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证于一炉,以阴阳定性,三焦定位,以寒热温凉调阴阳之气,以升降浮沉复三焦气化。对脾胃生理、病理与诊法、治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并附秘方、验方60余首,以飧读者。
第三章 脾胃病诊断学
三纲两常诊法,是脾胃病诊断学的核心内容,它突破了旧有四诊方法的局限,以三焦为纲,阴阳为常,概括出脾胃病舌、脉、证大纲,定病位,明病性。本章拟先介绍传统四诊方法,再介绍三纲两常诊法,以资比较融通,并将三纲两常诊法概括如本章第三节所示。
第一节 四诊大要
一、望诊
(一)望色
气乃脾气散精于面,与色相比,气的盛衰更为重要,故《望诊遵经》曰:“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气宜光明润泽,色宜红黄隐隐,故有胃气之色乃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脾病则色黄,黄如蟹腹(阳黄,黄色鲜明)者善,黄如枳实(阴黄,黄色枯槁晦暗)者恶。脾病见青色为逆中之逆(木克土,多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见黑色为逆中之顺(水侮土,多见于胃癌之黑棘皮症,难治),见红色为顺中之顺(火生土),见白色为顺中之逆(土生金,多见于贫血、营养不良)。
(二)望九窍
1.望鼻
鼻候脾,正常人鼻色红黄隐隐,含蓄明润,是胃气充足的表现。
鼻端微黄明润,见于新病为胃气未伤,属病轻;见于久病为胃气来复,属向愈。鼻端色白,多属气血亏虚,或见于失血病人。鼻端色赤,多肺胃蕴热。鼻端色青,多见于阴寒腹痛病人;若兼鼻端发凉,则病情更为严重。鼻端色微黑,为肾虚水来侮土。鼻端晦暗枯槁为胃气已衰,属病重。
鼻红肿生疮,多属胃热。鼻端生红色粉刺,称为“酒糟鼻”,多因肺胃蕴热所致。鼻孔干燥,黑如煤烟,多属高热日久或阳毒热深。鼻流腥臭浊涕为鼻渊,多胆胃郁热。鼻腔出血为鼻衄,多肺胃郁热,迫血妄行。
2.望口唇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唇色红润,是脾气充足,脾血上承。唇色淡白,多心脾血虚。唇色深红,多阳明热炽或气血两燔。口唇青紫多瘀血,口唇青黑,多寒盛或痛极。口唇干裂,脾阴胃液已伤。口唇糜烂或口腔糜烂,多脾胃积热上蒸,热邪灼伤唇、口。小儿口腔、舌上满布白斑如雪片,称为鹅口疮,多因脾胃湿热秽浊之气上蒸于口所致;若见于成人则多属病重。口角无故流涎多脾虚湿盛,脾不摄津。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称“人中满唇反”,或口频繁开合,不胜自禁皆为胃气将绝,固摄无权,属病危。
上唇系带候大肠,故上唇系带息肉或水泡多见于阳明大肠、肛门之病。
3.望齿龈
叶天士云:“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故望齿与龈的润燥情况,可了解胃津的存亡。牙齿干燥,为胃阴已伤。牙齿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甚,津液大伤。齿焦有垢,为胃热炽盛,但气液未竭;齿焦无垢,为胃热甚,气液已竭。睡中磨牙,多因胃热或虫积所致。
胃气充足,气血调匀则齿龈淡红而润泽。齿龈淡白,多血虚或失血,为血少不能充于龈络所致。齿龈红肿疼痛,多胃火亢盛,火邪循经上炎,薰灼于齿龈所致。齿龈色淡,龈肉萎缩,胃阴多有不足。齿龈出血,兼见齿龈红肿疼痛者,为胃火上炎,灼伤龈络;齿龈不红不痛微肿者,多脾虚热中。
4.望 咽
咽为胃之门,肺之关,乃水谷之道,主受纳饮食,为太阴肺所主。故望咽可知胃气顺逆与肺气强弱。咽部红肿糜烂,多胃火上炎,胃气上逆,可见之于现代医学所谓胃食管反流病。咽部色淡漫肿,多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若睡中口干或晨起口干,则又兼津不上承。天堂水疱粒细晶莹,多有虫积。
5.望目
眼睑属脾,为肉轮。目眦淡白为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而精血亏虚,目胞色黑为火衰水盛,脾湿下注。目胞浮肿多脾虚湿胜,固摄无权。眼窝凹陷,胞睑下垂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昏睡露睛乃脾胃虚弱,固摄无权,元神外泄。白睛发黄为肝胆脾胃湿热。白晴黑斑,乃是虫积。
(三)望形体
皮毛、肌肉、血脉、筋骨皆赖胃气以养。脾主肌肉,肌肉丰满,坚实有力,是脾胃之气旺盛,气血充足;肌肉消瘦,软弱无力,则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大骨枯槁,大肉下陷为胃气衰败。体胖食少,肉松皮缓,为形盛气衰,固摄无权。爪甲苍白无华,乃因生化乏源,气血不荣。小儿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颅呈方形者,脾胃每有不足。囟门突起,脾虚湿停,形体失摄;囟门凹陷,清阳不升。发黄干枯,脾精不荣;面削颧耸,胃气将绝。
(四)望姿态神情
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则神倦乏力,懒言,四肢不收,或但卧不得坐,坐则眩晕(眩晕坐立甚,卧轻者为清阳不升;坐立轻,卧甚者为肝阳上亢;餐后加重者多脾虚痰湿上泛),或头部低垂,无力抬起,两目深陷,呆滞无光。以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手足蠕动,乃脾胃气虚,筋脉失养,形体失固。摄空理线,循衣摸床为阳明热炽,心神不宁。
(五)望腹
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直立时可稍隆起,约与胸平齐,仰卧时则稍凹陷。望诊时应注意观察腹部的形态表现,如是否对称,有无隆起、凹陷、青筋暴露以及脐部情况等。
