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文字【通用名】 依达拉奉注射液 【商品名】 必存? 【英文名】 Edaravone Injection 【汉语拼音】 Yidalafeng Zhusheye 【化学名称】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 【分子式】 C10H10N2O 分子量: 【药理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依达拉奉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200mg/kg组的动物出现尿色橙褐、流泪、流涎和自主活动减少,体重和食量轻微下降;200mg/kg组雌鼠平均性周期延长,雌鼠、雄鼠生育力降低,胎仔胸腺残留率升高。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妊娠大鼠静脉给予依达拉奉3、30、300mg/kg,300mg/kg组母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减缓,给药后出现伏卧、步态不稳、自发运动减少、流泪等;各剂量组雄性胎仔体重及30mg/kg组雌性胎仔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胎仔内脏畸形率升高,幼鼠耳廓展开、眼睑开裂、睾丸下垂、阴道开口有延迟倾向。妊娠新西兰白兔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100mg/kg,100mg/kg组动物出现尿液橙褐色、步态失调、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异常、后肢麻痹,给药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炎症;3、100mg/kg组动物胎盘重量显著增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妊娠Wistar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0mg/kg组动物给药期间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量降低,出现摇头、眨眼、流泪、自发运动减少等症状。幼鼠出生后28天旷场实验结果显示20、200mg/kg组幼鼠移动次数增高。 【药 动 学】据国外文献报道: 血药浓度: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和65岁以上健康老年受试者(5例),以体重剂量,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脉滴注,连续给药2天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和以起始给药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所求得参数。 【药代参数】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健康老年受试者(5例) Cmax(ng/ml) 888±171 1041±106 t1/2α(h) ± ± t1/2β(h) ± ± (平均值±标准差)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两者血浆中药物浓度几乎都同样消失,没有蓄积性。 血清蛋白结合率 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依达拉奉的人血清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和89~91%。 代谢 在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在血浆中的代谢物为硫酸络合物、葡萄糖醛酸络合物。在尿中主要代谢物为葡萄糖醛酸络合物、硫酸络合物。 排泄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使用本品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滴,连续2天给药,每次给药至12小时排泄尿液中含~%原药,~%代谢物。 【适 应 症】 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先锋唑啉钠、盐酸哌拉西林钠、头孢替安钠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因此合并用药时需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等观察。 2、本品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3、不可和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或由同一通道静滴(混合后可致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4、勿与抗癫痫药(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混合(产生混浊)。 5、勿与坎利酸钾混合(产生混浊)。 【不良反应】据日本临床病例569例观察,26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16次(),皮疹4次()。569例中临床检测值异常变化的有122例(),主要是AST上升(43/558)、ALT上升(46/559)等肝功能检测值异常。 严重不良反应有: 1、急性肾功能衰竭(程度不明) 用药过程中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并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低下表现或少尿等症状时,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2、肝功能异常、黄疸(均程度不明) 伴有AST、ALT、ALP、γ-GT、LDH上升等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用药过程中需检测肝功能并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3、血小板减少(程度不明) 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给药并正确处理。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程度不明) 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出现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表现和临床症状时,停止给药并进行正确处理。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表现为: 1、过敏症():主要表现为皮疹、潮红、肿胀、疱疹、搔痒感; 2、血细胞系统():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 3、注射部位():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疹、红肿等; 4、肝脏(发生率>5%):主要表现为AST升高,ALT升高,LDH升高,ALP升高,γ-GT升高。(发生率为):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阳性,胆红素尿。 5、肾脏():主要表现为BUN升高,血清尿酸升高,血清尿酸下降,蛋白尿、血尿、肌酐升高(程度不明); 6、消化系统():嗳气 7、其他():发热,热感,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蛋白减少,CK(CPK)升高,CK(CPK)降低,血清钾下降,血清钙下降。 【禁忌】 1、重度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既往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 【注意事项】 1、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 3、心脏疾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或可能伴见肾功能不全)。 4、高龄患者慎用(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道)。 因有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因此在本品给药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同时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尤其是高龄患者,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告(大部分都在80岁以上),应特别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或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本品(尚不能确定关于妊娠期给药的安全性)。 2、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必须应用时,在给予本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动物实验中有向乳汁中分布的报告)。 【儿童用药】 儿童不应使用本品(因没有使用经验,尚不能确定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老年患者用药】 因老年生理机能低下,不良反应出现时应停止给药并适当处理。 一般而言,高龄患者(80岁以上)应慎用。 【用法用量】一次30mg,每日两次,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一个疗程为14天以内。