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康复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与医患家属间沟通能力、扎实的康复理论基础(肌肉、骨骼、神经、人体运动学)、娴熟的手法操作(有效保护自身并不带给患者疼痛)、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能力(临床不等于书本,没有单一的病情)、书写康复病案、不拘泥的想象力(设计合理的康复治疗动作)等等········ 当然,科研能力(如何去总结经验、优化思路)和带教能力(如何去言传身教)也是不可或缺的。入门必备基础:《系统解剖学》,建议和《人体解剖图谱第三版》一起看,能清晰的了解到肌肉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之后的康复中不可或缺。个人建议这个时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肌筋膜的书籍,比如《肌肉链与扳机点》、《肌筋膜松弛术》,她会带给你一个系统的肌肉分类概念和整体治疗的理念,让你不再拘泥于“一地得失”(哪儿痛治哪),而是“纵观全局”,从整体(前后、左右、交叉)的去分析问题,有助于更准确的定位病灶位置。《临床运动学》,丸山仁司教授主编,也是我目前的研究生导师。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理学疗法,其中涉及步态一章则会让你清晰的了解到步行中各关节的运动角度及重心移动角度,对以后的康复步态评估作用匪浅。康复有自己的一套流程,简而言之,就是评估-治疗-再评估-再治疗-家庭宣教。康复中有“无评估不治疗”的观念,所以唯有切实了解病患的功能障碍,才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而《姿势评估-治疗师操作指引》会带你较清晰的姿势评估概念。评估相关的触诊与评估技巧、3分钟骨骼肌肉和周围神经检查等书籍也适合阅读。坚持到这里,完成了康复的基础知识储备,当然,如果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些小儿发育方面的书籍,在脑卒中的康复中很有帮助,小儿的”3翻—6坐—7滚—8爬“发育顺序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康复流程,儿童早期的姿势反射、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等也有助于康复师更合理的分析病患的动作模式及介入运动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