方法。
我们来听听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怎么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减肥法则!WHO教你如何减轻肥胖负担,1、限制来自总脂肪和糖的能量摄入:少吃藏油的食物,油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吃得太多热量无法消耗,容易导致多余的热量囤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引发肥胖。吃多了也会加重肝脏负担,引发疾病。2、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甜食的升糖指数很高,进入体内能够被迅速吸收,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脂肪也因此囤积。多用蒸、煮、炖等方法,让自己的口味变得清淡。3、适量吃坚果:它富含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降低血脂,不易被肠胃吸收,能帮助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当然吃坚果的时候,每天吃一小把即可,避免热量超标。4、减肥也要迈开腿:想要摆脱肥胖困扰,运动是必不可少。世卫组织建议成人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的运动,同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成年人每日身体活动的消耗量应占总能量15%以上,约为240-360大卡。除了日常活动,每天最好步行6000步,或进行同等热量消耗的运动。
经常听到高脂饮食会让人变胖的言论,时间长了,人们潜意识里就在规避脂肪,但是即便是全都换成低脂食品,肥胖还在继续。举个例子,当美国开始倡行低脂饮食指南后,各种低脂食品大行其道,肥胖率却戏剧性的逐年攀升:这个时候我们才留意到身边精制的碳水化合物,还有糖,CLR WHO细胞减脂事实上,HICIBI智能生物酶的饮食方式,已经被印证会起到减脂的作用,如果你能摄入HICIBI智能生物酶,给身体供能,你会进入一个最佳的减脂状态。
肥胖很可怕,甚至会威胁到你的生命,但肥胖并非不可战胜。只要你动起来,在每天的日常中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摆脱肥胖,拥抱健康!当你有一身好身材,核心力量充足,肌肉适度,浑身散发着健康气息的时候,你,穿什么都好看!所以,管住自己的嘴,便是在成就最棒的你,一个无比骄傲的你!
232 浏览 2 回答
102 浏览 6 回答
206 浏览 2 回答
224 浏览 9 回答
98 浏览 2 回答
149 浏览 3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301 浏览 4 回答
339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
291 浏览 4 回答
360 浏览 4 回答
177 浏览 6 回答
167 浏览 3 回答
117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