尽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透明液体。 【规格】 5ml:10mg 【包装】 易折曲颈安瓿,每盒6支。 【价格】 468元/盒 【生产企业】 上海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31 四片青霉素烧焦一个十八岁少女 家庭护士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丘吉尔与青霉素的发明者 健康必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分析青霉素V钾粉末药品 生命科学仪器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药物影响皮试结果致青霉素过敏反应死亡2例报告 山东医药 2007/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微波对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生物学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对青霉素连续用药过程中更换批号重做皮试的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痰热清联合青霉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40例 陕西中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联合青霉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青霉素对老化洋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1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改进方法 现代医药卫生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 青霉素G不合理应用分析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3 青霉素过敏性皮试——一道难解的医学难题 首都医药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4 青霉素脱敏治疗二期复发性梅毒1例的护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5 基于多向核主元分析的青霉素生产过程在线监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6 氨苄青霉素过敏致严重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7 口服青霉素V钾片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8 青霉素诱发18例癫痫样发作回顾性分析 中国药房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9 展青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0 苄星青霉素治疗67例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7/01 51 桐油青霉素制剂在外科的应用 兽医导刊 2007/04 5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素G钾 分析试验室 2007/04 53 注射用青霉素钠稳定性考察 黑龙江医药 2007/02 54 应用青霉素瓶胶塞环状缝合治疗猪直肠脱 养殖技术顾问 2007/04 55 青霉素V亚砜酸的制备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56 羟氨苄青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3 57 过敏性休克岂是青霉素的“专利”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04 58 青霉素过敏继发癔症盲1例 临床荟萃 2007/07 59 介绍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临床护理杂志 2007/02 60 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研究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01
#孕妇##幽门螺杆菌[超话]##细菌##怀孕#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一种细菌,大家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却又有些陌生。
尽管幽门螺杆菌十分常见,但一提起它,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恐惧,一想到身体里面有个能增加 “ 胃癌 ”风险的细菌,那怎么能行?尤其是对于那些怀了宝宝的新妈妈们来说,就更加担心了。
感染了这种细菌,会对自己有什么危害呢?会影响到宝宝的 健康 吗?需要立刻去杀菌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非常常见的,在我们国家有大概40%-60%的人群感染了它,对于新妈妈来说也同样是这样。所以当知道你感染了它,千万不要焦虑、担心,毕竟有差不多一半甚至更多的人和你一样都有着同样的苦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幽门螺旋杆菌并不会带来什么大的危害,因此 没有必要 特意在怀孕期间去把它杀死。如果要杀菌,需吃2个礼拜的药,包括胃药和两种抗生素,服用这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也可能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更不好的后果。
所以,在决定是否需要杀菌之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先弄清楚: 幽门螺杆菌到底有什么危害,自己的不舒服是不是和它有关。
1.消化道不良
很多人一有胃的不舒服总会想到幽门螺旋杆菌。的确,它不仅跟一吃就饱、肚子胀、不想吃东西这些消化不良的症状相关,可能还会导致溃疡,有时还跟我们胃的萎缩、肠化有关。但是大部分新妈妈的消化不良和饮食不规律、劳累、紧张有关, 与菌并没有多大关系 ;就算有了萎缩、肠化,也不会立即出现异型增生、演变成癌,等到哺乳结束过一段时间后再治疗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你现在这个状态可以吃药吗?并不能,所以还是安心养胎、调整心情和饮食最重要。
2.剧烈呕吐
电视剧里面,我们经常能看到女主突然感到恶心去卫生间吐了几次,到医院一检查——怀孕了,其实孕吐在妊娠早期很常见,一般20周以后就基本缓解了。但会有一部分孕妇吐得厉害,甚至可能持续到最后,并且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比如说体重减轻、脱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严重的可能导致新生儿早产、畸形。
国内外有科学家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孕妇出现剧烈呕吐的概率更高,可能是因为它可以导致胃黏膜的损伤、溃疡、出血,加重呕吐。所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要是你怀孕的时候一直吐得厉害,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杀菌的治疗,也许有用。
3.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它们也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关系不是那么大。子痫前期是指妊娠20周以后首次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而幽门螺旋杆菌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增高。所以如果怀孕前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又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可以考虑先杀菌,后怀孕。
4.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两个病在怀孕过程中经常发生,而贫血会导致孕妇及胎儿的 健康 受到危害。有科学家发现,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在纠正贫血治疗的同时进行杀菌治疗将会得到更良好的疗效。同时,这个菌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杀菌对血小板的恢复有显著影响。所以,新妈妈们,如果当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需要咨询医生,考虑杀菌治疗。
5.其他
除了上面4种常见的危害,对妈妈来说,有幽门螺杆菌出现早产、流产等的概率可能更高;对宝宝来说,宝宝的体重往往偏低。但这些,目前都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也不能肯定杀菌就有很大的用处,毕竟吃药杀菌害处也很大。
尽管上面提到了很多幽门螺杆菌对孕妇可能的危害,但其实发生的可能性很低很低,我们需要记住的是:
①如果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怀孕前或者哺乳结束后再杀菌;
②如果有严重呕吐,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杀菌(7日疗法);
③怀孕前3个月杀菌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和拉唑,杀菌不能自作主张;
④大部分胃的不舒服和菌没有关系,不要总怪它!