腹部膨隆为仰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胸骨至耻骨中点连线。若单腹膨胀,四肢消瘦者,多属臌胀。若腹部胀大,周身倶肿者,多属水肿。腹局部膨隆,应虑积聚。
腹部凹陷即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骨至耻骨中点连线,多脾胃气虚,升举无力。若腹皮甲错,深凹着脊,为胃气将绝。腹陷如木板,乃热毒大症(腹膜炎)。左腰部皮肤蓝色,可见于重症之大柴胡汤证(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新生儿脐部色青或黑,局部发硬,多为脐风危证。婴幼儿脐部红肿糜烂,或流脓水,为脐部不洁,湿热蓄结。水肿、臌胀病人脐部突出,则后天已绝,先天衰败,为病重。腹壁有半球状物突起,多发于脐孔、腹正中线、腹股沟等处,每于直立或用力后发生者,多属疝气。腹部皮肤皱摺处(如腹股沟及系腰带部位)有褐色素沉着,见于肾阳虚证患者(Addison病)。胃型、肠型或蠕动波可见之于阳明胃肠不通证(胃肠梗阻)。
脾胃虚弱则声低气短,呵欠频作。小儿啼哭不止或夜啼,多属过食生冷,脘腹疼痛,或心脾蕴热,或食积、虫积。呕吐之症,有声无物为干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吐。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出物清稀者为脾胃虚寒。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者多属实热。重症热扰神明,呕吐呈喷射状伴头痛如裂。吐利并作,应虑霍乱,并进一步区分真霍乱与类霍乱。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反胃,多胃阳虚。食入即吐多胃热。口干欲饮、饮后则吐为水逆呃逆之症,呃声频频,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呃声低沉、声弱无力,多属虚寒。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邪或热邪客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者,乃胃气衰败。
嗳气酸腐并脘腹胀满者,多宿食停滞,属实证。嗳声频繁而响亮,嗳气后胃脘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肝气犯胃。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腹胀者,多脾虚气逆。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寒邪客胃。
肠鸣为腹中肠道蠕动漉漉作响的症状。在正常情况下难以闻及。当肠道传导失常或阻塞不通时,则肠鸣高亢频急。重病肠鸣反而完全消失,且腹部胀满疼痛,此难治。脘鸣与肠鸣不同,胃脘部鸣响如囊裹水,振动有声,立行或推抚脘部,其声漉漉下行者名脘鸣,多为水饮留聚于胃;鸣响在腹,如饥肠漉漉,得温得食则减,饥、寒则重者,为肠鸣,多脾气虚弱,水湿停聚,故《灵枢·口问》篇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腹中肠鸣如雷,腹满,大便泄泻者,多风、寒、湿邪直中太阴。腹中微有肠鸣,腹胀,纳呆者,多脾气虚弱,传导无力。
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或消化不良有关,多属胃热积滞。伴咳吐脓血,为内有脓疡,伴头痛浊涕者为鼻渊,伴牙龈腐烂者为牙疳,口臭如烂苹果味者,为消渴危证。口气臊臭,多肝臭。口有尿味,多水肿危证。
大便酸臭难闻者,多胃热。臭如败卵,甚则夹有未尽消化物,或矢气酸臭者,为宿食停滞。呕吐酸腐或嗳气酸腐者亦为食积。
二、问诊
(一)问寒热汗出
问寒热汗出,可知脾胃阴阳盛衰。凡寒热汗出之证,首辨外感内伤。脾胃内伤畏寒,见风见寒或居阴寒之处便觉恶寒,得温则止;其热为蒸蒸躁热,且躁作寒已,寒作躁已,得凉则止,或热极汗出亦解。午后潮热且病情加重者,多脾胃气虚发热,其热势可高可低。脾胃内伤发热,手心热甚于手背。午后潮热,或寒热互见者为内伤热中之证,但寒无热者为未传寒中之证。日晡(申时,下午3〜5时)潮热,伴渴饮便秘者,多阳明热结。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多脾胃湿热郁蒸。
脾胃气虚,表阳不固,多见自汗。手足心汗,连绵不断,兼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脉洪数者,多阳明热盛。若汗出过多,伴头身困重,身热不扬,或头汗出,多三焦湿热郁蒸。盗汗、阴囊汗出可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
(二)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可知脾胃水谷纳运功能之强弱,在脾胃病问诊中具有重要意义。
1.口渴饮水
口渴指口干渴的感觉,饮水指实际的摄水量。口渴与饮水的多少,二者共同反应脾胃纳运水液的功能状态。
总之,口渴与喜饮病机有二:一为津液损伤,二为津不上承。 津不上承之病机亦有两端:一为痰饮水湿内阻,邪水阻滞,真水不升,必渴而不喜饮,饮亦不多,饮后则泛泛欲呕;二为脾胃阳虚,气不布津,或阳虚湿阻,真水不升,多喜热饮,饮亦不多。 喜热饮者多寒,喜冷饮者多热。
2.食欲食量
食欲是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是指实际的进食量。二者共同反应脾胃纳运谷物的功能状态。
