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圈内看到部分医学研究生、临床医生在吐槽某些审稿人,因为审稿人一上来就要求补充临床样本测序结果和相关功能实验,不补就拒稿。 看到这样的审稿意见, 作者内心无疑是失落而又感到愤怒,但也只能万般无奈 。本来自己没有科研经费,只想发一篇1-2分纯生信数据挖掘来满足自己毕业或者评职称,结果审稿人上来就要求补充实验,没有相关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等条件,这条修改意见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 要是具备相关科研经费和条件,估计作者不会选择1-2分的期刊,而是选择档次更高的期刊。 每一篇纯生信SCI论文都会有不同的命运,因为所投期刊不同,遇到的审稿人也不同。运气不好的话,遇到上面这样的强势审稿人,文章其他地方都不顾,直接让补充实验,文章难免会被拒稿。 收到这样的审稿意见,很多作者内心都是想骂审稿人的,但是又不能直接回复邮件骂审稿人,而是要礼貌回答审稿人的问题,并且要老实说明自己没有相关经费和条件补充相关实验,万一遇到那些可以理解你实际条件的审稿人和editor呢,说不定人家会手下留情。 纯生信数据挖掘遇到补充实验是正常现象,毕竟现在纯生信文章实在太多,竞争也非常大,期刊当然更加喜欢有实验验证的生信文章。 有时候这些人更想骂审稿人,本来自己做的是基础科研,相关该做的研究实验都做了,科研经费也花得七七八八,但是突然遇到审稿人要求补充额外的实验进行论证或者增加样本量。 谁都知道补充更多的实验或者增加样本量会使研究结论更加可靠,问题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没有条件根本就完成不了审稿人的修改意见。 每年都有这样的一群医学研究生( 被导师放养 )、临床医生,没有课题组,也没有科研经费,更没有人指导, 但是他们却要发表相关的SCI。 因此,这群人往往都是选择纯生信或者meta分析(这个比较少人研究了,毕竟现在很多单位不承认meta分析)。遇上这些强势要补充实验的审稿人或者editor, 需要做的就是要老实说明自己没有相关经费和条件补充相关实验,然后默默祈祷,希望审稿人或者editor可以开恩 。 不理解的还是不会理解没有资源做科研的艰难,更加体会不到延期毕业的痛苦,与其内心将审稿人骂上千百遍,还不如省些力气来祈祷,把文章的命运让运气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