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中药的联系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其内容包括了中药学概念、起源与发展亦包括中药的种植与采集,各种药材的功效,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增加药材的产量。而数学则是研究数量、变化以及统计方法的一门学科,由计算与对各种情况的观察并记录数据中产生。
中药药性的理论,是一种研究中药的性质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其中涵盖了四气、五味、归经等等理论。而在它们中,四气即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被称为四性,是说明药物作用的重要理论依据。
五味则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有些药物还兼有涩味或者其它味道,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归经则是指药物对于机体各个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器官或组织有特殊的亲和作用,适用于靶向治疗。因而对这些部位起到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尽相同。
阴阳亦可看作变量,阴与阳保持稳态平衡。这样的假设也与数学中"稳态"的概念相同。五行之间的制化与调节是维持身体健康重要机制,若能正确列出方程组,将能够以中医角度解释部分疾病的成因,而各类中药属性亦可纳入该理论,则可更为清晰多角度解释中药的药性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