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病人心理,实施医患沟通》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针对病人心理,运用心理学技巧,有效实施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病人心理;医患沟通;心理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207-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青睐,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1]。
1明确病人的角色特点,摆正医患之间的位置
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看病求医是他们的权利,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他们的求医心态,摆正自己“救助者”的位置,在医患关系处理中应该注意帮助病人解决因患病所带来的担忧和困难。
医患、护患关系是在医院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治疗性的,并非其他感情性或商业性。医患、护患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和共同参与,而非“施舍”与“受惠”、“命令”与“服从”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当然,平等关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病人角色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采集病史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这将有助于疗效的改善。
2研究病人的心理表现,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人常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感觉异常与心绪不佳
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他们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有的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这时候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激怒或消沉。
孤独无助与被动依赖
一个人生病住进医院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由于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的降低,病人往往出现自悲自怜的情绪。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去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一向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这时他们的爱和所属感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敏感与疑虑
人有了病,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时病人较之往常更为敏感,点滴小事也要计较。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对吃药打针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有的凭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到自己身上。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当病情和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便陷入胡思乱想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与恐惧
医院特殊的生活环境易使病人产生陌生感,病人患病后针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诊时会焦躁不安、精神负担过重、悲观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恐惧心理[2]。希望对疾病作检查,又害怕检查;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怕痛、怕开刀、怕留后遗症、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胆,心理矛盾重重。他们有的反复询问病情;有的虽然避病不谈,实则也是忧心忡忡。
期待心理与择优心理
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都希望能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并希望最好的医生为他诊疗,最好的护士为他护理,而且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需要安慰,对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解释,他们寄托于医术高超的医生,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之,就是期待着康复,期待着生存。
习惯性心理
病人刚刚生病时,因长期的健康生活的习惯定势,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一时承认有病,一时又常把自己当成健康人。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配合治疗,不利于安心养病。可是,当病人一旦适应了病人生活,又往往产生对疾病的习惯性,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总认为自己的病需要长期的休养和治疗。即使躯体疾病已经康复,心理上也总感到“虚弱”。他们在心理上、躯体上又习惯了多依赖、活动少和动脑少等病人生活模式,一时改变不过来。
3运用心理学技巧,多方面实施医患沟通
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需要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需要以高超的医术来改善,需要以先进的设备来加强,也需要医护人员用心理护理来维护。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缩短治疗护理的历程以利于病人尽快恢复的一门交叉学科,要求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根据不同病人、病种、疾病的状态、程度进行治疗与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3]。
要注重倾听与记录,使病人获得尊重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交流中,要既见其“病”,又见其“人”,学会倾听病人的叙述,疏泄病人的压抑情感,适当地矫正病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表示对病人意见的重视,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对病人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可以让病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6],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在心理上恢复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学会缩短空间距离,使病人有心理认同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社会距离:以上。如果医护人员在和病人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护人员在和病人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在语言交流时,要常用“我们”或“咱们”一词,以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病人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
要经常在细微处体贴,让病人有温暖感
在医患、护患接触中,病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的温暖,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整理一下衣服等。这样做会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这种温暖感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的孤独感,使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要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指目光、表情、姿势等。根据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以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相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4]。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利用肢体语言和病人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医护人员如果能够利用各种时机,每天与病人目光接触2-3秒钟,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病人感到亲切,彼此有了信任感,增强其求治动机与信心。
要尽量予以同情与理解,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虽然有许多疾病医学上仍束手无策,但如果给予必要或一定的同情、理解,分担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树立起病人的自信,仍可有助于鼓励病人积极求医和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对不良行为因素的自控与纠正,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应对和处理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因此,针对病人心理,实施良好医患、护患沟通,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乃至预后都起着重要因素。我国传统医学就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治病要标本兼治。真正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看病”或“治病”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看病人”或“治疗病人”这方面来,虽然从字面上只增加了一个“人”字,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金福年.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院,2007,11(8):63-65.
[2] 段雪融.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97.
[3] 贾伯娟.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J].中国保健,2008,16(14):590-591.
