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受损的语言障碍,其特征是无意识重复或延长声音或音节。发育性口吃从儿童期开始,多为原发性,且随着孩子长大可以自发改善。而成人期出现的口吃多为继发性,它与脑损伤如中风、创伤和脑肿瘤有关。研究发现,有发育性口吃的帕金森病(PD)患者在发病后会再次出现口吃,这进一步证实基底神经节在语言中的关键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PD患者在接受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这将影响患者术后的程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PD患者口吃与DBS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Picillo博士对已接受DBS的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口吃发生的频率及其相关因素、并比较DBS患者中伴和不伴口吃者的临床特征。该研究纳入了453例接受过DBS治疗的PD患者,其中,伴有口吃的患者16例(),在这16例患者中,有10例为双侧STN靶点刺激,2例为单侧STN靶点刺激,4例为双侧GPi靶点刺激。术前评估时,已发现有4例患者伴有口吃,其中术后3例(双侧STN-DBS)口吃加重,1例(左侧STN-DBS)减轻。其余12例患者则在DBS术后才发生口吃现象。对于伴或不伴有口吃的PD患者进行对比发现,伴有口吃患者组的震颤评分(药物关期)更高,运动障碍更严重,对多巴胺能药物的反应性较低,手术后不论是开期还是关期运动障碍均更加明显。而在对比两组患者的刺激设置或电极位置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关闭刺激器后,患者口吃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变,这表明DBS治疗后口吃的出现与PD患者本身的内在因素更加相关,而非受电刺激影响。综合本研究及既往相关研究的结果,研究者认为外科手术本身对语言障碍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在相对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发现,存在发育性口吃的男性及存在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口吃症状。本研究虽是回顾性研究,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与不足,但揭示了PD患者在DBS术后(无论是选择STN还是GPi作为靶点)发生口吃的比例较为少见,并提出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究震颤、左旋多巴对抗中线症状的与DBS术后发生口吃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2017)85e89文章校审: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