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每年都要对一线教师的文本类教育教学论文进行评选,然而,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要对上缴的论文进行评选,谈何容易?首要的令人头疼的工作便是论文“打假”,就是先要甄别论文是否涉嫌抄袭,是几篇论文的拼凑还是全文下载,因为这关乎评选论文的功能和质量,那么对这些数量巨大、洋洋洒洒的长篇文本类论文,不可能全文输入搜索比对,如何进行“打假”呢?我通过一年来的论文“打假”工作,觉得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网络搜索进行比对:1、输入论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核心词语;2、对论文题目适当变通,也就是输入相同意思的题目,比如原论文题目为“如何在数学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变为“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和技能的培养;3、输入关键词;4、输入文章中你认为非常精彩的语句或理论性非常强的语句;5、输入文章中援引教育名家的名字和话语;6、输入文章开头或结尾段落中的前两句;做好这6个方面,才是对论文进行了比对,那怎样的论文可以界定为涉嫌抄袭呢?1、全文下载的毫无疑问是假的;2、除过开头和结尾,其余都是下载的,仅仅只做小标题的改动;3、全文的50%的段落基本上是下载的,或有那么至少两个大段落是下载的;4、题目与文章内容关系不紧密的,或者段落之间的意思有重复、段落间联系有断接的,可以认为是下载后,只做了题目的变动,或是几篇下载论文的拼凑;5、与网络上的论文表达的意思一样,是对网络论文的扩写或缩写;6、语言或理论非常专业的,纯属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类的;7、文章中地名或学校名与实际不符的。8、文章中有与教师教学实际有出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