参考文献:
Nguyen C T , Davis K A , Nisly S A , et al.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Special Patient Populations[J]. Pharmacotherapy, 2019, 39(1). 1011-1022
黄越前. 孕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3):245-248.
作者简介 :
南京医科大学消化内科硕士在读
消化病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院长助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分会GERD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 健康 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肿瘤学组成员,江苏省医学会科学与普及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科学与普及分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消化专委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 健康 传播专委会委员。
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 文字 【通用名】 依达拉奉注射液 【商品名】 必存? 【英文名】 Edaravone Injection 【汉语拼音】 Yidalafeng Zhusheye 【化学名称】 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 【分子式】 C10H10N2O 分子量: 【药理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依达拉奉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200mg/kg组的动物出现尿色橙褐、流泪、流涎和自主活动减少,体重和食量轻微下降;200mg/kg组雌鼠平均性周期延长,雌鼠、雄鼠生育力降低,胎仔胸腺残留率升高。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妊娠大鼠静脉给予依达拉奉3、30、300mg/kg,300mg/kg组母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减缓,给药后出现伏卧、步态不稳、自发运动减少、流泪等;各剂量组雄性胎仔体重及30mg/kg组雌性胎仔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胎仔内脏畸形率升高,幼鼠耳廓展开、眼睑开裂、睾丸下垂、阴道开口有延迟倾向。妊娠新西兰白兔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100mg/kg,100mg/kg组动物出现尿液橙褐色、步态失调、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异常、后肢麻痹,给药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炎症;3、100mg/kg组动物胎盘重量显著增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妊娠Wistar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0mg/kg组动物给药期间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量降低,出现摇头、眨眼、流泪、自发运动减少等症状。幼鼠出生后28天旷场实验结果显示20、200mg/kg组幼鼠移动次数增高。 【药 动 学】据国外文献报道: 血药浓度: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和65岁以上健康老年受试者(5例),以体重剂量,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脉滴注,连续给药2天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和以起始给药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所求得参数。 【药代参数】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健康老年受试者(5例) Cmax(ng/ml) 888±171 1041±106 t1/2α(h) ± ± t1/2β(h) ± ± (平均值±标准差)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两者血浆中药物浓度几乎都同样消失,没有蓄积性。 血清蛋白结合率 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依达拉奉的人血清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和89~91%。 代谢 在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在血浆中的代谢物为硫酸络合物、葡萄糖醛酸络合物。在尿中主要代谢物为葡萄糖醛酸络合物、硫酸络合物。 排泄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使用本品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滴,连续2天给药,每次给药至12小时排泄尿液中含~%原药,~%代谢物。 【适 应 症】 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先锋唑啉钠、盐酸哌拉西林钠、头孢替安钠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因此合并用药时需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等观察。 2、本品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3、不可和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或由同一通道静滴(混合后可致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4、勿与抗癫痫药(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混合(产生混浊)。 5、勿与坎利酸钾混合(产生混浊)。 【不良反应】 据日本临床病例569例观察,26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16次(),皮疹4次()。569例中临床检测值异常变化的有122例(),主要是AST上升(43/558)、ALT上升(46/559)等肝功能检测值异常。 严重不良反应有: 1、急性肾功能衰竭(程度不明) 用药过程中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并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低下表现或少尿等症状时,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2、肝功能异常、黄疸(均程度不明) 伴有AST、ALT、ALP、γ-GT、LDH上升等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用药过程中需检测肝功能并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3、血小板减少(程度不明) 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给药并正确处理。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程度不明) 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出现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表现和临床症状时,停止给药并进行正确处理。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表现为: 1、过敏症():主要表现为皮疹、潮红、肿胀、疱疹、搔痒感; 2、血细胞系统():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 3、注射部位():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疹、红肿等; 4、肝脏(发生率>5%):主要表现为AST升高,ALT升高,LDH升高,ALP升高,γ-GT升高。(发生率为):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阳性,胆红素尿。 5、肾脏():主要表现为BUN升高,血清尿酸升高,血清尿酸下降,蛋白尿、血尿、肌酐升高(程度不明); 6、消化系统():嗳气 7、其他():发热,热感,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蛋白减少,CK(CPK)升高,CK(CPK)降低,血清钾下降,血清钙下降。 