所谓沟通技巧,是指人利用文字、语言肢体语言与等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使用的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治疗护理前,护士应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操作中,要不断地询问和关注患者的感觉和要求。
如“您认为这种饮食如何?”等,以增加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果患者因疼痛烦躁不安,护士应耐心解释、劝慰和疏导。
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水平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要进一步注重个人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言行举止做到得体大方。
另外平时还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
病人来自四面八方,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要求我们每名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对病人有所了解,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机和病人进行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经常能遇到很多患同样疾病的病人,但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距非常大,这是因为,文化层次高的病人,经常阅读自身所患疾病的书籍,而且他们对自己所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对每日更改治疗药物非常敏感,护士应抓住这一时机,给这类病人讲解所更改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并且就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
然而,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在与病人沟通中,抓住病人对所患疾病不了解,不知道经常诱发疾病的原因,及更想知道自己预后的这一心理,耐心地给病人讲解一些病人能接受的医学知识,引导病人提问,针对病人提问,进行回答,让病人树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文化层次较低的或老年人沟通要尊重他们,而且要通俗易懂,必要时可重复。在回答病人提问题时,应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知道多少回答多少,不知道的,查阅有关资料后再回答。与同龄患者沟通应平等相待,看成自己的朋友;与患儿沟通应爱护、关心、抚摸。总之,护士依据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使患者予以接纳达到沟通目的。对不同患者,只有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沟通,才能达到有成效的沟通。
用封闭结尾式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将答案限定了,患者只能做是或否的回答。
如您家中有人患糖尿病吗?这种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适时提出开放结尾式问题: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可采用此方式,可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回答范围广泛,使患者宣泄内心真实情感,达到心理的平衡,如这次发病是什么原因?这样使患者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护士获取大量信息,使心理护理更有针对性。
当患者询问病情时,护士应逐一耐心地做出解释,做到恰如其分的告知病情,又能让患者满意。
这就要求护士针对患者的思想知识水平、个体心理特征,用不同的安慰性、解释性和暗示性语言,由浅入深地让患者了解病情,对特殊病如癌症患者,应遵循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可直言相告,可用委婉的用辞把“癌”字说成“溃疡”或“肿块”等,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进行语言性交流沟通时,语调要柔和,声音要和谐,使人听后感到温馨、悦耳、声情并茂,音量应适中,也可根据不同场合、谈话内容来确定讲话的音量,如进行心理护理时,音量宜小,以使谈话显得亲切,患者更容易接受。
护士要学会倾听与沉默,伴随患者述说的语言、声调、表情等,加以点头和眼神的关注,使患者感觉到你不仅是在听,而且已经体会到他的心情。沉默一般用于沟通中期,主要是给患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尤其悲伤时护士沉默片刻,患者会感到你在认真听他讲述,他的讲述已感动了你,而且达到情感的交融,并给他继续讲述的信心,同时也增加对护士的信赖感。
恰当运用心理暗示:暗示是语言、寓意创造的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有时暗示能带来优于药物作用的效果。在护患沟通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暗示来帮助护患架起沟通的桥梁。