厌食是食欲减退,纳呆是进食量少。厌食每伴口味异常或情志不舒,治宜芳香醒脾开神(食欲口味乃胄神之所主)。纳呆是饮食停滞或胃虚不纳所致,治宜开胃化滞。喜辛辣热食者多寒,喜冰水冷食者多热。
饥指饥饿的感觉。生理情况下,饥饿——食欲——食量多成正相关。凡易饥,皆因胃火炽盛(虚火或实火,扰动胃阳磨谷),腐熟太过。消谷善饥,多因实火。《灵枢·师传》篇曰:“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若消谷善饥,形体反见消瘦者,多见于消渴早期,仍以实火为主。如多食易饥兼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所谓胃强,是指胃的腐熟功能过亢,故多食易饥;所谓脾弱,是指脾运化水谷功能减弱,故大便溏泄,诚如《医学入门》所云:“能食不能化者,为脾寒胃热。”饥不欲食,多阴虚火炽。虚火内扰,胃阳磨谷下传,故易饥;阴虚津亏,谷物不熟(如釜中煮粥,釜中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故不欲食。嗜食异物,多属虫病,九虫扰动胃神所致。
新病食欲减退,乃正气抗邪,病轻;久病食欲减退,乃脾胃虚弱。在疾病过程中,食欲恢复,食量渐增,胃气渐复,疾病向愈;若食欲逐渐不振,食量渐减,是脾胃虚弱,病情加重;久病重病,突然欲食或暴食,为除中,胃气将绝,危在旦夕。
3.口味
口淡为脾胃虚弱,胃神不醒。口苦为胆火,口臭为胃火,口酸为食积, 口甜、口腻皆因于湿,脾虚亦可口甜,但苔薄多津 ,口咸为肾虚水泛。肝病嗜酸,心病嗜苦,脾病嗜甘,肺病嗜辛,肾病嗜咸。口味异常最易影响食欲,其原因有三:一为脾胃虚弱,口淡无味,纳呆不香。口淡嗜甘或食物涎沫回口觉甘者亦属脾虚;二为浊邪阻滞,口味异常,纳谷不香;三为胃神浮越,口感异常,属现代医学所谓神经官能症范畴。口中觉酸,原因有三:一为反酸,为胃气上逆,嗳气酸腐,甚者呕吐酸腐;二为泛酸,为口多涎沫,味酸不臭,酸自口生,非自下冲出,为脾虚之故;三为反胃呕吐之前,口泛酸水,当属泛酸之一。
(三)问二便
大肠、膀胱同属下焦,主出而不入,故问二便可知水谷之所出。《景岳全书》曰:“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
1.大便
大便异常有便次、便质、排便感觉异常的不同。
①便次异常有便秘、泄泻、泻秘交替不同。便秘多因热结或阴亏,或气虚传送无力,或阳虚寒凝,或湿热阻遏,或瘀血凝滞,或肝郁气滞,以致肠道气机壅滞而秘。泄泻多因脾虚寒湿,若泻下黄糜、腹痛、肛门灼热多属阳明大肠湿热。
②便质异常有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与便下脓血不同。完谷不化乃脾胃虚弱,水谷不化。其谷物完全不化,吃啥便(或吐)啥者,为胃阳不磨;其谷物已化,五谷难辨而未尽消化者,为脾阳不运。溏结不调乃脾胃虚弱,津液不别,有时结时溏与大便先硬后溏二种。便下脓血为湿热阻滞,热伤肠膜,有偏脓、偏血、脓血并重三种。偏脓者为白痢,以气分为主;偏血者为赤痢,以血分为主;脓血并重者气血两伤。大便下血有便血两分(多痔疮出血)与便血混杂不同;或见先便后血(远血)与先血后便(近血)之异。血色有鲜红、暗红、酱红、柏油样便不同。大便色黑,乃属瘀血。大便不臭,自小肠泻出;大便臭秽,在大肠停留。
③排便感异常有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泻失禁、肛门气坠不同。前三者多因下焦湿热气滞,后二者多因气虚下陷,固摄无权。然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亦有因于气虚下陷者,辨证之要有二:其一为患者虽未食辛辣燥热食物,仍时发大便灼热不适。其二为 右手脉寸涩关弱 。病由脾胃虚弱,谷气下注,变生湿热,吾师曾升平主任医师喜用调中益气汤加黄柏、泽泻治之,甚效。
2.小便
小便异常有尿量异常、尿次异常与排尿感异常,部分病人亦可见尿质异常。
①尿量异常包括尿量增多与尿量减少。尿量增多多属虚寒,有夜尿增多与昼尿增多不同。饮水、气温、运动等皆可影响尿量。若渴饮小便无度乃消渴。尿量减少多津伤,或因脾胃虚弱,气不化津而水湿停留。
②尿次异常包括小便频数、癃闭。小便频数或因下焦湿热,或肾虚失固,或脾虚失摄。癃闭或因湿热下注,或瘀血结石阻塞,或脾肾亏虚,气化无权,开合失司。
③排尿感异常包括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四种。前者多因中焦湿热下注,后三者多因脾肾气虚、固摄无权。
④尿质异常包括血尿与尿浊。血尿有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之分。肉眼血尿有尿色鲜红、酱红、洗肉水样与尿中夹杂血块等不同表现。尿浊有脓尿、蛋白尿(尿多泡沫,久久不散)、乳糜尿或尿前尿后挟白淫不同。尿黄亦属尿质异常。尿带甜味,渴饮无度者多消渴病,尿臭秽难闻者,尿多久停膀胱。排尿前有矢气自尿道出者为阴吹。
(四) 问脘 腹疼痛痞胀
1.定病位: 凡脘腹疼痛痞胀先别胃痛(胃痞、胃胀)与腹痛(腹胀、腹满)不同。胃痛(胃痞、胃胀)有上、中、下三脘不同。腹痛(腹胀、腹满)有大腹、小腹、少腹不同。大腹为脾,小腹为膀胱、肛门,少腹为大肠,乃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
2.定病性: 脘腹不适,有疼痛与痞胀不同。痞胀属气化失常,病多在气分;疼痛属形质损伤,病多在血分。
①痞胀:痞胀有痞、胀、满不同。在胃脘有脘痞与脘胀之分。脘胀指患者自觉胃脘胀满(主观感觉),用手按之并不坚满,多属气滞或虚胀。脘痞指患者非独主观感觉胃脘填塞胀满,用手按之亦觉坚满,甚则微痛或大痛,多属气、血、痰、火、湿、食、热邪郁结停滞。在腹有腹胀与腹满不同。腹胀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主观感觉),望之腹部并不隆起,按之亦不觉满。腹满指患者非独主观感觉腹部胀满,望之腹部隆起,按之觉满,扣之空空然,或如罐盛水,甚者振摇可及水波荡摇之感。