【禁忌】 1、重度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既往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 【注意事项】 1、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 3、心脏疾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或可能伴见肾功能不全)。 4、高龄患者慎用(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道)。 因有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因此在本品给药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同时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尤其是高龄患者,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告(大部分都在80岁以上),应特别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或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本品(尚不能确定关于妊娠期给药的安全性)。 2、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必须应用时,在给予本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动物实验中有向乳汁中分布的报告)。 【儿童用药】 儿童不应使用本品(因没有使用经验,尚不能确定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老年患者用药】 因老年生理机能低下,不良反应出现时应停止给药并适当处理。 一般而言,高龄患者(80岁以上)应慎用。 【用法用量】 一次30mg,每日两次,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一个疗程为14天以内。尽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透明液体。 【规格】 5ml:10mg 【包装】 易折曲颈安瓿,每盒6支。 【价格】 468元/盒 【生产企业】 上海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资料 参考资料:回答者:shandong蕾 - 总兵 十级 回答者:47255295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7-13 08:43依达拉奉 【通用名】 依达拉奉注射液 【商品名】 必存? 【英文名】 Edaravone Injection 【化学名称】 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 【药理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依达拉奉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200mg/kg组的动物出现尿色橙褐、流泪、流涎和自主活动减少,体重和食量轻微下降;200mg/kg组雌鼠平均性周期延长,雌鼠、雄鼠生育力降低,胎仔胸腺残留率升高。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妊娠大鼠静脉给予依达拉奉3、30、300mg/kg,300mg/kg组母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减缓,给药后出现伏卧、步态不稳、自发运动减少、流泪等;各剂量组雄性胎仔体重及30mg/kg组雌性胎仔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胎仔内脏畸形率升高,幼鼠耳廓展开、眼睑开裂、睾丸下垂、阴道开口有延迟倾向。妊娠新西兰白兔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100mg/kg,100mg/kg组动物出现尿液橙褐色、步态失调、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异常、后肢麻痹,给药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炎症;3、100mg/kg组动物胎盘重量显著增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妊娠Wistar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0mg/kg组动物给药期间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量降低,出现摇头、眨眼、流泪、自发运动减少等症状。幼鼠出生后28天旷场实验结果显示20、200mg/kg组幼鼠移动次数增高。 【药 动 学】据国外文献报道: 血药浓度: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和65岁以上健康老年受试者(5例),以体重剂量,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脉滴注,连续给药2天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和以起始给药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所求得参数。 【药代参数】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健康老年受试者(5例) Cmax(ng/ml) 888±171 1041±106 t1/2α(h) ± ± t1/2β(h) ± ± (平均值±标准差)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两者血浆中药物浓度几乎都同样消失,没有蓄积性。 血清蛋白结合率 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依达拉奉的人血清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和89~91%。 代谢 在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在血浆中的代谢物为硫酸络合物、葡萄糖醛酸络合物。在尿中主要代谢物为葡萄糖醛酸络合物、硫酸络合物。 排泄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使用本品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滴,连续2天给药,每次给药至12小时排泄尿液中含~%原药,~%代谢物。 【适 应 症】 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先锋唑啉钠、盐酸哌拉西林钠、头孢替安钠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因此合并用药时需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等观察。 2、本品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3、不可和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或由同一通道静滴(混合后可致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4、勿与抗癫痫药(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混合(产生混浊)。 5、勿与坎利酸钾混合(产生混浊)。 【不良反应】 据日本临床病例569例观察,26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16次(),皮疹4次()。569例中临床检测值异常变化的有122例(),主要是AST上升(43/558)、ALT上升(46/559)等肝功能检测值异常。 严重不良反应有: 1、急性肾功能衰竭(程度不明) 用药过程中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并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低下表现或少尿等症状时,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2、肝功能异常、黄疸(均程度不明) 伴有AST、ALT、ALP、γ-GT、LDH上升等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用药过程中需检测肝功能并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3、血小板减少(程度不明) 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给药并正确处理。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程度不明) 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出现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表现和临床症状时,停止给药并进行正确处理。