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声称呼用词是否得体,会影响到护患交流。交流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及文化层次的不同,因人而异的称呼他们,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名称称呼他们。新入院病人对环境陌生,护士应主动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绍,用清晰纯朴的语言、温和关怀的语气。如“请您先坐着休息一下,我马上为您安排床位”,让患者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束,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与患者交谈时,应掌握好开场白,理清思路。首先问候患者,从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中谈起,以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然后针对要了解的问题进行直接或间接提问,对性格开朗的患者,可给他们多一点的讲话机会,让其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感觉,以得到更完整、全面的资料;对沉默寡言与不愿谈及疾病和有关的真实情况时,护士应用引导的方法,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讨论方式进行引导或重点询问。交谈时态度要诚恳、热情,认真倾听,保持目光接触,不要有分心的举止,如看表或和他人谈话,不要打断对方话题,双方应保持使人感到舒适的距离和姿势。
一般患者初到医院都会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此刻患者渴望有人与他主动沟通,了解医院情况。护士应该抓住这个时机,面带微笑以真诚、热情的态度,以简短寒暄与问候开始,然后进行入院介绍,这样缓解患者的陌生与紧张感。
1、常微笑和对方有眼神交流
俗话说的好:“抬手不打笑脸人”,和同事相处,如果对他们正在热烈讨论的话题感觉无话可说,那么你要学会微笑倾听。和对方说话时,一定要有眼神交流。
2、在涉及具体个人的是非八卦巧妙地保持中立
这个时候,一点都不插嘴也是不好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当你的同事们八卦时,要学会巧妙地保持中立,适当地附和几句:“是么?”,对于没有弄清楚的事情千万不要发表明确的意见,总之,要学会“参与但不掺和”。
3、关注周围的新闻和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把近期的`新闻作为话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周围发生的、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比如房价啊、交通啊等等可以聊。另外,还可以讨论一下五一、十一怎么过这类大家说起来都很高兴的事情。
4、女人的话题在有女人的地方一定受欢迎
如果你想和女同事找话题,那就更简单了。关于女人的话题,一定受欢迎:美容、打折、化妆品、衣服、鞋和包、减肥……一些小技巧和小经验的交流,立马让你们话如泉涌。
5、自己要调整心态别先入为主地认为和同事无话可聊
在职场中,想要和同事愉快相处,自己首先要抱着积极融入大家的想法,平时多留心周围同事关注的事情,为寻找话题打下基础。
6、面对不同年龄层的人聊不同的话题
和年轻一点的人在一起,食物、衣服和生活中的趣事都是很好的话题,而年龄大一点、有孩子的同事在一起,话题都离不开孩子,你可以听他们说说孩子的趣事,附和几句。和年长的同事聊天,要有一种请教的姿态,表现出你希望听到他的建议和教诲。当然,这些都要因人而异,所以在平时要多留心同事的爱好和性格,寻找共同的兴趣点。
7、切忌:千万别聊同事的隐私少谈本单位的事情
同事之间在一起天南海北都可以聊,但是不要涉及私隐,即使是同事自己告诉你,你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也要三思而后行。你怎么对人,人家怎么对你。
1.首先,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不在于你的衣服多么华丽,至少让人看起来不反感吧。
你有没有遇到过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见了一次不再想见二次,如果遇到过,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样的人?
如果第一印象都不喜欢,以后成交的概率真的非常非常低了!
2.其次,我们和客户聊天的时候谁说话会更多呢?
如果作为销售说的太多,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说了那么多,是客户关心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会有效果么?
什么是沟通,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彼此双方或者多方思想或者情感的传递与反馈过程,最终达成一种共识!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销售的一方说的太多必然会忽略了客户的想法与感受。作为新人阶段也是很常见的问题,学习了很多保险知识,更希望一股脑倒出去,给每个人讲一遍,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但是这个时候很容易忽略客户的感受。
所以说有效的沟通需要进行有效的提问。
问问题又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的问题,具体不赘述,需要大家去自己练习准备(课程中我记得我也罗列了一些问题),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了解客户的情况和需求,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客户的担心,或者提供客户想要的东西。
其实在问问题过程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倾听,真正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没有理解,可以再次通过问问题来确认!
了解客户需求以后再提供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解决客户关心的问题,做到有效沟通。
3.第三,我觉得沟通其实就是聊天。
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你的表达方式,是否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或者喜欢,你说话的语气、语调、神态是否自然,是否让人听起来舒服,换位思考假想一下,如果你和自己聊天,你会觉得舒服么?如果你都觉得不舒服,那么作为客户一方会觉得舒服么?
当然这些还是需要一些经验或者历练来体悟,但是作为一个销售人员,至少要了解自己和客户沟通的目标是什么!