②疼痛:暴痛多实,久痛多虚;剧痛多实,隐痛多虚;食后痛势加剧多实,食后痛势减弱多虚;空腹痛、夜间痛多虚,饱痛多实。腹部疼痛首先应排开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绞痛、输尿管结石、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卵巢囊肿、宫外孕等),再进一步区分肝胆胰疾病、腹膜疾病(腹膜炎、腹腔肿瘤、疝气)与胃肠疾病,胃脘疼痛应注意区别不典型心绞痛发作与早期阑尾炎。
③冷暖:凡胃脘灼热嘈杂多热,脘腹冷痛喜暖为寒。
太湖中医学堂:专注中医传承,发扬国粹,守护生命,传承文明,太湖宏愿,医道永传
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本文对胃肠外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探讨。选取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胃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一组为优质护理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最后将两组所得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胃肠外科;优质护理;分层管理;基础护理;技术革新
胃肠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胃肠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压力,在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优质临床护理,既可以帮助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又可以减轻其身体上的痛苦,帮其消除理顾虑,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1]。
1 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在5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在(±)岁,其中有3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胃肠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直肠癌、胃部肿瘤、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等,均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一般护理服务。
方法
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 随着我院责任护理模式的改进,护理 规章制度 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近来分层管理模式正为医院各部门广泛关注和运用,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护理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医院应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2]。首先要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具体的服务内容;重新建立分层培训管理机制,结合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级别的不同对其培训目标、内容和计划做适当的安排,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工作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时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有欠缺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指正,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如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卫生的治疗器械、与患者适当的沟通等等。对于入住到医院的胃肠患者,首先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病房,向其宣传和普及护理知识以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在患者的床边,尤其是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建立流动式的护理工作站,加强护理流动车的巡逻检查工作,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多个流动输液架,方便手术后的患者早期的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帮其缓解心理上的顾虑,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心,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等等。
