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指环虫病及其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大面积发生。危害的品种很多,包括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流行的季节较长,肉眼不易诊断,难度大,容易复发。
1.宿主特异性: 指环虫的大多数种类寄生的鱼类品种有明显的特异性,对宿主有强烈的选择作用。
2.指环虫在鳃片上的分布
指环虫多寄生于鱼类的次级鳃丝,各鳃片上的寄生分布具有不平均性。通常情况下:第一鳃片(位于鳃腔最前端的鳃片)最少,第四鳃片次之,第二和第三鳃片最多。在同一片鳃片上,轻度感染时,指环虫多分布于靠近初级鳃丝游离端的部位;高度感染时,分布在鳃丝中部、基部甚至鳃弓上,虫体常三五成簇聚集在一起。
指环虫的致病性和损伤过程决定于宿主的年龄及寄生虫的数量、大小。指环虫通常以其后吸器(后固着器)上的钩插入寄生部位,造成寄生部位的病变,产生以下不良后果:①指环虫以后固着器附于鳃,作尺蠖式运动,破坏鳃的表皮细胞,引起鳃部损伤、出血、粘液增多;②在寄生宿主、从宿主脱落和摄食过程中,形成表皮破损,易引起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的入侵,造成炎症,产生继发病症;③指环虫吮吸鱼血、粘液,刺激宿主产生大量分泌物,破坏正常的生理活动,引起宿主体液电解质失调、酸碱度失衡,引起多种并发症。
1.生活史阻断法
我们可以继续筛选一些既能完全阻断虫卵发育又对养殖鱼类无害的化学药物,与常规杀虫药配合,既杀成虫、又阻止了虫卵的发育,从而克服了以往化学药物只对成虫有效而对虫卵无效的缺点。
2.环境控制法
当成虫在不利的环境或者环境条件改变等应激状态下,会加快产卵速度以保持种群繁衍。这一现象提示,在临床处理的过程中,养殖水体中泼洒杀虫药以后,成虫很可能受到刺激而加速产卵,这时加大换水量,尽量把这些新生虫卵排出养殖水体,可能有助于对伪指环虫病的控制。