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医患沟通中的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沟通的前提条件。下面我整理了儿科医患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儿科医患沟通技巧01 作为医务人员,在与患儿接触时,我们应尊重患儿,与患儿交谈时,避免刺激性、伤害性语言,要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患儿,消除疑虑、恐惧、害怕心理,使其产生安全感。同时还要尊重家长,善于倾听、沟通,做好疾病的宣传 教育 。与患儿家长交谈时,应注意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孩子生病后,家长焦虑万分,渴望药到病除。首先我们对此要耐心解释,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其次,要尽可能与家长进行预见性的交流。例如发热的患儿,在输液前应向家长说明输液后体温可能还会反复;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出现腹痛、呕吐;钾盐可能出现输液部位疼痛。通过交流、交谈他们也会理解和积极配合。还要学会赞美性语言,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因此,适当的赞美孩子也是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输液时对于哭闹的孩子,合理指导家长稳定患儿的情绪。根据小儿特点播放动画片,转移其注意力。输液结束时,嘱咐按压穿刺部位1 min,并嘱患儿休息片刻,便于观察反应。将人文关怀和医疗、护理操作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患儿。 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也很重要: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情绪较易变化,不易控制,所以容易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而哭闹,以致影响患儿的治疗。如果把病房布置成为一个舒适,温馨,符合少年 儿童 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病房,既能有效的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同时也使患儿家属感觉医院对患儿的关爱。 加强健康宣教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 措施 :由于患儿身体不适,家属对相关 疾病知识 的了解不足和入院时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患儿及家属在心理上都存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感,针对患儿所患疾病,医务人员要主动予以心理疏导,缓解患儿和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通过贯穿于疾病治疗与护理全程的健康宣教不仅使年龄较大的患儿及家属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能知晓如何正确的预防疾病。 良好的沟通能较好地满足患儿及家属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需求,能促进医患关系间的良好发展,使患儿及家属更加信赖医护人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患儿才能更快的康复 儿科医患沟通技巧02 儿科医患沟通技巧之答问技巧 1. asterism 问:明明病情很严重,家长说问过朋友和周围人,或者上网查过说没什么大不了,怎么沟通? 薛主任答:如果病情很严重,医生应明确交代病情,讲清疾病的严重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告知家长孩子疾病治疗的效果或风险,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其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 医学男问:疗效不好怎么沟通? 薛主任答 :有些家长认为医生应该「包治百病」,希望「医到病除」,而对现代医疗技术达不到的地方有的家长会认为是医生的医术不高,「花钱未治好病」,从而与医方产生分歧,影响医患沟通。因此,在医患沟通时要针对患方开展医学与健康教育,告知患方治疗中的风险,给予患方治疗方案知情选择,引导患儿和家长配合治疗。 3. youlandayuan 问:研究生 毕业 后在基层医院,输液因为装修的缘故受限,也缺少儿科药,缺少轮状病毒及支原体检测等必要检测项目,小儿外科和皮肤科也跟不上节奏,只能看最简单的病。作为一名年轻大夫,怎么获得病人的信任呢? 薛主任答:作为基层医院的年轻大夫,在临床工作中态度真诚,尊重患儿和家长,认真倾听,耐心倾听,鼓励他们有充分时间诉说病情,多解释,多观察家长的反应,让患儿和家长看到你的微笑,感受到你的热情。如果病情复杂需要到上级医院诊治,在沟通时及时告知,相信会获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的。 4. yixia0612 问:您好,我是一名即将进入儿童神经内科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以前一直在成人科室实习,没有儿科的 经验 。想问您一下,有什么 方法 即能不伤害小朋友(比如不会让他觉得医生很凶是坏人),又能让家长尊重医生呢。 薛主任答:微笑,真诚。 5. englele 问:遇到发热的小孩家长问病程时间怎么回答好? 薛主任答: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根据病情实事求是回答。如果病情复杂,应及时向家长解释病情,告知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告知相关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取得家长对疾病的理解和对诊疗的配合。 6. a549788273 问:小孩子又吵又闹,怎么样才能让他安静下来? 