加强技术革新 由于胃肠疾病和容易导致患者及其周围的人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加强胃肠护理技术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3]。如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后使用的人工肛门会给其带来严重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粪便很容易污染到造口周围的皮肤,发出异味,并容易产生由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此外,由于恶劣的气味和不忍直视的画面,让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害怕被家人和朋友嫌弃、厌恶,有些患者还对癌症和死亡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完善的护理技术,并加强及时更新,利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尽量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增大痊愈的速度。
2 结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中,有18例患者取得显著效果,5例患者效果较明显,2例患者的效果一般;在一般护理服务小组中,有8例患者的效果显著,12例患者效果较明显,5例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一般。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3 讨论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点。平等对待健康人、残疾人和疾病患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服务;将护理、生理和心理护理的服务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把护理服务的科研、管理、对策、环境和效果作为一个整体;将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的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时间上的整体。
在我院肠胃外科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使患者的医疗环境得到了大程度的改善,硬件设施的舒适度也有所增强。临床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同时的促进与维护。除了要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精神上的安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其社会需要,同时通过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4]。
本次调查研究是严格按照优质护理的服务计划进行的,并根据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实际病情细化工作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技术的革新,使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其及其家属的满意率。
4 结语
在本次胃肠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过程当中,笔者获益匪浅,得到深刻的认识。胃肠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都是相对复杂的,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素质上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优质护理服务达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在掌握最新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已获得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配合,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骆菊英,朱慧琴,罗庆玲.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419.
[2]严娜萍,任品芬,王品楠.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77-78.
[3]陈敏.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24-225.
[4]王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27-1128.