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表现为: 1、过敏症():主要表现为皮疹、潮红、肿胀、疱疹、搔痒感; 2、血细胞系统():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 3、注射部位():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疹、红肿等; 4、肝脏(发生率>5%):主要表现为AST升高,ALT升高,LDH升高,ALP升高,γ-GT升高。(发生率为):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阳性,胆红素尿。 5、肾脏():主要表现为BUN升高,血清尿酸升高,血清尿酸下降,蛋白尿、血尿、肌酐升高(程度不明); 6、消化系统():嗳气 7、其他():发热,热感,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蛋白减少,CK(CPK)升高,CK(CPK)降低,血清钾下降,血清钙下降。 【禁忌】 1、重度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既往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 【注意事项】 1、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 3、心脏疾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或可能伴见肾功能不全)。 4、高龄患者慎用(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道)。 因有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因此在本品给药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同时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尤其是高龄患者,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告(大部分都在80岁以上),应特别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或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本品(尚不能确定关于妊娠期给药的安全性)。 2、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必须应用时,在给予本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动物实验中有向乳汁中分布的报告)。 【儿童用药】 儿童不应使用本品(因没有使用经验,尚不能确定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老年患者用药】 因老年生理机能低下,不良反应出现时应停止给药并适当处理。 一般而言,高龄患者(80岁以上)应慎用。 【用法用量】 一次30mg,每日两次,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一个疗程为14天以内。尽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摘要】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V内留置时间长而不宜穿破血管壁,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持续保留在V通道内,尤其在抢救为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减轻患者痛苦,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中收到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接受。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 近来对重症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患者采用V留置针。优点: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V留置针由于操作、护理不当,导致V炎,堵塞等情况,从而影响V留置时间,降降低穿刺的成功率[1]。现将现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V留置针技术,共穿刺150例,男90例,女60例。年龄10岁~80岁。 方法: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尤其是神志清醒患者,向其说明操作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其配合治疗,神志不清者,也应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血流较快,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用四肢浅静脉,如足背V、大隐V、肘正中V、前臂贵要V,尽量不使用手背V、以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避开关节,V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如皮肤有感染或皮肤病者忌穿刺留管。 操作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后待干,绷紧穿刺点远端皮肤,使用V固定,以15°—30°进针,针头斜面向上,见回血,降低进针角度为10°,左右顺着V走向将留置针推进—1cm后,边退针芯边缓慢将外套管送入V内,拔出针芯。(我们使用的留置针是直接连接肝素帽的产品。 必要时连接可来福装置,其内置为负压装置,短时间内可取代肝素封管)用透明胶膜固定于穿刺部位,并记录时间。 2护理方法 熟练操作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养个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2]。 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痛表示V炎发生,应立即拔管。拔管后用干棉签按压5min无出血方可,并用50%硫酸镁湿热敷,局部涂抗生素软膏[3]。 每2—3d更换一张透明胶膜,并消毒周围皮肤,连续输液者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封管后的留置针启用时,应用注射器抽回血后再接液体,不宜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留置针不宜过长5天为宜。对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输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严防液体滴空。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3封管 配制:肝素钠原液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禁忌:消化道出血,DIC。高血压引起的闹出血,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也可直接用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 封管方法: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5ml,连续不间断,均匀缓慢边退边往外退针头得方法封管:生理盐水每个6—h冲管,肝素钠持续抗凝12h。 4讨论 静脉留置操作方便,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满足多次输液,输血,营养液输入;是抢救患者及外科手术病人所采取的最有效最重要措施。快速建立V通路便于药物输入,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V留置针还保护3V,减少了感染和出血的机会,连接三通装置可多路同时输入。在应用V留置针过程中,首先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业务素质,完善输液体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万灵云,王付荣.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04. [2]汪赛进.新编护理知识1000题[M].合肥: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36. [3]庞新娜,赵静.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6:2. ;
267 浏览 6 回答
248 浏览 4 回答
281 浏览 4 回答
180 浏览 6 回答
215 浏览 5 回答
134 浏览 7 回答
204 浏览 5 回答
171 浏览 5 回答
278 浏览 5 回答
358 浏览 6 回答
339 浏览 6 回答
345 浏览 6 回答
90 浏览 5 回答
306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