薛主任答:接诊患儿时,声音要柔和亲切,叫孩子的名字或乳名,在患儿哭闹不能主动配合查体时,要尽量缩短查体时间,并可通过观察患儿的表情来判断其感受。医务人员还应注意满足孩子「皮肤饥饿」的需要,如搂抱婴幼儿,抚摸患儿的头部,轻拍他们的上肢和背部,使之获得亲切、友好的满足,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帮助患儿克服恐惧心理。 7. 蛊丫头问:年轻女医生在基层医院不受病人信任,每次当着我的面都会说,没有人么?没有医生么?听着挺郁闷的,早晨去查房会被当成记录留置针的护士。 薛主任答 :自信地告诉对方:「我就是医生!」 8. 严为民问:怎么与蛮横无礼的病人沟通而取得信任? 薛主任答:由于患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 文化 素养各不相同。应针对患方的特点,找到沟通的切入点,详细解释病情,取得患方的信任,引导患方正确对待疾病。 9. 荆棘鸟 0417 问:沟通最怕几种人:熟人、同行不同专业、过度细心的家长,用简单粗暴的问题让你回答复杂的病情!这些人怎么应对? 薛主任答: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务人员沟通时应充分体谅患儿父母及亲属的心情,多倾听多解释多沟通,帮助家长重复表达说过的事实,确保表述问题的准确性,提高有效沟通率。 10. lieben 小妖问:薛老师, 您好,我想请问一下,作为一名儿科大夫,您觉得相较于其他成人科室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哪种特质呢?包括与患者或者其亲属的沟通,还有日常的工作中?谢谢薛老师~ 薛主任答:儿科被称为「哑」科,医务人员在接诊时,有时要以看和听的方式为主,解读患儿的肢体语言。而且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育不一,因此在患病时的反应也不一样,医务人员要有童心,培养爱患意识,依据各年龄段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给予孩子关爱和尊重,赢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 11. 明教小毅问:许多家长来院以后,交代完病情,直接来一句,你有把握吗?没有就转院,请教一下怎么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沟通技巧?谢谢! 薛主任答 :随着独生子女和二孩政策的实施,家长对儿科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孩子生病,不但牵动着年轻父母的心,而且也牵动着祖辈的心,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生病而出现焦虑担忧、无助等不良情绪,对于住院患儿的家长更是如此。医务人员要从患儿和家长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方的愿望和实际经济状况,找到切实有效的切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积极的沟通,给患方更多的决定权,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12. 小浣 i 问:要是遇到比较蛮横,一来到就是问,这是什么问题?你能不能治好的? 我该咋回应好呢?/(ㄒoㄒ)/~~ 薛主任答:医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焦虑心情,充分考虑到家长的诉求,有针对性地解释沟通,给家长更多的决定权,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13. ghh6 问:回归正题,基层医院留守儿童就诊,爷爷奶奶文盲或蒙圈,父母无法到场签字或委托,甚至有只生不养的。万一出事,仅凭病程中的告知监护人病情记录,法律认可吗?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吗? 薛主任答: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医患沟通,而且涉及到法律层面。知情同意是必须的,祖辈签字时可以录像证明。 问:针对特殊人群比如福利院的儿童,告知病情,是福利院法人签字才获法律认可吗? 薛主任答:针对特殊人群,比如福利院的儿童,告知病情时如果福利院法人不能亲自到场,应有委托人代表。 15. lidengfeng1989 问:遇到流氓小太妹父母咋办?态度差,素质也不好~实在是没法交流~ 薛主任答:毕竟家长是为孩子好,明确告诉家长我们医护人员也是为了孩子好,大家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共同的,是一致的。如果家长实在无法沟通,请你的上级医生一起来沟通。1. 医患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2. 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 心得体会 3. 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心得3篇 4.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5. 青春期孩子沟通技巧 6.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7. 最简单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8.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9. 成功的沟通技巧案例
104 浏览 3 回答
304 浏览 4 回答
112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2 回答
321 浏览 3 回答
153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3 回答
196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2 回答
140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2 回答
306 浏览 3 回答
235 浏览 4 回答
248 浏览 3 回答
25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