【关键词】外科;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0254―01
护理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 措施 ,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床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共进行胃肠减压术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年龄17―80岁,平均58岁。肠梗阻40例,胃癌5例,胰腺炎12例,胆石症8例。
胃肠减压方法先将患者充分准备后,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胃管,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全管后,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均匀地插入患者的胃内,边插边瞩其吞咽,同时耐心地告之不要紧张,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长度确定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2 护理
置管前 普外科患者均为清醒患者,所以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向患者说明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说明置管过程中不适,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及配合的重要性。
置管中
充分润滑胃管:润滑的长度为需要的插入的长度。插管中,病人若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提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对清醒病人插管,由于患者恐慌,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有时不�与医务人员配合,所以成功率可能会降低。根据我科临床可采取口含温开水或石蜡油使患者唾液分泌增多,促进吞咽动作,有时也可坐起插管。插管时先将胃管与鼻孔平行插入2cm后改呈60°角,继续插入至鼻咽部,约插入15cm后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紧贴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使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此时嘱患者边吞咽边将胃管缓缓插至所需长度后固定。
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的方法:
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音。然后,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以胶布固定在鼻尖部,接上胃肠减压器。
胃管固定方法:传统的固定方法因受出汗、胃管重力影响,固定的胶布�脱落,经改良后的胶布固定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大大减少了胃管因固定不当而脱出的机率。方法是首先将固定处管周的石蜡油和病人鼻梁上的油渍用纱布擦净,用3m贴剪成碟翼状备用,将剪好的胶布头部固定于鼻梁上,胶布两翼分别缠绕于胃管上,一般每日更换一次,汗液分泌物浸湿胶布后应及时更换。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有无出血情况,如有鲜红色液体引出,说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及速度,若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应与医生联系,及时纠正。
基础护理在置管期问,随时评估病人口腔黏膜的损伤、溃疡、感染及咽部不适情况作好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定时清洁鼻腔;长期使用胃管病人,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改变胃管置人部位,避免胃管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加强呼吸道理保持适宜的病室温湿度,一般温度为18―20度,湿度为5O一70%,经常协助病人拍背咳嗽、做深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3]。
拔管的护理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无腹胀,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胃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以减少刺激。拔出胃管后,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3 胃肠减压管脱出的原因:留置胃管是普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中最不适的引流管。
对于神志清楚的部分患者由于对鼻胃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之承受着病痛和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不能耐受鼻胃管所带来的咽痛等不适,情绪急躁将胃管强行拔出。
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应有的不适,稳定患者的情绪。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②留置胃管期间,向鼻孔处滴石蜡油,每日1次。减小胃管与鼻黏膜的磨擦,减少不舒适感。
固定不牢,自行脱出主要原因:①鼻胃管固定不妥,胶布成为活环。传统的方法是将胶布绕管缠绕360°,然后交叉粘贴在上唇面颊部。缺点是缠绕鼻胃管的胶布�受鼻涕浸湿,形成活环,上唇面颊分泌的油渍�造成胶布失去粘性而脱落。②鼻饲治疗或胃管内注药时因操作不当或病人不注意或活动时均可导致鼻胃管脱落。
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 鼻饲治疗时由于患者不遵守医嘱自行调节加大胃管营养液的滴速,或鼻饲物过凉导致短时间内大量营养液倾倒入胃,引起胃部不适引起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同时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少,当鼻胃管被药物、黏稠的胃液、食物残渣等堵塞造成不通时,胃肠道的积气积液不能排出,造成胃肠道的逆蠕动,鼻胃管和胃内容物一同呕出。
4 预防对策
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关心体贴,耐心解释病情,讲述鼻胃管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鼻饲对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营养状�的作用以及经胃肠道用药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昏迷病人护士应向家属讲解,以取得配合,做好监护避免将鼻胃管自行拔出。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
做好胃管知识的健康 教育 为了保证宣教效果,应在插管前、后多次宣教。在插胃管前宣教时,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胃管固定方法及如何防止胃管拔出。通过宣教,引起患者的重视,掌握在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不要牵拉胃管。在发现或无意识中将胶布抓脱落时,及时按信号灯让护士重新固定。
加强巡视特别是加强夜间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对意识障碍患者,在无护士专人护理的情�下,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约束,防止无意拔管。 护理操作中每一项技术都需要大家去思考,去反复的推敲,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死板的,其实每一项操作都会有人性化护理穿插与整个操作当中,就需要大家去努力,增强病人的应对和适应能力,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5 体会
胃肠减压在普外科是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胰腺炎、胆石症等手术患者术前都要留置胃管。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局部解剖和操作方法,力争插管顺利,减压通畅。不断 总结 经验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经常巡视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建芳_夕 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及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3卷第1期
[2] 郭桂芳姚兰_夕 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03 浏览 4 回答
152 浏览 2 回答
174 浏览 2 回答
336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9 回答
180 浏览 3 回答
135 浏览 6 回答
291 浏览 2 回答
154 浏览 3 回答
354 浏览 7 回答
115 浏览 3 回答
313 浏览 2 回答
169 浏览 2 回答
122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